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别推荐】海洋工程与科技军民融合式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2015-11-07 战略前沿技术


海洋工程与科技军民融合式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安家康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由《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杂志授权发布,刊载于2015年第9期,敬请关注!


海洋是宝贵的“国土”资源,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化学资源和旅游资源等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空间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支持系统。海洋不但影响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其生态系统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的发展及海洋开发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


发展海洋工程与科技的军事与经济意义


发展海洋工程与科技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首先,我国海上邻国众多,与部分国家存在海域划界和岛屿主权争端,致使海上维权形势严峻;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我国海疆防御及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维护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有效应对水下威胁必须坚持军民统筹,发展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增强海洋信息获取保障,加强海洋维权执法能力,使我国成为占有区域性主导地位的海洋强国,提高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维护和拓展国家海洋权益。


其次,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固体矿产资源、深海生物基因等均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势必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发展深海矿产和微生物资源探测技术与装备,对提升深海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选冶能力,保障国家资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走人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海洋污染,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观测、海洋生态监测能力建设,发展专业化、业务化的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


最后,海洋科学是一门以观测为最基本要求的学科,海洋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海洋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现代海洋科学发展的历程实际上就是海洋观测技术不断发展的缩影。发展深海探测、运载和作业综合技术和装备,将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极大地推动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


总之,海洋探测与装备工程是进行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的基础,是做好“知海、用海、护海”的根本保证,建设一个海洋安全局面良好、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文明优良、海洋科技先进的综合性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探测与装备工程的强力支撑。


我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原则


一、满足捍卫国家海洋安全的战略需求


海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是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要坚持军民统筹,发展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支持国家领土主权诉求,提供海洋军事信息获取保障,加强海洋维权执法能力,形成具有区域性主导地位的海洋强国,提高国际海洋事务话语权,维护和拓展国家海洋权益。


二、满足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


海洋产业已成为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海洋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海洋工程科技的重大突破,提升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要发展深海矿产和微生物资源探测技术与装备,提升深海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选冶能力,保障国家资源战略安全;要积极开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解决东部能源供给紧张及海岛能源供给问题;要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解决我国沿海及海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业、打造产业链条,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满足促进海洋科学与技术进步的战略需求


观测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探测技术与装备是进行海洋观测的保障。海洋探测装备的发展对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发展海底深钻技术,促进对地球深部结构及物质组成的认识,推进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和极端微生物等学科的发展;要构建立体观测网络,揭示海洋动力过程;要开展深海热液喷口活动区域生物多样性观测与研究,揭示现代海底成矿过程和生命起源环境。

我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方向

一、军民融合强化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提高海洋认知能力


(一)海洋综合观测技术


构建海洋观测网,突破近海与深远海环境观测关键技术,形成实时、快速观测能力;深化海洋管理技术,提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发展水下机动观测系统,在敏感海域和重要国际海上通道进行实时目标态势感知和海洋环境观测与预报,保障国家海洋权益。


(二)深海矿产与生物资源探测技术


研发国际先进的海底矿产和生物资源的探测、勘查、观测、取样和开采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建立深海热液区的资源探测与评价技术体系,以及深海环境与生物长期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构建深海矿产与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


二、发展海洋军民两用技术与探测装备,拓展海洋探测能力


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深海探测与监测通用技术和专用材料。开展深海材料技术、能源供给技术、水下探测、定位、导航和通讯技术、深海装备加工制造工艺技术等相关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海洋探测装备产业链。


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海洋探测仪器与装备。开展水下声、光、电、磁、化学、水文等海洋观测传感器核心技术研究,突破海洋装备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开展新型无人潜水器研制,使其朝着航程更远、作业时间更长、可靠性更高、功能更强的方向发展;加快较成熟的海洋探测装备,如水下遥控潜水器、自治潜水器、水下滑翔机等技术从工程样机到产品化过渡,推进产业化进程。


三、完善军民科技基础条件,提升海洋工程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建成资源共享、要素完整、军民兼用的海上综合试验场,打造海上公共综合试验平台,获取长期、连续的海洋环境数据,形成要素完整的长序列数据库,提供测试与评价服务,进行业务化运行。


建立健全海洋仪器设备军民通用标准化体系,规范和完善我国海洋标准化、计量、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加强计量检测资源整合和海洋仪器设备科技成果鉴定,形成完善的海洋仪器设备检测评价体系,为我国海洋探测与装备工程产业体系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推动我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军地联合,加大投入


军民融合,加大投入,重点支持海洋观测网建设与海洋探测技术发展。构建海洋观测网,开展海洋监测与探测,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海洋科学的进步,另一方面可为政府实施海洋管理、海洋减灾防灾等提供决策支持;开展深海探测技术,探采国际海底战略资源,拓展国家发展战略空间,属于公益性、基础性的海洋科技研究与能力建设,国家应该加大投入,保证海洋强国战略顺利实施。


