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才专题】基础研究经费使用应向“以人为本”转变

2015-05-01 战略前沿技术


说到科研经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有喜有忧:喜的是,尽管这些年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总投入的比例一直偏低,但从总量上来看还是逐年增加的;忧的是,由于在经费的配置、使用和预算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做科研。他们建议:充分尊重基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用改革的思路解决长期存在的“老大难”,使科研经费配置更科学、使用更合理、预算更宽松,能让大家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安心做科研,踏实出成果。

经费配置:应以稳定性支持为主

防止课题组“吃了上顿没下顿”、年年挖空心思申请项目

据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研究员介绍,目前基础研究的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来自中央财政,主要途径是向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和机构申请项目;获得项目的方式,则是与全国的同行竞争。随着国家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内的科研人员大幅增加,竞争日趋激烈。与做科研的实际需要相比,每个项目的经费都不够用,所以每年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尽可能多申请项目,否则就“吃了上顿没下顿”。

据介绍,每个项目都要经过一套繁琐的程序,包括准备材料、签字盖章、递交材料、项目函评、当面答辩等;通过答辩后,再填写“资助项目计划书”“年度研究计划和预期进展”,并按照项目实际批准的经费重新制作“经费预算表”……如果项目没有通过,来年还要重新申请。

记者了解到,由于申请的项目较多,课题组负责人一年光是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就占 1/3 左右。

王贻芳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不能具体要求某一个人一定要出成果,因为这有很多偶然因素在里面。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要求某个领域或方向出成果。为此,对一个领域长期稳定的支持是必需的。此外,不同学科的差别很大,经费支持模式也应该有所区别,不能都一样。

中科院院士程津培告诉记者,在基础研究领域,国际上稳定性与竞争性经费配置的比例一般为七三开甚至八二开。而长期以来我国科技经费采取以竞争性为主的分配方式,竞争性经费明显偏高。这样一来,科研工作者不得不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争取项目和经费上。

两位科学家均指出,重大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长期探索的结果,需要 10 年、20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离不开一支稳定的团队。从长远看,稳定性经费比例过低尤其不利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向未来产业的演化,也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对需要长期潜心钻研才有望取得的重大科学发现,负面影响就更大。

科研人员建议,有关部门应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合理调整现有的经费配置比例,尽快探索形成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结合的经费支持模式。这样既有利于解决科研学术浮躁、短期行为突出、难出重大成果和重大突破等问题,也能有效防止全部稳定支持可能带来的“大锅饭”。

经费使用:应向“以人为本”转变

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仪器设备再先进,也是一堆废铁

在目前的基础研究中,除了数学、理论物理等理论性研究,大部分是以团队形式(如课题组等)进行的实验性研究。在课题组中,除了研究员(教授)、副研究员(副教授)等少数正式编制人员,更多的是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研究生,以及临时聘用人员。

采访中很多科研人员反映,在项目经费使用上是典型的“重物轻人”。

按照规定,目前基础科研经费大多数用来购买仪器设备和支付材料费、会议费、出差费等;用在人身上的,只有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在项目经费中,可以用于劳务费的比例很低。

“专家咨询费是发给项目外人员的,劳务费只能发给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某研究所课题组组长张昊告诉记者,研究生也是搞科研的主力军,他们每月的人均劳务费只有 1000 元左右。

据了解,除了给研究生发劳务费,正式人员的绩效奖金也多来自项目经费。目前高校院所采取的主要是三元工资制:基本工资 + 岗位工资 + 绩效。其中的绩效奖金,主要来自项目经费。而按照规定,项目经费不能支付正式人员工资,一些课题组只能打“擦边球”,从中划出部分经费,用于发放各类人员的工资及补贴。

“大家也不愿意这样做,但现在的生活成本特别是房价这么高,大家上有老、下有小,研究生还得考虑买房、结婚、生孩子。如果全部按规定办,在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人才争夺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根本无法稳定队伍。”多位科研人员向记者倒苦水。

据他们反映:目前的项目经费把人和物的关系搞颠倒了。“其实人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仪器设备再先进,还不是一堆废铁?”

他们建议:应“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智力劳动,合理调整项目经费的使用结构、适当提高劳务费标准,让大家有尊严地生活、安下心来工作。

经费预算:不宜过细过死

给科学家更多自主权,允许“买醋的钱打酱油”

据介绍,每个科研项目的经费包括 10 多项: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等。每个项目的经费用途都规定得很严、很细,“打酱油的钱不允许买醋”;项目结题验收时要一一对账,如果对不上账,就过不了关。因此,在编制经费预算时,项目负责人必须像专业会计那样,精心算计每一笔钱,哪些钱用来“打酱油”,哪些钱用于“买醋”。

“基础研究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可预见性,科研活动和进展方案需要因时因地制宜、随机应变。”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徐旭东认为,预算不宜过细,也不应强求必须完全按照原先提交的预算表来执行。“钉是钉铆是铆的工程建设费用都要按工程具体进展调整,何况是不可预知的前沿探索呢?”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冰说,应该少一些形式主义的管理,减少经费预算中的项目种类,允许经费在预算中不同项目间的调配。“如果一位科学家能一点不差地说出未来 5 年内将会做哪些具体实验、使用多少试剂,那他一定不是一位好的科学家。”

王贻芳认为,不管哪类科研经费,最符合实际的还是交由科研团队或科学家来主导分配,让他们来决定开展什么项目、具体花多少钱。

据了解,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相应调整。今年 3 月,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就改进加强中央财政民口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科研人员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行动,把《意见》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及早解决这些“老大难”。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记者 吴月辉,原标题:基础研究的钱怎么花)


【战略前沿技术】2014全年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2015年3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3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314

美国国防部瞄准未来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

20150315

人类未来十大最顶尖科学技术

20150301

《MIT科技评论》评选出2015年10大新兴技术

20150319

国防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简介(附招生专业、各省市招生联系人和历年录取分数线)

20150304

如何“正确”打开谷歌学术?

20150307

2020,中国基础研究走向何方?

20150314

科研经费报销“逼良为娼”,怎么破?

20150319

关于无人机,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20150307

达沃斯发布2015十大新兴技术:飞行机器人、仿人脑芯片等技术入选

20150317

博士:学术塔尖上的“悬浮族”


2015年2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2查看。

20150205

美国DARPA十大尖端科学技术 领先当代20年

20150207

2014年度十大国防材料技术突破

20150211

如何撰写2015版国家自然基金标书(附全攻略)

20150213

院士爹对女儿的科研忠告

20150217

科技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

20150227

做科研的11条军规

20150207

智库建设急需高端人才

20150201

两院院士评选2014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20150227

30个部委局办2015年工作部署汇总

20150227

45个全球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2015年1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1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102

201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政策有重大调整

20150110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50109

中国科研经费分配新办法出炉 "863""973"退出历史舞台

20150114

“透明计算”,凭啥摘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50115

科技改变未来:预言300年后的人类

20150131

科研:新常态下的新规则

20150131

国外高效毁伤技术发展及趋势

20150116

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排行榜出炉 大陆仅华为上榜

20150104

高校病了:教学之殇

20150104

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