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动态】新北斗关键技术和部件国产化率首达95%

2015-04-06 战略前沿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3月31日凌晨,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的接力护送下,准确进入距地面3.6万公里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迈出了区域运行到全球覆盖的第一步。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具有更高的定位、授时精度,更强的自主能力,其体态也更加轻盈小巧。卫星的总设计师、来自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林宝军介绍说,此颗卫星还首次大量使用了国产化器部件,实现了自主可控。据悉,整星国产化率达到95%,后续星的国产化率将达100%。

这颗新北斗卫星运用了以下新技术:

中央处理器首次使用中国造的“龙芯”。这也是中科院承担的首颗长寿命、高可靠的卫星。

国产星载铷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最高约每300亿年的误差仅为1秒,跟美国GPS最好的星载铷钟技术指标相当。

首次具备星间链路,可以将多颗卫星互联在一起,实现卫星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

首次采用中科院研发的导航卫星专用平台,让“北斗”减重一半。

首次采用远征一号上面级、享受了“太空摆渡车”的送星到轨服务。

首次使用了高功能密度综合电子体系架构,可用一台计算机实现对所有电子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

采用了国产的大功率微波放大器。

(来源:观察者网)


-------------------------------------


多项新技术助“新北斗”迈向全球覆盖


  3月31日凌晨,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的接力护送下,准确进入距地面3.6万公里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迈出了区域运行到全球覆盖的第一步。

  这是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卫星副总设计师沈学民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该星采用全新导航卫星专用平台,集多项新技术于一身,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建设提供依据。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具有更高的定位、授时精度,更强的自主能力,其体态也更加轻盈小巧。

  新型信号体制带来更高精度

  “导航卫星的主要工作是把空间位置信号和时间基准信号发到地面供用户使用。”沈学民说,“这两种信号都是通过无线电传输,不同体制的无线电信号,能够对时间和位置的精度产生影响。”

  他介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信号体制各不相同,并都在不断改进。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其信号体制也在不断改进完善。

  在未来一段时期,新老北斗导航卫星将在太空中共同运行。沈学民说,针对这一过渡时期,研究人员在对信号体制进行更新的同时,重点考虑了不同版本的兼容性。新的信号体制既能兼容过去的版本,又能带来更高的性能。

  “随着新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技术的应用,北斗导航卫星的定位精度将进一步提升;凭借高性能铷钟等技术,其时间精度也将达到更高水平。”他说。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曾表示,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定位精度将由此前的10米提升至2.5米左右。

  星间链路助“北斗”实现自主

  “前期的导航卫星之间没有导航通信链路,从这颗卫星开始,北斗导航卫星都将具备星间链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说,通过星间链路,将实现北斗卫星全球系统自主导航。

  通过星间链路可以将多颗卫星互联在一起,实现卫星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

  沈学民表示,目前各导航系统均依赖于地面站支持,如果在自然灾害、战争等情况下地面站被损毁,导航系统就会瘫痪。未来的北斗导航卫星将通过星间链路实现组网,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地面的依赖。在失去地面支持的极端条件下,导航卫星能生存相当一段时间,用互相测距的方法进行定位;在常规状态下,星间链路还有助于提高定位精度,使北斗系统的精度达到与GPS相当的水平。

  星间链路是未来导航卫星发展中的重点研究领域。沈学民说,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并不晚于发达国家。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相比GPS甚至略为超前。他表示,当前我国将用新频段、新方法开展星间链路试验,从地面进行验证,随着后续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还将验证其互联、组网等。

  全新平台架构让“北斗”减重一半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首次采用中科院研发的导航卫星专用平台。”沈学民说。

  他表示,未来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将采取一箭双星甚至一箭多星方式,这对卫星的小型化、轻量化均提出了要求。为此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更换了全新平台,采用了框架面板式轻量化构型设计。“过去的北斗导航卫星重约1.6吨,而这颗卫星的重量只有其一半左右。”他说。

  同时,该卫星还首次使用了多项技术。

  沈学民说,在过去卫星上,能源、姿控、测控等系统分别由不同计算机管理。此次发射的卫星使用了高功能密度综合电子体系架构,可用一台计算机实现对所有电子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不仅让卫星更轻更小,可靠性也得到了提升。该卫星还使用了长寿命的星敏感器,实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定姿方式。

  此外他介绍,该卫星大量采用国产化部件,尤其是铷钟、大功率微波放大器、CPU等关键部件均为国产,整星国产化率达到95%。“后续星的国产化率将达100%。”他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付毅飞)


【战略前沿技术】2014全年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2015年3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3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314

美国国防部瞄准未来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

20150315

人类未来十大最顶尖科学技术

20150301

《MIT科技评论》评选出2015年10大新兴技术

20150319

国防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简介(附招生专业、各省市招生联系人和历年录取分数线)

20150304

如何“正确”打开谷歌学术?

20150307

2020,中国基础研究走向何方?

20150314

科研经费报销“逼良为娼”,怎么破?

20150319

关于无人机,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20150307

达沃斯发布2015十大新兴技术:飞行机器人、仿人脑芯片等技术入选

20150317

博士:学术塔尖上的“悬浮族”


2015年2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2查看。

20150205

美国DARPA十大尖端科学技术 领先当代20年

20150207

2014年度十大国防材料技术突破

20150211

如何撰写2015版国家自然基金标书(附全攻略)

20150213

院士爹对女儿的科研忠告

20150217

科技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

20150227

做科研的11条军规

20150207

智库建设急需高端人才

20150201

两院院士评选2014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20150227

30个部委局办2015年工作部署汇总

20150227

45个全球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2015年1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1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102

201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政策有重大调整

20150110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50109

中国科研经费分配新办法出炉 "863""973"退出历史舞台

20150114

“透明计算”,凭啥摘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50115

科技改变未来:预言300年后的人类

20150131

科研:新常态下的新规则

20150131

国外高效毁伤技术发展及趋势

20150116

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排行榜出炉 大陆仅华为上榜

20150104

高校病了:教学之殇

20150104

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