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黄志澄:中国航天为何需要民营企业
中国航天为何需要民营企业
黄志澄
(作者更多文章请回复“志澄”“zhicheng”查阅)
2014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宽带接网络建设运营,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等国家民用空间设施建设,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这项决定为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指明了方向。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就提出了“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火箭、卫星发射等航天领域,提升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案。李彦宏认为,近年来,尽管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对相关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但是,中国航天与美俄欧等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还落后于日本。针对这样的产业现状,李彦宏在提案中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一方面通过政策修订简化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与发射审批流程;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和发射业务,加深航天事业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和人才开放,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航天企业的合作,推动航天产业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逐步解决相关领域现有的审批程序复杂冗长,以及市场封闭、缺乏竞争等问题,促进航天产业降低成本、吸引人才、鼓励创新,提升我国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李彦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了埃隆·马斯克创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例子。他认为,如果仅靠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一家,靠美国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并不容易做出这些创新,而民营资本一旦进入,创新就将变得非常自然。反观我国,航天是高科技行业,是重要的战略性行业,如果我们的创新能力,在这方面被美国或其他国家拉开,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李彦宏表示,航天领域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领域,如果能让民营资本进入,一定会有很多创新出现。而且,这对于整个改革、整个经济的活力和整个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实际上,商业化和引入市场机制是航天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世界航天的发展,从第一颗卫星上天到苏联的解体,是世界航天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冷战的需要,这个时期的航天发展,以“太空竞赛”为动力,都是不惜成本的国家行为。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航天进入了向商业化的转型时期。航天的商业化,首先从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开始,逐步推进到载人航天领域。可以预料,随着地球低轨道载人航天活动的商业化,世界航天将进入全面商业化阶段,甚至可能扩展到太空探索领域。此时,虽然各个国家的航天局仍然起着规划、协调和保障的作用,但众多的民营企业和混合制企业必将成为航天发展的主体。
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很早,但在卫星、载人航天和太空探索等方面,曾大大落后于苏联和西方国家。在世界航天发展的转型时期,由于苏联和西方国家在转型期产生的阵痛和冷战时期留下的严重后遗症,给了中国航天发展一个战略机遇期,这种形势在载人航天领域表现得更加特出。例如,俄罗斯在航天方面长期停滞不前,美国在航天飞机退役后,出现了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断档和“国际空间站”效益较低等问题。在这个时期内,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正确地抓住了发展机遇,在载人航天、“北斗”卫星系统、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月球探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大大增加了我国独立自主发展航天技术的自信心。
在此过程中,我国航天发展虽然有许多具体技术的创新,但在总体发展思路上多少受到苏联航天发展思路的影响,因此在创新机制、灵活反应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随着世界航天全面商业化浪潮的到来,我国航天发展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和新的考验。
面对这种挑战,我国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仍在观望之中。李彦宏对于百度是否会进军航天领域曾说过:“我现在回答不了,也许一年以后给大家更好的答案。”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已给民营企业进军航天领域吹响了号角。中国的“马斯克”们,应是你们下决心的时候了。
(本文摘自《国际太空》2014年11期)
敬请关注
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
湖北 武汉
2015年10月30日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