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PA:启动无人集群侦察、水下无线通信等项目、侦测和防范先进持续性威胁
DARPA即将启动无人集群侦察项目
【据美国联邦商机网站2016年12月报道】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战术技术办公室(TTO)将在2017年1月30日在DARPA会议中心举办“进攻性集群战术”(OFFSET)项目的提案人活动,向潜在的提案人介绍该项目的目标。
OFFSET项目的目标是发展基于游戏的开放架构,为城市作战的无人集群系统生成、评估和集成集群战术。城市环境是复杂、动态和不可预测的,是现代安全和平民活动的主要威胁。为地面小型作战单元引入无人集群可以提供重要的能力提升(例如为侦查和识别潜在威胁增加防区距离、使用空基和/或陆基集群平台提供安全和监视、为战场增强情报准备)。除此之外,这样的无人集群系统也可以形成全新的作战概念和使能技术,例如分布式感知、鲁棒和适应能力强的通信、分散计算和分析以及自适应集体行为。
OFFSET项目将发展出一个集群战术生态系统和支持开放系统架构,研究方法聚焦集群战术的发展和验证,以支持作战人员和技术人员设计、测试集群作战能力。利用快速、灵巧的发展周期,OFFSET项目将与终端用户进行频繁交流以便完成技术转化。
OFFSET项目将研究两个关键领域,以显著提升小型作战单元在城市环境中的作战效能:一是集群自主性,包括智能移动、决策和与环境相互作用,实现灵巧、复杂的集体行为;二是人机编队,使集群指挥官可以判断、配合和影响集群系统的行为。
OFFSET项目将加速美军对无人集群战术关键使能技术的理解,搭建开放式系统架构和测试平台,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通过发展网络游戏环境,生成有活力的集群战术生态系统。使用现实虚拟游戏架构快速生成和评估集群战术;二是通过设计易于理解的人机操作界面集成集群战术,这将涉及多种模式的沉浸式交互技术。
OFFSET项目将使用空中和地面无人集群平台通过多种基于能力的试验验证关键技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作战场景的复杂程度将通过调整大量技术和作战试验变量而逐渐提升,以挑战集群架构和集群战术。其中的变量为集群尺寸、集群平台混合(例如空中和地面混合编队)、任务执行时间和其他与集群系统相关的特征。
OFFSET项目对以下使能技术非常感兴趣,并十分鼓励相关技术专家加入本项目:开放软件和系统架构、游戏软件设计和基于游戏的团体研发、沉浸式交互技术、分布式机器人系统集成和算法研发。
(来源:国防科技信息网,作者:袁成 中航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DARPA启动新型蜂群战术开发项目
城市内作战因城市结构、空间和视线问题,限制了作战最佳的通信、机动和战术发挥。而无人飞行器(UAV)和无人地面车辆(UGV)已经证明能够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下有效执行空中侦察、排雷等任务。如果地面部队可以同时控制数十个甚至几百个蜂群机器人部队,那它们对地面部队的价值可大大提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瓶颈不是机器人系统本身,而是美国军队目前缺乏管理蜂群并与蜂群交互的技术,在不断变化的各种城市环境下快速开发和分享的蜂群战术手段。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显著提高小规模作战部队在城市环境下作战的有效性,DARPA推出了新的“进攻性蜂群机器人集成战术”(OFFSET)计划。OFFSET旨在开发并演示验证100多个作战相关的蜂群战术,应用于无人机和/或地面无人车辆蜂群(数量超过100个)。这些针对无人资产的蜂群战术有助于提高部队防护、火力、精确打击效果以及情报、监视、侦察(ISR)能力。
DARPA项目经理称,通过开发OFFSET项目,DARPA将更深入地了解可以利用多少数量的空中和地面机器人来帮助城市作战人员作战。DARPA的目标是提供快速生成蜂群战术的工具,评估这些战术的有效性,未来可将更有效的蜂群战术集成到野外作战。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OFFSET项目寻求开发一个积极的蜂群战术发展生态系统,并支持开放式系统架构,包括:
•先进的人-蜂群界面,使用户能够实时监视和指挥潜在的数百个无人平台,该程序旨在利用新兴的浸入式直观交互技术(基于语音、手势、触摸的增强虚拟现实)创建一个具有浸入式态势感知与决策传达能力的新指令界面。
•支持基于物理的蜂群战术的实时、网络化虚拟环境。在演习中,用户使用界面快速探索、发展和评估蜂群战术,快速了解哪些战术可能在无人平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用户可以在排行榜上提交蜂群战术并追踪它们的测试轮次中的表现,同时与其他用户交流。
•社群驱动的蜂群战术交流。这个有限制的访问项目门户将提供应用程序帮助参与者设计蜂群战术、组合群体行为以及蜂群算法。它可为终端用户生成的蜂群战术提供可扩展体系结构的关键要素,并帮助用户建立永久社区,创造和培养未来有可能集成到第三方战术和演习测试员的最佳战术。
OFFSET项目将每6个月增加一次作战难度,以检验蜂群体系结构和蜂群战术,用户将在现实世界中使用蜂群界面测试最好的虚拟战术,并使用自动化部署技术向无人平台提供近实时战术更新。
