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军民融合发展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7-02-07 战略前沿技术

来源:国防参考(ID:jfjbgfck),作者:王伟海 国防大学经济学教研室讲师,本文首发于国防参考

【摘要】加快实现军民一体运筹,把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网络安全统一起来,把开发空天资源与维护空天安全统一起来,把开发海洋资源与维护海洋权益统一起来,把涉及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要素和领域统筹协调起来,以军民深度融合的伟力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主要国家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先发优势,都在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竭力塑造军事能力和综合国力新的增长点,世界军民融合发展正进入一个以“创新引领、多点突破、能力重塑”为鲜明特征的发展新阶段。

1.世界新一轮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层动因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经历了第一波次的军民一体化浪潮,其驱动力量主要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深刻调整、国防预算大幅削减、军民通用技术快速发展等因素。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军民一体化浪潮再度兴起,其背后的深层驱动力量,主要是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世界经济转型发展以及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

大国战略竞争日趋升温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之中。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滞缓,整体实力相对下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围绕世界及地区秩序主导权的角力激烈,西方大国不甘平庸、加紧反制新兴大国,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交织互动,战略竞争呈逐步升温趋势。近期,世界主要国家频频发布战略文件,以“应对大国威胁”为核心确定总体发展规划。

美国将大国挑战提升为首要安全威胁。2015年,美国接连颁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军事战略》《亚太地区海上安全战略》《网络空间战略》等重要文件,着眼应对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大国威胁”。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目前美国主要面临俄罗斯、中国、朝鲜、伊朗和恐怖主义等五大战略威胁,并声称俄罗斯和中国是美国最紧迫的竞争对手。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罗伯特·沃克也公开讲,“如今,我们要面对一个东山再起的俄罗斯和日益崛起的中国,这两大挑战反映出未来安全环境最为重大的转变,标志着大国竞争时代的回归”。

俄罗斯则强调美国和北约的安全威胁。2015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新版《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首次将美国及其盟友称为俄罗斯的“政治对手”,并称北约东扩是俄国家安全的威胁。俄罗斯发布新版《俄联邦军事学说》,首次将北约军事力量发展及北约加强在俄周边部署视为首要威胁。

日本与美国联合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强行通过新安保法,以法律形式解禁集体自卫权,为日本在西太地区乃至全球挑起事端提供法律基础。印度着眼构建“军事大国”和“地区强国”,突出加强中印边境和海上军事部署。

总体上看,国际战略环境正在发生冷战以来最重要的变化。大国战略竞争的回归,一些国家正在思量如何通过有效的战略运作来实现深层次的军民一体化发展,以谋求和维系国家军事能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优势。这构成了新一轮世界军民融合浪潮兴起的深层战略动因。

世界经济复苏急需寻找新动能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持续增长动能依然疲乏,经济下行压力挥之不去。2015年,美国经济温和复苏,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也开始减速。可以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一片低迷中苦苦寻找方向,急需发掘能够激活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产品的出现,是历次危机后世界经济得以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军民融合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刺激经济复苏增添了不少亮点。据美国航宇工业协会报告显示,航宇及国防工业发展对大危机以来美国经济走出“泥潭”贡献不少,其影响力已跨越美国多个部门和每个州。

在西方国家大规模制裁之下,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已成为俄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15年在俄总体经济发展困难的情况下,俄军工产业销售额大增,登上全球军工企业百强榜的企业从9家增至11家。同时,近几年俄罗斯军队进行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不仅加强了国防,同时还扮演“经济火车头”的作用,缓解了过度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状况。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通过新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积极进军世界武器装备出口市场。2014年6月19日,日本防卫省出台首份《日本国防工业战略》,将“推动和引领国内高端产业发展”作为日本国防工业改革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强调“在有效推进先进民用技术转为军用的同时,应积极将国防产业相关成果转化为民用,牵引日本工业能力和技术实力的提升”。可以说,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不遗余力为复苏乏力的经济发展寻找新动能、新增长点,这也成为驱动新一轮世界军民融合浪潮兴起的深层经济动因。

