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务资讯】雷神公司完成DARPA“持续近距空中支援项目”飞行测试

2015-11-11 战略前沿技术


【《空军技术》2015年11月10消息】雷神公司完成DARPA持续近距空中支援飞行测试

雷神公司已经成功完成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持续近距空中支援项目(PCAS)飞行测试工作。


通过提高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器,机载传感器和武器系统之间的协调工作,PCAS项目寻求开发一种可以提高地面部队更快接收近距空中支援的软件系统。


雷神公司高级导弹系统副总表示,PCAS项目可以将空中支援反应时间从现在的一个小时缩小到不到六分钟。


通过加速主要信息到决策制定者之间的时间传输,PCAS可以拯救战场上的生命。


雷神公司表示,PCAS系统设计将平台,数字无线电,传感器,武器综合在一起,便于从平台到平台进行转换。


系统主要部分分别为PCAS空中和PCAS地面系统,分别由智能发射器电子器件及飞行员面板,由JTAC使用的装备组成。


由DARPA于2010年7月份发布,为期四年半的项目分三个阶段完成。


今年三月,项目进行了验收演示,从改进型MV22侧旋翼飞机上发射了一枚格里芬导弹全数字武器。

“弹炮密布”的A-10攻击机 资料图


另一项研究,今年5月份进行的第二次飞行测试中,具有PCAS能力的一架A10C雷电2攻击机和地面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JTAC)成功使用了10枚GPS和激光制导武器。


雷神是PCAS项目系统集成商,领导着一支包括罗克韦尔柯林斯,通用电子,BAE系统,和5-D系统公司在内的一只工业团队。


目前,DARPA中致力于将A-10C和MV-22飞机上验证的技术转换到不同军用平台中。



延伸阅读:


美试验持续近距空中支援系统

强化空地协调能力


据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官网报道,近日,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在A-10攻击机上对“持续近距空中支援”(PCAS)II原型系统成功进行了飞行验证。这也标志着该系统在美国空军平台的首次亮相。本次试验于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进行,总共开展了50次飞行。

PCAS“瞄准”更加高效的空地协调能力

持续近距空中支援系统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战术技术办公室于2010年底提出的一项新型近距空中支援能力演示项目,将为接触作战中的地面部队提供召之即来的精确支援火力。它实质上是一种可强制控制的杀伤链,为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JTAC)提供与近距离空中支援武器之间的数字化连接设备。

持续近距空中支援项目将改进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器、机载传感器和武器之间的协调关系,使部署在地面部队的JTAC能够采用与在空中平台相同的方式发现、选择和运用空中支援武器,攻击机可以自主响应JTAC关于武器投射的需求,从而实现快速响应召唤和实施空中火力支援,从而大大缩短向目标投射精确武器所需的时间。该系统还将采用开放式结构,能够不断升级并集成到目前和未来的近距空中支援系统。

持续近距空中支援项目的重点是开发和演示一套由有人/无人A-10空中演示平台、JTAC组件和地面站构成的系统,可通过JTAC组件以机器对机器的方式直接指挥无人空中平台发射武器。为此,持续近距空中支援项目将开发一套JTAC与空中平台所属军种的互操作标准架构。JTAC组件将与空中演示平台一起工作,增加信息交换,缩短攻击目标的时间,将可用武器和效能形象化,以及为武器投射提供数字目标信息。JTAC组件必须足够小,可由1名操作员轻松地徒步携带。

持续近距空中支援项目旨在研发可实时共享态势感知,实时在武器系统中分享数据,打造更加准确、敏捷和高效的空地协同能力,以全面改变近距空中支援(CAS)和其他类似任务的作战模式。在项目中,安装在平板电脑上的“持续近距空中支援-地面”软件系统与机载自动目标指示系统,即“持续近距空中支援-空中”系统通过持续近距空中支援战术数据链实现空地协同。目前,持续近距空中支援原型系统可与美军大多数飞机兼容,能够使用更小的对地攻击弹药打击更小、更多或移动的目标,同时使友军误伤和附带损伤的概率最小化。

