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评论】“互联网+”:制造强国的新引擎

2015-04-15 战略前沿技术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深度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之举。

“互联网+”引发制造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


  “互联网+”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深入,推动生产制造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工业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促进机器运行、车间配送、企业生产、市场需求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产品集成组装等全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协同。工业云平台成为新型生产设施,为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源支撑和服务保障,工业生产要素实现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3D打印重塑产品生产组装方式,虚拟设计、精准制造、数据制造的能力大幅提升。工业大数据应用将贯穿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过程,成为生产辅助决策的支撑,更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


  “互联网+”推动产业组织创新,网络化和扁平化成为企业组织结构的新特征。通过利用互联网,工业企业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和深入,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只有运营总部而没有生产车间的网络企业或虚拟企业开始出现。例如,小米公司总部只有研发设计人员,其生产、物流、销售等业务全部外包给合作企业,并通过互联网与合作伙伴进行业务联系,运营着庞大企业网络。网络众包平台改变了企业的发包模式,发包和承包企业呈现网络虚拟化,承包企业得到了精准遴选,分包项目管理更加精准。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营销渠道搬到了网上,丰富了产品销售渠道,拓展了销售市场、降低了营销成本。供应链集成创新应用,使每个企业都演化成信息物理系统的一个端点,不同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机器运行、产品生产都由网络化系统统一调度和分派,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日益网络化实时化。




  “互联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服务化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有三种主要形态:一是工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运维、远程监控等信息服务,实现制造服务化转型。如,装备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装备的远程运维业务,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而且实现了从制造产品为主向提供工程承包和远程运维服务的转变。二是工业企业在推广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衍生出信息系统咨询设计、开发集成、运维服务等一系列专业性信息服务企业。三是工业互联网在应用中产生各类平台型服务业,专门为工业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互联网信息平台服务,衍生出众筹、众包、众设、行业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服务企业。


  “互联网+”推动产业创新方式变革,协同创新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新模式。互联网突破了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整合了政府、企业、协会、院所等优势资源,形成跨领域、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互联网,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研发中心连接在一起,有效提升了跨国研发效率,形成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响应市场需求快速化、整体运行高效化的全球研发创新网络。由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组成的创新网络,整合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多种资源,成为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的中坚力量。美国推出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准备在十年内建成45个面向不同领域的扁平化和自治型的联合创新研究所,目的就是通过建设协同创新网络,确保其在先进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我国制造强国建设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互联网+”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巨大空间。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是简单地听取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与用户随时互动,并让其参与到需求收集、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云”“网”“端”越来越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新基础设施,用户、原料、设备和产品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交互和有效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产品、装备、管理、服务和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如,“互联网+能源”使分布式发电和大规模并网技术实现突破,推动新能源技术步入大规模实用阶段;“互联网+材料”使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材料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互联网+”模式已成为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增强竞争力、提升附加值的有力手段。


  “互联网+”为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带来了难得机遇。随着外贸增长趋缓、内需拉动乏力、人口红利减弱、资源环境压力增大,我国制造业发展动力亟需由主要依赖传统增长领域转向新的增长点。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不断深化,电子商务、众包众创、线上到线下(O2O)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医疗、远程教育、位置服务等新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如,上海发展“四新”经济、浙江发展信息经济、福建发展互联网经济,重点都是抢占互联网时代孕育的新的增长点。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世界一流的互联网企业,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互联网+”为促进消费升级和激励万众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推动了智能终端、电子商务、在线服务、远程培训等领域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拥有6.5亿网民,是美国的两倍;3.6亿网购用户,超过英德意法四国人口总和。如此巨量的市场规模,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如能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培育出几十家甚至上百家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将会极大地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竞争地位。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每100元网络交易额中,有39%的消费是完全新增出来的。按照这一比例计算,淘宝网2014年2.3万亿元的交易额,激发的新消费贡献将近9000亿元。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在网络经济下,不仅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中,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创客”“众筹”“众包”等方式获取大量知识信息,参与创新创业。


  “互联网+”为制造强国建设带来了重大挑战。当前,互联网技术正处于快速升级、持续换代的发展阶段,由此将带来系统兼容、标准规范、升级维护等一系列潜在风险。我国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网络攻击对抗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还较为薄弱,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不足,总体上仍缺乏应对“震网”“火焰”等网络信息安全新威胁的有效手段。针对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安全防御措施和手段研发不足,对重要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使用的国外技术和产品,缺乏有效的安全漏洞检测手段。

大力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深度发展


  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制定和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指导意见,绘制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加快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开发面向信息物理系统研发应用的智能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相关工具。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组织方式。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引导其加快和制造企业密切融合,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面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发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提高重大成套设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结合汽车、装备、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纺织服装等行业特点,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智能物流管理。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分类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企业试点。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健全服务体系、强化产业支撑、建立创新机制,逐步培育形成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着力培育新型工业组织。引导制造企业革新理念,加快向互联网生产方式转型,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开放共享的新型组织模式。建设面向制造业的众创空间,为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网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鼓励引导制造企业积极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O2O)等新型业务模式。鼓励发展虚拟企业,支持企业通过互联网形成专业化分工、协同制造和产业链竞争等新型组织。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围绕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等,向服务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在线监控、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提高方案设计和综合集成能力。支持融资租赁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专业金融、培训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业务协作流程,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建设一批面向区域或全国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支持建设重点行业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科学研究和试验重大设施、智能制造创新设计应用中心,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着力突破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瓶颈,加快集成电路、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


  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加强供应链安全保护,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使用的重要技术产品和服务开展安全审查,提高产品和服务安全可控性。加强能源、电力、核设施、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油气管网等重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以及物联网应用和关键装备的信息安全检查、监管和测评,针对大型工控系统加强连接管理、组网管理、配置管理、设备选择与升级管理、数据管理、应急管理等。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工控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力度,结合重大科技专项等的实施,发展国产工控芯片、工控操作系统、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安全防护技术。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罗文)


【战略前沿技术】2014全年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2015年3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3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314

美国国防部瞄准未来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

20150315

人类未来十大最顶尖科学技术

20150301

《MIT科技评论》评选出2015年10大新兴技术

20150319

国防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简介(附招生专业、各省市招生联系人和历年录取分数线)

20150304

如何“正确”打开谷歌学术?

20150307

2020,中国基础研究走向何方?

20150314

科研经费报销“逼良为娼”,怎么破?

20150319

关于无人机,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20150307

达沃斯发布2015十大新兴技术:飞行机器人、仿人脑芯片等技术入选

20150317

博士:学术塔尖上的“悬浮族”


2015年2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2查看。

20150205

美国DARPA十大尖端科学技术 领先当代20年

20150207

2014年度十大国防材料技术突破

20150211

如何撰写2015版国家自然基金标书(附全攻略)

20150213

院士爹对女儿的科研忠告

20150217

科技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

20150227

做科研的11条军规

20150207

智库建设急需高端人才

20150201

两院院士评选2014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20150227

30个部委局办2015年工作部署汇总

20150227

45个全球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2015年1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1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102

201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政策有重大调整

20150110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50109

中国科研经费分配新办法出炉 "863""973"退出历史舞台

20150114

“透明计算”,凭啥摘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50115

科技改变未来:预言300年后的人类

20150131

科研:新常态下的新规则

20150131

国外高效毁伤技术发展及趋势

20150116

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排行榜出炉 大陆仅华为上榜

20150104

高校病了:教学之殇

20150104

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