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专论】新技术革命已然成熟,超国家行为体开始崛起

2016-04-09 战略前沿技术


技术革命造就历史时代。每次技术革命都会推动新产业的兴起,将公司转变成为战略性资产,继而被其所属国政府利用。不管是殖民时期的欧洲贸易公司,还是二十世纪的国际石油公司,技术革命给各公司带来的推动力使得他们从本质上成为地缘政治载体。

 

信息技术革命也如出一辙。对于现代经济来说,电脑软件和硬件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支撑着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涉足该领域的公司,例如三星、苹果、谷歌和脸书(Facebook),是当今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公司。然而,这些巨头公司经常发现自己处于地缘政治纷争的中心。

 

尽管信息技术革命已开展30年,但其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公司和政府之间的均势尚未盖棺定论。同样地,还有以下问题有待回答:1、哪些国家在多大程度上将受益于此次信息技术革命,例如中国;2、按照西方标准,这些国家的国家制度与商界精英们是否过多联系在一起;3、这些公司是否能够从根深蒂固的西方国家手中,夺取信息技术革命的控制权。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些问题的答案。

 

从贸易到交通

 


在过去的500年里,两次革命决定了世界各国间进行互动往来的方式。第一次革命是发生在15世纪到16世纪,新航路开辟之时,这标志着欧洲五个国家实现全球统治的开始。欧洲的贸易公司,例如荷兰东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和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很快成为其所在政府在其殖民地实施外交政策,乃至不时对殖民地进行统治的武器。

 

第二次的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也同样起到了改革的作用,这次革命重新定义了世界上各帝国的角色。可是这次经济革命需要很多原料为其供给燃料,对于电力和交通行业来说,能源成为最重要的政治和技术难题。电力和交通行业很快获得了政治权力,在二十世纪早期,石油成为交通的燃料来源。

 

这时轮到石油公司快速成为政府达成地缘政治目标的工具。例如,作为伊朗石油工业的开发者,英国的波斯石油公司(Anglo-Persian Oil Company)60多年来一直影响着英国对德黑兰的政策。这不仅仅是因为该公司为英国带来经济利润,而且还因为它同时也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英国皇家海军(Royal Navy)出售石油,在前冷战时期帮助增强伊朗与西方国家的联盟。1951年,伊朗将石油行业国有化,英国政府甚至帮助它精心策划了政变以使其重掌大权。

 

现今,政府与石油公司的关系变得更为微妙。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更不愿或不能从政治上回归革命,他们通过政变来保护其能源利益。现代西方国际石油公司,甚至包括在这些国家在该公司有大量投资的公司,在政府销售额上很大程度地成为垄断之外的独立角色,例如,波斯石油公司就是这种状况。


波斯湾炼油厂


国际石油公司在与国家协商时持续发挥了他们的政治影响力。鉴于这些公司强大的财力和技术资源,即使是现在,尽管伊朗强烈反对西方石油国家,伊朗最高领导人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还发布了反西方言论,但伊朗对美国和欧洲石油公司回到伊朗进行投资却仍翘首期盼。

 



数字革命开始于二十世纪下半叶,现在在全球体系有着相似的效应。互联网重新定义了现代经济,促进了软件、国际供应链和现代化制造工艺的发展。革命远未结束。新兴技术例如智能电网、增材制造、人工智能和智能工业机器人随时准备着在未来数十年里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新革命,不同的世界

 

但是这次革命正发生在与之前革命根本上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全世界范围内,美国位于金融机构的核心位置,控制着海洋,毫无疑问引领着技术开发。同时,自工业革命开始后,欧洲经济首次被中国和印度超越。直到完善的新航路开辟出来,欧洲开始失去对亚洲财富和政治控制权。

 

欧洲以前的工业强国均缺席最新的革命,德国可能是个例外。与此同时,韩国、台湾、日本和美国已成为软件和硬件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因此,这些公司控制了技术领域:微软、苹果、谷歌和脸书都是美国公司,三星是韩国公司,富士康和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是台湾公司。紧跟韩国、日本和台湾同行的脚步,中国大陆的一些公司在这些领域也取得了巨幅增长。

 


随着技术革命的进行,技术公司和他们所属国家的关系仍在确定中。尽管政府在规章制度上保留了相当大的控制权,但是公司对技术的掌握则给自身带来大量的谈判筹码。解决如何规范、控制和监控互联网的问题,并最终利用技术革命来完成其地缘政治的需尽责任,现在成为几乎所有国家的目标清单里,排在第一位需要解决的事情。

 

在西方,个人隐私已成为一个将无限期保留的主要问题。人们经常会回避想起谷歌、脸书和其它公司从他们的搜索历史、通讯、购物和GPS定位来搜集信息、维护他们的信息数据库。但是这些公司正是依赖这些信息来开发和完善其服务,不管是通过定制在线广告和搜索,还是通过更新实时交通信息的方式。

 

当然,互联网隐私的管理规定是含糊不清、无明确定义的。据悉,谷歌现在已遭到法国制裁。在三月份,一家美国公司因不遵守 “被遗忘权”( “right to be forgotten”)规定遭法国当局罚款,这针对在所有国家的谷歌搜索,不仅仅是在法国。对于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说,在数字化和其他方面的安全和隐私之间达成平衡已成为持续不断的斗争。


