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特别推荐】专家热评"互联网+":激活信息资源、催生治理变革、推动世界跃进

2015-05-02 战略前沿技术


“互联网+”催生社会治理新变革

  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不仅对现代制造、电子商务、金融行业等经济部门将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在社会治理领域催生新的变革,打破长期以来制约社会创新的藩篱,激发社会新活力。

  社会组织数量的多寡,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高低和社会治理结构优劣的参考标准。在过去双重管理的体制下,任何机构、团体或个人要想在内地成立社会组织,既要找到业务主管单位来“挂靠”,又要得到登记管理机关(通常是民政部门)的批准。颇高的登记注册门槛,严重阻碍了社会组织规模的扩大。截至2012年底,内地共有社会组织49.9万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仅3.7个,该水平仅相当于新加坡的1/4、香港的1/8、美国的1/17、日本的1/26。

  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启动实施四类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试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可以依法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不再经由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和管理。体制束缚的松动带来社会组织数量的加速增长,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地社会组织总量增加了10万多个,2014年底首次突破60万个。然而,每万人拥有4.4个社会组织的水平,仍然只是新加坡的1/3、香港的1/6、美国的1/14、日本的1/22。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组织提供了线上大规模孕育和超常规成长的历史机遇。2014年底,腾讯微信用户已达到5亿个。如果平均每两个用户中有一个加入微信群、群平均成员规模为200个,简单匡算,作为无需登记的线上社会组织的微信群共有125万个——这一规模是线下实际登记社会组织总量的2倍多。同期,腾讯QQ月活跃账户超过8亿个,按照相同的匡算方法估计,QQ群超过200万个。仅腾讯一家公司的两个APP平台,就孵化形成了总量相当于线下5至6倍的线上社会组织。

  如果线上社会组织的功能只是停留在互联网上的沟通,那么它们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也是间接的。不过,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线上社会组织绝不满足仅仅充当赛博空间上的虚拟组织,而是与线下活动紧密互动,正在成为对实际行为、生活方式乃至成员命运施以直接影响的重要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跑步群”,既在线上交流跑步技术和经验,又在线下实际组织形式多样的跑步活动。线上的倡议很容易转化为线下的行动,线下出现的情景和发生的故事则更容易转化为线上的各种“晒”和“八卦”,有时二者甚至是没有“时差”的。

  很多看上去十分松散的线上社会组织,实际上已经具备在关键时刻发挥紧急动员作用的能力。笔者所在的一个大学校友微信群,近期曾经迅速行动,帮助孩子罹患罕见并发症的一位校友,在海外找到并空运回救命的特效药。从患儿父亲发微信求助到药品运抵首都机场,用时还不到22个小时。

  线上社会组织发起的众筹活动方兴未艾,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的P2P扶贫、P2P慈善、P2P志愿服务等,也正在蓬勃发展。包括教育、卫生、养老等在内的社会服务,既是公共服务的核心表征,也是社会活力从市场化、产业化视角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内地社会服务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也存在着资本进入不足、进而导致总量规模偏小的突出问题。

  服务人才严重紧缺,是制约社会服务发展的最大瓶颈。北京某著名儿科医院,近五年来门诊量翻了一番,医护人员编制却未增加一个。与医疗卫生领域类似,教育领域出现了师资紧缺造成的“大班额”现象,养老领域则产生了护理员紧缺带来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床位大量空置并存的矛盾。而“互联网+社会服务”的新模式,则可以在短期内难以形成大规模服务者队伍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服务供给能力。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可以看作是初级版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智慧医疗、智能养老等则是升级版。

  互联互通的智慧医疗系统,可以授权医生获得病人就诊历史、治疗方案以及保险报销等一系列信息,大大减少医患之间无效和低效的沟通时间,最大限度避免遗漏和错报重要信息,进而提升诊疗的效率和准确性。

  利用医疗大数据系统,不仅能够对个体病情变化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预判,还能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前作出反应——谷歌公司的“flutrends”项目挖掘搜索引擎的海量信息,每天都在更新其流感趋势预测;而美国官方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则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来整理并发布类似的报告。

  更短的诊疗时间、更适宜的治疗方案、更及时的疾病预防,可以在服务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数倍地提高医疗服务量。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应用,还可以在普通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与高水平的大型综合医院之间,建立有效衔接的机制,分享经验,开展培训,便捷转诊,联合会诊,极大增强农村和城市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

  建立在互联网信息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智能养老系统,对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方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家属和医生可以通过远程提醒,确保居家生活的老年人规律生活、健康饮食、按时服药。老年人摔倒时、需要帮助时、忘记关掉燃气煤气时,以物联网相连的设备可以自动报警、发出求救信号、远程关闭隐患设备。借助便携式血压计、心动仪甚至是改装后的马桶,可以动态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自动更新电子化健康档案,对下一步体检及诊疗提出建议,并把血压、心率、尿检数据的异常信息及时传输给医疗机构。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建立呼叫中心,一方面整合接入养老服务供应商,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派单,提供上门服务;另一方面实时掌握独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的状况,必要时提供紧急救援。养老服务机构则可以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日常照料服务的自动化,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同时提升其体面劳动的程度,节省并保持必要的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互联网+养老服务”还能促进不同养老方式间的有机联系和融合发展,统筹养老服务资源,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此外,社会应急、社会治安、生产及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安全的诸多领域,都有应用“互联网+”的巨大潜力。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当天,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中联重科就通过GPS系统监测到,距离雅安50公里范围内,有其生产的吊车、起重机、挖掘机等100多台。该企业总部立即布置各有关事业部,第一时间联系拥有这些设备的客户,第一时间组织协调他们参与救援。中联重科成为最先到达现场开展施救和抢修设施的企业之一。依托物联网的强大力量,社会应急具备了远程监测、远程响应、远程指挥的能力。

