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域战推动陆军变革以赢得未来战争 | 美陆军在多域战方面的未来技术发展
多域战推动陆军变革以赢得未来战争
来源:防务快讯,作者:赵锋
本文从美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的视角探讨了多域战的影响,在陆军能力集成中心正在开发的多域战概念指导下,拟定了陆军该如何进行未来作战行动的思路。
1.陆军将如何改变作战方式
国家要求陆军打赢下一场战争,那时的作战环境将不同于我们当下的环境。那将是一个在空中、赛博空间、陆地、海上和太空以及电磁频谱等域向我们所保持的机动和优势自由发起挑战的敌人来定义的环境。当美军携高科技和昂贵的精确制导导弹抵达战场时,敌人可能会以创新和有效的对策抵消美军的优势。为了对抗美军最先进的通信网络,他们可能会通过一个训练有素的专家组织来发起攻击,打击我们的信心,这些专家利用情报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并按照更大的机动计划在作战范围之外开展行动。
陆军能力集成中心正在开发多域战概念,以帮助陆军为未来战争做准备,目前的美国强项可能成为未来的弱点,现在的优势领域可能成为未来激烈竞争的领域。
陆军为未来的作战做准备而进行变革,并不像重述陆军条令理论和采购新设备那样简单。这种变革需要陆军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作战概念,从而指导整个部队的变革。
2.变革的典范——“空地一体战”
历史上选择变革的最好实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空地一体战”理论,它的发展为变革提供了更好的模式:从最初的一个概念,不断持续发展,直至作为条令写入1982年版的《野战手册(FM)100-5 作战行动》。
在“空地一体战”的众多思想中,有三个对多域战有价值。第一个是引入“作战艺术”和“战场框架”。这个框架使陆军指挥官能够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战场,战场被划分为纵深区域、近距离地区内和后方区域。第二个是分散执行,要求指挥官不断监控他们的部队并加以利用,这是任务式指挥的前身。第三是道格拉斯·斯金纳创造的“综合战斗”,它是综合机动、同步和火力在战场上执行的思想。
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提供了一个充分验证“空地一体战”理论的机会。美陆军诺曼·施瓦茨科普将军依赖从高级军事研究学院毕业的精通机动战和作战艺术的规划人员,通过在战斗训练中心不断的训练和演习,将分散执行与机动合成兵种结合在一起。在100小时的地面战争中清晰地体现了这种战术的优势。“沙漠风暴”行动是“空地一体战”理论的首演,它证明了在下一场战役之前有效的过程可以对条令进行调整。
3.未来的多域战概念
在开发多域战概念时,陆军力求追随“空地一体战”开发者成功的脚步,避免美远征军在1918年经历的那种血腥、创伤性的学习。多域战概念受先发制人思想的推动,并受到失败威胁的启示。
开发概念使我们有机会确定复杂的问题,开发框架能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然后通过现实世界的场景将这些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更小、更详细和可解决的问题,从而使我们有机会充分思考变革的原因、内容和方式。
多域战概念最终成功地作为条令实施。在多域战中,第一步是清楚地了解其要针对的潜在的作战环境。在2017年《多域战:21世纪的合成部队》白皮书中,定义的主要问题是“美国地面作战部队作为联合的、跨组织和跨国联合部队的一部分,当前的训练、组织、装备或状态不足以阻止或击败势均的敌人,在未来的战争中赢得胜利”。今天,各种对手的能力日益增长,他们正在军事冲突中积极实现其目标。针对对手而采取军事行动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对手可能威胁到战场上的高杀伤力目标、限制进入关键领域、挑战在空中和海上所保持优势的能力,并试图实施拒止进入战区。
根据这些复杂和相互关联的问题,多域战概念最终将把这些问题细化到可以开发、应用、测试和评估解决方案的程度。细化关键在于建立战场框架。战场框架是一种用于帮助指挥官执行任务指挥的认知工具。正确的战场框架可以让指挥官在时间、空间、目的和资源等方面清晰地显示、描述、指导、领导和评估战斗力的应用。“空地一体战”建立了一个纵深区域、近距离地区和后方区域的战场框架,构建了美军如何打败敌人赢得胜利的问题框架。多域战的框架必须能够保障在更复杂的世界中取胜。多域战正在开发一个扩展的战场框架,以便在广度和深度上能应对敌军能力,包括从战场到常驻地以及多个领域。该图显示了一个由”空地一体战”演变而来的战场框架草案。
由“空地一体战”演化而来的战场框架草图
陆军能力集成中心正在制定的框架草案包括六个实际空间:纵深火力打击区、纵深区、近距离地区、保障区、战役保障区和战略保障区。在现实世界的任务应用中,这些区域不一定是线性或连续的;这些地区的任务和划定完全取决于它们所处的政治地理位置。
通过这个战场框架,在《多域战争:二十一世纪合成兵种》中确定的问题,被细化为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针对特定对手的能力而沿战场框架构想的。通过这种方式,无论我们是处理战场的杀伤力还是精炼能力,以减轻我们的指挥控制网络的弱点,战场框架都为开发深度理解提供了基础,从而形成条令、编制、训练、物资、领导与教育、人员与设施解决方案。
4.多域战理论
现在的问题是战场框架是扩大了战场还是压缩了战场,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虽然拟议的框架已经远远超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但似乎实际上压缩了战场。然而,在框架草案中,庞大的空间和赛博空间以及信息作战、电子战甚至一些常规武器的广泛影响,确保了战场是无限的。从常驻地到近距离地区,有可能利用远程火力、赛博空间、空间、电子战和信息来交战。
