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海军放弃近海战斗舰创新概念原因分析|美海军人士呼吁不要放弃近海战斗舰项目

2017-05-27 战略前沿技术

本文由蓝海星智库(ID:SICC_LHX)授权转载,作者:柳正华 王晓静

近海战斗舰是21世纪初美海军为应对近海海域不对称威胁而研发的,其最具创新之处包括可更换的多任务包以及人员轮换部署概念。2016年9月,美海军宣布放弃近海战斗舰这两大创新概念,表示首批4艘近海战斗舰仅用作训练舰,未来所有舰艇将装备单一作战任务包。


一、近海战斗舰的发展背景及设计理念



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以来,美海军舰队几乎都是在近海区域面对各种非对称威胁。根据美海军在“拒入/限动”威胁战略中提出的“确信介入”作战概念,在近海作战区域,美海军的主战舰艇(包括航母、巡洋舰、驱逐舰)将主要负责摧毁敌人陆基区域的拒入/限动力量,而保护主战舰艇和摧毁敌人近海装备如水雷、潜艇、小型快速水面舰艇的任务,则由网络化作战的中小型水面舰艇(如护卫舰)承担。

美国当时的中型水面舰艇在执行近海作战任务时能力单一,如“佩里”级护卫舰注重反潜作战,欠缺反水雷和反小艇能力,扫雷舰仅具备反水雷能力等。要在近海应对复杂多变的威胁,海军需配置多型舰种分别承担各种不同任务。

2001年,美海军提出近海战斗舰概念,希望按照模块化开放式体系结构的要求,在同一船体上以“即插即用”的方式使用不同模块,保证它们能为近海战斗舰提供执行相应任务的能力,以“一人饰多角”的形式,弥补安静型柴电潜艇、小型快速水面舰艇和浅水水雷等不对称威胁的增加而造成的关键能力差距。

为此,美海军推出了反潜战、水面战和水雷战任务包,希望能在不增加舰艇规模的前提下,通过为每艘近海战斗舰快速更换任务包,满足海军前沿作战和多种战术行动的需要;同时也便于对任务包进行持续技术更新,在舰艇部署期间完成能力升级,快速应对瞬息万变的作战威胁和想定。

为提升舰艇可用率,在不增加舰队规模的情况下增加舰艇可用量,美海军在近海战斗舰上提出了创新性的人员配备方案,即3-2-1人员轮换概念,3批舰员服役于2艘舰艇,任何时间保证有1艘舰艇处于前沿部署状态。当一批舰员处于前沿部署状态时,第二批舰员则在基地的舰艇上开展部署训练,第三批舰员则在部署结束后重新启动岸基训练及休假。


二、近海战斗舰的发展概况及挫折



为提高建造速度,美海军开创性地采用了两种近海战斗舰设计方案,其一是洛·马公司的钢制单体船型,二是通用动力公司的铝制三体船型。近海战斗舰首舰“自由”号2008年10月服役,2号舰“独立”号2010年1月服役。近海战斗舰最初计划建造52艘。截至目前,1~6号舰已服役;7~24号舰分别于2011~2015财年拨付建造资金,目前处于建造中;25~26号舰则于2016财年拨付了建造资金;27~28号舰计划2017财年拨付建造资金。

但在发展中,近海战斗舰故障频发,且随着对手的崛起及威胁的变化,美海军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的“由海向陆”向目前的“拒入/限动”转型,面临的威胁增加,而近海战斗舰的生存力和打击能力备受诟病,引发多方强烈反对。在这一背景下,2014年1月15日,美国防部正式将海军近海战斗舰采购数量减至32艘。并组建特别任务小组研究替代方案,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作战需求。

2016年9月15日,美海军宣布将放弃近海战斗舰最有价值的设计概念(可更换任务包、创新但复杂的人员配备),预示着美国海军彻底放弃了近海战斗舰当时最为创新性的两大概念。


三、美国海军放弃近海战斗舰设计概念的原因分析



1.任务包难以快速更换使得该设计概念难以发挥实效

根据美海军近海战斗舰作战概念要求,近海战斗舰在部署过程中应能根据作战需求在1~4天内快速进行任务包更换,从而能快速转换任务能力,遂行相应使命任务。但针对已投入使用、具备部分能力的水雷战和水面战任务包的评估发现,这项转换任务无法在几天内完成,更换一次可能长达12~29天,这使该舰失去了灵活的战术性反应。更有甚者,根据美国政府问责署(GAO)2014年评估报告所述,近海战斗舰在新加坡部署期间,从未开展过任务包更换作业,仅在弗吉尼亚基地开展过更换作业,其任务包更换设计形同虚设。而根据政府问责署2016年9月发布的报告,近海战斗舰为追其自动化,减少了人员配置,全舰仅配备80余人,根本无法胜任更换任务包的作业。

综上几点,美海军放弃任务包更换概念也在情理之中,但实际上舰艇依然保持更换任务包的能力,在任务需求时依然可实现不同作战能力的转换。

23-2-1的人员轮换难以保障舰艇的高可用率

根据美近海战斗舰3-2-1人员配备概念,舰艇的部署周期达16个月,每4个月轮换一批舰员,通过这种方式,使舰艇保持50%以上的可用率。然而,目前已服役的舰艇在部署过程中,各种状况频出,发生了多起严重事故,严重影响了其可用率,如“自由”号由于机械故障而导致其2013年海上部署时间仅35%。

美海军分析,3-2-1的人员轮换方式下,3组舰员在2艘舰艇上轮换,使得舰员难以对舰艇状态保持充分了解,从而在操纵过程中采用不恰当的响应程序,这是增加舰艇事故概率的重要原因,影响了舰艇可用率。而传统的蓝/金队员模式,即1艘舰艇上配置2组舰员轮换,每组舰员仅对应1艘舰艇,有利于其充分了解舰艇状态,降低操纵事故率,有利于提高舰艇可用率。


