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撰稿人:黄志澄
根据新华社2015年5月30日的报道,中国最近邀请美国媒体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访问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并对“神舟十号”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进行专访。美国东部时间29日深夜,CNN播出了此次独家专访。
在这次访问中,CNN除了问及有关航天员训练和航天员在太空的感受等问题外,访问的重点是CNN要聂海胜等回答:“中国航天员不能直接与美国宇航局(NASA)合作,也不能参与国际空间站(ISS)的联合作业,是否对此感到失望?”
这个问题背景是,美国国会在2011年通过一项法案,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或任何中国公司开展任何形式的双边合作”,禁止美国宇航局一切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此外,美国也拒绝中国参加有多国参与建设的国际空间站项目。聂海胜的回答是:“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非常希望跟国外的航天员一起遨游太空,也期待有机会前往国际空间站。中国一旦发射自己的空间站,会欢迎国外航天员访问。”
当被问到中国航天能否在未来几十年追赶上美俄时,聂海胜说:“美国和俄罗斯很早就开始了他们的太空计划,是太空探索的先行者。中国的航天计划不是为了太空竞赛或者试图超过谁。” 他说,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事业,许多国家正在发展太空计划。中国是一个大国,也应该在这一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CNN的这次专访播出后,让美国国会此前禁止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的法案,成为美国媒体上讨论的热点话题。《时代》特约编辑克鲁格(Jeffrey Kluger),就此撰写了题为《中国不被允许进入国际空间站的愚蠢理由》一文。文章在导语中称“一个毫无意义的法案只会增加地缘政治风险”。
这篇文章指出:中国从2011年起就被ISS挡在门外,当时国会通过一项法案,因为国家安全原因,禁止美国与中国的航天计划有任何接触。“国家安全”,这当然全世界通用,是任何国家做任何它特别想做的事情的借口,虽然这件事情可能和“国家安全”一点也沾不上边。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作者指出:ISS上面的技术并不是中国航天员可能会怀有恶意去窃取的,他们也并不需要。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那些到过太空的男男女女会告诉你一件事,那就是当他们到了太空会发现,地球上的那些政治伎俩简直毫无意义—当他们在近地轨道上逡巡,靠的是几个同事之间紧密的合作保证彼此的安全与生命,而不是政客们井底之蛙式的愚蠢。很多航天员都喜欢这样说,在天空中看地球,国家的边境消失了。这是华盛顿的那些议员们需要的视角。
由上述文章可见,这次聂海胜等3名中国航天员接受CNN的专访,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民间航天外交活动。中国的航天员不仅表达了中国航天员具有参与国际合作的良好愿望,也表达了探索太空是全人类共同事业的主张,从而在美国媒体深受好评。
但是,上述作者在文章中,也介绍了中美载人航天合作仍然面临障碍,文章指出:美国美中经济和安全委员会2012年发布的一项调查警告称,中国的决策者“认为太空力量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一部分”,2011年通过的这项法案似乎正是为这一论断做出辩护。更阴暗的是,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国际冲突与合作研究所2015年发布了一项别有用心地取名为“中国梦,太空梦”的报告,报告做出这样的论断:中国正通过其太空项目,将自己转化成一个军事、经济、技术大国,并以牺牲美国领导力作为代价,这对美国利益有很严峻的影响。
虽然上述文章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批驳美国美中经济和安全委员会的这些观点,但也仍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中国航天的发展应该更明确区分民用、商用和军用三部分。特别是载人航天、太空探索等领域,就是我国民用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组建我国类似美国NASA那样的实体机构,应该提上日程。这不仅是开展国际合作的需要,而且将是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和加速我国载人航天和太空探索发展的必经之路。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4查看。
2015年3月、2月、1日精华文章,请回复201503、201502、201501查看。
日期 | 标题 |
20150409 | 美国高端产业:定义、布局及重要性 |
20150410 | 科研必备的软件神器,果断收藏! |
20150406 | 学者能否从科研经费中获利? |
20150416 | “十三五”规划思路的十大转变 |
20150404 | 科研经费见物不见人,“最大受益者”是设备商 |
20150408 | 科研岗位怎么成了“风险岗位” |
20150410 | 颠覆未来作战的前沿技术系列——微系统技术 |
20150406 |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 |
20150423 | 国务院: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 |
20150424 | NATURE发表“科研评价十原则莱顿宣言” |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阅历史文章,请点击右下角“评论”进行评论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