新科技革命加速发展演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异常活跃,3D打印、物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开启了世界军民一体化的全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高新技术创新的“策源地”逐步转向民用领域。历史上,军事需求是推动科技革命的“火车头”,新技术往往因军事需求而起并最先应用到军事领域。这一趋势目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新技术发展的驱动力已逐步从军用为主转向民用为主,民用部门逐渐取代军事部门成为新技术开发的“开路先锋”,在一些领域,民用技术发展已经超过军用技术的发展。

二是许多新技术在民用领域取得突破,并展现出巨大的军事应用前景。当前,能用于军事领域的高端科技正在迅猛发展,包括人工智能、无人系统、机器人、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2016年3月的“人机大战”举世关注,展现出人工智能运用于军事领域的无限空间,有人认为这有可能产生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因为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将能够理解它们所“看到的东西”。

三是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军民技术日趋融合,高新技术日益呈现出军民两用化特征,很难分清哪些专属于军用,哪些专属于民用。新科技革命的加速演进,预示着军民一体化创新时代的到来,世界主要国家为抢占先机,纷纷作出战略应对和重大部署,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先于对手把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到军事领域,从而获取军事竞争优势乃至国家竞争优势,由此构成新一轮世界军民融合浪潮兴起的深层技术动因。

亚太地区不断发展的经济将带动航空需求迅速增长。图为一架空客A350宽体客机参加在新加坡樟宜展览中心举行的新加坡航空展。


二、世界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环顾全球,世界各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发展聚集创新引领,关注新兴领域,注重开放创新,重视人才融合,凝聚民间力量,呈现出一些令人瞩目的新特点。

聚焦创新引领时代主题

创新引领是这一轮世界军民融合发展最鲜明的特点。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强战略部署,通过军民协同创新竭力抢占新科技革命的制高点。

美国为大力推动创新采取的举措主要有:一是加大研发投入,美国防部年度研发支出接近720亿美元,其中,125亿美元专门用于科学与技术,支持全国各地的国防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创新型公司、大学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展的突破性研发工作;二是促进军事科技创新融入国家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先后在硅谷和波士顿设立国防创新试点单元,旨在将新创意、新技术和新产品快速引入军事应用;三是实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推进更优购买力采办改革和战略能力办公室创新;四是成立国防创新咨询委员会等。

欧盟也加速投资国防创新。欧洲防务局表示,增加国防研发投资,启动试行项目,以应对欧洲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2015年底,英国宣布今后将确保每年将1.2%的国防预算用于技术创新,并斥资8亿英镑设立“军事创新基金”。英国还将成立新兴技术和创新分析中心,以应对潜在的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技术。

俄罗斯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军民协同创新,包括先期研究基金会资助前沿研究、设立创新日、建立“开放式创新之窗”等。2013年,自俄罗斯先期研究基金会成立以来,持续聚焦前沿技术研究,2013年开展了23个项目研究,2014年上升至49个,2015年底已达到50余个,未来计划每年开展60~70个项目。

日本也开始资助具有强大科研实力的一流大学开展军事项目研究。二战后,大部分日本大学遵循“不参与军事研究”的方针,近几年日本防卫省逐步开始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展开数据交流、技术开发及设施共享等活动。日本防卫省展开了直接面向以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和大学自办企业为主的法人提供研究费用的募集活动。

持续用力推进新兴领域军民融合

针对网络、太空、海洋等新兴领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的态势,世界主要国家持续用力推进新兴领域军民融合,不惜投入巨资着力布局和抢占未来军事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美国在第三次“抵消战略”的牵引下,不断增加对网络战、太空战、电子战、水下作战、快速打击武器等高端项目的投入。2017财年,美国防部将投入81亿美元研究水下作战,未来5年将在此领域投入400亿美元;2017财年,美军将在网络战方面投入67亿美元,计划未来5年在网络空间领域投资350亿美元;太空战方面投入71亿美元,比2016财年的50亿美元增长了约40%;在“未来几年项目”中投入45亿美元,重点发展“掠食者”与“收割机”等侦打一体的无人机联合编队。