  推而广之,“互联网+”将使社会治安的立体化防控、安全生产的全方位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的全过程保障等能力显著增强。很多人还清晰地记得2011年5月白宫公布的一张照片,展示了奥巴马总统坐在办公室里指挥击毙拉登的情景,那是美国版的“互联网+立体化反恐”。而2014年12月31日不幸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本来可以通过对区域人群热力、手机信号强度、地图搜索请求等的动态监测及大数据分析,及时预判预警,果断采取预案措施,从而避免不幸的发生。

  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快解决监管部门、生产企业、销售渠道、终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着广阔前景。

  但科技是把双刃剑,变革亦有两面性。在增强社会活力、提升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安全的同时,“互联网+”也会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传导加速、社会公众隐私权易受侵害、以及由数字鸿沟导致新的社会不公平等问题。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有效防控潜在风险,是“互联网+社会治理”必须提前做好的功课。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顾严




“互联网+”革命:推动世界跃进的变革力量



“互联网+”,自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提出后,便成为了当下炙手可热的关键词,百度搜索相关新闻近5千万条之多。笔者认为,“互联网+”,将引发中国及世界经济社会跃进发展的“革命”。


  1、应对“风口”的重大战略决策
  “互联网+”,由易观国际于2012年11月首次提出。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互联网+”,则具有更丰富、更深刻、更富时代特征的内涵,也标志着“互联网+”提升至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互联网+”经济已经迎来黄金时代,我国及世界的社会经济生活全面融入互联网,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2、“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万物互联(IOT)认为:物联网几乎就是无所不能的,物联网的基础是互联网,“互联网+”各领域就能实现各领域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体现出的是互联网作为最基本的生产母体要素,与其他行业生产要素嫁接所延展、解构的创新2.0下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化。“互联网+”,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及其各个方面的变革力量。
  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以人为本,连通一切,融合创新,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3、“互联网+”的本质与特征
  其本质:融合+创新。促进将各产业及社会、文化、生态相互深度融合,从而创新一系列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流程。
  其特征:一是渗透性,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二是透明性,信息公开、信息透明,促进经济公正及社会公正;三是速度性,互联网+,实现无空间距离、无时间滞后的即时性、时效性、高效性、便捷性。四是全覆盖:“互联网+”,如人体中之血液、神经,覆盖到经济社会体的全身。


  4、“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互联网+”,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发展,使信息网络(泛在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无所不在,并且移动了、泛在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普适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大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一起形成和推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及创新民主化进程,成为驱动当今社会变革的新引擎。


  5、“互联网+”的核动力机制
  “互联网+”之所以将风行时代,因为它颠簸着传统及当下吸引商业合伙者的商业动力机制:将商业经济时代的付费动力机制、电商经济开启的免费动力机制,创新为倒贴动力机制(通过创造增值利益并进行分配的机制来实现)。于是,将产生强大吸引力,将创造出高速成长、快速裂变及增值的商业模式。


  6、“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模式
  就是:互联网化+金融化+人本化。“化”者,就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
  互联网化,就是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各领域全覆盖,成为可以连接一切的互联网生态,将“孤岛”式企业,及发展了的产业链式企业,改造成为网络化企业(纵横连接构成无数个利益增值节点)。金融化,就是由运营产业或者服务业态,最终转化为运营金融产品。人本化,就是通过众筹模式,即通过人人都是股东,实现人人都是企业主人公的公平模式。


  7、“互联网+”的加法、乘数、指数效应
  ——“互联网+”加法效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城镇化(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社会管理(政务、社区)、军事等各个方面,产生迭代、颠覆、换代升级的作用,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生态融合”的全新定位。
  ——“互联网+”乘数效应:“1+1>2”。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并非简单的“物理对接”,而是“化学反应”,是一种深度融合,产生的“乘数”的效应。传统产业按照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运作模式,由孤岛型企业,进而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创新O2O模式等,争取提供更多的资源、空间和环境,更适应市场选择与消费偏好,更具有竞争能力。
  ——“互联网+”“幻化”裂变的指数效应:1^n=∞。跨界—融合—新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新兴产业地位升级。如工业4.0,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物流,云农场,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文化,互联网创意产业,互联网中介服务(上门洗车、上门按摩、掌上家政等各类O2O服务),车联网(包含货运物流、导航、汽车养护、交易等等多个细分领域),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以及政务云,智慧城市等。产业网络化(网状):点状(企业)——链条状(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企业地球村;金融化……产业及企业金融化、普惠金融、众筹模式,使经济民生回归;功能性股东,发挥人核心作用;市场化,强调用户体验;创新民主化,人民当家作主。


