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事文摘】潜射无人机:空海两栖作战“秃鹰”

2015-04-20 战略前沿技术

  作为猛禽中最大的鸟类,秃鹰体型巨大,是当之无愧的“百鸟之王”。在海洋上空,也有一种与盘踞在险石峭壁上的秃鹰相类似的“杀手”,它就是潜射无人机。近期,美国海军加速了潜射无人机的试验计划。未来潜射无人机将可以从核潜艇的鱼雷发射管中直接发射升空,实时侦察水上和空中情报信息并完成一定作战任务。作为未来空海两栖作战的“秃鹰”,潜射无人机是潜艇掌握制空权打赢空海一体战的利器,不仅可以作为潜艇的“天眼”,而且势必会对未来海军作战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潜射无人机正得到飞速发展

  由于潜射无人机可以用于情报侦察、电磁干扰、目标打击等作战任务,极大提升了潜艇的水下作战性能,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任务完成后,潜射无人机还可以由潜艇或地面人员进行回收或自毁,是未来海战中掌握空海两栖控制权的“增能器”,因而近10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

  美国海军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潜射无人机的研制工作,主要目标是研制可以进行侦察预警、空中打击、辅助潜艇作战的无人机装备。早在1996年,美军就成功实现了“芝加哥”号攻击型核潜艇对“捕食者”无人机的远程控制功能,并成功得到了“捕食者”回传的图像信息。虽然“捕食者”不是由潜艇通过水下发射,但这次试验为潜艇控制无人机并与无人机配合作战铺平了道路。

  进入21世纪以来,潜射无人机的发展走上快车道。2003年,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开展“潜射与回收多功能无人机(MPUAV)”计划,并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功研制出“鸬鹚”潜射无人机。这种无人机重达4吨,续航能力可以达到3个小时,航程900海里。“鸬鹚”潜射无人机可由“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通过导弹发射筒储存、发射和回收。2006年,美军成功完成“鸬鹚”潜射无人机的溅落与回收全过程验证试验。在实际作战行动中,一艘潜艇可以携带多架“鸬鹚”无人机系统,发射升空后可以采取编组作战方式。“鸬鹚”潜射无人机有效载荷达到452千克,有效作战半径741—927公里,可以为潜艇构建庞大的空中侦察与火力打击圈,从而对于未来空海两栖作战产生重大影响。

  除了“鸬鹚”潜射无人机以外,目前美国海军比较成熟的潜射无人机系统还包括“海上哨兵”潜射无人机、“弹簧刀”潜射无人机系统等。随着美国潜射无人机的日渐成熟,其他国家也纷纷看好潜射无人机未来前景,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和试验工作。

  技术复杂成为大规模应用限制因素

  目前限制潜射无人机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其整个系统运作复杂。潜艇在水下发射无人机涉及到电子技术、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人机从水下发射,要经过海水和空气两种不同介质,环境差异极大,对无人机的材料和结构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海洋环境的不稳定性,发射过程中潜艇的深度、航速都会对无人机产生巨大影响,要求整个系统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状态感知能力。

  无人机的发射装置主要包括干式发射和湿式发射两种类型,干式发射依靠运载器将无人机从潜艇运至水面后再发射,湿式发射是指无人机的发射过程也在水下进行。例如“鸬鹚”潜射无人机采用的就是湿式发射方式,无人机从三叉戟弹道导弹发射筒弹出后,在接近水面时启动助推器,完成无人机的发射工作。而要想把潜射无人机放入潜艇中,就必须缩小无人机的体积。目前常用的是将机翼或尾翼进行折叠,便于箱式存贮和发射。

  潜射无人机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如何实现潜艇水下回收。目前的潜射无人机系统都需要配备回收伞装置和控制机构,并要加装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系统。“鸬鹚”潜射无人机降落时,需要由潜艇装备的遥控潜航器利用声呐进行查找。无人机目标找到后,还需要遥控潜航器将缆绳系到装置上,再像回收风筝一样将潜射无人机回收到艇内。目前这些复杂的技术问题成为无人潜航器大规模应用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带来海上作战模式新变革

  潜射无人机平台体积小、隐身性能好,并且具有较远的航程,可以有效提高潜艇的海上侦察能力和与反潜力量对抗的实力,因而具有重大应用前景,极有可能催生未来“潜艇革命”。

  潜射无人机可以使用光学仪器和雷达进行空中侦察,提供目标参数和火力打击,配合潜艇更好地掌握水上和水下的控制权。信息化战场将是包括岸、海、空、潜多维一体的统一网络,潜射无人机具备远程和高精度的探测打击能力,具有更强的作战能力和更远的作战范围。潜射无人机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潜艇的侦察、通信和电子对抗能力,是潜艇水下作战的重要辅助和能力拓展。

  目前美军研制的潜射无人机试验性还比较强,真正实现实战化仍有不小差距。但随着技术发展,未来潜射无人机可以通过加装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升级换代数据链系统,提高传感探测的精度和火力打击的有效载荷,从而大幅度提高作战性能。可以预见,一种以潜艇控制水下,潜射无人机控制水面和空中的空海两栖作战力量即将形成。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丽娟 刘帅一)


【战略前沿技术】2014全年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2015年3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3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314

美国国防部瞄准未来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

20150315

人类未来十大最顶尖科学技术

20150301

《MIT科技评论》评选出2015年10大新兴技术

20150319

国防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简介(附招生专业、各省市招生联系人和历年录取分数线)

20150304

如何“正确”打开谷歌学术?

20150307

2020,中国基础研究走向何方?

20150314

科研经费报销“逼良为娼”,怎么破?

20150319

关于无人机,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20150307

达沃斯发布2015十大新兴技术:飞行机器人、仿人脑芯片等技术入选

20150317

博士:学术塔尖上的“悬浮族”


2015年2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2查看。

20150205

美国DARPA十大尖端科学技术 领先当代20年

20150207

2014年度十大国防材料技术突破

20150211

如何撰写2015版国家自然基金标书(附全攻略)

20150213

院士爹对女儿的科研忠告

20150217

科技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

20150227

做科研的11条军规

20150207

智库建设急需高端人才

20150201

两院院士评选2014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20150227

30个部委局办2015年工作部署汇总

20150227

45个全球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2015年1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1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102

201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政策有重大调整

20150110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50109

中国科研经费分配新办法出炉 "863""973"退出历史舞台

20150114

“透明计算”,凭啥摘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50115

科技改变未来:预言300年后的人类

20150131

科研:新常态下的新规则

20150131

国外高效毁伤技术发展及趋势

20150116

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排行榜出炉 大陆仅华为上榜

20150104

高校病了:教学之殇

20150104

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