同时,为在短期时间内实现快速部署,美国国防部以“战略能力办公室”为核心,不断推进民用技术的军事转化进程,试图提升其“改变游戏规则”的新能力。在一系列相关领域中,美国优先发展微电子导航系统、“蜂群式”无人作战平台、母舰式“武库机”、电磁轨道炮等新概念武器,以牢牢掌控全球军事竞争的方向、速度和节奏。

俄罗斯国防部于2015年4月1日组建太空监视部队,以保证航天器与国际太空站的安全。是年12月16日,普京签署“成立国家机器人发展中心”总统令,将发展军用、特种和军民两用机器人系统作为俄联邦科学、工艺和技术的优先发展方向。目前,俄罗斯正在开发不同类型的机器人系统,包括无人机、水下和陆地机器人。

欧盟也加大向赛博安全领域的投资,并与私营部门合作致力于赛博安全。欧盟委员会筹集4.5亿欧元,用于资助对赛博安全研究感兴趣的公司、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英国将在2020年前花费19亿英镑用于应对赛博攻击,还宣布其他大量赛博安全措施,包括创建一个国家赛博中心,将该中心打造成为英国首个专业赛博部队。

以色列把建设全球赛博强国作为国家目标,2011年设立了国家赛博局,即使近年来以色列政府遭遇财政预算危机,但其赛博年度国防支出也增加了30%。以色列每年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把南部沙漠城市比尔谢巴建设成“全球赛博创新中心”。

广开人才培养军民融合渠道

军地人才融合是最深层次的军民融合。世界主要国家为促使相关人员观念不断更新、思想保持开放,多措并举推动人才培养的军民深度融合。美国国防部在人才培养军民融合方面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主要有:扩大国防部长企业伙伴计划,向有资质的应征人员开放;实施职业生涯中断试点计划,让现役军人休假几年以获取学位或习得新技能;启动“企业家进驻试点项目”,在国防部不同部门各“嵌入”3名知名企业家,参与国防部高级领导人主持的项目,旨在利用成功企业家的知识、经验、职业网络和企业家精神,协助有效应对重大任务和挑战,逐步破除体制内的官僚文化;创立国防数字部队计划,挖掘地方技术精英,从硅谷的高技术公司发现并“租借”技术精英为国防部工作,运用更加灵活和更具创新性的方式招募谷歌等公司的程序员,以解决国防部面临的数据共享难题;启动“国防部长管理人员见习项目”,每年将包括从三级军士长到上校在内的50名美军官兵送到微软、亚马逊等美国顶尖企业以及州和地方政府工作,见习岗位集中在后勤、项目管理或网络安全等私营部门更为擅长的领域。俄罗斯国防部在组建科研生产部队,吸纳国防工业综合体的年轻专家。其他主要国家也在不断探索人才融合新方式。

2015年12月10日,在美国国防部长卡特的陪同下,印度国防部长帕里卡尔登上“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观摩了美军战机执行飞行任务。图为一架F-18战斗机准备从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全面激活开放式创新活力

当今时代,云计算、开源软件、3D打印机等高端技术的平民化使创业障碍趋于减小,在线课程和编程训练营为人们获得新技能提供了便利。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大赛、创客空间使创业者创办新企业更方便,众筹网站还为创业者提供了融资平台,这些趋势使更多民众能够参与创新创业过程,开放式创新日益活跃。世界主要国家顺应开放式创新的新趋势,积极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将外部正在发展的技术快速嵌入国防创新领域。

俄罗斯也开始探索开放式创新。2016年4月,俄国防部启动信息技术最佳方案研制竞赛,并将其纳入“俄罗斯军队2016”竞赛体系,旨在选拔一批有天赋的专家(包括军人),为解决武装力量急需的新科技和实践成果创造有利条件。日本三菱重工为加强与公共研究机构、大学及高等专科学校的联合研究,在公司内部建立了“配套研究公募制度”,公开招募合作项目,促进“开放式创新”,尤其注重通过扩展研发网络促进新技术的挖掘。

引导培育民间力量快速崛起

民间力量和中小企业在创新思维和创新效率方面独具优势。主要国家非常注重发挥中小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引导和培育民间企业强势崛起,以激扬军民融合发展的巨大活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私营太空运输公司合作,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货运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品。