  8、“互联网+”的革命性力量
  由工具到核心作用的改变:互联网+,将信息技术由过去是改造传统产业的外在工具、辅助作用的“轮胎”,升级为改造传统产业的内核、核心引擎、“发动机”。它由传统产业+信息支持工具作用,转变为互联网+传统产业的融合作用、主导作用、引领作用。
  新业态及新模式的诞生:互联网与各种传统行业的结合,发挥线上+线下的综合作用,它之成为一种新的业态,或者是商业模式及业务模式。
  由“物理”效应到“化学”效应的改变:互联网+,由跨界的“物理性”作用:1+1=1,到“化学”作用的“1+1>2”、1^n。
  互联网转型:由娱乐互联网——消费互联网转变,未来的20年则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转型。
  生产要素作用变迁:互联网+,使经应济社会发展,由物的核心作用,由土地、资金为主要要素;转到人的核心作用,到智力资本为核心要素。
  组织结构变革作用:由小数人的股东模式,变化为合伙人制、众筹模式及0T0模式:投资者即消费者,而产生自组织模式,以及组织结构扁平化。
  社会性功能作用:由众筹模式、功能性股东,“普惠金融”,强化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作用。
  总之,互联网+,是一个很综合的概念,它将深刻地重塑着社会生产、消费、流通与分配模式,也在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最终目的是促进全产业升级进而带动社会升级。


  9、“互联网+”的全球大趋势
  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工业4.0。创新2.0时代的新工业革命汇同生态革命、创客浪潮,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绿色生态、智能制造、开源创造等趋势,推动了创新形态的演变,涌现出Web2.0、开源软件、微观装配等创新2.0的典型案例以及AIP、LivingLab、FabLab、创客、维基、威客、众包众筹等创新2.0典型模式。


  10、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举措
  我国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机遇,简政放权、强化法治,推动开放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在创新2.0指导下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行颠覆性创新,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变“全球制造大国”为“全球智造强国”;完成新常态的经济转型及其推进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以及促进社会转型发展,开创互联网发展新时代:即“互联网+”时代。


  11、模式与案例
  模式:LivingLab(生活实验室、体验实验区)、FabLab(个人制造实验室、创客:创客为代表的个人设计、个人制造、群体创造)、AIP(“三验”应用创新园区)、Wiki(维基模式)、Prosumer(产消者)、Crowdsourcing(众包)等典型创新2.0模式。
  案例:传统的广告+互联网=百度,传统集市+互联网=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支付宝,传统的安保服务+互联网+360,传统的红娘+互联网=世纪佳缘,传统的农业+互联网=阳光舌尖;传统农业+互联网=联想云农场。上门服务的58到家、云家政、爱大厨、e袋洗等等;在线票务的美团猫眼、微信电影票等等;吃喝娱乐的糯米、大众点评、饿了么等等;出行服务的百度地图、滴滴打车等等;房产服务平台爱屋及乌、自如寓等等。互联网汽车、众安保险的护航互联网生态、苏宁及国美的互联网转型、顺丰速递做了顺丰优选生鲜电商等等。


  12、“互联网+”与创客
  创客,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创客发轫于网络时代,互联网、开源软件和开源硬件,以及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创业的边际成本。
  我国已形成以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上海新车间为三大中心的创客生态圈。从“创客空间”到“创客之城”,互联网正催生“创客时代”的来临。“创客战略”在各地已被采纳实施。
  创业的主体逐渐由小众转为大众,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有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创新创业已经形成了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创客有望给中国创新带来:潜力无穷的产品、致力创新的精神、开放共享的态度。我国要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使创客成为中国最亮丽风景,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生力军。


  13、在“互联网+”中实现东北振兴及中华民族复兴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核心就是创新驱动。振兴东北、振兴中华,必须将创新作为第一战略,通过创新推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再度振兴!推进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让“互联网+”来得更猛烈些吧!面对“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各级政府迫切需要将“互联网+”上升为战略行为,纳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路线图,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诚信体系建设,为“互联网+”提供强大支撑。在“互联网+”的时代变革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财富充分涌流出来,让大地溢满芬芳,让创新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下一代创新研究,作者:刘庶明)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场以革命命名的改良活动


导语:企业的管理在不断进化,以下11个方面可能出现颠覆。①层级VS扁平;②控制VS自主;③等级VS对等;④雇员VS合伙;⑤体系VS归零;⑥共享VS保护;⑦结构VS裂变;⑧分工VS协作;⑨个性VS规模;⑩归零VS起步;⑪遗传VS突变。


组织转型的彻底程度,取决于领导者对“组织”这个概念的颠覆程度,也就是俗话说的“毁三观”要“毁”到什么程度。比如,是否认为组织所谓的基业常青,其实大可不必存在?甚至连组织本身都没必要存在?如果能够完全归零,从原点重新构建,才可能体会到互联网时代的力量——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

当传统企业遇到互联网,你以为是《北京遇到西雅图》,总有那么一段纠结,但是结果总是美好的!不一定,或许结局是眼泪。

陈春花,著名的管理学家、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新希望联席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在其《经营的本质》一书中说道:在多年前看到一个文学家写的随笔,读到这样一句话:如果学习经济学,一定会是饱含眼泪,因为这是一门悲哀的学问。

今天轮到传统管理或许会变成一门悲伤的学问,因为历时已久构建的传统管理体系或将被重新构建。正如海尔正在最大可能的消灭中层,成为扁平化,这些中层干部或许就是悲伤的眼泪。

