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者!揭秘美军未来轰炸机B-21
来源:
核心提示:作为21世纪轰炸机,B-21还突出了信息时代特点,更加强调与其他平台的“互联互通”,可与无人机、预警机、卫星等组成联合火力体系。
据《防务宇航》网站2016年9月20日报道,在美国空军部长宣布新远程打击轰炸机被称为B-21“突袭者”之后,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员Robin Rand将军强调,为应对未来威胁老旧轰炸机梯队需要升级,在日渐增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中,空军系统需要生存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Robin Rand说,“我们开始现代化,B-21正成为空军现代化最大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能够继续执行远程打击任务。”由于美国敌人持续升级他们的系统,美国为了维持空中优势需要做好准备面对他们,所以需要越来越努力研发新技术满足威胁。
基于对未来对手认知而创生新一代轰炸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局势因冷战结束而大为缓和。但经过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空军对于未来潜在的军事对手开始出现幻象,认为它与伊拉克、南联盟截然不同,军事实力非常强,防空体系更为完善,其高价值目标或受严密防护,或深藏地下,或能快速机动。未来要击败对手、赢得战争,就必须首先要摧毁其纵深大量高价值目标。而现役的几型轰炸机都难当大任,如B-52已相当老旧,B-1B缺乏隐身功能,B-2装备数量太少,能用于实战的只有7-12架。
根据美国空军1999年公布的“轰炸机路线图”,下一代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将于2019年开始,服役时间定在2037年。而在“美国2006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将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的服役期限提前了约20年,改称“2018年轰炸机”,也就是现在的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根据2007年5月美空军公布的要求,2018年轰炸机将具备以下特征:能装载6.4-12.8吨武器,具备亚声速飞行能力,作战半径不低于3200公里,具有全方位隐身能力。据最新报道,LRS-B能够携带常规及核武器,可以选择有人或无人驾驶。
美军研制LRS-B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现役的B-2过于昂贵,因此,要求LRS-B价格不能超过5.5亿美元。LRS-B可能只有B-2的一半大小,并主要采用“现有技术”建造,以节省研发费用。由于预算经费限制和相关技术发展的原因,美军要求LRS-B是一种多用途飞机。与传统轰炸机不同的是,LRS-B将不再一味追求远航程和大载弹量,而更强调通过空中加油和精确制导武器等技术来达到相同甚至更高的作战效能,因此其外形尺寸和重量将大幅减小,未来LRS-B将会更加重视战术作战任务。
诸多信息表明,LRS-B将揭开轰炸机发展史上新的篇章:突破传统的重磅打手角色,兼具“电磁杀手”功能。实战中,尽管轰炸机用于侦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将情报、监控、侦察功能纳入轰炸机的主要功能范畴,是LRS-B有别于传统的地方。美军经过长期评估后认为,面对今后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必须具备打击“一切能想象到的敌方目标”的能力,能够打击从游击队员乘坐的皮卡、暴乱分子藏身的城市建筑物一直到先进防空系统、机动导弹发射车以及深埋地下的核设施等。这显然是传统轰炸机难以满足的。因此,美军希望LRS-B能成为“能攻善守的棒球内场手”,以发挥主力和核心的作用。然而,将诸多功能寄托于一件武器装备来实现,势必是舍本逐末不现实的。