2015年3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使用“猎鹰9”火箭,将商业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长期以来,火箭、卫星和宇宙飞船这些东西都由政府建造,但埃隆·马斯克2002年创立了新兴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改变了这种局面。近年来,该公司展示了宇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然后带着货物返回的能力。该公司所发射的商业地球同步卫星,在技术上已经颠覆了传统行业,颠覆了航天市场,赢得了将物资和宇航员运送到国际空间站的丰厚订单,同时还在奋力竞争发射军事卫星的机会。

2016年3月,俄罗斯从事太空旅游业务的私营企业“太空旅行”公司,从俄罗斯航天国家公司获得“太空旅行可重复使用系统”项目的研发许可,这是俄罗斯私营企业首次获准开展亚轨道载人飞行业务。


三、对我国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深刻启示

面对喷涌而来的世界新一轮军民融合发展浪潮,我们应增强紧迫感,主动适应新趋势,把握新特点,创新思维观念,强化战略应对,促进开放创新,全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掌握军事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主导权。

洞悉融合本质,加强战略应对

历史一再证明,强国之所以能够称强,关键在于当世界技术形态发生重大转换之际,能够适时转换本国的技术基础,并以领先于当代的物质技术力量为基础构建强大的军事力量。军民融合发展之奥妙,不仅在于对强军兴军、打赢战争很重要,而且对综合国力竞争也至关重要。要看到,当前世界范围内军民融合浪潮再度兴起,其背后有大国战略竞争的深层驱动。

今天,我们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视力之及决不能仅限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节约,更重要的是提升本民族的创新能力,建立强大的创新驱动机制,使国家两大建设的融合登上时代之巅。这就是当今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本质之所在。在世界格局转换、体系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特别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对手意识,从国家层面强化战略运筹,最大限度发挥军民融合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多重提升和拉动效应。

强化开放创新,汲取民间智慧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许多高新技术率先在民用领域得到突破和应用,谁能最先获取和利用先进民用技术,谁就能优先赢得军事竞争优势。美国等西方军事强国今天不遗余力推进军民一体化,重要关注之一就在于广开途径,寻找突破性创新和新兴前沿技术为军队所用。

可以说,聚众智服务于国防,利用先进民用产品和技术获取军事竞争优势,是当今时代军民融合的重要关注。长期以来,我们的国防科技创新仍局限在传统军工科研体系的“小圈子”里,需求开放不够、传导不畅、牵引不力始终是我们的短板和弱项。

我们的军事需求信息往往在传统军工科研创新体系之内封闭传播,社会创新主体缺乏获取军方一手需求信息的直接渠道,由此导致大量的军民融合创新主体活动偏离实际的军事需求。必须把目光投向整个国家和社会,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体系,注入先进理念,吸纳新生力量,汲取优质资源,走开放式、融合式发展的路子,更多、更快地利用民用技术创新,培育更多新兴创新者和草根创业者,及早从源头上识别和捕捉能够开辟颠覆性军事应用空间、可改变作战规则的颠覆性技术,以此争取主动、赢得未来。

2015年5月26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共筑中国梦”大型展览在山西举行,此次展览以“两弹一星”为题材,再现“两弹一星”工程艰苦卓绝的历程和辉煌成就。图为观众参观展览。

促进人才融合,夯实基础工程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国防强。这一条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的实践所证明。回顾我们的历史,当年搞“两弹一星”,我国缺钱、缺物、缺技术,但我们有一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同过去相比,今天的我国物质技术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人才跟不上。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拓展和深化军事人才培养军民融合,拓宽军事人才培养渠道,采取超常措施,创新培养模式,切实解决好人才匮乏问题。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军地任职经历,拓展和丰富军官的职业生涯,培塑深层次的军民融合理念,实现官兵“人力资本”的增值。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军队中高级军官大多都经历过多轮职业教育、多岗位历练以及海外经历,能力素质普遍高于社会同等人力的平均水平,这些军官即使退出现役也会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