来源:“国防科技要闻”(ID:CDSTIC)
作者:袁政英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美国DARPA启动水下无线通信项目
【据防务世界网2016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机械天线”(A Mechanically Based Antenna,AMEBA)项目,使水下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成为可能。
随着AMEBA项目的发布,标志DAPAR微系统技术办公室,将在水下和地下等电磁波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的研究较少场合开展新的研究。
AMEBA项目旨在开发新型甚低频和超低频信号发射机,该发射机足够小、轻,高功率,可由个人携带,在水中、陆地、地下等场合应用。该发射机不是依靠电子电路和功放产生振荡电流,进而传递到天线产生无线电信号,而是通过特殊材料的机械移动产生很强的电场或磁场。
传递信号的基础是超低频电磁波,超低频电磁波频率介于几百赫兹到3千赫兹之间,可以在水、土壤、岩石、金属、建筑材料等介质中传播。而且其临近的甚低频波段(3KHz-30KHz)已经在地表面和电离层之间建立了通信通道。
(来源:国防科技信息网,作者:晓梦、彭飞中国船舶信息中心 )
DARPA积极侦测和防范
先进持续性威胁(APT)
先进持续性威胁(APT)一直是美国防部最大的网络安全问题之一。先进持续性威胁是指隐匿而持久的电脑入侵过程,通常由某些人员精心策划,针对特定的目标发起攻击。其通常是出于商业或政治动机,针对特定组织或国家,窃取数据并要求在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的隐蔽性。
为了进一步防范和侦测APT攻击,DARPA与2016年秋季授予数学研究专家伽罗瓦和Guardtime联邦安全公司一份价值180万美元的合同,推进形式验证工具和基于区块链的完整性监控系统,以侦测APT攻击并持续确保系统安全。
美国防部也正与国土安全部和情报界合作,保护美国政府网络免受APT攻击。美官员表示,无密钥完整性监控系统和威胁清除技术是解决方案之一。
先进持续性威胁(APT)的危害:
像大多数网络威胁一样,先进持续性威胁(APT)攻击往往分为不同的级别。前国家安全局(NSA)训练副主任塞德里克·礼顿上校表示,APT可以用来收集大量的敏感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被适当地分析和关联,对手就可以对关键网络发动攻击,或者秘密地向敌人提供军事情报。先进持续性威胁的危害相当于一千个间谍人员,并且效率更高。
美国网络司令部发言人陆军上校丹尼尔•金表示,当前先进持续性威胁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国防部担心这可能破坏国防部网络的运行和军事作战。陆军通信电子研究、开发和工程中心(CERDEC)的情报与信息战理事会首席科学家乔治·巴图里指出,大多数APT攻击是由国家支持的黑客发动的,用于窃取商业机会和国家机密,尤其是国家战略和政治优势。
对策:
1、构建深度架构防御网络
APT攻击很难被侦测和应对,一旦获得对网络的访问,其活动就成为识别攻击源的关键。国防部信息网络联合部队总部(JFHQ-DODIN)是美国网络司令部下设的作战总部,负责确保、运行和保卫美国防部网络(DODIN)。金表示,该部门具有一个由安全设备和传感器组成的深度架构防御网络,以侦测和阻止网络威胁。此外,国防部的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和网络保护部队一直在监测网络、发现和响应威胁。
2、侦测先进持续性威胁(APT)
国防部通过利用情报、反间谍和其他所需的军事能力,响应DODIN中的未授权活动或警报/威胁信息。
金表示,保卫网络的两个主要行动:内部防御措施和响应行动。内部防御措施是在DODIN内进行的网络空间行动,其中包括积极寻找先进的内部威胁以及对这些威胁进行内部回应。
尽管国防部做出了多项努力,但APT攻击往往未能被发现。伽罗瓦密码学和多方计算研究主管大卫·阿彻,对国防部的侦测和根除APT的能力持怀疑态度。汉密尔顿表示,该公司正专注于APT侦测的基础研究,其产品旨在提高数字架构的完整性。与当前的防火墙等安全技术的设想不一样,该公司的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假想黑客已经侵入网络,必须设法发现这些入侵行为。
3、建立多重机制以清除先进持续性威胁(APT)
陆军通信与电子研究、开发和工程中心(CERDEC)的空间与地面通信理事会的高级研究科学家巴拉特·多西表示,随着APT攻击的技术越来越复杂,仅靠侦测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建立一个由多个协同运行的传感器和检测机制以快速检测威胁。该机制必须对自身网络及其脆弱性、存储信息对于各种对手的价值以及渗透、拒绝服务或数据泄漏的后果等要素有深入了解。
一个成功的APT检测机制必须能够融合来自防火墙、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机制、网络业务分析系统、沙箱、文件完整性监视、内核完整性监视和其他工具的信息。
来源:“国防科技要闻”(ID:CDSTIC)
作者:吴海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