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对军民融合的启示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付征南 军事科学院
从成立之初的太空任务,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隐形飞机及互联网前身的缔造者,美国国防科研机构的骄人成就的取得使其在填补美军技术空白、引领世界技术潮流上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由此,将人类智慧融入创新技术之中,从而对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提供技术基础。
所谓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不仅是针对中俄的一次布局,也能对中国目前正大力推行的军民融合机制,有着有益借鉴——
近年来,美军高调提出第三轮“抵消战略”,力求通过发展一系列“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和创新性战法,以保持和拓展技术“代差”优势。通过梳理美军历次“抵消战略”的历史发展脉络,特别是厘清其不同时期发挥关键引领作用的三大关键机构,我们更能看清“抵消战略”的基本特点,进而认识其实质。
“国防先期研究项目局”
第一轮“抵消战略”的创新引擎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军以“新面貌”国防改革为标志,以“大规模报复战略”为牵引,发起了所谓第一轮“抵消战略”,其核心是通过优先发展核武器和相关力量投送平台,来抵消苏军的人力数量优势。然而,苏联核力量的迅速发展,逐步打破了美国的核技术垄断地位,再加上苏联1957年10月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技术突袭”,从而导致第一轮“抵消战略”陷入僵局。
为重振技术“代差”优势,美国国防部于1958年2月组建了一个全新机构——“国防先期研究项目局”(DARPA),其任务是以未来战争形态为牵引,研究分析某些具有重大颠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高新技术群,从而为解决中、远期国家安全问题提供高技术储备。作为美国国防部的核心研发机构,DARPA拥有各类工作人员200余人,每年经费约为30亿美元。这一机构主要采取“小核心、大外围”的运作模式,依托相关项目经理和主管,从军工企业、学术界与其他政府部门网罗各类顶级技术专家和一流专业学者从事科研工作,因此也被誉为“五角大楼的大脑”。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所言,“预测未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创造未来”。组建以来,DARPA在很多学科技术领域都处于最前沿,为美军研发了大量高端武器装备,并逐步把发展成熟的军事技术推广到民用领域。DARPA的许多技术设计理念都体现出了“一代半”的前瞻思维,也就是在谋划当前战争技术方案的同时,也要为下一场战争谋篇布局,因此其研究计划比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要提前数十年,某些当时被认为失败的项目也为10年、20年甚至30年后该领域的重大进展奠定了基础。例如,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DARPA相继开发的ARPA网(后来的Internet)、隐形技术、GPS和无人机等极具颠覆性意义且几经周转反复的尖端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在冷战后的历次战争中大放异彩,引领了全球技术创新浪潮。
2015年3月,DARPA出台的《国家安全突破性技术》依然延续了“一代半”的理念,在加紧研发不依赖GPS的新型导航系统、人工智能和量子通信等信息化战争尖端技术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研究人体机能改良、基因编码、合成生物学等未来战争的前沿技术。正如《五角大楼大脑》一书作者安妮·雅各布森评论的那样:DARPA创造了未来,工业、医疗、社会和文化都因其前沿技术而实现了转型……因此它只要向你透露一丁点的奇思妙想,就会让你拥有重生再造般的力量。
然而,这种单纯依靠技术创新来维持领先地位的发展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新技术一旦在战场高调应用,就会引起其他国家竞相效仿。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美苏技术差距的逐步缩小、核均势格局的基本确立,则宣告第一轮“抵消战略”的全面终结,而这也就为第二轮“抵消战略”某一核心机构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净评估办公室”
第二轮“抵消战略”的核心智囊
1973年,为全面扭转“苏攻美守”的战略颓势,美国国防部委托战略思想家安德鲁·马歇尔组建“五角大楼的内部智库”——“净评估办公室”(ONA),而马歇尔也将其独创的净评估理论全面融入对苏军事竞赛战略。
