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院士:大数据开启产业互联网蓝海,全面发展只差临门一脚
本文由专家汇(ID:zhuanjiahui591)授权转载,作者:邬贺铨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产业互联网研究院名誉院长邬贺铨发表了题为《大数据与产业互联网》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制造业正在拓展大数据的生产空间,未来20年,产业互联网将比消费互联网带来更大价值。
他解释说,现在互联网分为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等三个方面。其中,制造业所有环节都可以产生大数据,大数据在制造业整个产业也都能得到应用。制造大数据是制造业生产与管理的重点支撑,制造大数据规模已经超过了其他行业。他认为,大数据助力制造业是最具根本的潜力产业,另一方面,大数据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为演讲整理全文:
01.制造大数据和大数据制造
我的题目是大数据与产业互联网。主要是讲制造,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制造大数据,一个是大数据制造。
我们制造大数据实际上讲的是制造业产生大数据。那么我们现在讲像互联网可以分成三个方面, 一个是消费互联网,一个是产业互联网,一个是政务互联网。 而产业互联网里面包括了很多领域,建筑、能源、矿业、制造、运输、通讯等等,今天主要讲制造。
制造技术,实际上技术是一种支撑,当然还有先进的材料,生物制造等等,这个技术里面实际上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管理与的信息技术,生产应用方面的技术。实际上这个里面,支撑我们企业管理以及生产制造,大数据是基础之一,跟云计算,互联网等等技术结合在一起。
那么工业大数据这个话什么时候开始呢?
在上世纪中,就是说,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我们大量企业的数据是手写的,是记录生产过程当中的数据是手写的,存在文件柜里面,是纸的材料。
随着工业现场的出现,我们可以及时的收集到各种数据,各种各样的生产数据,环境数据。这个里面格式是很多的。但是主要用在什么呢?只是在机器这个级别和控制级别。工业开放出来以后呢,我们有了生产自动化的协议,有共同的数据结构,传感器,企业机构到企业间的转化,基本上这些数据还没有很好的使用的。
今天的企业只收集了数据的7%。所以虽然产生了大数据,但是应用得不多。现在存储器大概在35%,云计算降低了成本。所以促进了工业大数据的产生。
这是制造过程当中的大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是属于采集的系统,在制造过程有各种各样的数据,振动、温度、产品质量啊。我们举一个例子,实际上在整个工业过程上,所有环节都会产生数据。
Rolls Royoe公司是生产传感器的,我们知道马航370失航三年多了,当时是数据传出去的,传了7次,后来判断他飞了7个小时。马航出事以后,以后要15分钟传一次,这个公司认为我们这个飞机引擎的数据是永远在线的,永远都会传下来。医药保健公司的数据来说,他每三毫秒产生五千个样子,所以这个数据量是很大的。制造业大数据的规模超过了其他的行业。Think big公司说机器数据和物联网将占据中心舞台。IBM讲美国制造部门储存了两千亿个数据。
02.工业大数据有什么特点
相对我们消费的大数据,一要准确,我们消费领域,像马云可以根本淘宝的数据判断商业的行为,准确率不用很高,90%就够了,工业领域准确率起码要99%,轨道交通要更准确。只要生产线不停,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数据。多样性的,异构性的差异很多,有的差别很大,有的很小。生产线环节的数据有的需要同步。所以数据化非常的明显。
第三点是实时性。工业大数据是实时的监控和预警,工业大数据需要实时的达到分析和应用。另外行业性。消费的数据一般来讲是比较好理解的,工业的数据如果没有行业的知识是很难理解工业数据,所以对基础性要求相当高。
所以第四点应该是工业大数据和传统的消费大数据的区别。那么制造大数据也是面临挑战的,因为工序在变化,供应参数在变化。时间上24小时不间断的,有状态性的,有突发的,有周期性的。另外很多数据是没有标记的。
所以整个数据本身变化很大。在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实际上在一个国务院的文件和工信部的文件提到了大数据的应用,工业大数据要在研发设计,工业制造,售后服务和产品的周期,以及产业链的全流程的环节。所以可以看到国家希望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还要推进工业大数据的全域性应用。
03.大数据助力制造业
首先是产业,我们可以看美国产业互联网的参考模式。通过分布系统,用传感器来监控我们的车床啊。工厂在应用管理层,工业设计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就开始了。包括整个的管理,然后到企业集团这一层,我们企业管理层各种各样工业量的管理,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整个企业的水平,上面利用到系统企业之外的数据,社会的数据等等,所以在大数据,实际上在工程里面,在企业里面是分四个不同的层次产生,分几个层次利用。