财政扶持,鼓励海洋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以及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技术尚不成熟,并且受规模限制,成本较高,市场推广较难。此外,我国自主大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工程建设、运营经验不足,大型自主关键设备亟待工程验证。总的来说,海洋可再生资源具有储量巨大、绿色可再生等特点,前景非常可观。因此,国家应该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积极运用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加以扶持与引导,同时鼓励利用多种融资渠道筹措资金,为海洋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成立国家层面的海洋开发与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海洋仪器设备研发。海洋仪器设备与装备研发通常面临着周期长、耗资大、需求量小等问题,在市场尚未成熟之前,投资风险较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建议成立国家层面的海洋开发与风险投资基金,基金来源可采取政府拨款、国内外募捐、企业赞助等多种形式,基金主要用于资助海洋仪器设备与装备研究成果转化、创办海洋高科技企业等工作。


二、军民共建共享的海洋装备与技术试验平台


建立海上仪器设备与装备国家公共试验平台。军民共建共享国家公共试验平台,实行企业化、业务化运作,提供能够满足长期、连续、实时、多学科、同步、综合观测要求的试验平台和设施。建设资源共享、要素完整、军民兼用的海上试验场,为我国海洋仪器设备及海洋模型的研发与检验提供服务;建造能够支撑多种大型海洋装备类型的综合试验船,为国内从事海洋观测装备产业研究的科研机构、中小企业提供海洋试验条件。


建立海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统筹开发、利用现有的国内海洋探测装备,对以往采购的资产利用率低的国有装备,实施开放共享策略,提供有偿租赁服务,使海洋探测工程装备的租赁业务常态化、企业化。对国家资助研发的海洋仪器装备,要实现共享,使其真正用于海洋科学研究,一方面,可解决目前设备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解决某些用户有真正需求而没有能力购买大型海洋仪器设备与装备的问题。


成立国家级海洋装备工程研究与推广应用中心。选择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企业和研发机构,统筹布局,有重点、分阶段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强化深海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深海高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建立国家深海生物资源中心和国家深海生物资源储藏平台。建成我国集深海生物多样性调查、深海生物资源勘探,以及深海基因资源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国家深海生物资源中心,建设内容包括生物样品库、微生物菌种库、基因资源库,以及深海天然产物化学库等,建立深海生物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国家深海生物资源储藏平台对深海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我国参与国际海底生物资源竞争提供平台支撑。


三、完善军民融合保障机制


军民、军地共同参与制定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工程系统发展的国家规划。军地共同制定相关标准与规范,积极推动海洋高技术装备研制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加强规范化的海上试验与观测研究;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强化海洋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动海洋技术产业联盟建设,发挥企业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制定长期稳定的激励政策,扶持我国海洋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尤其要对深海固体矿产勘探开发等高风险性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政策的倾斜和支持,鼓励企业走向深水和海外,推动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扶持深海高技术中小企业,健全海洋装备产业链条。当前,我国海洋装备主要集中在装备集成创新层面,核心部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产业链的上游完全被国外企业所控制。要全面总结、掌握国内海洋领域企业的布局和产业链情况,统筹规划,扶持、培育、孵化相关企业,引导、筹备一些企业填补相关的空白,实现“定点打击”,解决目前海洋探测工程领域产业链薄弱、脱节的现象。在海洋基础传感器、海洋动力和生态仪器、海洋声学产品、海洋观测集成系统产品、水下运动观测平台、通用辅助材料及核心部件等方面各培育35家企业,完善海洋装备产业链条,培育海洋战略新兴产业。





期刊简介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杂志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航天信息中心主办的科技综合类期刊。杂志以推广军民两用技术、促进技术转移应用、宣传军民两用产品、探求改革举措、跟踪行业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服务大众、传播知识为办刊宗旨,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是全国唯一一本以介绍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为主、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专业期刊,也是一本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的指南性期刊。《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主要面向政府相关部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十一大军工集团及所属研究院所、企业,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图书馆、情报所,军方和个体经营者发行。杂志设有业界聚焦、经济与科技动态、航天与航空、汽车与车辆、电子信息、船艇、新材料与新工艺、能源与环保、光机电、国外技术转移实例、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特别报道和学术论文等栏目,紧密跟踪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动态,贴近军工和民口企业,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欢迎国内外作者自由投稿。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轰炸机/bomber】【能源/energy】【电池/cell】【凯文/kevin】【战争/war】【云/cloud】【排名/rank】【博士/doctor】【王喜文/xiwen】【黄志澄/zhicheng】【贺飞/hefei】【李萍/liping】【纳米/nano】【基金/fund】【机器人/robot】【俄/Russia】【加/plus】【量子/Quantum】【数据/data】【无人/UAV】【革命/revolution】【转化/transfer】【谷歌/google】【工业4.0/industry】【神盾/DARPA】【颠覆/disruptive】【3D/4D】【硅谷/silicon】【石墨烯/graphene】【智能制造/inte manu】【智能/AI】】【军民/integration】【激光/laser】【智库/tank】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战略前沿技术】已开通原创、评论以及对原创作品的打赏功能

欢迎评论:对于文章有任何问题和看法,请移步文末进行吐槽和评论!

欢迎投稿:对于原创性作品将优先发表,并将获得读者打赏的全部!

欢迎打赏:请对原创作品随意和任性打赏,打赏将全部归作者所有!


【战略前沿技术】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1

微信公众号:tech999

个人微信号:tech9999

邮箱:266953785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