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邀专栏】黄志澄:穿越时空的爱 ——郭永怀和李佩的故事

2015-08-23 黄志澄 战略前沿技术


穿越时空的爱 ——郭永怀和李佩的故事


特邀撰稿人:黄志澄


作者简介
黄志澄,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技术评论家。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航天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大型试验基地建设、载人航天方案论证、新型航天器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十年来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宏观科学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办公楼前,有一座郭永怀先生的雕像,在雕像下面,根据郭夫人李佩先生的意见,安放着郭先生和警卫员小牟的骨灰。李佩先生说:“既然生前没有分开,死后也让他们在一起吧。”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他不仅是共和国的英雄,而且是科学家的楷模。1909年他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他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抗战的烽火中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1939年郭先生出国留学,决心选择对航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空气动力学专业,以便将来服务于祖国的国防事业。他以一个跨声速流动的高难课题取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后,转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他从事的学科研究经常接触一些机密资料,美方便送给他一张表,上面有一项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不同意便会失去涉密资格,但郭先生毫不犹豫地在表上填了个“不”。1950年,钱学森想启程回国被扣押后,郭先生的行动自由也受到了限制,连去英国讲学都不被批准。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议达成侨民可自由回国的协议后,钱学森回到了祖国。美国移民局又派人劝说郭先生,得到的回答也是坚决要回国。为避免美方以他掌握重要资料为由再加阻挠,他竟在同学聚会时把十几年写好的文稿投入篝火。当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在1956年携夫人李佩和女儿郭芹上船回国时,同行的一位科学家的行李受到美方仔细搜查,此时李佩才知道郭先生的一番苦心。

郭先生全家回国路经日本在日本友人家门口合影

郭先生经先期回国的钱学森推荐,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后又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1960年,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又经钱学森推荐,郭永怀担任了某院的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从此,郭先生工作更加繁忙,并经常往返于北京和青海之间。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腾起一团火球。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小牟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

我有幸在钱学森和郭先生担任领导的空气动力中心筹备组工作。郭先生在去青海出差的前一天,给我详细谈了他对空气动力中心的规划设想,并要求我写出一篇书面报告,等他回来后交给他审阅。谁知道,郭先生再也没有回来,从此永别。

郭先生的夫人李佩,江苏镇江人,1918年出生在北京。1938年至1941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学习,曾任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主席。1947年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工商管理。有一次,她听说航空系有一位年青的华裔学者做报告,她跑去听了,才知道报告人就是在西南联大就认识的学长郭永怀。李佩对这位身材秀长、学识渊博、朴素踏实的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郭永怀也十分留意这位谈吐优雅、风姿绰约的女学生。由于郭永怀和李佩都喜欢古典音乐,特别都非常欣赏莫扎特,这个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越走越近。1948年秋天,他俩结婚,开始了他们宁静而幸福的生活。

李佩先生回国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中关村西郊办公室副主任之职,负责中关村后勤建设。从1961年到1966年,李佩调到当时在北京玉泉路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英文。1966年“文革”开始,郭永怀因承担重要工作而受到特别保护,但李佩未能幸免,在单位接受审查。当李佩知道郭先生的噩耗时,心情十分悲痛,但在处理完郭永怀的后事后,仍然回单位接受审查。1970年初李佩随中国科技大学迁到了合肥。从1970年到1973年底,她在科大接受隔离审查,监督劳动,不能工作,而女儿郭芹,又远在东北插队。近几年来,李佩在接受媒体访时,很少提起这段经历。可见外表十分柔弱的她,内心却是如此坚强。

郭先生全家回国后合影


1974年,李佩开始为最早两期出国人员培训班教授英文。1976年暑假李佩奉调回北京。1978年,李佩白手起家组织创办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她编写的英语教材荣获国家优秀教材奖。几十年来李佩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1987年李佩退休后,发起成立了“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还办了一个社区版的“百家讲坛”。除了每周给老人们上两个半天的英文课以外,每周五的下午两点,就是她组织的讲坛的“开坛”时间

1997年,女儿郭芹因病去世。从此,失去亲人的李佩仍独自住在中关村的那座她和郭先生一直居住的陈旧楼房里。室内摆设仍是郭先生在世时的模样,客厅里的两个单人沙发和茶几是回国时父母补送给她的嫁妆,硬木花格架、长条形茶几和钢琴是她和郭永怀一起去买的。所不同的也许只是今天客厅的地面,涂上了暗红色的油漆,而不是当年精制的纯羊毛地毯。2003年,中国科技大学45周年校庆时,李佩将国家追授给郭先生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给了中国科技大学。2007年李佩又将个人的全部积蓄分别赠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的“郭永怀奖学金”。假若郭先生在天有灵,一定会为此感到十分欣慰。

2012年12月15日晚,中国科技大学的原创音乐剧《爱在天际》首演。音乐剧表现了郭永怀在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中的重要贡献,并刻画了郭永怀、李佩和郭芹三人的动人故事,深情地阐述了科学家的大爱精神。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和科学一样,必将超越时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陆续推出,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关文章:
回复“工业4.0”或“industry”,查阅“工业4.0”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神盾”或“DARPA”,查阅“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颠覆”或“distructive",查看“智库建设”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3D”或“4D”,查阅“3D打印”与”4D打印“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硅谷”或“silicon”,查阅“硅谷”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石墨烯”或“graphene",查阅“石墨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能制造”或“inte manu”,查阅“智能制造”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能”或“intelligence",查阅“人工智能”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军民”或“integration",查阅“军民融合”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激光”或“laser",查阅“激光武器”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库”或“tank",查阅“智库建设”专题系列文章;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战略前沿技术】2014-2015年历史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战略前沿技术】已开通原创、评论以及对原创作品的打赏功能

欢迎评论:对于文章有任何问题和看法,请移步文末进行吐槽和评论!

欢迎投稿:对于原创性作品将优先发表,并将获得读者打赏的全部!

欢迎打赏:请对原创作品随意和任性打赏,打赏将全部归作者所有!


【战略前沿技术】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1

微信公众号:tech999

个人微信号:tech9999

邮箱:266953785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