什么叫先进制造?先进制造,智能制造,智能企业,还有先进的工艺,先进的产品,先进的技术。未来20年最有潜力,根本上改变制造产业是大数据。美国总统有有一个报告,虚拟化数字制造就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
制造首先是数字化,我们企业很多企业也做了一些制造业的数字化,往往我们是其中一个环节,而现在制造业的数字化覆盖产业链。覆盖了几个生命周期。通过适时监控有大量的数据支撑。不仅是产品的留存,还是数据的留存。未来大数据的制造必须把这个数据留存拉通。
汽轮机和发动机占了全球电力市场的30%。只要分析这个发电厂的数据,实现了减少非规划停电5%,避免了75%的误判。未来10年全球电力产业会创造30万亿的价值。将来电力行业也将是一个大数据行业。美国平均每人耗电1.1万千瓦时,把大数据很好的应用可以节约3%到5%的能耗。
在欧洲一个先进的化学产品公司,生产水平已经很领先了,他生产里面用到的冷却剂压力、温度、数量和二氧化碳流量,发现二氧化碳流量的改变能使产量显著变化。通过重置相应的参数,该化学公司能耗减少原材料20%,节省能源成本约15%。能够帮助大型企业避免生产中的风险。
日本的小松公司,实时的收集首先设备卖出去的状态,就可以了解市场。小松卖给中国的挖掘机,如果今年开工不足,那明年市场肯定有问题,如果今年开工很好,明年就有市场的。而且可以判断市场,判断宏观经济和市场服务,当然及时维修。
R&R现在提出,我的发动机不卖,不要钱,哪一个飞机公司,航空公司要你就拿去,装上以后,我以单位飞行安全小时收费。通过这样,他的市场占有率提到了40%,通过传感器实时的监控提高了准确。
沈阳的机床,现在也是不要钱,他是按使用小时收费,这样做方便了客户,生产人员,材料利用率,生产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当我们的国家都在堵短版的时候,特别是东北正受到这样的压力。沈阳机床厂的定单排到了下半年。关键是怎么样把大数据的应用,使我们的产业得到提升。
一家做西服的的企业,他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西服的数据,上网查哪一个适合你,如果不满意还可以自我修改,通过这样实现大数据的实现了个性化的生产,个性化生产的成本高10%,但是回报至少是两倍。原来要求顾客测量身体的方面测量出七个参数。厦门有一个公司研发了一个平台,用手机拍正面、侧面、背面,再加上身高,会出来一个三维,可以做一个贴身的衣服。
打造大数据的价值链的应用,我们制造价值链里面有几个环节,首先是供应链到研发产品,产品设计数据库,要收集客户的数据收集,市场的反馈,对研发有用。通过外包盒装和共享对研发有用。前面是外包合作商,第二是客户,第四是供应链,第六是精简制造,对生产有用。对整个应用和个性化生产,生产有用。这次覆盖制造业的所有的环节,上下游的各种关系。
现在产业互联网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他比消费互联网创造的价值还要高一倍。把大数据利用率和人均产出率进行研究,财富一百强的企业人均产出提升14.4%,对制造业平均提升20%,可见大数据对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改造是有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对不同行业可能影响不一样,人寿比较高,接近40%到50%。
最后制造业在工业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环节都产生了,制造业大数据的产生是所有的环节,大数据在制造业的应用也是所有的环节,大数据能够提升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节约能力和资源的消耗。所以大数据支撑了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开拓了创新的空间。
04.突破往往存在于“裂隙”!
未来十年,在产业互联网趋势主导下,互联网将开始真正与实体产业结合,这是一个巨大而浩瀚的、人类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入合作的一次工业革命。
几乎所有的技术准备都做好了,大数据、云计算、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只差临门一脚,踢出一个裂隙,无数令人激动的机会将不断涌现出来,驶入产业互联网的蓝海。
但是踢出这个裂隙,不能过多地寄望于BAT这样的巨头和传统产业,而是要从他们的外部来找。市场需要的是既不受传统产业思维束缚,又没有既得利益牵绊,同时对于产业间的共生共享有着深刻洞察和认知的企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1月份预测,资本寒冬后回归理性,2017互联网投资将呈五大趋势。其中,即包括资本将投向产业融合领域。该机构认为,实体经济将创造新价值,前提是数字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制造等“互联网+”协同制造新模式取得明显进展。
这正是产业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下一个时代来临,先知先觉、腾挪有度的企业或许将成为接下来变革的领头狼,去开启产业互联网的蓝海,进而成为下个时代的产业巨头。
关注专家汇公众号,一起学习创新创业与企业管理之道!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