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专栏】"喜文乐见":"互联网+"之后是"机器人+"
"互联网+"之后是"机器人+"
王喜文
“互联网+”一样,把机器人只当作是一种生产工具的定义已经过时。 “互联网+”是网络虚拟技术(信息世界)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机器人+”是现实硬件技术(物理世界)对传统产业的推动手段。
【一】发达国家为何纷纷将“机器人”上升为国家战略?
根据英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04年到2013年机器人专利以三倍的速度递增,过去的10年中发表12万个机器人技术专利。机器人技术专利最多国家是日本(31%)。美国排在第二位的为19%,其次是德国(17%)、中国(10%)、韩国(9%)、法国(3%)和英国(2%)。
也就是,如果参照这份研究报告的话,除了我国之外,国外机器人六大强国依次为: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和英国。近三年来,这六个机器人强国陆续出台机器人有关的国家战略,将机器人视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例如:2012年韩国发布《机器人未来战略2022》;2013年美国发布《机器人发展路线图》,德国发布《工业4.0战略》,法国发布《机器人行动计划》;2014年英国发布《机器人和自主系统战略2020》;2015年日本发布《机器人新战略》。
这些举措的背景之一是,伴随快速发展的数字化以及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的高级化,物与物通过网络相连接的物联网社会正在不断现实化,机器人也将迎来巨大转机。欧美各国意识到了这个巨大的变化,开始谋划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先机,掌控新一代机器人技术与市场的主导权。
【二】“机器人大国”日本将凭借《机器人新战略》应对工业4.0
尤其是,“机器人大国”日本发布的《机器人新战略》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伴随德国工业4.0时代的到来,生产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将不断地升级为智能机器人。作为制造业大国和机器人大国,日本如坐针毡——如果不推出机器人国家战略规划的话,将威胁日本作为机器人大国的地位。2015 年1月23 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机器人新战略》,旨在使机器人技术在日本得到极大产业化。
美国在60 年代制造了现实中的机器人,1967 年日本川崎重工引进美国技术,随后伴随着日本汽车和电子制造业的崛起,工业机器人被大量引入到汽车和电子制造业中。1980 年代,德国才将工业机器人引入到纺织业中。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机器人以制造业工厂应用为主,已然实现了迅速普及。尤其是,机器人在主要需求领域——汽车与电子制造产业中的安装使用,带动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可以说,正是机器人应用,才造就了80年代日本经济的辉煌。
尽管日本依然保持“机器人大国”地位。但是,制造业依然是日本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主要是以作用于生产的稳定性与节约劳动力成本等为出发点的,主要是在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大量采用了机器人。假设日本在机器人的着眼点依然停留在制造业的话,必将落后于“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优势也将逐渐消失,甚至被边缘化。
所以,日本要大力推动《机器人新战略》——物联网时代,数据的高级应用,形成了数据驱动型社会。所以,所有物体都将通过网络互联,日常生活中将产生无数的大数据。进一步而言,数据本身也将是附加值的来源。因此,要随着这样社会的到来,制定着眼于机器人新时代的战略。
【三】日本为何热衷于机器人?
孙正义:1957年出生于日本,国际知名投资人,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被全球商界誉为日本的“比尔盖茨+巴菲特”。
1998年起孙正义先后投资阿里巴巴,成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2014年9月16日,随着阿里巴巴成功赴美国上市,伴随着马云当时成为中国首富,孙正义则间接晋升为亚洲首富,财富净值涨至166亿美元。在日本经济30年几乎零增长局面之下,孙正义却惊世骇俗地断言,“(2050年)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将能够成为全球第一,日本将不再是‘日沉之国’,而将复活为‘日出之国’。”并表示,未来的投资重点方向将从“互联网”转向“机器人”。
孙正义提出了一个日本经济复活方程式:“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口=竞争力”, 提升生产率要靠智能制造,而解决劳动人口问题,则要靠机器人。
为此,孙正义提出了自己革命性的想法:大力发展机器人。 他认为,日本2050年若能导入3000万个可24小时工作(3倍于工人)的工业机器人,就相当于增加了9000万制造业劳动人口,而支付给每台机器人的“平均月薪”仅为1.7万日元(约1000元人民币)。这无疑将让日本扭转劳动人口方面的劣势。或许,真的让日本经济GDP在2050年前成为全球第一?
