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民科技融合发展与中介机构建设

2017-02-26 战略前沿技术

本文转自仰山智库公众号,节选自《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作者:游光荣,赵林榜,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149-158

中介机构是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相关主体之间沟通、成果转移的纽带和桥梁,是降低交易费用的手段,也是未来推动军民科技融合发展工作的重要建设内容。


01.中介机构服务体系概述



一个完整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离不开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指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推动技术转移、转化和开发为目的,通过提供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在企业、科研院所、大学、金融机构和政府等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机构可以从不同维度划分。科技部2002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科技中介的意见》采取列举式界定,认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技术交易机构、创业投资服务机构、农村技术推广服务组织等中介机构。李金林区分了科技中介机构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其内涵是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的以创业孵化与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科技中介机构;外延是为科技研发生产主体提供配套需要的机构,包括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创业板市场等。许向阳等认为,科技中介机构有多种形式,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从对创新活动的参与形式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参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的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二是主要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创新主体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如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招投标机构、情报信息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和各类科技咨询机构等;三是主要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服务的机构,如常设技术市场、人才中介市场、科技条件市场、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等。

科技中介机构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机构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助力器,可以使技术这个重要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为加快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是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交易难题。在现实生活中,科技成果交易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交易一方对另一方的信息掌握不完全。技术供给者和需求者进行自行交易,往往容易失败。鉴于这样的情形,就需要第三方介入。科技中介机构就是技术交易市场的第三方:它通过大量的信息搜集和市场分析,引导科研人员开发适销对路的技术产品;为技术项目的供给方提供技术需求信息,帮助寻找合适的对象来应用新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科技中介机构也为技术项目的需求方提供技术咨询、前期调研、技术和风险的评估、成果的鉴定、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通过这种在技术成果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提供有效的平台,完善应有的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最终促进科技成果顺利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按照科技部等部门颁发文件的精神,科技中介机构主要履行信息沟通、成果转化、增值服务和资源整合四大功能。


02.中介机构现状与问题



随着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军民科技融合发展中介机构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类型结构逐步丰富,突破了单一的科技查新机构和技术转移中介局面,出现了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等新的服务类型的中介机构;所有制构成呈现多元化,突破了单一国有的格局,涌现了一些私有、混合所有的中介机构。但是,这些新生服务类型、新生所有制的中介服务机构规模小,尚未形成气候,作用发挥有限。“民参军”急需的信息分类发布中介、风险投资中介等建设还近乎空白。

图   我国军转民技术组织体系

一是建立起了从宏观到微观比较健全的军转民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宏观层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设置了管理军民结合事务的部门。特别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为统筹区域科技资源建设,2011年4月,西安市科技局和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共建了西安科技大市场。科技大市场按照“交易、共享、服务、交流”的功能定位,采取“一网一厅”模式运行,即科技资源信息门户网+科技服务大厅,围绕技术、人才、设备、金融、政策、知识产权等创新资源,构建专业化的二级信息服务平台。截至2016年4月上旬,聚集科技资源信息包括行业专家17374名、高校院所及军工企业980家、科技企业7737家、科技成果7325项、科技咨询49107条,在线服务的各项应用37项,为企业提供的各类科技服务超过70万次,探索了区域统筹科技资源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在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发挥了促进军民技术融合的作用。中观层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新技术推广所、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等为代表的技术转移推进机构负责具体业务操作。例如,2012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成立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主要目的是致力于促进集团公司在北京地区所属成员单位的科学仪器、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资源整合共享,更好地面向企业、社会开放,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微观层面,一些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技术转移部门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但是,军民技术转移的关系还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尤其是宏观层面工业和信息部军民结合推进司缺乏统筹的资源与手段,掌握大量国防科技资源的军方缺乏相应的中介组织支撑。

二是建立机构健全、相对开放的科技信息服务中介组织体系。科技信息服务主要是提供科技信息查新、查证等服务,或者为企业进行专题技术跟踪。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初期就非常重视科技信息服务(当时称其为情报服务),并列为国防科技工业“开门七件事”之一,在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目前,我国从军队到军工集团公司都建立专门从事国防科技信息服务的机构,并在遵守保密规定前提下对外提供有偿服务。