在美国空军协会举办的2016年度空中战争讨论会上,美国空军部长博拉德·李·詹姆斯首次正式公布了美军下一代轰炸机项目——远程打击轰炸机的最终方案,并将其命名为B-21。同时,美国空军展示了该型远程打击轰炸机的概念图,美军的下一代轰炸机采用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设计方案。B-21是美国进入21世纪以后研制的第一款轰炸机,它集中体现了美军对下一代轰炸机的战略考量。
披着神秘面纱的B-21会具有优越的隐形性能
B-21前期论证过程严格保密,仅有一些外泄的想象图。在型号得以确定后,一些媒体报道了该机信息。在性能方面,B-21不进行空中加油情况下的航程超过9000公里,作战半径约3700-4600公里,其载弹量小于现役的B-52和B-2轰炸机,预计不超过 18吨。但当前精确制导弹药技术不断升级,过去用较多常规炸弹才能摧毁的目标,如今用少量精确制导弹药就可以完成任务。根据设想,B-21可以携带大量轻型精确制导弹药,在一次出航中打击大批目标。而根据美国空军的说法,24架B-21在一天之内可以打击1000个独立的目标。
据已有的设想图来看,B-21的外形设计类似于同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B-2轰炸机,仍采用无垂尾“W”型飞翼布局。这也就决定了该机不具备超音速能力,毕竟这难以与隐形性能妥协,而且也会抬高成本。
隐形性能是B-21的关键性能之一。众所周知,B-2轰炸机以起绝无仅有的隐形性能被取名代号“幽灵”。与B-2相比,B-21的整机隐形效果进一步加强,其可能采用全频段、全向隐形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被米波雷达发现,而后者正是现有反隐形雷达的主要类型。而且,由于新一代抗气流冲蚀、防雨水高速撞击的长寿命隐形材料和密封材料投入应用,其维护性和部署灵活性也将更好。这使得B-21不仅出动能力强于B-2,还可以摆脱对于特定基地的依赖——而现在B-2的使用严重依赖于一两处有特定维护设施的基地。未来,也许能够维护F-35的基地就能够维护B-21。这些设计特点将使B-21更加难以探测,且还能对于敌方防空、指挥通信网络形成强有力的压制和干扰,并能极大提高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
作为21世纪轰炸机,B-21还突出了信息时代特点,更加强调与其他平台的“互联互通”,可与无人机、预警机、卫星等组成联合火力体系,还可以从其他平台获得目标数据和电子对抗支援。B-21将会大幅强化B-2原有的对地、对海探测功能,形成完整的情报监视侦察能力。机上还将安装多套电子战系统,以确保自身安全。
据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显示,B-21拥有全黑色机身,外形呈锯齿状,能有效避过雷达侦测。B-21将由美国本土起飞,可空袭全球任何目标。美国国防部去年10月宣布,由军工生产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取得B-21的建造合约。而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服役的B-1轰炸机,则会于2040年代由B-21完全取代。
有人转无人使美军下代远程轰炸机更适合远程“突袭”
美国《星条旗报》网站9月19日发表文章称,空军部长德博拉·李·詹姆斯19日宣布,美国未来的隐身轰炸机B-21“突袭者”的名字取自二战的“杜利特尔突袭”,那是空军历史上最具创新性的战略任务之一。这一命名是在一段展示空军战略轰炸历史的视频的最后透露的,这段视频是在华盛顿召开的空军协会年度会议开始时播放的。作为命名宣布过程的组成部分,詹姆斯介绍了退役的理查德·科尔中校,他是最后一位在世的参加过1942年“杜利特尔突袭”的飞行员。那次突袭是美国在二战中对日本本土目标进行的首次打击。科尔说:“我非常荣幸在这里代表吉米·杜利特尔将军和当时参与突袭的队员们宣布B-21‘突袭者’的命名。”
