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邀专栏】专利'萍'论:对地观测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机制研究

2015-07-20 李萍 战略前沿技术


对地观测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机制研究

特邀撰稿人: 李萍


作者简介

李萍,女,重庆,1984.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博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手机号:18800091600,微信号:442523025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高分对地观测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现状,总结分析我国对地观测项目研发中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知识产权成果管理模式与转化运用的成功经验,经研究提出高分专项的知识产权工作与政府支持建议,并探索高分专项科研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机制,最后给出了促进高分专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具体措施,具体包括国家层级的高分对地观测产业政策、知识产权成果信息集成及转化运用支撑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内容。


1 引言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陆续推出了系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从最初应用于精确制导武器制导、车辆、飞机和舰艇导航等军事领域,目前已发展到应用于交通运输、减灾救灾、电信等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民用领域[1]。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简称“高分专项”)自2010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启动实施以来,随着2013年首星“高分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高分专项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然而,我国空间对地观测需求的迫切性使我国形成了边发展边应用、在应用中发展的特点[3]。因此,如何在研发单位与研发单位、研发单位与生产单位、各型号、各计划、军用领域与民用领域之间开展高分对地观测技术成果的信息集成、知识产权的转化及运用,使现有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助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成为当前高分专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任务。

2 高分对地观测领域全球专利现状分析

高分对地观测系统由天基、临近空间、航空、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包含了卫星、平流层飞艇、无人机等多种观测平台,其中遥感技术是最核心的技术。本文针对遥感技术进行了全球专利分析,具体包括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多谱段遥感、紫外遥感和微波遥感等现代遥感技术。由于本文关注于对地观测技术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研究,因此不再详述专利分析内容,将简单描述专利分析结果。

1.1 全球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截至2014年7月,遥感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5880件,德温特去重后3290项。遥感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在1990年到2013年之间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5%。最早的遥感技术的专利为1959年吉莱斯(GILLESPIE)申请的名为用于人造卫星的红外扫描仪装置US1959853984。此后的近10年里,专利申请量增长极为缓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缓慢发展,1990年~2013年出现了大幅攀升的趋势,具体趋势图请参见下图所示。


图 1遥感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趋势图

Fig. 1 The global patent application trend graph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缓慢发展期(1959年-1980年):1959年美国先驱者2号探测器采用卫星遥感技术拍摄了地球的影像,同年10月前苏联的月球3号拍摄了月球的影像。此阶段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前苏联六国进行了专利申请,其中美国专利申请占68%。

发展期(1980年-1990年):美国、法国等国家发射了更多的卫星,包括ERTS-1、Landsat-4、SPOT-1等。此阶段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10个国家进行了专利申请,其中日本专利申请量占36%,赶超了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国家“六五”计划中将遥感技术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此阶段中国遥感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应用得到了很大的促进[4]

快速发展期(1990年-至今):1990年以后,世界各国加大了对遥感技术的研发投入,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其中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目前,美国民用和军用卫星分辨率已分别达到0.41m和0.1m[5]。此阶段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6个国家进行了专利申请,其中中国专利申请量占47%,位居第一,其次是美国、日本和加拿大。中国在2005年正式将高分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专项之后,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快速上升。

由此可见,遥感技术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我国已占据了遥感技术优势,应该在此阶段一方面加大对遥感技术研发的投入,尽快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持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更应加强对已有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运用,强化应用效能。