今天美军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战场正在被压缩。在地域庞大的多域战斗框架下,尽管战争中的威胁并不是全新的,但规划无法确保通信和领域优势将是一个全新的关注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多域战演变过程中会出现以往的某些概念,但是与前几代美国陆军相比,新的作战环境有着极大的差异。
除了框架之外,国防部刚开始理解陆军部队如何在综合的空间、赛博空间以及电磁频谱域与联合部队共同作战。多域战重新引入了条令、编制、训练、物资、领导与教育、人员与设施中融合跨域能力的思想是成功的绝对先决条件,它阐述了该如何整合概念框架。最后,由于新技术的作用,从人工智能到机器人技术,多域战说明了未来战场战争的性质如何不同。然而,作为一个概念,多域战从科幻小说中走向实战,并寻求赢得未来战争的具体能力。
陆军和所有的军种都有一个明确的机会。安全环境正在发展并不断快速变化。我们的挑战可能不仅限于我们直接关注的对手。然而,通过关注如何应对我们对手的能力,我们创造的概念和后续的条令将继续以整合和集成的方式改进条令、编制、训练、物资、领导与教育、人员与设施能力,并且希望在联合部队实施,以便能够在未来的战场逐步进行融合与集成。
赵锋译自互联网
美陆军在多域作战方面的未来技术发展
来源:防务快讯
美陆军领导人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为了在多域环境中获取作战的胜利,作战人员需要先进的技术。美陆军装备司令部通信-电子研究、开发和工程中心(CERDEC)指挥力量和集成部门负责陆军在任务指挥、定位、导航与授时(PNT)以及作战力量方面的研发工作。为建立多域作战未来技术需求构想,该部门在人工智能/机器增强、不依赖太空的可靠定位、导航与授时、战场零耗能能力等领域设立了“重要技术目标”。
1. 人工智能/机器增强技术
人工智能(AI)是国防部第三次抵消战略的一部分,可使美军通过先进技术在机动方面优于对手,从而获得战略优势,这在多域冲突中尤为重要。机器增强是人工智能的子学科,可自动处理大数据量或可重复的任务,生成推荐的行动方案(COA),并保持指挥官意图不变。
美陆军装备司令部正在探索利用机器增强技术提供预测性任务推荐,其目的是通过减少远征移动和机动过程中指挥官的认知任务来缩短指挥官的决策周期。人与机器进行组合可互相弥补,指挥官可评估人工智能数据,但最终由指挥官决定行动方案。
美陆军装备司令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自动计划框架(APF)原型,可使指挥官和参谋利用军事决策流程来分析机动、后勤、火力、情报和其他作战职能的行动方案。
自动计划框架是保证指挥官和参谋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计划和发布命令的关键技术,它能使机器开展其擅长的工作,并使人专注于指挥的艺术。自动计划框架是美陆军使用更多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基石,最终计算机将帮助美陆军理解、规划和开展多域作战。
美陆军合成部队中心下属的任务指挥作战实验室(MCBL)、通信-电子研究、开发和工程中心与指挥和参谋学院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对各种新型任务指挥能力(包括自动计划框架)提供反馈意见。
2. 不依赖太空的可靠定位、导航与授时
定位、导航与授时能力在现代战争中十分关键,在多域作战中更为关键。即使拥有了GPS,也不一定能获得可靠的定位、导航与授时。
GPS是战场游戏改变者,但是其信号容易受到阻挡,如建筑物和树木、电力线路或友方无线电频率的干扰以及不断增加的敌军干扰。美陆军指挥力量和集成部门正在对一些补充性定位、导航与授时技术或不依赖GPS的技术进行研究,这些技术包括视觉增强导航、射频距离修正、精确时间转移和位置导航算法框架,这些技术可保证快速提供新型的定位、导航与授时来源。
3. 零耗能解决方案
未来作战环境中的移动和机动将使作战人员在严峻的环境中经历较长的时间,因此需要创新性作战能源解决方案。在多域作战环境中,降低能量需求十分关键,地面部队在保障空中和海上部队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与以前完全相反。
战士必须承受较重的电池负担来供应无线电台、GPS系统和夜视眼镜,从而不得不依赖标准的72小时再供应任务。零耗能解决方案意味着战士可生产所需的能量,几乎不需要再供应。
陆军移动和机动职能概念预测未来旅级作战团队将在更长的时间内半独立作战,美陆军正在寻找不需要再供应的能量,以支持7天的行动,并探索在半独立作战中最长的供应时间。
美陆军在零耗能方面开展的工作包括战士穿戴能量收集技术,如能量收集攻击包(EHAP),它可将战士的正常运动转换为可使用的能量。太阳能技术可将太阳光转换为供远征移动和执行车上与步兵任务机动所需的能量。这些技术可帮助将重点从传统的能量存储和能量生成技术转换到创新性零耗能解决方案。
4. 实验和原型构建
美陆军正在采用快速和迭代式演示和原型构建技术,将其作为系统、快速地部署先进能力的可靠选项。在多域作战环境中,灵活和自适应的技术添加可帮助美陆军保持与同等能力对手的同步。
美陆军装备司令部通信-电子研究、开发和工程中心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原型集成机构(PIF)正在与陆军项目办公室、训练营和业界合作,获取工程、设计、制造和集成服务,以帮助验证与当前和未来陆军相关的前沿能力。
介冲译自互联网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