持续近距空中支援项目的实施分为A、B两个独立的任务。A任务的承包商将成为该系统的集成商,负责系统开发和演示,B任务的承包商则开发系统所需的关键技术。总计划预算是从2011-2015年的3个阶段,分别投资2000万、1300万和2700万美元。2011年4月,美国军方已选定了系统开发第一阶段的承包商,其中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雷声公司作为A任务的竞争性承包商,获得约710万美元合同,将竞争进A系统开发第二阶段。3家公司被选为B任务的承包商,分别获得约100万美元合同,其中Vuzix公司可以使战术眼镜显示器手动访问态势感知数据和高清视频;全沉浸软件公司采用Real World软件构建3D、细节地理仿真;Aerius光学公司构建光电部件,比如红外探测阵列,激光测距仪,半导体激光器,激光软件,光学探测器以及多频段场景投影仪。

以空对地火力完备而著称的A-10攻击机

攻击机主要用于从低空、超低空攻击敌地面(水面)中小型目标,对己方部队实施直接火力支援。A-10“雷电”(俗称“尤猪”)攻击机是美国费尔柴尔德公司于20世纪60-70年代为美国空军研制的亚音速近距双发单座空中支援攻击机,也是当前美国或西方最好的亚音速攻击机,共交付美空军713架,型别有:A型(基本型)、B型(双座全天候型,未批量生产)和C型。其主要作战目标是坦克群、战场其他活动目标和重点火力点。

1966年,根据越南战争的教训,美军提出了研制新型单座近距支援攻击机,以取代老旧的螺旋桨式攻击机A-1的计划,即A-X计划。在当时公布的招标书中,军方总体战术技术要求是:必须能挂载大量的攻击武器;要求能长时间地进行战场压制;低空机动性好和有较高的生存性;担当前线空中控制员以协调和指挥友邻空军对地面部队的支援。经过诺斯罗普和费尔柴尔德两家公司的竞争,空军于1973年1月18日宣布选中费尔柴尔德研制的A-10攻击机。

之所以被称为“为炮而生”,是因为A-10可以配装用来对付攻击坦克和装甲车的多种炮弹,类型相当齐全。其主要机载武器有1门30毫米机炮,可容纳1350枚30mm爆破燃烧弹、穿甲燃烧弹,最大射速为每分钟2100-4200发。另外,机身有11个外挂架,机身下1个、中央翼下2个、内翼段2个、外翼段6个。最大挂载量达7258千克,可以挂载2枚AIM-9E/J“响尾蛇”空对空导弹、4个火箭发射筒、6枚AGM-65“幼畜”、8枚BLU-1或BLU-27/B燃烧弹、8枚908kg重的MK84激光制导炸弹、10-16枚CBU-38/52/70/71/95/97/105子母弹、14枚454kg重的MK82激光制导炸弹、28枚227kg重的MK80激光制导炸弹、120枚“宝石眼”II集束炸弹。

值得一提的是,A-10采用了大量的装甲,具有较高的生存力。该机机身腹部和座舱周围都有钛合金装甲保护,装甲总重550千克。A-10拥有坚固的驾驶员座舱装甲,呈浴缸状的钛合金装甲包裹住了整个座舱的下半部,装甲厚度38毫米,机身腹部装甲厚50毫米,座舱玻璃也具有相当的防弹能力。这使飞行员在地面火力中飞行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这样的装甲可承受23毫米高速炮弹的打击。

A-10攻击机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效力。美国空军一开始想避免把它用于战场,但它后来却给伊拉克军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A-10攻击机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期间服役,最近则参与了针对“伊斯兰国”的行动。虽然A-10攻击机现在少有机会再摧毁坦克,但其已经证明自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平叛飞机:速度慢,但盘旋时间长。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空军若干次企图将A-10攻击机从武器库中去除。空军认为,这种飞机无法在争夺激烈的空域生存,而多用途战斗轰炸机(从F-16战斗机到F-35战斗机)却可以更加安全、高效地履行职责。然而,A-10攻击机部队、美国陆军和美国国会仍将意见不合。在A-10攻击机问题上最新的政治斗争令人沮丧,以至于一位空军将领宣称,任何将关于这种飞机的信息传递给国会的美国空军人员,都将被视为“叛徒”。