三是涌现出一些服务“民参军”的中介组织机构。在中央层面,全国工商联作为政府部门联系非公经济的桥梁纽带,为积极推进高科技民营企业“参军”,于2007年成立了非盈利性组织——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装备业商会,负责向军队发布年度民营企业为军服务科技资源信息、组织军地交流等工作,影响力逐步扩大,目前在全国拥有1000多家企业会员。地方政府层面,部分地方政府也有意识利用工商联或其他中介组织引导“民参军”活动,如深圳拥有深圳市特种产业协会、军工产业联盟、特种装备产业协会等多个政社分开、独立运行的涉军中介组织,在收集反映涉军企业技术优势和政策诉求、组织技术成果交流推广、搭建军地双方沟通交流平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观层面,近年来先后出现了一些私营中介机构,如军民融合(北京)装备技术研究院是一家汇集退休军队干部、地方商业人员组成的私营中介机构,主要从事为民营企业提供认证咨询、商品推荐等工作,连续多年开展民技军用论坛和展览。国防产业防务基金是2007年成立的一家私募风险投资基金,主要从事具有重大军民价值的项目股权投资。2015年1月4日,总装备部组建了装备采购信息服务中心,开通全军装备采购信息网(www.weain.mil.cn),这是全军武器装备采购需求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是军工企事业单位、优势民营企业产品和技术信息的重要汇集渠道,面向社会公众、民营企业、军队装备采购部门、军工集团等用户全面开放,可实现军队装备采购需求信息发布、企业产品和技术信息推送、军地需求对接、信息动态监测等功能。此外,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等新兴中介机构也不断涌现。目前,这些新型中介机构虽然适应了“民参军”的需求,但是有的中介机构趋利特征过于明显,运行不规范,利用民营企业报国热情,假借军方专家、政府部门的名义举办民营企业“参军”展览会和论坛,向民营企业收取高额介绍费谋利,不仅难以解决“民参军”的实际问题,而且影响了“民参军”的积极性。


03.中介机构改革构想



推进军民科技融合发展中介机构建设,一方面要利用好现有的中介机构,引导和规范其运行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快当前急需的信息发布、风险投资等中介机构的建设。

(一) 推动军方与中介机构精准合作,引导中介机构作用发挥方向

面对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群体,加之对一些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尚不摸底,军方借力商会等中介机构推动“民参军”工作,有利于扩大信息来源,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军方要加强与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商务等中介组织合作,发挥其熟悉民口优势,获得专业可靠的信息咨询、评估等服务,提高装备采购决策质量,破解筛选、甄别海量“参军”民营企业信息的难题。但同时必须加强引导、趋利避害,主动防范由于这些机构单纯逐利而产生的负面作用,特别是应坚决杜绝军品市场准入方面的有偿培训和辅导。

(二) 建立装备采购信息交流组织体系,完善信息交流制度

针对当前装备竞争性采购和军民融合发展对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迫切要求,我国应当借鉴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市场”的做法,对我军装备采购信息采集与发布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研究。

首先,完善装备采购信息交流组织体系。在全军装备采购信息服务中心基础上,建议军兵种装备部门也设立相应的装备采购信息交流管理机构,负责本部门、本单位装备采购信息交流管理工作。

其次,完善军地信息交流运行机制建设。出台法规,规范信息发布机制设计、信息分类发布原则、技术分解、不同类别信息发布渠道、外部信息输入管理等内容,确保军工和民口企业公平获取军队装备采购需求信息,以及军队各级装备部门获得所有具备供货能力的军工和民口企业信息。

(三) 健全装备技术转移相关中介机构

健全知识产权、检验测评、资质认证、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和综合性服务机构,支持面向军民科技融合开展全方位服务。发展国防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机构,提高国防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等服务水平,发展多层次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提供全过程的技术转移集成服务。建立保密和公开的技术成果交易市场,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发展防务领域互联网创业平台,拓展资源交易、教育培训、项目孵化、产业发展等空间,形成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四) 建立健全国防科技资源共享机构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领域设施设备具有专用性强、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中小型民营企业往往不能独立承担相应的投资,从而构成进入军品市场的资本门槛限制。建议国家层面明确军地相关主管部门按照投资管理渠道,成立国防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防科技重大资源共享目录、计划并监督实施,同时在工作层面建立起协调机制。

同时借鉴民口开展科技资源共享的经验,设立专门的国防科技资源共享基金,对提供资源共享的相关承研承制单位按照开放设施设备利用情况给予经济补偿。

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年对国防科技资源共享情况和绩效进行评估,评估结论作为制定下一年度计划、明确资助单位等的依据。

(五)设立国家引导下的国防高新技术项目创新发展基金

长期以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都是国家直接投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在某些装备建设投资领域的角色可以发生转变——由直接投资者转变为间接投资者。对民间资本来说,武器装备预先研究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一般投资者对其望而生畏,单纯依靠市场配置装备建设资本往往面临“市场失灵”问题,因此需要军方和政府相关机构发挥引导作用,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到商业性资金不愿进入的高风险、高新技术装备领域。建议统筹政府、军方、市场三方优势,以军方和政府的资金为引导、联合民营资本共同设立国防高新技术项目创新发展基金。

基金定位:在军队有关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引导下,建立一支积聚优势民营企业资金、专业化机构管理、市场化运作、面向装备主管部门所列装备发展方向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导与监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扶持和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建设,形成国家投资之外的另一个投资平台。

投资领域:军队装备主管部门推荐和认可,满足特定装备领域发展的应用技术;装备建设急需,制约装备领域发展的瓶颈技术;未来可以替代进口、破除国外技术封锁、缩小与国际先进装备水平差距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能在装备建设各子领域均有重大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投资对象:以符合投资领域要求的中小民营企业为投资对象,对其项目进行前期的投资与扶持。

基金的募集:以装备费或国家专项投入为种子基金、以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作为基金资金的主要来源、以优势民企资金作为基金资金的补充来源,采取私募方式封闭发行。

基金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章程运作。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