另据美国最新防务网站9月19日发表了科林·克拉克的题为《成本评估与计划估算办公室预估的B-21轰炸机造价:每架5.11亿美元》的报道,美国空军快速反应能力办公室主任兰德尔·沃尔登称,空军新型“突袭者”B-21轰炸机的造价可能比每架5.5亿美元的官方估计低近4000万美元。5.5亿美元将变为5.11亿美元。在参加完空军协会2016年会上的小组讨论后,沃尔登说,五角大楼的成本评估与计划估算办公室作出了每架飞机5.11亿美元的新估计,这与早些时候这款飞机的制造商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估计相符。
沃尔登还明确表示,空军可能还将寻求一款具有深度突防能力的战斗机,它可以配合B-21深入一国境内,打击那里防守严密的目标。沃尔登在一份报告中称,该项目正与美国情报机构联合会密切合作,对该项目的哪些部分可以解密进行评估。他说,他们每年与情报机构联合会至少碰一次头。他还说,获得必要许可的参众两院国防委员会专业人士以及一些高层议员已经详细听取了有关这款飞机的成本、能力和程序设计的介绍。
在9月19日空军协会空、天、网会议上,战略计划副参谋长Mike Holmes将军说,“我们将一些系统作为优先级项目,我们的三个顶级优先级项目分别是F-35、K-46和B-21。你知道优先意味着我们将在预算上给他们优先……,因为我们需要确保能够渗透到敌方领空并使目标至于危险,以至于美国总统有选择。”
此外,专家还讨论了一系列有关B-21能力的问题,从轰炸机是有人还是无人,到轰炸机携带什么样的武器,以及飞机采购数量。虽然Robin Rand说飞机采购数量官方还没确定,但他自己心理确实有一个数。“我记得我说过起初至少100架,我是以目前作战司令部需求为基础的”,Robin Rand说,空军官员也会预测未来50年的作战需求来决定需要多少新轰炸机。“你必须有一个起始点”,Robin Rand说,“你必须看看我们目前整个现役轰炸机机队。我们总共有158架轰炸机(B-52、B-1和B-2),我不能想象在我有生之年美国空军轰炸机能比现在更少。因此,我们的起点是100架。”
新轰炸机将具备的确切能力还在讨论中,但空军快速能力办公室项目主管和执行官Randall Walden说,目前B-21是有人还是无人已经大概决定了。目前是有人的,未来会选择无人,但这个平台是系统家族的一部分,在这个家族中,轰炸机将给国家带来最好的能力,从无人角度来看,它具有基本需求状态,问题是什么时候将这类平台的能力集合在一起。
相关阅读:
这些是目前所有有关美军B-21“突袭者”的信息
来源:界面军事
翻译:王一诺
美国空军指出,KC-46A“飞马”空中加油机、F-35A“闪电II”战斗机和B-21“突袭者”轰炸机将在未来的资金支持上获得最优先的考虑。
B-21隐形战略轰炸机的绘制图。
现在人们对美国最新型隐形战略轰炸机B-21“突袭者”仍知之甚少,美国正计划用这款战机替换空军中年事已高的B-52“同温层堡垒”与B-1B“枪骑兵”。
B-21轰炸机现在还被各种谜团笼罩,下面是我们迄今了解到的有关这款战机的所有信息:
B-21轰炸机由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设计制造,这家公司之前还制造过标志性的B-2“幽灵”战略轰炸机。
诺斯洛普·格鲁门在去年10月赢得了B-21的研发合同。
美国空军预计将购买100架新型B-21轰炸机。
B-21的研发计划预计将耗资800亿美元。
美国空军估计(以2010年美元计算)B-21战机的购买单价会在5.11亿美元左右。
新型B-21轰炸机预计将在2025年以后才能正式投入作战任务。
B-21轰炸机代号中的“21”意指这款战机是“21世纪的轰炸机”。
现在B-21轰炸机仍旧没有生产出原型机,但基于上面这张绘制图,B-21轰炸机与B-2“幽灵”轰炸机有一些相似之处。
B-21轰炸机的最终设计方案仍旧处于未知状态。
美国空军部长黛博拉·詹姆斯主持了B-21轰炸机的命名竞赛,竞赛收到了人们发来的超过4600个名字。
詹姆斯与美国空军参谋长大卫·古德芬从中挑选了B-21轰炸机的正式名称。名称在美国空军协会年度会议上公布。
被选中的名称是“突袭者(Raider)”,这一名称是为了纪念二战时期美国著名空军将领詹姆斯·杜立特的轰炸机编队(在日本袭击珍珠港后,杜立特率飞行编队对东京发起报复性轰炸,史称“杜立特空袭(Doolittle Raid)”,这一次行动虽然未对日本造成很大损失,但却有力鼓舞了美国军民的战斗信心)。
在美国空军协会年度会议中,美国空军指出,KC-46A“飞马”空中加油机、F-35A“闪电II”战斗机和B-21“突袭者”轰炸机将在未来的资金支持上获得最优先的考虑。
