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家警告:黑客可通过脑机接口监控大脑神经信号

2016-08-07 战略前沿技术

来源:新浪科技,作者:彬彬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近日警告称,黑客有可能在应用软件中植入图片,通过脑机接口来记录用户的大脑反应,从而实现对用户大脑神经信号的监测与控制。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向人们详细介绍了黑客是如何向应用软件中植入图片,如何利用脑机接口来记录用户大脑有意识的反应信息。这些听起来虽然有些像科幻影视中的情节,但科学家警告称,这种似乎虚拟的威胁正与日俱增,而且逐渐由虚拟演变为现实。科学家已经向政府发出呼吁,要求出台一项关于隐私与安全的政策,专门用于防范黑客窃取和阅读人的神经信号。

脑机接口通常用于医学领域或其它领域,如游戏、娱乐、市场交易等。


  脑机接口通常用于医学领域或其它领域,如游戏、娱乐、市场交易等。虽然这项技术的出现最初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但如果使用不当,比如被黑客利用,后果将难以想像。因此,科学家强烈呼吁尽早出台相关政策,严禁利用这项技术恶意监控人的大脑信号。电气工程师霍华德-齐泽克表示,“已经没有时间了。如果我们不能够立即出台这方面的政策,那一切都晚了。”

那些游戏设备中的压力监测仪或某个电极的盖子都有可能是一个脑机接口。

  齐泽克和塔玛拉-博纳西一直在致力于黑客技术研究,他们的研究领域也涉及到脑机接口方面的技术。他们通过一些嵌入到视频游戏中的特殊信号来采集用户的私密信息。比如,一些玩视频游戏的用户经常会看到屏幕上突然跳出一些熟悉的商标等图片,这些图片又瞬即消失。这并非是在和你玩障眼法,而是黑客利用这些图片来记录你大脑有意识的反应。那些游戏设备中的压力监测仪或某个电极的盖子都有可能是一个脑机接口。当然,黑客的目标可能并不仅限于你在游戏中的喜好。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你的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甚至性取向。所有这一切,在某一天都有可能被对手用来完成对你的致命一击,让你颜面无存,一败涂地。

  博纳西解释说,“脑机接口的问题在于,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大多数设备,比如通过电信号控制一款应用软件。这款软件不仅仅能够获取有用的脑电图信息,而是能够获取全部大脑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了大量的个人隐私。”齐泽克也表示,其实并非只有黑客受益于此项技术,警察、政府机构等也可以通过这项技术获取信息,他们好像是在使用一种“远程测谎仪”。

  被黑客控制的脑机接口系统。其实并非只有黑客受益于此项技术,警察、政府机构等也可以通过这项技术获取信息。

  也许我们离“读心术”还很遥远,但齐泽克和博纳西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人们的喜好还是有可能的。研究人员解释说,“这其实就是神经科学。如果一个人曾经对某种已有的刺激有很强的情绪反应,那么当他再看到这个刺激后平均300毫秒时,其脑信号中就会出现一个正峰值。”虽然现在还无法通过一幅图片来确切辨别某人的某特定情绪,但是可以通过在屏幕上有策略地放置不同的图片,就可以缩小辨别范围。这种方法已被证明准确率高达72%到84%。长时间下来,黑客就可以很清晰地掌握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长期以来,脑机接口技术是游戏软件的重要组成部件。现在,这项技术已不仅仅用于游戏控制手柄,还可用于监测生命迹象和健康体征。此外,广告商还可以利用这项技术采集用户信息,比如他们可以通过你对一个汽车广告或一幅比萨的图片的反应来了解你的心理。对于零售商来说,“进入”客户的大脑将不再是个梦想,他们会知道客户的喜好。

  美国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科学家曾经提出一种方案,可以从人的大脑信号中采集到敏感信息,如密码和银行帐户信息等。他们利用一个游戏控制器来模拟演示黑客是如何轻易“窃听”人的脑电波的,而这个游戏控制器售价仅299美元,可以自由购买。

  齐泽克和博纳西所关注的焦点并不是采集信息的方法,而是这种技术在保护隐私与安全方面的意义。他们表示,“目前联邦法律确实有保护医疗信息的条款,但很少有相关禁令涉及到脑机接口数据的保护。这种对隐私与安全的威胁已经存在且与日俱增,可以将这种威胁看作是对人们隐私权利与尊严权利的侵犯。”

  科学家认为,现在有必要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防范脑机接口所带来的隐私与安全问题。齐泽克和博纳西提议,可以对神经信号进行过滤,一些应用软件只能获取它们所需要的特定数据。在2014年的一篇论文中,齐泽克和博纳西曾经提出“脑机接口匿名者”技术,该技术可以对神经信号进行预处理,删减一些个人隐私信息,然后才可以存储和传输。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协同创新 | 产学研 | 预见2016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中国武器 | 电磁炮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装备采办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轰炸机 | 预警机 | 战斗机 | 运输机 | 六代机 | 能源 | 电池 | 云计算 | 大学排名 | 博士 | 导师 | 凯文凯利 | 钱学森 | 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马斯克 | 纳米 | 基金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无人机 | 俄罗斯 | 日本 | 英国 | 印度 | 以色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谷歌 | 工业4.0 | 颠覆性技术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硅谷 | 石墨烯 | 北斗 | 通信 | 智能制造 | 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激光 | 智库 | 商业航天 | 量子 | 基因 | 基因编辑 | 未来战争 | 网络空间战 | 网络武器 | 成果转化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MIT技术评论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