借鉴他国经验,我们要按照军地联合、创新发展、共育人才的思路,加强军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合作,拓宽军地人才教育培训渠道,增强国民教育和社会资源对军事人才培养的支撑带动作用,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夯实人才融合这个军民融合的基础工程。

聚力新兴融合领域,带动融合发展全局

海洋、太空、网络空间既是牵引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展开军事竞争、推进军民融合的战略制高点。当年,“星球大战”计划的提议者在阐述“高边疆战略”时曾讲过:“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凡是能够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迈向另一个领域的国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

当人类对空间进行史诗般的载人和不载人的探索之后,我们将会看到,总会有一个国家,能把与英国商船队和海军舰队相匹敌的东西送入太空。我们岂敢让鹿死他人之手?”这段话不仅道出了“高边疆战略”的深刻内涵,也透析出军民融合发展必须不断拓展太空等新兴领域的战略要机。只有在新兴融合领域进行超前布局、前瞻布局,才能使军民融合发展紧贴国家战略需求,才能更加有力地带动军民融合发展全局。

为此,必须举全国全军之力,军民一体运筹,把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网络安全统一起来,把开发空天资源与维护空天安全统一起来,把开发海洋资源与维护海洋权益统一起来,把涉及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要素和领域统筹协调起来,形成各要素、各领域军民融合协同并进的格局,以军民深度融合的伟力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延伸阅读: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经验

来源: 泓谷咨询

(一)美国国防工业的“军民一体化”模式

作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防工业长期执行的是军民一体化的政策,并取得了积极成效,表现在:

(1)鼓励军民技术融合

美国是积极推进军民一体化建设的典型国家。冷战结束后,为了推进军民一体化的进行,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①1993年,成立了跨部门的“国防技术转轨委员会”,专门负责指导和协调各部门推进军民一体化;②开放军用技术市场,实行军转民;③提高军民产品标准的通用化水平,消除妨碍民品进入军事领域的障碍;④注重民转军,充分利用民用技术,降低采办费用、提高武器,性能。通过建立跨部门的联合协同机构,构建军民结合型企业,制定军民一体化的政策法规,实施各种军民一体化建设的专项计划,美国逐步形成了“军民融合”的国防建设体系,从而提高了整个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增强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在军民通用技术项目的研发上,美国政府不仅注重如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上功能的结合,即军用技术的开发与商业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也充分利用各种成熟的商业技术和产品为军事运用,只要相关商业技术和产品能达到军用标准就可以直接利用而不必再重复投资研制。军民一体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军工企业资源重复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有效推动了美国军工企业的发展,使其在商业上继续保持了强大的竞争力,同时,也使美国军事以及民间科学技术得以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2)政府与市场合力推动企业融合

美国创新主体的军民融合基本上是市场导向型的,产业链基本上是开放型和社会化的,私营企业也一直在美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美国的创新主体会依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新技术。政府斥巨资吸引开发“两用技术”就是一个例子。由于产业链是开放型和社会化的,创新主体在开发技术时,用各种手段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军民融合,有的通过主体合作,有的则通过企业并购。私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大多是军民结合型企业,技术和资源是可共用的。美国的私营企业大多是军民结合型企业,他们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同样的技术,有军品需求就生产军品,有民品需求就生产民品。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系统集成、航空、航天和技术服务,都是军民两用的技术。近年来,为了减少政府开支,促进军工企业走向市场,开展多种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引进外资,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竞争能力,美国在保持军工关键技术及核心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军工企业实行“股份制”或私有化,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增强发展活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的市场化进程。

(3)军方积极配合推动需求融合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和美国陆、海、空三军均设有专门机构,旨在加强与科学界和工业界的沟通,制定军用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和规定,有条件地逐步公开军用信息源,建立动态发布美军军事需求制度。同时,美军加紧修订各种军用标准,特别在信息化装备采办过程中优先选用成熟的民用标准,缩小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的距离,促进军民共享各类信息资源。


(二)欧洲主要国家国防工业的“民技优先”模式

二战后,英、意、德、法等欧洲国家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后,渴望和平成为欧洲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各国元首以战后的视角开始审视军与民之间发展的次序问题,提出了“民技优先”的发展思路。1975年,欧空局的成立标志着“先民后军、以民促军”战略的确立。