1、层级VS扁平

传统管理组织的“正三角”金字塔式管理,主要来源于古典管理学的祖师爷马克斯•韦伯——员工在最下边、逐层往上是最高管理者。

以前的提法也以“用户为中心”,但是在管理体系肯定是以企业为中心。原来不对称的主动权在企业手里,无论企业干什么,用户比较成本很高——俗话说,货比三家,是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

但是移动互联时代的中心已经发展了转变——因为信息已经对称了,很多主动权已经从企业的受众转移到用户的受众。

——用户可以比较所有产品的区别,再也不用把“腿都跑细”货比三家,躺着床上,就可以把你们家的产品和别人家的产品比较得翻天覆地。

——用户可以参考所有消费者的评论,是好是坏,别人的品图论足是用户进行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除非脑子进水了,一个用户绝不会去买淘宝上全是差评的产品。就是吃一顿饭前,用户也会看看大众点评里面的评论如何。

——用户需求变化速度加快。因为主动和被动信息很多,消费者进化加快,裂变速度很快,个性化的需求不断产生。

环境的变化导致战略的转化,正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用户的个性需求。如果还是一层层上报、一层层下达的模式,如果要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需求、第一时间满足和创造消费者需求,那么,结果是:黄花菜都凉了。

新的、正金字塔的管理模式,将以前最底层的包括营销、研发、制造人员直接和用户联系、直接了解用户需求,马上为用户做出判断。

这时候,就需要你的企业在“互联网+”进化之后的,更加科学的、节点闭环的网状结构应运而生——高度的扁平化、点与点之间的相连,与消费个性化需求的融合和共振。

2、控制VS自主

传统管理,一周工作7天,一天恨不得12个小时,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打地铺。互联网时代讲求单点切入,逐点放大、少做事、扁平化管理,早点回家。少做事、扁平化,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才能快速。

福特时代定义了现代管理的理念,工业大规模生产、层级化,KPI考核(关键绩效指标法,即KPI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的方法之一),各种管理制度堆积成山。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没有KPI,并不是不设定KPI,是因为变化太快的市场根本没有办法设定KPI,或者是将不断变化的客户体验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正在转型的领先企业,也一直用新的管理体系来提高对互联网的适用性。改革考核本身,海尔从内部企业评分变为由用户直接考核;阿芙精油有一个被称为“怪胎式”的绩效考核方式:没有明确的绩效指标,全靠“赌术”。它虽然是一家化妆品公司,但运营模式更像一家游戏公司。

正如管理学家加里·哈默所说:未来的考核是用户评价。正是用户考核,让最能听到炮火的一线给予更多的自主,造就了创新的层出不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信息已经不是壁垒,当一线能够比上层更能洞察需求、当一线更能敏感市场变化、当一线已经能够吸纳用户参与到全流程,你是否还在固守传统的分工和流程的效率,让科层、分工、考核束缚人才的手脚,你是否需要给人才以平台和机会、放手让人才去干。

移动互联网造就了个人能力的崛起,信息能力的增强,与客户连接的顺畅,那么倡行“自由与责任”的文化,才能给人才以自主,给员工广阔的空间,这种文化已经被硅谷普遍接受。您的企业在“互联网+”进程中呢?

3、等级VS对等

历史上大部分财富的创造都依赖登记制度,企业、政府、军队都采用等级制度。各种社会形态和企业组织架构,都将人们分成上下等级,以实现公共和世人的目的。

甚至,支持放权、团队和开明的管理都将现代企业内部的命令性等级视为管理的前提。但是等级的组织形式会被对等的组织形式、倒金字塔的组织形式、自组织、自管理或者“轻足迹管理”冲击。

层级管理的特点是严谨、规范与控制。但是对于互联网时代来说,速度已经成为重大的优势之一,而层级阻碍了决策的速度和信息的传播。

传统管理如果干不好,就认为雇佣的员工不够好,加人、开会、培训、洗脑四件宝。芝麻绿豆大的破事都要聚集一大帮子的人来开个会,等会开完了,市场情况或许就不同了;等一个请示汇报批复下来,机会早就过了。

互联网时代管理,需要减少层级之间互相汇报浪费的时间,始终保持扁平的组织机构,提高决策速度。你的“互联网+”之后是否还是沿袭传统的管理方式呢?

4、雇员VS合伙

小米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就推行了全员持股、全员投资的计划。小米最初的56个员工,自掏腰包总共投资了1100万美元—均摊下来每人投资约20万美元。

当一个企业具备了透明的利益分享机制,愿意和员工一起分享利益,尽可能多的分享利益,而且经常还有被用户崇拜的满足感——谁不愿意把事情做好呢?在工资有保障的前提下,还有什么比用户的认可更重要的呢?

华为提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确定性需要人才去敏感触觉,新模式需要人才去试错,信息导致人才更大赋权,于是传统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已经落脚在创新和转型之上,而创新和转型归根到底变成了人才的问题——年薪制、聘用职业经理是否能够拢住人才,是否事业合作伙伴才能凝聚人才?

