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评论】应尽快掌握颠覆性航空技术保卫国家安全
向着建设创新型集团的目标奋进
——在中航工业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林左鸣
(2014年9月28日)
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破解发展难题、加速科技发展,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集团公司在今年9月举办“科技月”活动,掀起科技创新的新高潮。今天我们隆重召开集团公司科技大会,既是总结回顾过去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全集团对自主创新的认识,明确新的思路和举措,全面开启建设创新型集团的新征程。
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精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新时期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大国强国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不少科技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世界正处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夜,我国科技创新既面临大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全面加快推进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一步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强调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出运用市场机制激发社会的创新潜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就加快我国科技创新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在战略定位上,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紧紧抓住全球新的科技革命的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在创新主体上,把握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坚持创新的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向企业集聚,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提高创新的集群效应,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人才培养上,既要用事业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要让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让他们在自己专利产业化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股权收益、期权确定、在资本市场上的变现,增加合法收入。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一个让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等创新群体能迸发出更大创新激情的机制。要着重提升创新人才的用好、吸引、培养工作,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在创新环境上,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税收政策、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构建激励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破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要加强创新的统筹部署和协同,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健全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
在开放合作上,要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扩大开放,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充分发挥我国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优势,更加积极地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集成全球创新资源,以全球视野推进开放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指示,高瞻远瞩、视野宏阔,为全国科技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向全国各界特别是承担科技创新使命的工业战线、科技战线发出总动员令。中航工业作为中央直属的高科技大型军工企业集团,肩负着“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神圣使命,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思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航空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航空高科技集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航空科技自主创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新中国航空工业创立6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航空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军民用航空产品研制和军民融合发展。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中航工业成立6年来,我们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基础研究、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支撑航空武器装备取得了“井喷式”发展,实现了对世界强者从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的历史跨越,多款型号入选“2013中国十大明星武器”;集团公司综合实力持续大幅提升,在《财富》世界500强中的排名从426位上升到178位,6年累计上升248位。可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拥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当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集团公司作为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责任主体,必须进一步加快航空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切实维护国防安全和国家利益。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方式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我们必须发挥航空高科技产业的溢出效应,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做贡献。对于新的国家战略需求和新的发展环境,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找准科技创新突破方向。当今世界,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以新技术突破和跨领域应用为特征的竞争态势在日渐凸显。虽然我们还无法清晰地看出未来科学世界的全貌,但是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这些变革突破能量不断积累达到质变后,将对航空工业乃至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未来企业的核心优势将越来越集中于这些先占先得、难以模仿的前沿技术领域。航空技术是典型的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领域,近年来,不仅在气动、结构、动力、材料、制造等传统航空技术领域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而且等离子体技术、量子技术、亚燃/超燃冲压发动机等技术对现有航空产品而言将是颠覆性的。如果我们给予足够重视,提前部署、提前介入、系统谋划,将会取得“先手”,夺得战略优势;如果我们准备不足、投入不够,航空工业现有的装备和产品必将受到严重冲击,甚至难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在大力加强传统航空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可能对航空工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前沿技术的跟踪甄别和探索研究,比如新原理发动机、量子通信、激光通信、等离子体应用、新材料等,积极寻求原创性突破,形成一批能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成果。
二是把握科技创新脉络,强化科技创新链条前端。科技创新有其自身的规律,任何一项新技术从原理发现到工程应用,都要经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和演示验证再到工程、型号研制这个完整的过程。其中,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开发到演示验证就是我们常说的预先研究。有时,为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们也把基础研究单列出来,把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和演示验证称为预先研究。欧美国家之所以能在科技创新方面独占鳌头,就是因为他们十分注重对科技创新规律的把握。美国现在把预先研究作为型号研制之外的一个独立战略来部署,通过预研形成的技术成果“模块”可以随时搭积木式地搭接到型号研制中去,而型号研制中出现的新需求又随时提炼成新的课题纳入预研计划中。这种科学观念,至今在我们的科研管理中尚未完全确立。在跟随发展阶段,我们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更多的是在先期技术开发和工程研制阶段。当然,这也是我们的发展阶段决定的。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供我们借鉴的东西越来越少。必须自己找方向,自己定目标,以前我们根本没有这么搞过,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在科研管理模式上有所调整,必须强化科技创新链条的前端。