(1)德国国防工业发展特点及相关政策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没有独立的军工体系和国防科研体系,其武器装备的研制通过合同方式委托给地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工业界,充分利用民间力量进行武器装备的生产,并由国防部的国防技术和采办总署进行管理。近年来,为使联邦国防军的武器装备保持技术上的优势,德国把加快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国防科技研究工作的重点,德国国防部日渐加强与主管民用科研的联邦研究与技术部的合作与协调,以促进工业界参与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国防部在科研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从事国防科研工作的民间科研院所有关军工的总体任务,并协调各院所的工作、提供基本资助、监督经费的合理使用并组织对研究成果进行检查和鉴定。这些研究所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根据需要承担保密义务。德国的这种国防科研体系,一方面消除了别国对德国恢复军工潜力的恐惧,另一方面使军工生产更好地纳人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减少了德国经济对军工订货的依赖。同时,也有利于保留军事工业的骨干技术力量,促进了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的相互转移。

(2)英国国防工业发展及相关政策

英国在冷战前实行“先军后民”的政策,政府每年度在国防高技术研发上投资占政府总投资的40%以上,因此英国国防高技术发展水平一直较高。冷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实行了削减国防预算的政策,国防研发经费大幅降低。为了弥补因削减国防研发投资额度可能对国防高技术发展造成的影响,英国国防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军民兼容的发展。1995年英国国防部原国防鉴定与研究局和工业界共同制定了“开拓者”计划,着重从工业界角度考虑如何同国防部的科研计划相结合,1999年英国国防部成立了国防技术转化局(DDA),致力于民用技术为国防科技服务的工作,同时,英国国防部将两用技术的开发作为一项战略规划进行推广,加大两用技术的开发力度;另外,英国政府还建立了一些两用技术中心(DUTCs ),如结构材料中心、系统与软件工程中心、信息处理与电信革新中心、超级计算中心等,对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进行研究。构建军民兼容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已经成为提高英国科技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武装部队提供经济上可承受的、质量和性能优于潜在对手的武器装备的重要手段。

(3)法国国防工业发展及相关政策

法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防务政策,军事对峙形势严峻的冷战时期,法国强调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军队装备国产率达95%,国防工业近80%直接或间接为国家所有,国家对这些企业实行较强的行政干预。冷战结束以后,为适应新的世界形势并增强竞争力,法国于1994年发布了国防白皮书,明确提出一部分国防工业要考虑向军民两用方向发展。在武器装备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军用航空航天和防务电子对民用市场最有影响,在其他领域则是是民用研究对军用有较大的影响。在随后的军事计划法,都明确提出了国防高技术的研发要以两用技术为重点,在2003~2008年军事计划法(草案)中提出,要通过优先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来加强研究和技术开发。此后法国政府逐渐认识到,两用技术的开发应用不仅可以大量节省科研生产经费,而且有利于国防工业的平战结合。2001年法国国防部和研究部签署科技合作协议,旨在加强两部科技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法国政府积极鼓励工业界投资参与到国防科技研究中来,并号召包括国防系统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坚持相互间的“战略对话”,并规定,国家研究与技术基金拨款要向具有这种伙伴关系的研究开发项目倾斜,以便促进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特别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民用技术,逐渐成为法国发展军事工业的战略性措施。


(三)日本国防工业的“以民掩军”模式

二战后日本军事力量受到限制,因而日本没有官方军工厂,取而代之的是数量众多的从事国防研发和生产的私营企业。日本国防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民间技术促进军用技术,以民间工作车间生产军标装备的特征,即“以民掩军”的模式,主要体现在:

“官、军、民”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日本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研发、需求制定以及产品生产等事务由政府、军队和民间系统共同管理。其中,政府决定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与管理重大方针政策,防卫省根据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合同方式对武器装备生产和采购进行归口管理,对军内的科研工作进行计划管理,民间机构(如经团联防卫生产会、兵器工业协会等)则代表国防科技工业的利益既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管理,推动政策实施并维护国防科技工业的正常运行,同时配合相关管理部门的宏观调节和管理工作。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政府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另一方面,军队系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由防卫省制定,并反馈到政府宏观计划制定过程,武器装备需求被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宏观调控中,从宏观层面实现了军民融合。