传统的战略决定组织,组织跟随战略,人力资源适配组织,现在是否需要组织来适应人才——雇员或许在未来仅仅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平台上的股东制、合伙人制,才能让组织更适合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才。

这个时代,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云计算、3D打印、开源代码等基础创业条件充分具备,创业门槛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因为移动互联网合纵连横起来的细分市场,足以承载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传统企业因为创新者窘境的存在,能够让一批先行掌握了移动互联网基本规则和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崛起,创造创新创业的能力蓬勃而出。

这个时代,不会是像上一个世纪,创新的主体和成果大部分集中在大型企业或者科研机构,引领创新的也仅仅是少数的顶尖精英和英雄。

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创新宠儿似乎没有那么高度的精英化,一批批草根、屌丝的创业英雄纷纷崛起。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开发性的知识体系、前沿信息也不再是藏身于象牙塔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资金筹措渠道不再依靠亲朋好友或者原始积累,3D打印和众筹网站能够为具有创意和创新的产品用“钱”或者“预定”获得启动资金。

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已经足够大,而且越来越细分,极度碎片化、地域化、社交化和垂直化,只要有时间、诚心和恒心,活跃在各种社交工具上,让获取用户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你是随时可以获取远在天边或者近在咫尺的天使用户;只要有足够的引爆能力和水平,传播和营销并不需要你提交央视、卫视的天价广告,就可以掀起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在倍数的传播里瞬间传递到整个世界。

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你的雇员又怎么会安心的和你一起,拿着那么可怜的工资、一眼就能望到老,他们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极端条件,在创业和安心为你打工之间就会出现一个相持的平衡,要么你给他更好的机会成为内部创业,要么给他一个平台让他也成为海尔公司所谓的创客,要么让他飞翔并投资他,让他成为你的合伙人。

5、体系VS归零

如果只读一本管理书籍,就读《管理的实践》——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因为互联网的冲击,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传统企业按照现代管理理论构建的体系,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之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个改变,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将是一个涅槃重生的过程,也将是一个充满泪水的过程。

如果能够完全归零,从原点重新构建,才可能体会到互联网时代的力量。

因为互联网,传统的信息壁垒已经不是优势,要获取更为便宜的原材料、制作工艺已经不费吹灰之力;

因为互联网知识也不是瓶颈,你可以在任何网站上找到你外包的资源;

因为互联网,资金也不是瓶颈,你可以在美国Kickstarter和国内的点名时间进行融资;

因为互联网,消费者成为了生产者,你的粉丝将成为产品创意者;

因为互联网,认知的盈余成为可能,每一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为互联网,众多小型组织出现,三五个人就把一个传统企业折腾得够呛;因为互联网,跨界的人才纷纷出现,互联网造成了无界;

因为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协作、共享、去中心,让每个人的欲望、激情、活力、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组织才会快速形成想法,把想法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商业模式,然后快速长大。互联网思维带来了小人物不断战胜大人物的现象,充满了颠覆和被颠覆。

这一切都与传统的管理格格不入,组织结构上利益共同体、事业合作人、股东平台制代替了马科斯•韦伯的平台理论;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导致了工业4.0、智能化制造,或许还会颠覆科学理论之下的规模化生产。

回头看看大数据吧,曾经有人将大数据作为推动新一轮生产力提升、创造巨大消费者红利的发动机,充分利用大数据,能够让零售商的经营利润率提高60%;亚马逊、奈飞就是这样的公司,让曾经风云一时、独孤求败的传统零售业不寒而栗。

但是大数据的使用和优化,依然还需要企业在分工、职能、流程和体系上进行重新调整,否则大数据依然是一堆数据,甚至是一堆称不上数据的小数据。

推动“互联网+”,如果一些都不归零重来的话,或许转型之路仅仅是一场以革命命名的改良活动而已。

6、共享VS保护

《维基经济学》、以及《宏观维基经济学》的经典观点:失败者创建的是有墙的花园,而胜利者创建的是一个公共的场所。传统的企业通过专利、版权、商标来控制和保护专有资源,鼓励创新和保护创新。尤其是知识产权,如果谁侵犯知识产权,那么就会有若干的麻烦。

但是,互联网却产生了一种新的知识产权经济学,当越来越多的知识被消费者所创造,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知识产权的保护会消弱创造价值的能力。天平已经借助互联网往多元的、个体的用户转移。

太阳微系统公司的蒂姆•布雷所持的观点是:我们确信基本的共享对任何人来说是双赢的,共享的扩展创造了新的机会。

如果不是安卓操作系统的知识产权共享,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小米粉丝没日没夜的共同开发新的MIUI,如果没有知识共享,知乎上哪有那么多的知识创造者。知乎在众包书籍的项目中,在保护产权和共享中寻找到了一个共同点——让所有人贡献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共享;集结成书之后,生产者都具有知识产权。

这才是广场和花园的完美结合——“互联网+”所要认真对待的,新的商业模式和传统商业模式最大的区别:传统商业模式将顾客锁定在某处,尽职移动;而新的商业模式是允许顾客产生内容,成为商业的救世主,然后去管理好他们。

7、结构VS裂变

移动互联网变革并非是简单的改变营销渠道或者品牌建构方式,因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机制变化,首先改变的应该是人的分工和协作方式,于是要改变组织结构方式。

如果转型仅仅是基于营销方式、品牌方式、促销方式一些表层的变化,而没有整个结构的裂变,那么任何的企业转型、产业转型都是镜花水月。

但是,传统企业要改造成一个适应互联网的机制非常困难,谁都不愿意放弃已经很舒服的模式,去自宫、自杀重生——或许组织会裂变为一个平台;社会会变成一个自组织;品牌会裂变成为一个消费者所拥有的品牌;营销会裂变为大众参与;产品会裂变为一个媒体;服务会裂变为体验。