1.2 主要申请国技术流向分析

四个主要申请国/地区的专利目的地及流向如下图所示。


图 2主要申请国技术流向图

Fig. 2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flowdiagram


从上图可以看出,遥感技术最主要的市场是在中国,其次是美国,再次是欧洲,紧接着是日本。中国基本上所有专利申请是在本国,美国、欧洲、日本专利申请量很少,一方面是对技术不自信,另一方面采用专利保护市场的意识还不够,走不出去,技术布局和市场还需进一步结合;美国的大部分专利申请是在美国,第二大在欧洲,中国和日本相当,说明美国的专利布局策略和市场并不完全一致;欧洲的情况和美国相似,在日本、中国布局较少;日本把大部分专利放在日本,专利布局策略和市场不一致,在美国、欧洲和中国仅有少量的布局。美国、欧洲是较为典型的技术输出国,日本是一个小型的技术输出国,中国的技术总体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总的看来,目前我国高分对地观测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应注重两方面:一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尚未在中国进行大量的专利布局,我国应该在此阶段开展大量的国外专利检索分析工作,并且吸收先进的技术,通过专利分析的手段寻求核心技术优势企业开展合作,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二是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成果,因此加快现有知识产权成果的扩散、转移和运用,整合资源、集智攻关,促进我国高分对地观测技术研发单位的研制能力不断提升。

3 我国高分专项中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分专项的承研承制单位的现有技术成果大部分以国防专利和技术秘密的形式进行保护,这也是所有军工企业知识产权的共性问题。上一章节的专利检索数据显示,国内普通专利申请人排名前五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然而,在高分专项承担主要研制任务的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及其下属研究所和公司,但是由于整个项目研发一直作为国家秘密进行管理,并且在各研发阶段的大量科技成果均以技术秘密、国防专利的方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由于大部分知识产权是以国防专利、技术秘密的形式加以保护,涉及到国家秘密,哪些国防知识产权可以转化、什么时候转化、怎么转化,国家顶层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各研发单位不敢触碰保密红线,直接导致国防知识产权束之高阁,技术成果信息集成、转化及运用工作无法开展[6]

第三,高分对地观测技术成果资源分散,尚未形成合力,国内产业整体呈现“小、散、乱”。我国遥感卫星数据主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遥感卫星数据政策制定工作,例如2012年针对资源三号卫星数据的分发、应用和国际合作方面的管理,国防科工局下发了《资源三号卫星数据管理规则(试行)》。但是支持力度还不够,缺乏国家层次综合性高分对地观测的产业政策、各专业领域政策法规、行业产业政策和重点地区产业政策。同时,我国军民分立、条块分割的对地观测应用体制问题尚未解决,导致相关资源和技术难以有效整合,数据共享困难,行业应用不均衡,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从而束缚了我国民用航空遥感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以致形成国内民用部门的高分数据市场85%需求主要依靠国外卫星来满足的局面[7]

第四,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机制,包括资源共享、需求对接、价值评估和利益分配等机制。目前缺乏整体性的商业化模式,国内高分对地观测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主攻方向过于发散,突破点不够集中,知识产权集群化程度偏低。例如国内中小企业仍是航空遥感产业主体,专业从事航空遥感的企业数量近千家,市场规模小而无序,恶性竞争残酷;由于规模、经济和技术实力相对弱小,缺乏核心竞争力[8]。同时,由于专利是技术或产品进入市场的保护伞,没有专利的保护,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的成果就不可能被商业化和产业化。因此,应以专利为突破口,营造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序竞争的环境,实现“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和“自下而上”的市场行为的无缝链接。

4 美国NASA知识产权成果管理模式与转化运用机制

美国乃至全球的高分对地观测系统研究的历史几乎是与NASA的历史平行发展的。NASA从其机构建立之初就开始从太空中研究地球,自上世纪60年代初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到如今实施的地球科学事业(ESE)战略计划,其高分对地观测技术经历了高速发展,并在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和技术转移工作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遥遥领先的地位[9]。因此,NASA知识产权成果管理模式与转化运用机制最具代表性,是我国高分专项需要学习借鉴的对象。

4.1 NASA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法律法规依据

为了做好美国国家财政资助项目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工作,美国制定了包括《联邦技术转移法》、《拜-杜法》、《史蒂文森技术创新法》、《国防授权法》、《国防部国内技术转移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此规定国家层级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政策和各政府部门的职责[10]。NASA等由国家财政资助的项目研发机构就在以上法律法规依据下与其他政府机构、工业界、学术界和其他小型公司通过专利许可协议(PLA)、航天法协议(SAA)、合作研究与开发协议(CRADA)、小企业研究与开发协议(STTR)等多种模式开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工作。