项目前景面临缩水,更需面对种种争议

“持续近距空中支援”项目的未来受制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预算,且预算已被压缩。曾几何时,“网络中心战”技术创新稳居五角大楼的项目优先地位。“持续近距空中支援”项目的支持者已经列入了不再理所当然地获得资金的军事技术专家行列。为了保证项目在预算讨论中获得公正的听证,那些支持者正在努力澄清对该项目的误解。

一些空军人士迁怒于“持续近距空中支援”计划在2014年的演示中用一台计算机替换掉A-10的飞行员。一名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将使用一台便携式计算机引导A-10投放500磅的炸弹,发射“小牛”式空对地导弹、2.75英寸火箭,并用30毫米加特林机枪对目标进行扫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和承包人对于该计划将A-10的飞行过度依赖计算机持谨慎反对态度。

“选择飞行的A-10完全是该项目的一个技术展示平台。”雷声公司“持续近距空中支援”项目主管戴夫 波士威尔表示,“克韦尔 柯林斯公司的自动驾驶仪是雷声研究团队的组成部分,使我们能够控制所选择的A-10演示平台。该项目并不是为了创造一支可选的无人机编队。”“ 持续近距空中支援 技术也与空中平台有关系”项目经理斯蒂芬 沃勒表示。“为了这次专门的演示,选择A-10主要是由于其已经具备了一些需要的属性:比如,瞄准吊舱和经过认证的武器运载能力。”

该项目由于一些其他原因,也存在争议。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一起参加“持续近距空中支援”规划的空军研究实验室将其作为向“捕食者”无人机后续机型MQ-X发展的一个步骤。在当前MQ-X的未来还前途未卜的情况下,该项目的支持者已经开始强调与其他无人机的潜在技术运用,以及与传统有人驾驶近距空中支援飞机的版本进行升级,以接收目标数字坐标。

“MQ-X体现了未来平台的特性,比如超越 死神 和 捕食者 等现有平台的速度、机动能力、负载和自主性能,”波士威尔表示。“但是为 持续近距空中支援 开发的所有技术都能用于提高现役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平台的近距空中支援能力,即使MQ-X没有完成。”沃勒表示,“持续近距空中支援”项目关注的是“加快空地协同的进程,并确保更为准确的目标信息传递。”而MQ-X是可能应用该项目的“几种潜在平台之一。”

本次试验中,“持续近距空中支援-地面”系统使用了“安卓战术攻击套件”,集成了态势感知和目标指示工具。该套件由位于纽约州罗马市的空军研究试验室和美国特种部队司令部联合研发。目前该系统已经在联合部队中广泛使用。这次试验的成功表明地面JTAC可与空中的飞行员实现无缝协同,JTAC最少只要点击3次平板电脑便可指挥一次空地打击。此前,持续近距空中支援原型系统曾在海军陆战队的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上成功进行了类似的试验。作为项目的一部分,DARPA将与美国陆军合作,使用陆军的有人和无人机继续开展试验。

(来源:中国网,作者:窦豆、谢武)


【重磅推荐】“战略前沿技术”2015年全部历史文章已整理完毕,请回复“2015”或点击自定义菜单中的历史文章“2015文章全收录”查阅!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水下/undersea】【轰炸机/bomber】【能源/energy】【电池/cell】【凯文/kevin】【战争/war】【云/cloud】【排名/rank】【博士/doctor】【王喜文/xiwen】【黄志澄/zhicheng】【贺飞/hefei】【李萍/liping】【纳米/nano】【基金/fund】【机器人/robot】【俄/Russia】【加/plus】【量子/Quantum】【数据/data】【无人/UAV】【革命/revolution】【转化/transfer】【谷歌/google】【工业4.0/industry】【神盾/DARPA】【颠覆/disruptive】【3D/4D】【硅谷/silicon】【石墨烯/graphene】【智能制造/inte manu】【智能/AI】】【军民/integration】【激光/laser】【智库/tank】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战略前沿技术】已开通原创、评论以及对原创作品的打赏功能

欢迎评论:对于文章有任何问题和看法,请移步文末进行吐槽和评论!

欢迎投稿:对于原创性作品将优先发表,并将获得读者打赏的全部!

欢迎打赏:请对原创作品随意和任性打赏,打赏将全部归作者所有!


【战略前沿技术】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1

微信公众号:tech999

个人微信号:tech9999

邮箱:266953785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