除了“突袭者”,美军飞行员还给B-21起了这些怪名
本文转自界面军事/硝烟公众号
原文来源:Warisboring
翻译:于馥莉,编辑:曾宇
尽管在新款战略轰炸机B-21的名称征集中,参与提名的美国空军飞行员需要实名以验明正身,但这些官兵并不怕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异见”。
图片来源:网络
9月19日,101岁的退役空军中校理查德·E·科尔(Richard E. Cole)代表美国空军宣布,美国新一代的B-21隐形战略轰炸机官方名称定为“突袭者”(Raider)。科尔是二战时期杜立特空袭(轰炸东京)行动仍健在的飞行员之一,是空袭指挥官吉米·杜立特(Jimmy Doolittle)中校的副驾驶。
但愿这位跨世纪老兵此前无需帮助美国空军一条条浏览那数千个形形色色的起名建议。
四个月前,美国空军做出不同寻常的决定,让现役飞行员通过网络提出为新式战机起名的建议。官方共收到了4600多份建议,其中大约有2100个至少在结构和拼写上不同于其他。
到5月份,美国空军表示在筛选后已将候选名称缩减到15个。9月,在马里兰州举行的美国空军协会年会上,科尔上校终于宣布了空军备受期待的命名决定。
军事网站Warisboring根据“信息自由法案”提交申请,希望空军公开其余的起名建议列表。9月21日,美国空军做出回应,公开了一份。
建议名称中的大多数是严肃认真的,能够符合美国空军已有的传统和历史。另外一些则有些开玩笑恶搞的意思,少数甚至带有侮辱性。美国空军公共关系主管安·斯特凡内克(Ann Stefanek)给出了15个候选名称的短名单。
它们按字母顺序排列如下:Boomerang(回飞镖), Ghost(鬼魂), Horizon(地平线), LeMay(李梅), Liberator II(解放者II), Mitchell II(米歇尔II), Night Fury(夜煞), Phoenix(凤凰), Raider(突袭者), Shadow Fortress(影子堡垒), Stingray(黄貂鱼), Valkyrie(女武神), Victory(胜利), Wraith(魅影),以及Zeus II(宙斯II)。
这些都还是合理的建议。虽说柯蒂斯·李梅将军(Curtis LeMay)是位有争议的人物(李梅对暴力坚信不移,也以自己的冷漠无情而自豪),但在1940和1950年代主持建起美国核轰炸机队的他,威名确实配得上隐形轰炸机的血统。“解放者I”和“米歇尔I”则是二战时期在北非和欧亚战场上美国空中力量的标志性象征。
很明显,美国空军想找那些能唤起过往荣誉的名词。尽管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将承担制造B-21的任务,但竞争对手波音公司的“堡垒”系列别名(来自B-17“飞行堡垒”和B-52“同温层堡垒”)一直与多款美国轰炸机有密切的关联。
“鬼魂”、“地平线”、“凤凰”、“女武神”都体现了携带核武器的隐形轰炸机能够远距离攻击的能力。仿蝙蝠翼的B-21以及诺斯洛普老机型B-2的外观,都有点类似澳洲原住民狩猎用的“回飞镖”。
短名单上有些名称已经被其他飞机使用过,如美国海军已决定采用“黄貂鱼”命名一款可以从航母上起飞的侦察兼加油无人机;而“魅影”则是RQ-170侦查用无人机的一个非官方名称。
许多落选的名称缘于雷同,包括有关自由和解放含义的名字。承袭美国空军史上老机型的名称也十分热门,例如“无畏II”(Dauntless II)、“神龙II”(Dragon II)、“浩劫II”(Havoc II)、“飞行堡垒II”(Flying Fortress II)、“幻影III”(Phantom III)等。飞行员们还提交了好几十个以“黑暗”(dark)、“全球”(global)、“影子”(shadow)、“和平”(peace)、“无声”(silent)、和“迅捷”(swift)开头的名称建议。
还有上百个恶搞的取名提议被官方一掠而过,例如:“坏蛋打屁屁”(Badasswhoopass)、“冲天拳头”(Zoomfist)、“轰轰麦轰脸”(Bomber McBombface)、“飞飞麦飞脸”(Plane McPlaneface)、“隐隐麦隐脸”(Stealthy McStealthface)等等(请读者继续发挥想象力)。