图 3美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制度与模式

Fig. 3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4.2 NASA设置了专门的技术转移管理机构

NASA为有效促进现有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运用,建设了完善的技术转移组织管理体系。NASA在行政上直属美国总统管理,由NASA局长总体负责。其技术转移组织管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总部管理,二是分支机构管理。总部管理由各职能办公室完成,其中,2010年成立的首席技术专家办公室作为NASA对外技术转移的窗口,全面负责NASA技术商业化工作;监察长办公室和咨询团队是直接向NASA局长汇报工作的独立机构,监察长办公室负责技术转移工作计划和年度总结的审查工作,咨询团队中的技术创新委员会提供与技术转移相关的专家咨询建议;总法律顾问办公室负责技术转移中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事务;小型商业计划办公室负责NASA的SBIR(小企业创新研究)和STTR(小企业技术转移)项目。NASA下属的各分支机构技术转移工作由10个航天中心的技术转移办公室(OTT)完成,并由各中心的首席技术专家负责协调本中心的技术转移工作。此外,NASA每年对美国远西部技术转移中心(FWRTTC)、中部大西洋技术应用中心(MTAC)等6大区域技术转移中心进行了资助,以此有效地组织和协助美国工业界参与、利用和商业化NASA的研究项目和技术。

4.3 NASA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途径

一是技术许可和其他合同协议。NASA每年度都制定十个研究中心的技术转移计划,由各中心的计划办公室负责技术转移工作,贯穿新技术或新发明产生到成功实现转化的全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各中心的技术转移办公室负责对具有重要商业价值和技术先进性的研发成果进行专利布局研究、专利全过程管理,并开展具体的市场交易与技术许可工作;二是各中心的技术转移办公室评估出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的研发成果,但是并不申请专利,而是通过在《NASA实用技术月报》上发布相关信息,将该技术以其他技术交易合同协议的方式市场化到工业界。

二是采用技术拍卖等利用技术许可中介的模式。近年来,NASA正在探索通过中介服务机构的技术拍卖活动来扩大和加速对美国公司的专利许可机会。为此,NASA在2011年11月宣布知识产权市场化与中介服务的需求,旨在以政府零投入的方式来提高NASA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同时提供此中介服务的机构也可获得相应的技术转移服务费。

三是软件使用许可,包括发布开源软件。NASA被美国工业界公认为拥有最丰富的直接面向公众的软件资源,并通过正式的软件使用协议进行软件转让,其中包括源代码受限软件与开源软件。NASA作为美国第一个发布开源版本软件的机构,定期制定软件开源活动计划并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最近与Openstack签署的为提升商业云计算能力的Nebula软件平台转让。

四是公开发布科学研究结果。NASA将航空航天领域的知识传播服务作为技术转移工作中的补充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研究成果和试验数据的公开出版。共有三种途径:一是NASA科学家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从航空到航天、地球科学到新材料和医药领域的突破;二是NASA和其资助的学术研究人员经常发表科学任务相关的学术论文;三是NASA选出具有公众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在NASA科学技术信息网上公开,其中甚至包括了早期阿波罗时代的技术报告。

五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NASA通过航天法案协议(SAA)或者合作研究与开发协议(CRADA)与其他政府机构、工业界、学术界和其他小型公司进行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技术转移模式,其合作还包括了有偿或者无偿使用NASA工具、维修、设备或装备等资源。NASA的此种模式一方面是为了更直接的实现技术需求对接,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支撑国家在全球商业化活动中的国际竞争力。据NASA官方数据显示,其2011年度的合作研发就超过了3400余项,其中1000余项是新拓展的合作。

4.4 NASA出台了知识产权成果管理及转化运用政策

一是持续优化分支机构知识产权成果管理及转化运用政策。首先,明确每一位NASA工作人员在知识产权成果管理及转化运用工作中的职能与责任;其次,根据现实需求调整现有的技术商业化计划内容;最后,加强分支机构的知识产权成果管理及转化运用能力的教育培训工作。