三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发挥创新人才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最关键的要素。首先,要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航空科技领军人才。现在,集团公司技术领军人才还不多,在国内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航空科技领军人才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其次,要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科研人员在自己专利产业化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股权收益、期权确定、在资本市场上的变现等方式,增加合法收入,实现致富甚至名利双收。这是国家科技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一个重大突破,广大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这项激励措施运用得好,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将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实际上,今天我们很多的奖励还是在给予荣誉,给的奖金是很有限的。一个科学家、一个优秀的工程师,集团也许一下子很难给予很大奖励,但是,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荣誉。所以我们觉得对科技人员,除了给予相当的物质奖励之外,我们还要大力宣传,要给予他们荣誉。我一直主张科技人员做出成绩以后著书立作,我们提出首席专家要是不能著书立作就不配当首席专家。这些事情各级领导要高度关注。所以,党组决定加快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机制,保障专利产业化过程中科技人员的合法收入,让全体职务发明人报酬总额达到转让费、许可费的20%,同时要探索对专利持有人的股权、期权激励制度。还有就是要注重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习总书记指出,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当前,我们党高度重视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作用,我们作为企业家应该珍惜机遇,珍惜中央给我们创造的机遇。企业家处在市场的最前沿,最了解市场的需求,对新技术的把握非常敏锐,有很强的创新直觉。所以,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为企业的创新凝聚人才、筹措投入、营造创新环境。当然企业家主要是支持科技人员发挥创新作用。我们这个集团归根到底就办一件事,把航空整上去,整成世界强者,整成世界一流,这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就要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既要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同时也不能躺在国家身上,等靠要,一定要全力以赴创造效益,聚集资源,来支撑我们航空技术的发展。所以我想,这就是我们作为企业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发挥的领导作用。
四是充分利用技术的溢出效应,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航空工业是高技术行业,集团公司作为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为充分利用航空技术的溢出效应,低成本地开拓新产业提供了巨大优势,比如集团公司近年来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制冷、电力电气装备、液晶显示器等,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集团公司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利用技术溢出效应拓展新产业,关键一点就是要实现技术在集团内的低成本流动,这也是集团公司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和机制。现在集团公司非常重视专利工作,专利申请数量和保有数量近几年都大幅提升,成绩显著。但是专利的交易与转移还不多,说明我们的技术还没有充分流动起来,还只是在单个企业内部使用,溢出效应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建立一套互利的机制,运用市场交易,让技术的持有人愿意出让技术,而技术购买人通过资金换技术,让技术流动起来,实现市场的快速反应,达到双方的互利共赢。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在国家层面也缺乏相关法规制度,还不能实现有效的流动。但是,集团公司应该进行积极探索,率先做起来,这项工作如果做得好,就可以为中航工业未来的产业发展打开广阔的空间。
三、按照集团公司党组部署加快推进创新型集团建设
刚才,张新国副总经理宣读了《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速科技创新的决定》,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和2020年目标任务,就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协同创新、加大自主投入、壮大科技队伍、加强创新管理和引导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为集团公司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各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制订具体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加快推进创新型集团建设。着眼未来发展,我认为重点要大力加强预先研究,强化基础研究的先导性作用,这也是我们当前的薄弱环节。所以借此机会,我重点强调一下加强预研的问题。
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我们针对发展瓶颈,瞄准未来发展,不断加强了预先研究,强化基础研究的先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几年来集团公司预研项目取得很好的进展,一些研究成果已经投入使用、见到成效,一些研究成果将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但是根据集团2012年预研工作评价统计数据,承担预研工作的专职预研人员(指年度从事预研工作量达到70%及以上的科研人员)比较少,占科研人员的比例低。相对于预研需求,集团公司的预研人员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一些预研工作的推进。在型号任务很重的情况下,既要扩大集团公司科研人员队伍的总体规模,也要保证预研人员的数量,并加大预研投入。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厚积才能薄发。近些年型号研制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10年、20年乃至更早预先研究成果的积累。要保持这种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们必须把大力加强预先研究作为一种新常态,持续不断地打好科技基础。强化预先研究,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关键要做好驱动创新的制度设计,必须抓好管理考核这只“看得见的手”和激励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这“两手”都要硬,都要发挥作用。
第一,要不断壮大预研力量。各研究院所要建立从事预先研究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专职研究队伍。按照2020年研究院所专职预研人员占总研究人员的18%目标,各单位要制定实施计划并予以落实;另外,要建立技术发展的责任体系。各研究院所要设立由行政总师担任的首席技术官(CTO),首要职责是推动单位的科技发展,集中精力管好技术发展工作。如果在履行好这项职责的基础上还有精力,可以但只能再担任一个型号的总师。而型号总师系统则主要对工程技术的发展负责。我们过去研究所有一个总设计师,过去我们型号很少,所以总设计师既是行政总师,负责所里的技术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又负责型号工作。现在情况变了,很多人都是专门的型号总师,结果型号总师工作比较实,行政总师还兼着型号总师,这么一来,对组织管理系统的技术工作就没有精力了,这个问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解决。因此首席技术官(CTO)应该集中精力管好技术发展工作。希望各个单位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做好落实。
第二,要加强预研工作考核。集团公司要制定专门针对研究院所预研工作的系统性评价考核办法,并从明年起将评价考核结果纳入对相关直属单位的考核中,与直属单位一把手考核直接挂钩。总体上,在对相关直属单位考核指标体系中,预研考核的权重要达到10%以上,预研任务较多的直属单位,比如装备、航电等要达到20%,基础院要更高一些,可以达到30%,甚至更高一些,具体指标由科技部配合计划财务部按照各直属单位科研院所的数量和性质来核定。
第三,强化预研激励机制。各单位要制定配套政策,让相同职级的预研人员和型号科研人员的年收入保证同一水平,为预研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工作,潜心科研;对有突出贡献的预研人员,要给予特别奖励;要为预研人员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要制定符合预研特点的预研人员技术职级等级序列,形成预研人员可预期的技术职级晋升通道;要为预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培养和选拔预研骨干作为型号总师,实现预研人员与型号研制人员的顺利流动。总之,要让预研人员收入有保障、荣誉有机会、发展有空间、付出有回报。
科技创新关乎国运兴衰,关乎企业成败。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抢占航空科技前沿阵地,加快建设创新型集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来源:环球网,作者:林左鸣)
1、 【热点推荐】现代科学十大未解之谜(20140922)
2、 【热点推荐】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20140921)
3、 【科技专论】从薪酬制度改革入手解决科研经费使用问题(20140903)(20140903)
4、 【科技评论】现代物理学的九大终极问题(20140921)
5、 【科技评论】美国评出对制造业竞争力起到决定性作用的11项先进制造技术(20140917)
6、 【科技动态】DARPA近期动态:移动战术云、机器人在轨服务、柔性外骨骼……(20140916)
7、 【热点推荐】被科研搞得直想吐的教师们(20140915)
8、 【科技专论】关于推进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若干建议(20140917)
9、 【科技评论】未来100年将改变我们生活的10大科技(20140923)
10、【热点推荐】关于申请科研课题的几点思考(201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