“全民军工”渗透型国防工业生产体系。“全民军工”的渗透性首先表现在军事技术的民用化。二战后日本所有军工技术都被人为分散到民用工业中,如三菱重工由制造战斗机改为生产新干线,制造炮瞄仪的佳能改为生产照相机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多个关键领域的民用技术已经领先于军用技术,已建立了除核武器以外的覆盖航空、航天、兵器、舰船和军事电子等装备的科研生产体系,其在半导体、新材料、超导技术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冶金、机械、钢铁、造船、核工业及航空航天等军民两用产业上,也都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全民军工”的渗透性还体现在日本私营企业在战争需要时能迅速转人军工产品生产,即战时转化生产军品的潜力很强。日本不少大企业的厂房里,都封存着没有订货的军工生产线,这些“库存”中的军工生产线的储藏花销由政府支付。据专家估算,如果这些封存的生产线全部开动,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飞机数量能够迅速增长10倍以上。

以军民两用技术战略为核心的国防工业战略。日本防卫当局认为,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可以减少国家投资风险、降低武器装备成本,同时由于日本没有成体系的军工厂,大多数武器装备在民营企业完成,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可以兼顾国防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战略又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多研制少生产”。日本武器装备生产受到出口限制,处于“只进不出”状态。“多研制少生产”的策略,既能保证日本军事技术不断前进,又能把先进技术用于民品生产,以军用技术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二是扶持可生产军品的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日本政府将军品产值占企业总产值10%以上的企业列为重点军工企业,并从经费、管理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对可生产军品的中小企业,日本政府在法律、融资、技术创新支持等方面都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让它们有更多机会获得军品订单,以激励这些企业积极承担和拓展军品科研生产项目。

(四)以色列国防工业的“以军带民”模式

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特殊的地理与安全环境决定了以色列军事工业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以色列都采用了优先发展国防高科技,用先进的国防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在该政策的指引下,以色列大力发展军工企业,研制和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其国防科技工业高速发展,现已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完整、拥有相当实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被称为中东的“军火库”。以色列军民一体化发展主要表现在军转民方面,其军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是:把军事工业作为本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先导,扩大军工技术成果的利用,并将部分军工企业转为民间经营,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利用国防投资来开发生产民品。此外,采取战时为战,平时为出口的方针,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军事工业的发展,又能为国家赚取外汇,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

近年来,以色列政府积极推广军转民技术,实现产品、融资、市场和物资来源等各自多元化的政策,为促进军民兼容发展,以色列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制定国防竞争政策。以色列政府鼓励国有军品公司和私营军品公司平等参与国防装备项目的竞争,国防部设专门机构与各类军工企业签订合同。一般对风险较低的项目采用固定价格合同;风险中等的项目采用固定价格加一定补偿的合同;高风险项目采用费用模型来确定合同中的费用。当项目进行大变更时,国防部或者提供费用保证使变更顺利进行,即用国家资金保证企业的军品能力;或者允许公司退出此项目。如果都行不通时,就采用“一票否决”制,用财政预算加以保证。2.使国防部下属企业公司化。为与国际市场环境接轨,推动国防部下属机构及企业开拓业务范围及开展国际合作,以色列将国防部下属TAAS公司和拉法尔武器装备研制局转变为国有公司,使其转变职能,迅速提高竞争能力。如TAAS公司于1990年改为国有公司后,即改组了公司结构,成立了董事会,组建了适应市场运作的集团:技术集团、系统集团、弹药集团、武器集团与装甲车系统集团。拉法尔武器装备研制局改为国有公司后,获得更多的企业经营自主权,除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外,还向民品市场进军,取得可喜的成果。3.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成果转化。国防工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冶金、电子、材料、制造工艺、信息、生物等许多技术领域。以色列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和利用国防工业的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不仅促进了国防工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以色列政府采取多种手段积极促进军民之间成果的转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以色列的相关军用技术已经在农业、机械工业、医疗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环境保护设备、娱乐模拟系统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