二是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包括知识产权获取计划、促进已有智力成果的运用以及知识产权管理的条件保障等内容。NASA知识产权成果管理及转化运用的关键点将是总部获取和管理分支机构的知识产权资产,包括确定知识产权经费投入、促进内部技术转移以及提供足够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

三是增加技术创新成果数量。技术创新成果的登记是知识产权成果管理及转化运用过程的重要环节,这是进入转化运用流程的入口。为确保NASA总部完全掌控技术创新成果,发布了加强员工培训、转化运用奖励制度、优化技术创新成果登记程序与办法等政策。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成果管理及转化运用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成果管理及转化运用工作是长期的、涵盖各专业知识的工作,涉及到合同谈判、建立合作关系、技术推广、法律事务等各种工作。其机制更多的是一种公司合法使用技术到市场实现商业化的法律机制。NASA为了加速技术商业化,将评估在信任前提下进行专利自动化许可流程。

五是授权分支机构单独从事技术许可。合作研究与开发协议(CRADA)是典型的与联邦政府机构进行联合研发和技术转移合作的协议。但是由于CRADA是需要NASA局长签字,而NASA更希望外部合作方与各当地部门签署航天法案协议(SAA),所以导致NASA很少签署CRADA。但是由于CRADA是美国广泛使用的合作方式,潜在合作方更加熟悉相应规则,所以NASA出台了授权各分支机构签署CRADA的权利,并配套指导手册。

5 高分专项知识产权工作与政府支持建议

综合以上现状与问题,借鉴吸收国内外知识产权成果信息集成及转化运用的有效经验,经研究提出高分专项相关项目研发各阶段的知识产权工作内容与政府支持建议,如下图所示。


图 4科研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工作内容与政府支持建议

Fig. 4 Intellectual property work flow andgovernment support


6 高分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机制建议

6.1 “军转军”

“军转军”的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工作应加强与现有的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机融合,核心内容是管理单位、协调单位、总体单位、配套单位等各方利益相关者承认知识产权的价值;在项目研发的全过程中,鼓励技术研发方将科技成果以专利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等方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过程中,在研制目的范围内,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开展以工程研发为目的的知识产权共享、科技成果交流、技术交流,充分体现高新技术在武器装备建设中的流转;在产品生产阶段,按照武器装备技术进步的知识产权贡献率大小进行利益分配[11],开展以技术创新为目的有序竞争。具体的知识产权转化工作内容根据项目研制阶段共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①立项论证阶段

项目牵头单位对各研发单位进行知识产权评估,选择技术优势单位,从源头开始保证项目产品研发的质量、可靠性以及技术的先进性。明确项目研发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方、研制方、协调方等单位)对项目的期望与需求,协调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平衡利益关系。与各研制单位签署技术推广转化合同,在合同中约定项目研发中各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及技术转移内容。

②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

在此阶段项目牵头单位应明确项目研发中产生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承认知识产权的价值,并从科研经费中划拨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版权等申请经费,并对高价值的知识产权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各研发单位把高新技术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加以保护。

建立针对项目研发、技术攻关的信息交流平台,在项目研制范围内,采用以某技术研发为目标的知识产权共享机制,即只要是为了某项目而不是其他型号或研制计划,就可以将产生的技术、知识产权等成果在研制单位之间共享流转。

③定型阶段、生产阶段、使用阶段

以武器装备技术进步的知识产权贡献率为指标建立项目研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机制,其中包括了各单位的科学技术先进性、重要程度、人力资本投入、自筹经费投入等因素。在不同类型的合同(预研、型号研制、武器装备订货)中由合同双方对知识产权归属进行明确的界限划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条款,以及定货后的知识产权处理条款,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实现知识产权转化成功后的利益分配。


图 5“军转军”知识产权管理与转化运用的工作流程

Fig.5 The work flo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and transformation


6.2 “军转民”

“军转民”的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工作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亟需知识产权与现有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是充分与国际接轨,并考虑中国国情、军工企业和国防知识产权的特殊性,采用国际化的技术转移办公室(OTT)模式[12]。也就是将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工作全面贯穿现有的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对于每一阶段的成果向下一步的转化决策起着重要作用。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设计如下图所示,专业化的全过程知识产权转化管理服务是从发明披露到成功转化,实现发明→评估→增值→专利全过程管理→发展→市场→许可转让→价值评估→谈判→合同的技术推广转化步骤[12],借助专业的知识产权推广转化服务机构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以此快速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模式[13]