美海军人士呼吁

不要放弃近海战斗舰项目

美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水面战军官凯特琳·史密斯在《国家利益》网站撰文表示,美国的近海战斗舰(LCS)项目一直遭到严厉的审查,屡遭挫折,虽然这样做有一定道理,且LCS在舰队中所起的作用正在降低,但在“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的指导下,LCS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发挥着填补空白、充当分布式水面杀伤力量的作用。

▲在“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的指导下,LCS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发挥着填补空白、充当分布式水面杀伤力量的作用


能力、灵活性和杀伤力



在美海军2003年2月发布的原始作战概念中,将LCS描述为一种前沿部署、基于战区的分布式杀伤力量,可在沿海地区执行诸如反潜、水面战、扫雷等任务。目前,这一概念仍然能契合海军的作战需要。美国急需用小型水面战斗艇替换老旧的“复仇者”级扫雷舰、“旋风”级巡逻艇以及退役的“奥利弗·佩里”级护卫舰。舰艇的特长非常关键,有时候特长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美国需要用“灰壳船”(指海军的作战舰艇,有别于海岸警卫队的“白壳船”)来替换老旧护卫舰、扫雷舰和巡逻艇所承担的任务。在引进下一代小型水面战斗舰的计划出台前,LCS可以填补这些不断扩大的空白。

LCS还可以充当一款“机动”平台,执行类似支援特种作战部队、海上拦截、部队防护、人道主义援助、后勤补给、医疗保障和非作战人员撤离等任务。将这些任务分配给LCS后,可以缓解多功能驱逐舰和巡洋舰在高端作战中的压力。在美国支援战区安全行动以及与太平洋国家在“联合海上战备和训练”(CARAT)等系列演习中,“自由”号(LCS-1)和“沃斯堡”号(LCS-3)都为实现舰队目标发挥过重要作用。搭载了11米长的刚性充气艇的LCS适合在东南亚打击海盗和保护海上航行线的行动中执行访问、登船搜捕等任务。

部署更多的舰艇并非一定能让美国更好地完成任务目标,舰艇的性能也是执行“分布式杀伤”战略,获得进攻性“制海权”的重要方面。“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的目标之一就是从地理上分散部署进攻能力。当海面上有太多目标需要应对时,敌人锁定美国舰艇的能力就会下降,同时也能让美国舰艇从更多的方向对敌方舰艇发动攻击。

“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进攻时的杀伤力并增强防御能力。安装超视距导弹后,分布杀伤力可以从其他战斗艇和无人系统中接收瞄准数据,大幅提升进攻能力。在防御能力方面,LCS可以通过增加电子战套件和对抗系统来降低该型舰艇的脆弱性,从而提升其生存能力。

LCS并不具备导弹驱逐舰一样的生存能力,因为后者可以利用导弹发动持续攻击,但LCS的防御能力比导弹驱逐舰更强。LCS的最高速度可达40节,拥有比扫雷舰(14节)、巡逻艇(35节)和护卫舰(30节)更强的机动性,另外还装备了防御性火力,如用于面对空点防御的“拉姆”导弹等。在未来小型水面舰艇的建造计划实施之前,美国有必要继续发挥LCS有效而重要的作战价值。


新的可能性



LCS有能力搭载MH-60R直升机和MQ-8“火力侦察兵”无人机,可以利用这些空中资产来执行反潜战和水面战等任务。就这方面能力而言,LCS甚至超过了导弹驱逐舰,因为LCS经过重新改造后,可以容纳一支常设的空中分遣队,而“阿利·伯克”级Flight I型导弹驱逐舰只有直升机甲板,可供直升机起飞和降落,但没有机库,无法随舰携带直升机。

▲LCS有能力搭载MH-60R直升机,利用空中资产来执行反潜战和水面战等任务

美国可能还要再等几年,才能让LCS拥有可操作的水下战能力,但水面舰艇配备反潜能力这一趋势却是显而易见的。安装由多功能拖曳阵列及变深声纳组成的声纳套件后,可以极大地拓展水面舰艇利用水下传感器的能力。装备扫雷模块后,LCS将拥有全面的扫雷能力,可顺理成章地替换即将退役的“复仇者”级扫雷舰。经过全面武装的LCS,可以让美国水面力量执行反潜任务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让进攻性水面武器在控制“制海权”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可以进一步增强美国水面舰艇的探雷和扫雷能力。改进版LCS即将在2019年开始建造,LCS的初始设计也将在杀伤力和生存能力等方面迎来更显著的变化。

轻量级、小型化LCS还能在一些限制外国战舰吨位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发挥独特的战术功效。例如,“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排水量为8230~9700吨,而LCS改进版的排水量只有3200~3450吨,这能让美国在向诸如黑海等地区投送军事力量时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因为该地区规定从国外驶入的军舰总吨位不得超过3万吨。正如其名字所称的,LCS可以在吃水仅为14~15英尺(约4.3~4.6米)的沿海地区作战,而导弹驱逐舰的吃水大约为31英尺(约9.4米)左右。

史密斯承认,LCS要实现上述能力和潜力,需仰仗工程设计的合理性,他并非要否认LCS在工程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而是要强调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贸然削减了该项目,那么美国海军将会失去更多。


结 论



史密斯认为,LCS是按照“打造分散、网络化、操作灵活的舰队”要求而设计的,这也正好满足了美国舰队实施“分布式杀伤”战略、控制“制海权”的需求。如果要完全实现LCS的潜力,美国国会必须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海军领导人也必须在人员、训练和设备等方面给予该项目适当的支持。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