净评估理论的精髓,是把对手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全部国家实力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重点是利用敌人“盲目跟风”的心理弱点,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其战争体系或作战体系的关键短板弱项,对其实施虚实结合的战略诱导或战略欺骗,进而扰乱其军力发展的方向和节奏,诱使其“军事-经济”结构畸形发展,最终实现“不战而胜”的目的。
在ONA的运筹帷幄之下,净评估理论逐步成为美军第二轮“抵消战略”的核心思维。也正是在净评估理论的指引下,美军于1984年以定向能等极具超前性的新概念武器为诱饵,高调推出“星球大战计划”的战略陷阱,诱使苏联与之进行对称性的太空军备竞赛,最终苏联因承受不起重大战争成本和作战风险而单方面退出军备竞赛,进而放弃了战略博弈的主动权。这一举动产生了巨大的“涟漪”效应,引发“军事-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全面联动,进而成为摧垮苏联的第一颗“多米诺骨牌”。美国现任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1984年曾向国会递交一份报告,一针见血地戳穿了“星球大战计划”的骗局,因为“实验室根本生产不出来激光和其他相关装置,整个国防体系就更不可能制造出相应的武器系统……因此从保卫美国本土安全角度来说,导弹防御计划毫无前景。”此后的历史发展正如撒切尔所言,虚无缥缈的“星球大战计划”于1994年全面下马,最终让美国“不费一枪一弹就赢得了冷战”,也宣告了净评估理论的全面胜利。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今年3月9日纪念海湾战争25周年的讲话,也许是对ONA历史贡献的最佳诠释,因为“第二轮‘抵消战略’向苏联决策者输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迫使他们不得不改变自身的战争考量,使其陈旧的作战模式日趋过时,而他们在作战模式方面的投资,则会因自身经济状况而变得不具可行性,因此这也就强化了美国与北约的常规威慑力,进而对冷战的结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今,净评估理论已经无缝融入了美军“抵消战略”的文化思维,成为当前所谓“成本强加”和“劝阻拒止”战略的理论内核。
美军第三轮“抵消战略”尽管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想象力的颠覆性技术,但其制胜机理仍然像当年一样,是虚实并存,既有前瞻性的主导技术,也暗含了某些类似“星球大战计划”的战略陷阱。
“战略能力办公室”——
第三轮“抵消战略”的关键推手
回顾历史,马歇尔的净评估理论主要是冷战时期针对苏联单一威胁而量身定做的战略竞争方案。当前,战争形态呈现出混合化和跨域化新趋势,美军必须要在全球范围同时应对新兴大国崛起、中小国家挑战以及“伊斯兰国”和网络攻击等跨地区、跨领域和跨频谱的“混合战争”等多种威胁。与此同时,DARPA的技术发展周期过长,难以扭转美军传统技术优势持续衰减的颓势,种种新挑战,为第三轮“抵消战略”另一个关键部门的组建创造了条件。
2012年,美国国防部组建了“战略能力办公室”(SCO)。报道称,SCO的主管是曾在牛津大学受训、曾在国防部任职的物理学家威廉·罗珀,这个办公室最重要的宗旨之一就是速度,其任务重心并不是像DARPA聚焦未来10到15年的技术项目,而是在“国防支出自动削减”的背景下,力求通过不断加大军民融合力度,有效推进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和无人机等民用尖端技术的军事转化进程,从而顺应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每2年更新一次的“摩尔定律”,牢牢掌控全球军事竞争的方向。正如美国海军学会网站评论的那样,“自成立以来,SCO已从业余爱好者的小店发展成了重要的国防组织”。
从美军2017财年预算情况来看,SCO经费约为9.02亿美元,研发重点包括微电子导航系统、“蜂群式”无人作战平台、母舰式“武库机”和电磁轨道炮等颠覆性技术和武器平台,力求通过赋予商用技术和传统武器平台以新角色以及“改变游戏规则”的新能力,使其可在短期时间内实现快速部署,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元威胁。其中,“武库机”的概念最具划时代的创新意义。所谓的“武库机”是对B-52等传统大型作战平台进行模块化改造,使其成为多功能的“母舰式”平台,可根据任务需要灵活搭载传感器、微型无人机等各类负载器件,从而延长平台使用寿命,降低技术升级成本,加大对手技术追赶难度。
在此背景下,美军新一轮抵消战略已呈现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其目的是要在充分发挥DARPA高端技术开发方面的前瞻优势,以及ONA的战略先导作用的同时,重点依托SCO,研发一系列低投高效并可快速部署的新概念武器,从而以“远近兼顾、高低搭配、虚实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战略诱导方式,“令潜在敌人感到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