移动互联网对现代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等都产生了冲击,那么对您的企业呢?当传统管理“互联网+”,你以为是北京遇到西雅图,总有那么一段纠结,但是结果总是美好的?!这次可不一定了。

8、分工VS协作

现有的传统企业管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师爷,都是基于传统的经济模式——亚当•密斯的《国富论》第一章开头就是论分工,从小作坊到工业化,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福特的汽车生产流水线。

移动浪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对称,平等、协作成为新的管理——中小企业更有效率,就像是现有的电商平台,一些三五成群的小电商就可以形成很大的产业规模。

如同《第三次工业革命》里面提到的:未来的各大组织架构将会走向一个分散合作的模式。

这种模式造成了传统大公司的形态的转型,或许需要聚焦在核心的模块,让其他的模块和社会上更有效率的中小企业分享合作;或许内外部产生协作的新机制。

这种协作的模式,不仅仅出现在企业内部,正如IDEO公司所说:作为一个整体,我们比任何一个个体都聪明。也出现在外部,和供应链协作、和上下游协作、和消费者协作,和竞争对手协作。

科斯在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在《企业的性质》中论证了企业存在的核心理由,即:“创建企业成为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就是存在着利用某种价格机制的成本”,即交易费用,企业的成立减少了各种内部交易的成本。

而互联网的到来,全球各地的人们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利用各自的技巧和能力,共同完成了很多复杂的任务、并形成极其庞大的事业。

这样的成就,正如唐•塔普斯科特这样的技术乌托邦主义所预测:大规模协作将成为经济组织的新形势,他认为,企业的科层制将彻底消失,个体被赋权,得以共同创造。

趋势已经产生,交易成本正在快速的降低。未来,一个大规模协作的、崭新的经济组织方式,以及新的管理可以将放弃过去的一切管理知识,重新构建体系。

未来的组织正如张瑞敏所说的企业边界正在消失,企业将成为平台型的企业,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企业。

或许,这正印证了海尔“互联网+”的一句名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9、个性VS规模

在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我们的管理学理论基本来自于高效率、高产量的大众市场。从而管理的理论也来与亚当•斯密的“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理论”。

而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先生的科学管理体系中,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科学管理的目的。

大规模生产中每个产品的最佳方案已被固定,产品及产品的工艺很少改变,而大规模生产的好处就是可以将产品成本尽可能地降低,以希望固定成本得到偿还。这些大规模生产者都是依靠产品创新,再大规模化的生产及规模化的营销推向消费者。

福特公司设计生产的T型车,就是规模化最早的经典案例。T型车于1908年10月1日推出,产品价格最初售价仅为850美元,随着设计和生产的不断改进,1913年10月7日,在海兰园设立了第一条总装线,几乎使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最终使每工作日每隔10秒钟就有一台T型车驶下生产线,产品售价最终降到了260美元。而260美元的价格,福特工人52天的工资而已。

后续丰田的精益管理出现,体现了低成本、高产出、快速交付、零库存、客户定制以及产量的灵活性。日本把精益管理继续发展到“看板管理”、“即时化管理”、“连续化生产”、“持续改进”等管理方法和工具。

福特说:你可以自主选择你喜欢的汽车颜色,只要它是黑色。单一的颜色有利于规模化的生产,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但是,互联网催化了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出现,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企业所提供的规模化产品,个性化市场造就了个性生产、定制生产、规模化生产参与到设计、生产甚至是销售的环节,而且消费者把此当做一个体验,企业也将此当做一个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

宝马7系的开发就利用互联网的工具,与用户充分沟通,车还没有出厂,已经吸收了消费者很多要求,也已经拥有了很多的粉丝,融入了用户的共同设计,把用户的需求和产品的设计对接在一起。

未来“互联网+”的产品,或许是“乐高”式积木生产,通过不同的模块组装成不同的产品。

一场对抗规模化的生产革命和零售革命正在发生,在这场革命中,互联网带来更加灵活、开发的管理思想。用户参与设计、开放式创新、众包、众筹、创客等概念,成为了这场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运动的主要组成。

10、归零VS起步

你一直在羡慕苹果电脑、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希望拥有类似的超级大品牌,充满魅力,吸引大众的关注,具有神奇的魔力,拥有极高的声望,得到消费者的仰视和关注,在打得血淋淋的竞争中赢得了江湖地位,可以傲视群雄。

但是问题在于,苹果品牌全球凤毛麟角,乔布斯比大熊猫还要稀少。你的品牌暂时不是苹果品牌,你也暂时不是乔布斯。你的品牌或许小有名气,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全国知名品牌、全球品牌的地步,在区域市场当然会是一个超级“土豪金”,但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本来就不多的品牌忠诚度被冲得稀稀拉拉。

但是这是一个极好的事情,当你的品牌在互联网中,不具备任何品牌忠诚度,也就是意味着你是一个崭新的市场。也就没有任何历史包袱。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企业还不是超级大型企业,管理体系也不完备、KPI尚不健全,连基本的管理制度都没有,恭喜你,你赶上了一个最坏的时代,更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意味着你,在“互联网+”时,无须去伤筋动骨进行外科式的手术就能起步你的互联网化战略。