说起“麦X脸”,要提提英国的事。3月,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发起在线征名竞赛,为新的科考船征集名称。最后被推上榜首的名称叫做“船船麦船脸”(Boaty McBoatface)。这次竞赛后来演变成了令人不快的闹剧,最终NERC决定,用历史上的传奇自然学家、BBC主播大卫·爱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的名字命名新船。
前空军成员、武术家、动作演员查克·诺里斯(Chuck Norris)的名字也被人建议用作轰炸机名称,其他被提名的还包括退伍军人、战斗英雄帕特·提尔曼(Pat Tillman)和克里斯·凯尔(Chris Kyle)。有些人还建议用历史上美国总统的名字命名,比如尤利西斯·格兰特和西奥多·罗斯福。
一些空军成员还提议使用其他名人,包括著名摔跤巨星约翰·塞纳(John Cena)、电影《壮志凌云》主题曲演唱者肯尼·罗根斯(Kenny Loggins)。还有人提交了虚构人物名称,如“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C-3PO”、黑暗公爵“达斯·维德”(Darth Vader)、“暗翼鸭”(Dark Wing Duck)和“云宝黛西”(Rainbow Dash)等。
影片《星球大战》中的太空船包括“死星”(Death Star)、“千年隼”(Millennium Falcon)、“Y形翼”(Y-Wing)等也出现在提议中。“食肉禽”(Bird of Prey)则也许是参考了《星际迷航》中的战舰。
商业品牌名也被用上了。温迪快餐连锁店的“多力多滋”(Doritos)、“奇多”(Cheeto)、“贝肯内特”(Baconator)也被提交进来。也许这是因为B-21和其他隐形喷气机都有三角形的基本形态,与三角形薯片相似的缘故。
但是,流行文化风格的名称都显得了无新意,其他更有创意的建议更能戳中空军和相关政策的兴奋点。
至少有两个人提交了朴实无华的A-10“疣猪”的名称。空军近年来一再努力想让这款直翼圆机头的攻击机退役,腾出资金去开发F-35和B-21。
有些建议名称干脆吼道“你以为我们只是在F-35上浪费钱哈哈哈哈哈哈!”、“天空吸金大洞”、“我们真有资金做这事吗”——这些都反映了军人对美国战机项目显然持有争议的观点。还有,“我们国家的债务”、“你可不知这要交多少税”,含义也十分明显。
还有一位军人囿于字数限制,干脆漂亮地简化为“无人机更好但既然我们爱乱花钱所以……”(DronesRBetterButWeLikeWastingMoneySo…)。
空军与无人机之间存在着长期复杂的关系。在航空航天与网络技术大会上,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主官罗宾·兰德将军(Robin Rand)明确地说,没有任何计划要将B-21变成无人驾驶轰炸机。
有人甚至提交“还是投资国立卫生研究院”(Fu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名称建议,但最为严苛的指责是这一条:“这就是我们没法在Deid用上好东西的原因”(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stuff at the Deid)。
美国人通常用“Deid”的昵称代指“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
今年2月以来,美国空军因有关该基地糟糕生活条件的报道而备受抨击。至少最近两年中,有9000多驻扎过那里的部队官兵通过媒体或社交媒体投诉,暴露了乌代德空军基地到处散布霉菌、水被污染、电网安全堪忧等问题。
还有少数煽动性内容的提名,包括有关9.11事件以及自由主义慈善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的阴谋论观点。尽管要求实名以证明自己隶属空军,这些官兵并不惧怕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
除上述名称之外,空军还是有足够多的选项可供选择,并最终选定“突袭者”。值得庆幸的是,美国空军不必将B-21命名为“三角形物体”(Triangle Thingy)。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预见2016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