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科研生活:注意进出平衡
本文由作者彭思龙授权发布
作为一个国家需要做到进出口平衡是一个常识,收支不平衡,长此以往必将不可持续。作为一个家庭,同样需要收支平衡。出大于进,不可持续,进大于出,长久于家庭有害无益。这些都是简单的道理。对于个人来说,同样要注意进出平衡,这里说的进出,并不是指简单经济上进出,而是各种综合收益,包括地位的提升,名望的提高,收入的增长,机会的获得等。人都希望自己一帆风顺,不断的收获各种想要的东西,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似乎是多多益善。但是这是一种贪婪,事实上,既不会出现真正的一帆风顺,也不会出现一无所得。我们总处于中间状态,有时候得到了,有时候失去了或者少得到了。考察所有这些过程,我们会发现,得到必然有其原因,失去也一样不会没有理由。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加幸福快乐,注重进出平衡似乎是必须的,下面是个人的浅见。当我们获得收益的时候,需要主动行动回报社会;当我们风平浪静的时候,默默的积累;当我们失去的时候,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应当获得。
一、收获的时候主动付出可能降低收获所带来的自满和骄傲
每个人只要努力工作,认真生活,都会或多或少在某个阶段得到自己认为是重要的东西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获得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沉浸在获得的短暂喜悦中,而忽视获得之后路还将继续,游戏没有结束。当我们获得的时候,我们更容易陷入乐观的情绪,甚至陷入信心膨胀的境地。我们看到那些土豪在收入急剧膨胀的时候,其行为就是一种张扬和傲慢,似乎天下谁都不在话下。当某些人提升了官职之后,我们同样能看到类似范进中举的可笑画面。这是一种按捺不住的戾气,充满的骄傲和自满。只要这种情绪存在,未来的路一定充满荆棘,原本是好事的收获变成了负担,变成了负面影响。
收获之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想到回报社会,因为是社会给了你机会,社会承认了你,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可是我们大多数人似乎不这么想问题,我们总觉得我们自己努力获得的(不管是合法还是不合法),与别人无关。可是真的无关吗?社会的分配体制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都会因为历史的、社会的和先天的等因素在某个阶段获得部分成功,这本是个人的幸运,如果完全归功于个人,而忽视社会的共同贡献,就可能产生过高的自满情绪。如果能够想到主动的回报社会,就说明现在不是顶点,未来还有新的收获的可能,否则,现在可能就是顶点,未来就是下坡路,甚至是自由落体。这些在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就不列举了。
二、收获的时候主动付出可能降低收获所带来的敌对情绪
本来一个人的收获是值得庆贺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个人的收获大多数情况下都可能带来羡慕嫉妒恨,这些情绪有时候会转化为敌对情绪,一般情况下,会恶化本来可能是友好的环境。比如,一个人还是个普通人的时候,他可能有不少的朋友,并且朋友对他的评价还不错,但是有一天,他得到了朋友们没有得到的东西,而他表现的不那么得当的话,朋友们可能就越来越少。当我们意识到需要主动付出一些回报,可能会让我们表现的更加理性,也更名副其实,不是浪得虚名。
三、风平浪静的时候,多注重耕耘,主动付出,不断积累
收获必然是某些由来已久的理由积累而成的结果。佛家强调因果,事实上,排除宗教因素,生活中确实存在因果关系,没有一个好的种子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累累果实。在生活中,处处都可能是我们播种的机会。记得金庸的《鹿鼎记》提到査伊璜与铁丐吴六奇的交往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然这样的传奇故事在三言二拍中到处都是。这些看似传奇的故事在生活中也不罕见。这些都强调即便我们自己是风平浪静,只要我们是丰衣足食的,那些举手之劳并不是可有可无。孔子也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善就是耕耘,不管多小,于自己可能很小,但是于别人可能意义就不同寻常。有时候我们的善行可能让别人度过难关,这是雪中送炭,有些时候,我们的善行改变了一个人,这是精神的启迪。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并大力提倡的。社会从来都是一个有灵魂的整体,每一个人的付出都有其结果,即便有时候我们可能不知道其结果,但是不代表没有结果。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另外一种思维,就是我为什么要去帮助别人,因为别人也没怎么帮助过自己。这是一种循环式的冤冤相报。如果社会陷入了这种循环,最终就将走向丛林法则,作为人的优点将丧失殆尽。事实上,我们的所有作为,所有收益,都是社会共同付出的结果。我们对他人的任何一些正面的行为都是一种义务,而非施舍。只要付出的义务多了,未来才可能有所收益。
四、获得少的时候,多往长远看看,辛勤努力
我们在大多数时候,总感觉自己所得不足,处于一种饥渴的状态,梦中也会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够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实际上,收益的多少最好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如果我们觉得少了,可能是我们要求高了,有不实际的预期,也可能是我们的努力还不够。只要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多看看未来,少看看周围,不断的走自己的路,未来必然更加光明。如果我们整天陷入与局部的攀比,我们可能就失去走路的时间和机会,未来我们可能获得的更少。未来的梦一定是今天种下的种子,只有不断地科学地耕种,未来才可能获得更加理想的结局。
五、失去的时候,多反思过去,多反思自我
我们也总有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不管是物质的,还是感情的。当我们失去的时候,世界没有结束,生命还要继续,我们能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及时反思自我,是自己过于贪婪,还是自己付出的太少。比如,我们做科研,总抱怨自己的收入太低的话,那么我们是否需要反过来想,我们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如果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什么好处,那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很多呢?然而我们很多时候不这么去思考,我们总觉得为什么有人可以获得很多而没有付出很多。这时候,一方面我们可能已经陷入了一种不劳而获的人性本能中,这是一种人性的堕落。这种社会氛围如果形成,那就可能使得整个社会陷入不拔之地。就如费希特说过,作为精英的知识分子如果堕落了,那还有谁来启迪人类继续进步呢?另一方面,社会总有分配不公平的现象,获得的未必幸福,没有获得的也不是生活不下去。只要看自己是否足够付出,足够努力,努力地是否科学,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中国的社会在过去60年来,整个社会精神就好比最近股市般做过山车,今天依然处于快速的涌动时期,各种思潮,各种人性,都在不断地展现。人类总是在向前发展的,不好的东西必然不会留下,好的东西才能持久。那些只对个人有好处的就是坏的,那些对别人有好处的就是好的。我们可以做得双赢。那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注意自己的进出平衡。在得到的时候多点感恩,多点回报,以期消除自己的傲慢,改变可能出现的敌意。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多付出,多做一些有利他人有利社会的事情或许就是给自己的未来种下好的种子。在获得较少或者失去的时候,多多反思自我,更加勤奋的工作,安静的享受生活,不断积累,才能让所谓的失去变成未来收获的契机。如果我们做到了进出平衡,我们可能就会感觉到,得不足喜,失不足忧,也许这就是生活中不变的真理吧。
(来源:科学网,作者:彭思龙)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5查看。2015年1-4月精华文章,请分别回复201501、201502、201503、201504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525
数学大师丘成桐:中国的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20150516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20150516
真正的黑科技,你绝没见过的无人机应用
20150503
未来的战争: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20150508
科研经费管理新规:劳务费从15%变为上不封顶
20150525
北斗的复仇
20150517
2025年的世界:对未来十年的8个预言
20150523
大学之癌——有的教授他是官
20150529
华为是如何创新的?
20150509
发达国家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做法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