【科技评论】人工智能时代的孤独
当技术让一个普通人能和以往遥不可及的公众人物互动,或者能在全人类范围内寻找一个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这并没有让人变得孤独,而是让人觉得有无限的可能发生,希望自己作为微小的社会细胞与人类群体同呼吸。不过,随着人工智能走进普通人生活和进一步深入应用,或许就是科技让人类更孤独的开始
“为什么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与技术在一起,却吝啬把时间分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朋友却不能彼此更亲密?”有人这样慨叹。
科技是不是让人类更孤独了?回答“是”的人可以列举出一大堆例子来。社交网络依赖症、微信依赖症……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工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面对面不相识”,车站、机场到处都是“低头族”;朋友聚会吃饭,没有人交谈,挨着坐的人对同一道菜的点评都在微信朋友圈上交互。从传统的人际交往来说,人们的确因为疏离而显得孤独了。
但否定科技让人类变孤独的人,观点也很鲜明:更多意义上,是“孤独”导致人们玩手机,而不是玩手机导致“孤独”。一项经常被提及的研究是关于社交网站脸谱网(Facebook),“社交网络不会让人们感到更孤单。相反,频繁地更新脸谱网会减少孤独,因为更新状态勤快的人会感到自己和朋友们联结在一起。”当然,还有一种“中间派”观点,认为“人文咳嗽”,不能让“技术吃药”。关于科技让人类陷入更孤独状态的担心不必要,因为科技只是工具,会带来什么结果完全取决于人怎么用它。
科技的确改变了人与人交流的方式,更快、更广、更容易袒露内心喜怒哀乐。但所谓的孤独只是表象,与其说是人们因为使用网络和社交工具而忽视了身边的朋友,不如说是人天生具有彼此交流、扩大社交的欲望,追求自己理想的社交关系。因此,当技术让一个普通人能和以往遥不可及的公众人物互动,或者能在全人类范围内寻找一个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并没有让人变得孤独,而是让人觉得有无限的可能发生,希望自己这个微小的社会细胞与人类群体同呼吸。
可以看到,在本质上,无论是微信、微博、图片分享,或是具备社交功能的手机应用,目前的社交网络工具仍然停留在探索和拓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不过,随着人工智能走进普通人生活和进一步深入应用,也许,科技让人类更孤独,将不再是一个伪命题。
微软刚刚发布的手机上的个人智能助理,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让人变得更孤独的案例。作为安装在微软Windows Phone 8.1系统上的应用,这个叫做“小娜”(Cortana)的智能手机“机器人”,被设计成为人最亲密的智能助理。“她”可以和人用自然的语言对话,甚至有自己的“个性”。“她”可以确认“主人”乘坐的航班是否准点,会迅速根据当前的交通状况建议去往机场的出发时间。“她”可以帮人打开邮箱——这是一个不需担心隐私的私人助理。手机上的应用也不需要人去点开,不管是看视频还是浏览新闻或者刷微博,都可以由这个智能助理去完成操作。更能体现人工智能的是,“她”可以不断记录和保存人的喜好,并因此作出更好的调整。
和目前在微博上风靡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微软“小冰”一样,新的这款智能助理也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借助大数据的支持,这个产品通过机器学习,在奔涌着人的思想和生活痕迹的海量数据中遨游,吸收人类的“智慧”,并将这种智慧具体化为产品功能来服务人。毫无疑问,在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的征程上,智能助理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
问题在于,随着借力网络的人工智能发展,类似手机智能助理的人类智能伴侣出现,形成的人与这种新技术工具之间的关系,迥然不同于人使用社交网络工具是为了扩展人际关系。或者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理想化的社交关系能够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时,即使只是一个虚拟形象,他们也会驻足。这或许才是科技让人类变得更孤独了,而且,就从你现在须臾不离的智能手机开始。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余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