11、遗传VS突变

如果按照传统管理体系,很难适应互联网思维的到来。互联网精神的本质就是:开放、开放、再开放,任正非说,“脱光衣服,连裤衩也脱掉。”只有你不遮遮掩掩,顾问才能知道你的病根到底在哪里。

试图在互联网时代重构的企业,必须抛弃将互联网作为简单工具的做法,从思维、战略的角度来拥抱互联网。如果加来加去,“道”、“学”都不变,仅仅只是变术,即原来的生产、销售、管理方式不变,仅仅把互联网嫁接到企业中,作为锦上添花之举。

如果“互联网+”对管理的变革不是深入骨髓的话,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工具,梧桐树上是开不出玫瑰花的。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致力于浪费的动作,错误的设计、不现实的标准,岗位的匹配,激励制度的不科学。这一百年前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延伸,形成了各种系统化的管理、六个西格玛理念等等。

传统的管理理念,就是这样的基因。一切都已经限定了传统管理的特点——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细小、可重复、标准的操作;能够有完整的流程和方法,来提高效率和精准的控制成本;有完整的组织架构、KPI考核、激励体系,协调全国、甚至是全球的运作。

和消费者直接相连,让消费者主动分享,所以被现代管理奉为经典工具的KPI,让资源部门极端头疼的KPI设计,这么一想用来衡量一个管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标,一项数据化管理重要的工具,必须是客观、可衡量的绩效指标,领先企业几乎取消了。现在,只用两个标准来衡量工作,一是产品是否能让消费者尖叫(超过期望值),二是产品是否能让消费者进行分享。

但是,也正是这些致力于标准化的基因,将移动互联网时代日益去中心化的、有创造力的、有主见的、具有自由精神的人们置入了一个框架体系之内,结果肯定是不会理想——别想用传统企业瓶,“互联网+”之后去装移动互联网的酒;也别想用传统管理的规范性,“互联网+”,还降低移动互联网变革的高灵活性、高容错性和高灰度。

我们已经习惯了由上至下的指示、习惯了领导的安排和上级的规则,习惯了从上到下的安排任务和工作。这就是传统管理的基因。

一个时代已经过去,新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紧迫感对于企业互联网化的转型尤其重要,正如《三体》中所说: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轻视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


(来源:亿欧网 作者:王吉斌)




马化腾:“互联网+”是种能力 激活更多信息能源

4月29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主题为“势在·必行”的2015“互联网+中国”峰会在此隆重召开,全国超过500名官员,中央部委、地方执政者汇聚一堂,商讨如何搭乘“互联网+”战车,推进地方经济转型与城市转型,融入到“互联网+”的生态圈中,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峰会中,“互联网+”业内率先实践者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全面阐释了“互联网+”思想内涵。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本身是一个技术工具、是一种传输管道,互联网+则是一种能力,而产生这种能力的能源是什么?是因为“+”而激活的“信息能源”,“互联网+”是连接一切,而不是简单的“加法”;在腾讯为全国各地搭建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平台中,15个省市地区与腾讯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进行全面的“互联网+”合作;腾讯宣布,公司四大业务线互为搭配,为全国各地政府打造的“互联网+”平台准备就绪、一切蓄势待发。


以下为马化腾演讲内容提要:


互联网不是对传统产业的替代和颠覆,而是传统助力器


“互联网+”的概念最初是在2012年易观的一份报告中出现,当时我没有看到。


2013年的时候,我们在上海举行了“众安保险”成立的活动上,当时有一场访谈,那是第一次我们认识到互联网是一个跨界的概念,我们就分享了一些思路。我其实在跟我们这个行业和传统行业的朋友们沟通的时候,他们认为互联网是虚拟经济。虽然后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但是大家把它定义为是一个颠覆、冲突和替代事物。


我自己的想法略有不同,所以当时借这个场合,我认为我们干的这一行(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应该所有行业都可以用,所以当时打了一个比方,类似于两次工业革命,像蒸汽机和电力一样,我们把它定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部分。从很多传统行业朋友们的眼神当中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眼中放出了光芒,他们也理解了这个概念。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 是新的“信息能源”


再进一步拓展,其实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不断的融合,它是不是和前面蒸汽机和电力一样也是一种能源形态呢?今天我们把它定义为一种信息能源。


这样的话,所有的行业都应该很清楚,完全可以把互联网+这个新的行业融入到自己的行业当中,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在你所处的产业和行业就会落伍和被淘汰。


在之前我经常举的几个例子就是,大概在两年半前,微信有一场风波,就是和运营商之间的风波。外界说微信取代了短信,占据了运营商的通道,对于运营商是一个替代和颠覆。这对当时的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以至于我在北京过安检的时候被人认出来,还问“你们的微信要收费吗?”我当时感到压力很大,这是新的移动互联网通信对于传统通信第一次的一个很大的冲击。


在一年半前,互联网金融又一次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和关注,当时我们和阿里在共同推进互联网金融的过程当中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像网络信用卡被叫停。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和传统行业,比如在和金融业的整合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健康的,需要大家探讨和理解。


最近这一年滴滴和快的的竞争,对于互联网交通这个领域又引发了全社会的讨论,在“两会”期间也是一个热点话题,大家很支持互联网交通,这是好事情。但是引发的问题是政府监管没有相应的政策能够把这种新业态和传统行业的出租车、传统的黑车划分出来。