图 6“军转民”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的工作流程

Fig.6 The work flo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and transformation


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服务机构,对整理出来的技术发明提供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具体的工作流程根据适用的情况包括如下方面:

①发明/专利评估

国防知识产权的梳理、评估和解密的整个管理实施流程如下图,在不涉及到国家安全与利益的前提下,总共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对国防专利的评估分析对极具专利商业化价值的专利进行解密成为普通专利;二是对国防知识产权的技术价值进行评估,挖掘可以商业化的创新点与发明点。


图 7国防专利和技术秘密管理流程

Fig.7 The national defense patent and know-howmanagement process


②发明/专利增值培育

指导技术拥有方的发明人如何更好地保护其发明和提高专利质量,帮助技术拥有方的发明人设计合理的实验,增加技术发明的价值(仅限未申请专利的新发明)或发掘出新的有价值的发明(针对已经申请专利的发明),最终产生高质量的专利。

③专利全过程管理

为有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拥有方的技术发明提供专利申请及维护的全过程管理(从专利撰写直至专利授权、撤回申请或驳回申请为止),为技术拥有方的尽力争取获得有潜在商业价值的专利授权。

④建立信息交流推广平台

建设信息交流推广平台,开展信息上报系统、信息发布系统、转化与交易系统、效果评估系统等建设。

⑤知识产权推广转化

依托信息交流推广平台,组织召开对接洽谈会,为有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拥有方的技术发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推广、寻找合适的企业及投资人作为发明受让方,积极促进知识产权推广转化。开展与转化相关的其他各项工作,包括许可转让可行性评估、价值评估、交易谈判、以及各类合同管理等;审核有潜在商业价值的企业技术发明的专利申请、维护过程中涉及的费用,维护技术拥有方的权益。

⑥利益分配机制

知识产权转化以许可和技术入股形式为主,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业务委托服务协议》,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实现技术推广转化成功后的利益分配。

7 促进高分专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其他建议

7.1 国家应出台促进高分对地观测系统推广转化的相关政策

7.1.1 完善国防知识产权转化的政策法规

由于高分专项属于国家财政资助的项目,其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大部分为国防知识产权,涉及到国家的安全与利益。因此,建议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制修订中,增加促进国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内容,确保国防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工作有法可依。例如,在《国防法》中对国防知识产权作出专门的规定,明确国防知识产权权属和管理要求,出台《国防专利条例》相关配套规章,细化国防保密与解密、转让实施等内容,制定国防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相关政策和操作规范,尽快开展价值评估工作[14];在修订《国防科研项目计价管理办法》、《军品定价办法》中增加知识产权成本核算、费用支付等内容,逐步将知识产权有关费用纳入装备科研、生产和购置成本;增强对国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监督,明确职责与义务,加强业绩考核。

7.1.2 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对地观测产业政策

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对地观测产业政策,包括国家层次综合性的高分对地观测的产业政策、各专业领域政策法规、行业产业政策和重点地区产业政策。在政府支持下,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同时鼓励和扶植技术创新,保护我国高分对地观测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

7.2 搭建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高分对地观测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运用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应解决行业内部普遍存在重复研制与低水平研究问题,促进知识产权在行业内部顺利流转,促进研发单位研制能力不断提升、型号系列化发展;还应作为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有效解决信息难以流通、知识产权管理分散、与产业需求不易对接等制约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问题[15]。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以军工集团公司、大学为主体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平台,有效消除行业壁垒、保密规范等问题,增强创新资源的可操作性,实现对知识产权的科学化集中管理,解决研制单位与生产单位、各型号之间、军品与民用产业之间的信息流通问题,促进知识产权在行业内部的流转,实现知识产权与需求的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实际操纵性的支撑服务工具与长效的推广转化机制;第二,梳理研究军民结合技术目录,开展知识产权梳理、分类、价值评估和和市场前景分析,利用知识产权为主线促进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第三,在知识产权转化解决实际需求的推广交易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产权转化平台,以达到展示成果和技术需求的目的,最大程度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7.3 高分对地观测领域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应以专利为突破口

