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全军民融合创新服务体系的思考

2017-05-25 战略前沿技术

健全军民融合创新服务体系的思考

顾建一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田甜 中央军委审计署直属第二审计中心工程师

随着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转变,必将催生战略咨询、供需对接、金融服务、综合评估等大量创新服务需求,应当把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合作、供需对接的创新服务体系放到突出位置,努力打造军民融合创新服务新业态。

军民融合创新服务,通常是指创新服务机构面向国防和经济社会领域开展战略咨询、规划编制、项目推进、供需对接、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综合评估、金融支持等创新服务活动。随着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转变,必将催生供需对接、金融服务、综合评估等大量创新服务需求,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创新服务内容将更加广泛,创新服务任务将更加繁重。应当把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合作、供需对接的创新服务体系放到突出位置,建立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融合需求为牵引、以规划编制为主导、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供需对接为重点、以综合评估为手段、以金融服务为支撑的创新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军民融合创新服务新业态。


一、以理论研究为先导



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战略决策。近年来,军民融合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要看到,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军民融合实际活动中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组织管理统筹不力、工作机制运行不畅、政策法规滞后等问题。特别是对军民融合特点规律和工作运行机理和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应当把军民融合理论研究放到突出位置,真正把军民融合的现状和阶段性特征搞清楚,把军民融合的特点规律搞清楚,把军民融合的运行机理搞清楚,真正从理论上弄清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要深入研究军民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军地资源统筹利用的方式、军地科技协同创新的工作模式、民参军的政策机制等重大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有效指导军民融合实践活动。


二、以融合需求为牵引



军民融合工作运行必须坚持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和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原则。如何把握需求牵引,现在的认识并不统一。按照我们的理解,这里的需求牵引不仅仅指军事需求,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需求,而是军地双方的共同需求,即融合需求。开展军民融合不是发挥一个积极性,而是发挥军地两个积极性。军民融合工程项目应当是军地双方都有需求,实现共建共享、互惠共赢。以融合需求为引领,从宏观角度讲,要围绕国家核心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军民融合战略需求的重点领域、主要内容和重大项目,按照战略需求提报、分析论证、归口上报、综合平衡、审核确定、落实反馈的程序,规范需求对接的权限、程序、办法和内容。从中观层次讲,要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双重需要,确定区域范围内军民融合的布局、重点领域,推进一批军民融合工程项目。从微观层次讲,要分析“军口”企业军转民和“民口”企业民参军问题,以及军地科研院所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转化和重要科研项目的协同创新等问题。军民融合需求不是自发产生的,应当坚持战略筹划、技术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特别需要发挥第三方创新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快理论、科技、管理、实践等方面的创新,依据对军民融合发展形势的研究判断确定需求生成机制,根据融合需求明确创新服务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三、以规划方案编制为引领



军民融合本质上是要在军地之间打破由体系、体制、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造成的分割和壁垒,实现信息互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从而在军民两大体系之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融合过程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以规划方案为引领方向,注重发挥政府、专家作用对统筹资源配置的作用。以规划方案编制为引领,应当遵循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的机制,通过编制军民融合专项规划和创新示范区方案,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建设进程与经济建设进程相一致,形成经济和国防两大体系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从省域、市域和企业层面,就是根据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的区位特点、比较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情况,用军民融合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的形式确定本地区、本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军地双方的力量和集约使用资源,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任务。


四、以项目推进为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时强调:“要继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从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方面系统推进,继续把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做实,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切实打造军民融合的龙头工程、精品工程,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应把打造军民融合重大工程放到突出位置,通过国家层面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在太空、海洋、网络、核、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对安全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军民融合有重大带动作用,对军民融合发展有重大突破作用的战略性工程,这对军民融合发展走出实质性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军民融合创新服务应当以项目推进为抓手,按照项目实施主体的职责分工、时间表、路线图和资金保障等问题,打通军地多方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制度衔接通道,努力做好政策咨询、信息对接、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等创新服务工作。


五、以供需对接为重点



军民融合创新服务作为一项崭新的事业,主要工作是面向军队和社会开展战略咨询、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评估、编制规划等活动,是连接需求和供给的桥梁和纽带。开展创新服务,做好供需对接是重点,结合我国当前军民融合实际情况,特别是着力做好三个对接服务。一是区域对接。根据不同经济区域的地理位置、军事需求、产业基础、资源情况等内容,统筹考虑区域内安全和经济发展情况,探索国防科技储能释放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式,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子和方法,增强区域内“军口”和“民口”单位技术、产业、产品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二是企业对接。努力打造军民融合科技研发中心、军民融合科技信息平台、技术交流平台,为“军转民”和“民参军”企业提供对接服务,不断探索培育军民融合企业的途径和办法。三是项目对接。在界定政府、军队、军口企业、民口企业、中介组织职责分工的基础上,按照职责分工,探索军民融合重大项目提出、分析论证、归口上报,综合平衡、审核确定程序,健全重大项目对接机制和办法。


六、以综合评估为手段



军民融合本质上是要在军地之间打破由体系、体制、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造成的分割和壁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让人才、物资、资金、科技、信息等资源,能够在军地两大体系中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实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从宏观角度分析,军民融合是实现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从微观角度分析,军民融合具体实施单位是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扎实推进军民融合,一方面能够有效利用经济社会整体实力,为全面提升国防能力,实现强军目标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动力。如何确定军民融合的质量效益,必须做好综合评估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军民融合发展程度尚未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对军民融合总体情况和各重点领域工作存在着底数不清等问题,迫切需要做好军民融合综合评估工作。开展对军民融合专项规划落实,以及对重点领域、对区域、对企业、对重大项目等进行综合评估。当前尤其要围绕民用技术军用转化价值、企业民参军潜力和区域军民融合发展程度等问题进行评估,以及国防知识产权转化率和国防科技储能释放率进行评估,建立军民融合综合评估的数学模型,对军民融合建设质量效益进行合理量化,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综合评估工作的导向作用,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效,确保军民融合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七、以金融服务为支撑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项目推进、国防知识产权集群式孵化等各项工作的落实,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应当按照需求牵引规划、规划确定项目、按项目编制预算的思路,做好军民融合的资金保障工作。对于需要军地双方共同推进的工程项目,探索建立主体明确、责权匹配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方式,对不同类型项目实行分类保障,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孵化期项目、有市场竞争力的军转民产品、民参军企业,按照国家政策给予适当资金、贷款贴息等补助。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运输工具贯彻国防要求需要追加的经费,由军民融合管理机构协调列入国家财政保障。注重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政策导向和投资杠杆作用,探索建立军民融合专项基金,鼓励地市设立军民融合发展基金,可考虑由政府参与引导,主要由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央企、地方国企、优势民企、社会机构投资者等广泛参与的军民融合发展基金,用基金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军民融合领域,支持军民融合创新实践。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