隐私盾(Privacy Shield),美国和欧盟之间新的跨大西洋数据传输协议(trans-Atlantic data transfer agreement),将确保在欧洲的美国公司至少现在不存储隐私信息。假如协议失败,但是,例如通过美国和欧盟之间新的纠纷或大陆集团(Continental bloc)内部的进一步分裂,对隐私信息的管控问题也将重新浮出水面。

 

在美国和欧洲之外,其它国家正在将技术领域的控制纳入麾下,包括互联网和信息流。因为大多数中国的技术公司依靠于外国技术,中国正致力于管控技术公司,中国的互联网也受限制。当中国起草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时,政府要求科技公司在规避加密上为其“开后门”。外国公司,最主要的是苹果公司,反对后门解决方案,中国政府最终也不得不放弃该方案。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苹果公司和FBI之争将谁胜谁负。美国政府已强制要求苹果公司解锁塞义德·法鲁克(Syed Farook)的手机,这将为其它公司之后的效仿引用开辟先例,这些科技公司很可能将以此为契机,寻求执行自己的后门方法。但现在,FBI宣布他们在未得到苹果公司的帮助下,已解锁塞义德·法鲁克的手机。如果事实如此,一些国家,将有可能重回后门政策,直到这些国家能降低对外国技术公司的依赖。

 

未来竞争

 

尽管现今的技术世界以美国为中心,但中国拥有数量最多的互联网用户——比其两个邻国(韩国、日本)的互联网用户总数还要多——中国的整体经济将很快赶上美国。假如中国能成功地缩小中国公司和外国竞争者之间的差距,那么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最卓越的全球技术力量领先者。

 

中国政府想真的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尽管中国在科技领域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但是,甚至中国的技术重磅公司主要还是使用国外制造的零部件。但是在技术世界,中国政府都在努力尝试终结西方国家在当前经济体系下几乎所有方面的统治地位。那么,美国及其联盟国家在技术领域的持续突出地位,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实力的确同样都是中国实现其雄心壮志的障碍。

 

尽管中国在未来某一天能够不再依赖其他国家的技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世界本身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也不可能取代美国或其他亚洲技术公司。大众传媒和连通性将持续传播在全世界占主要地位的技术领域文化,这和贸易公司进行贸易往来的方式大致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公司在地区市场上的疆土日益拓展,而中国也将抓住这次虚拟殖民的机会。

 

大型的技术企业现在发现技术革新和计算机科学应用能够引起其超越自我的行业变革。因此,很多当今的技术公司将公司本身与几乎所有的新型技术整合在一起。例如,谷歌已经在网络服务、广告、娱乐、媒体、操作系统和影像上开展了业务运作,但它现在通过自动化车辆、人工智能的尖端技术、机器人、防御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技术正式进军自动化领域。谷歌和三星所涉足的领域或许比贸易公司所涉足的领域还要宽广,尤其是因为这些领域将为未来制造业的革命打下基础。

 

此外,这些公司拥有的巨大的数据量——更不用提他们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是俄罗斯政府、中国政府或美国政府无法比拟的。这使得他们能够以创新的、独特的方式利用他们的数据,或许这些方式之强大在当今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信息技术革命仅仅只有30年的历史。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能尚未完全实现,它最深远的发展可能尚未到来。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革命。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第一次抵达印度的30年后,当时世界上占据最主要统治地位的贸易公司,例如英国东印度公司,距离其成立年份还有70年的光景。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直到近一个世纪后即工业革命开始前才成立。

 

世界正刚刚开始调整以适应技术革命引入的新现实。因此,国家正开始调整自身以适应他们全体的地缘政治需要。现在,多数国家保持在反应模式,匆忙间试着调整他们的政策以适应变幻的现实。他们将努力使用与当初对石油公司以及贸易公司等同的控制措施。


然而,如果技术的进展持续超越控制措施,美国、中国和欧洲国家可能会逐渐发现他们关于对技术世界的控制是平等的。随着政府和公司之间均势的不断转换,像谷歌或脸书这样的公司可能会逐渐演变成为对国家有些许控制权力、具有强大地缘政治权力的、独立的超国家行为体。


(本文转自DeepTech深科技,原文来源: Stratfor,撰文: Matthew Bey)




前沿君微信:tech9999

投稿邮箱:13355524@qq.com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习/xi】【双创】【虚拟/VR】【预见2016】【物联网/Iot】【马斯克/Musk】【采办/acquisition】【抵消/offset】【水下/undersea】【轰炸机/bomber】【能源/energy】【电池/cell】【凯文/kevin】【战争/war】【云/cloud】【排名/rank】【博士/doctor】【王喜文/xiwen】【黄志澄/zhicheng】【贺飞/hefei】【李萍/liping】【纳米/nano】【基金/fund】【机器人/robot】【俄/Russia】【加/plus】【量子/Quantum】【数据/data】【无人/UAV】【革命/revolution】【转化/transfer】【谷歌/google】【工业4.0/industry】【神盾/DARPA】【颠覆/disruptive】【3D/4D】【硅谷/silicon】【石墨烯/graphene】【智能制造/inte manu】【智能/AI】】【军民/integration】【激光/laser】【智库/tank】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