高分对地观测技术来源于军用项目,在向民用领域转化运用时应更加注重专利保护,因为专利是技术或产品进入市场的保护伞,没有专利的保护,任何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的成果就不可能被商业化和产业化。以美国GPS技术转移为例,GPS在研制阶段的专利申请基本具有军方背景,并且专利申请总量的98.9%处于转化运用阶段,其中具有美国政府支持背景的专利申请428项。因此,在高分对地观测领域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四个关键点:一是通过专业化评估及独特的发明培育过程产出高质量的专利;二是通过分析权利要求范围、管理国内外专利文本的撰写和答复提高专利申请质量;三是通过专业化的市场营销手段和商业谈判能力提升专利价值;四是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对知识产权转化收益进行分配,调动各方积极性。

7.4 完善高分专项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保障机制

高分专项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保障机制包含了构建知识产权转化专业服务网络,例如军工集团公司、大学等建立对知识产权起支撑作用的内部技术转移网络[16],加强与总装、科技部、国防科工局、商务部、地方政府等部门的合作;培养一支知识产权推广转化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加强高分专项的知识产权转化资金保障,更好的创造知识产权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峰,冯筠,侯春梅,陈春. [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6(06)

[2] 葛玉君,赵键,杨芳.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平台技术综述 [J]. 国际太空. 2013 (05)

[3] 姜景山. [J]. 中国工程科学. 2006(11)

[4] 徐文.我国陆地观测卫星现状及发展战略思考 [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1 (S1)

[5] 高洪涛,陈虎,刘晖,史伟哲.国外对地观测卫星技术发展 [J]. 航天器工程. 2009 (03)

[6] 周华,郑园等.我国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科技,2008(3):34-36.

[7] 肖伟刚.我国航天对地观测遥感工作的若干问题浅析及对策建议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 (05)

[8] 桂德竹,张成成,洪志刚.我国航空遥感发展现状及若干建议[J]. 遥感信息. 2013 (01)

[9] 冯筠,高峰,黄新宇.从空间对地观测到预测地球未来的变化(一)——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战略计划述评 [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3 (06)

[10] .美国技术转移制度体系探微[J].,2012,95(1):58-62.

[11] 马兰.关于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用的思考[J].舰船科学技术,2007,29(2):21-25.

[12] 纵刚,胡晓芳,赵保红.探索和实践国际化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道路[J].关注中国,2012.7:55-61.

[13] 李萍 马曙辉.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探讨[J].国防技术基础,2014(1):10-13.

[14] 严钰霆,尚晓.国防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探析[J].现代商业,2011:277-278.

[15] 李萍.我国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航天工业管理,2013(11):23-27.

[16] 马名杰.美国建立国防技术转移体系的做法及启示[J].国防科技工业,2007,5:65-67



【战略前沿技术】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1

微信公众号:tech999

个人微信号:tech9999

邮箱:2669537857@qq.com


【战略前沿技术】2014-2015年历史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战略前沿技术】已开通原创、评论以及对原创作品的打赏功能

欢迎评论:对于文章有任何问题和看法,请移步文末进行吐槽和评论!

欢迎投稿:对于原创性作品将优先发表,并将获得读者打赏的全部!

欢迎打赏:请对原创作品随意和任性打赏,打赏将全部归作者所有!

2015年5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5查看。2015年1-4月精华文章,请分别回复201501、201502、201503、201504查看。

日期标题

20150525

数学大师丘成桐:中国的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20150516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20150516

真正的黑科技,你绝没见过的无人机应用

20150503

未来的战争: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20150508

科研经费管理新规:劳务费从15%变为上不封顶

20150525

北斗的复仇

20150517

2025年的世界:对未来十年的8个预言

20150523

大学之癌——有的教授他是官

20150529

华为是如何创新的?

20150509

发达国家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