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科技创新区域格局:《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解读
本文授权转自:鹰视观察(yingshishe)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日在京发布《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比上年提高了2.94个百分点,绝大多数地区有所提升。
纵观今年的报告,鹰视观察发现当前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尤其值得关注:(1)上海超越北京,排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第一位;(2)东北振兴计划已经实施,科技驱动尚待发力。
以下为报告图解:
从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看,天津、上海、北京、江苏、山东、浙江、广东、陕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前8位;从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看,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广东、北京、山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前7位;从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看,北京、上海、天津、广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前4位;从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看,天津、北京、上海、重庆、江苏、四川、广东、湖北、广西、山东、河南和安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前12位;从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看,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福建、重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前8位。
解读一:上海超越北京,排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第一位
从《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中看出,北京和上海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实力和地位已初步显现,其人力资本和研发机构的集聚水平、创新投入的强度、知识创造的规模、技术成果扩散的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2015年,上海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一,比2014年上升一位,2014年位居榜首的北京此次排名第二。上海能够超越北京位列榜首,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给出了分析,上海超越北京的主要原因是,北京的环境改善指数由上年的第13位下降至第14位,而上海则从第11位上升至第7位;北京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比由上年第1位下降至第5位,而上海则从第5位上升为第3位。并且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上,上海排名还有提升空间。
解读二:东北振兴计划已经实施,科技驱动尚待发力
今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若干意见》提出到到2030年,东北实现全面振兴。并计划投入一万六千亿将开展130个重大项目,社会各界对东北转型开始高度关注。
经济转型,科技先行,这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从刚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中看,东北在2015年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有待发力。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与2014年相比,辽宁下降3位,黑龙江持平,吉林下降1位。
关于东北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转型发展,经济学者宋鸿兵发表了所持观点。他通过研究美国匹兹堡转型案例表示,匹兹堡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地区,其转型其实是政府机构和大学民间公共酿造出来的,在整个多元化战略调整过程中,大学起到了核心驱动的作用,使其成为一个科技创新中心,而政府只是辅助,是解决问题的角色。
宋鸿兵认为,人才是创新的灵魂,而大学是人才的天然集聚地,东北转型应尝试把大学放在核心的关键位置,来发展新兴产业。比如说,黑龙江的哈工大其航空航天和材料学科;吉林大学的汽车制造;辽宁东北大学的计算机和自动控制;大连理工的海洋工程和船舶等学科。在这些学科领域中潜在有大量的新型产业,比如低空飞行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等新兴产业其实已经看得很明确了,在这些领域都有可能围绕学校发展出为一条完成的产业集聚、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