当然,孙正义并不仅仅盯着“工业机器人”,而是更加看好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市场。孙正义认为 “电子产品一代是为数字技术而生,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做。我的孙女不到一岁时就知道如何打开iPad来查看照片。若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与机器人交谈,长大后与机器人一起生活也会觉得很自然。”
【四】“机器人”同样是《中国制造2025》的10大重点领域之一
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发布报告称,对于中国这个全球制造业出口大国,工业机器人将为该节省约18%的劳动力成本。过去20年,受益于廉价劳动力,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现在正面临着工资上涨带来的挑战。经历长达18年的探索期,中国正在大踏步地跨入这个时刻。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总销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预测,到2020年,这个体系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万亿元。
在美国和日本,机器人产业已经发展了数十年,而我国起步较晚,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期之后,直到2015年,我国机器人市场正式进入启动期。同时,2015年5月份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将加速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列为重点领域。并计划到2025年,将我国机器人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建立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成为世界领先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中心,下一代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实现明显突破,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机器人实现批量规模生产,在人民生活社会服务和国防建设中普及应用。
【五】“机器人+”时代,你的生活会有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机器人在解决劳动力不足、提高各领域工作效率、改进各领域工作质量等方方面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互联网+”之所以不是“+互联网”,是因为不再将互联网当作提升信息化或者促进实时交流的工具,而是通过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升级改造。在我国,机器人早已被应用于汽车、电子等制造业领域,大多从事一些简单重复性动作的工作。目前,同“互联网+”一样,把机器人只当作是一种生产工具的定义已经过时。
“互联网+”是网络虚拟技术(信息世界)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机器人+”是现实硬件技术(物理世界)对传统产业的推动手段。只有将“机器+”将与“互联网+”结合,形成“软硬叠加”,才能引发新的产业变革,在各个方面促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
机器人可以人性化交互、移动式控制,还可以组件化成长,加载多种功能的组件。基于以上三个特点,机器人一定是未来各个领域的核心中枢。例如:“机器人+”工业将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称为智能工厂的主力军;“机器人+”农业将成为智慧农业中农民科学种田的好帮手;“机器人+”医疗将为患者提供一个不受心情左右的医生服务;“机器人+”教育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拥有海量知识的讲师;“机器人+”生活将帮助大家任劳任怨地做家务;“机器人+”交通将实现永不相撞;“机器人+”物流将从分拣,搬运到送货等各个流程替代人工;“机器人+”海洋将为深海作业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机器人+”航天将为宇航员配备新同事,提升空间作业的安全性;“机器人+”救灾将对自然灾害做出快速、准确的应对;“机器人+”军事将开启国防强国之路。
此外,机器人在另外一些应用领域的前景也值得关注,比如:海底管道安装、检修与维护机器人;海底石油管道泄漏抢险机器人;海底打捞与作业机器人;地震搜救与作业机器人;井喷救灾机器人;核电维护和退役与救灾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外星探测与作业机器人;山地运载机器人;小区安保机器人;建筑作业机器人等。
2007 年比尔•盖茨曾经在《环球科学》中撰写一篇题为《机器人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文章,向世界预言:机器人将与 30 年前的个人电脑一样迈入家家户户,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机械的使用放大并延伸了人的“体力”,计算机的使用提升了“脑力”,机器人的使用将进一步协助人类、代替人类、拓展人类的综合能力——你的生活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转自百度百家,作者: 王喜文 系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房山区工委副主任。微信号wangxiwen126)
作者更多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查阅:
【专家视点】王喜文:日本机器人国家战略旨在应对德国工业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