我举的这几个例子都是当前最热点的“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结合的例子,有很多的朋友一听就会明白。


我们还看到更多的领域都可以跟互联网整合。


这是因为最近这三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中国有6.5亿网民,是全世界最多网民的国家。其中有5.6亿通过手机上网,中国的手机用户是全球第一。


只有这样存在一个大的基础,才有可能形成5.6亿的人24小时不间断的和周边的传统行业保持实时连接,奠定了一个基础,才有很多的商机。这是大势所趋的,而且率先出现在中国,我觉得这是我们一个难得的机遇,是一个大浪潮。


腾讯只做两件事:连接器和内容产业


其实在这个大浪潮来临之前,我们站在第一线,三年前我们内部有一个组织变革,我们做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组织架构的调整,来适应移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跟传统行业的结合。我们把过去的很多业务重新梳理,改变了我们原来什么都做的业务战略,我们把搜索卖掉、把电子商务卖掉,很多O2O和小的业务我们纷纷砍掉。


同时我们大量的投资腾讯生态周边的伙伴们,我们现在的定位很清晰、也很简单,就做两件事情:


第一就做连接器,通过微信、QQ通信平台,成为了连接人和人、人和服务、人和设备的一个连接器。我们不会介入到很多商业逻辑上面去,我们只做最好的连接器;


第二我们做内容产业,内容产业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提供“去中心化”的智能解决方案


这样的定位有什么好处?就是我们认为未来的“互联网+”模式是去中心化,而不像过去是一个集市。我们是去中心化的,场景化的,跟地理位置有关的,千人千面,每个人需求都能实现。这样的话,才能最大限度的连接各行各业传统行业能够在自身垂直领域做出成绩的合作伙伴进行整合,这样生态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腾讯“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大家可以看到,它是一种更加立足长远,更加去中心化的一种智能解决方案。


与各方共同推进“互联网+”


我们现在正在积极推动跟各大城市做“互联网+”的合作,刚才提到很多产业,还包括民生、政务方面,我们都希望积极的和各地政府合作进行“互联网+”的融合。我们甚至还希望跟各个地方的经信委合作,把“互联网+指数”这个概念提出来,把十几项还是二十几项纬度能够列出来,每一个跟省市区达到多少分进行对比,来客观评价出城市的产业在“互联网+”当中进展的程度和结合的程度,我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最后我想表达的就是,“互联网+”这个领域非常大,而且国家现在又提出一个新的众创空间,大的创新创业的概念。


腾讯在四年前用了三年时间提出来开放平台,昨天我们在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宣布了腾讯开放战略转型,升级为众创空间。


过去腾讯虽然这三年的开放平台成绩很大,用了三年的时间在我们的平台上可以说再造一个腾讯,合作平台产生了超过2千亿产值、分成数百亿。今天我们看到有了“互联网+”,有了很多O2O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创客、创业团队跟每个产业、每个行业深度整合的创业思路。上次在上海我们开了一个三千多人的活动,就诞生出来很多很有创意的公司。


今天我们也想向在座所有的城市提出申请,希望你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我们一起把“互联网+”这个创新创业平台建好。


总之,“互联网+”这个世界非常大,让我们一起出去看看!


(来源:腾讯科技,作者:马化腾)




“互联网+中国”峰会现场五位嘉宾演讲PPT



互联网+中国:

腾讯开放平台总经理侯晓楠演讲PPT


























互联网+中国:

腾讯公共战略研究部总经理司晓演讲PPT




















































互联网+中国:

腾讯增值渠道部总经理王少君演讲PPT
















互联网+中国:

腾讯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演讲PPT



































互联网+中国:

腾讯云计算公司副总裁王慧星演讲PPT














(来源:腾讯政务服务)


【战略前沿技术】2014全年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2015年3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3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314

美国国防部瞄准未来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

20150315

人类未来十大最顶尖科学技术

20150301

《MIT科技评论》评选出2015年10大新兴技术

20150319

国防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简介(附招生专业、各省市招生联系人和历年录取分数线)

20150304

如何“正确”打开谷歌学术?

20150307

2020,中国基础研究走向何方?

20150314

科研经费报销“逼良为娼”,怎么破?

20150319

关于无人机,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20150307

达沃斯发布2015十大新兴技术:飞行机器人、仿人脑芯片等技术入选

20150317

博士:学术塔尖上的“悬浮族”


2015年2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2查看。

20150205

美国DARPA十大尖端科学技术 领先当代20年

20150207

2014年度十大国防材料技术突破

20150211

如何撰写2015版国家自然基金标书(附全攻略)

20150213

院士爹对女儿的科研忠告

20150217

科技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

20150227

做科研的11条军规

20150207

智库建设急需高端人才

20150201

两院院士评选2014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20150227

30个部委局办2015年工作部署汇总

20150227

45个全球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2015年1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1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102

201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政策有重大调整

20150110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50109

中国科研经费分配新办法出炉 "863""973"退出历史舞台

20150114

“透明计算”,凭啥摘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50115

科技改变未来:预言300年后的人类

20150131

科研:新常态下的新规则

20150131

国外高效毁伤技术发展及趋势

20150116

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排行榜出炉 大陆仅华为上榜

20150104

高校病了:教学之殇

20150104

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