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务评论】解析苏-34“鸭嘴兽”:俄罗斯航空航天部队的主力战术轰炸机
苏-34“鸭嘴兽”正在成为俄罗斯航空航天部队的主力战术轰炸机,而且随着到21世纪第二个10年后期,苏-34按计划开始执行侦察和电子攻击任务后,该机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苏霍伊苏-34(北约代号“后卫”)是一种超音速战术轰炸机和敌防空压制(SEAD)飞机,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空空作战能力,还能通过挂载干扰吊舱作为护航干扰平台使用。该机甚至还将接手图-22M3“逆火-C”轰炸机的一些常规远程打击任务。
苏-34以独特的机头外形被戏称为“鸭嘴兽”
起源
1986年6月,苏霍伊设计局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的战术轰炸机,目标是在90年代中期开始取代可变翼的苏-24/24M“击剑手”战术轰炸机。
这种飞机是在苏-27“侧卫”基础上研制的,一开始被称为苏-27IB。第一架原型机内部代号T10V-1(42号),沿用了苏-27UB“侧卫-C”的基准机身,但是装上了全新的具有扁平机头的前机身,也就是因为这个机头,该机从此获得了“鸭嘴兽”的非官方绰号。T10V-1在设计局的莫斯科实验工厂里完成了总装,1990年4月13日在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机场首飞,试飞员是苏霍伊的阿纳托利·伊万诺夫。
T10V-1原型机,由于沿用了沿用了苏-27UB的基准机身,所以主起落架是单轮的
第二架原型机T10V-2(43号)的机身设计更加细化,与后来的续预生产和生产型大体类似。该机在新西伯利亚飞机制造厂(NAPO,2013年成为苏霍伊公司的一部分)组装,于1993年12月18日首飞。
T10V-2原型机,在1995年6月的巴黎航展中,该机被苏霍伊作为苏-32FN宣传
尽管该项目受到军方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苏联解体后的动荡以及项目资金不足使“鸭嘴兽”的研制和测试进度被严重延误。到21世纪初,苏霍伊只制造出6架试飞用机——两架原型机和四架预生产飞机,测试机数量不足致使国家联合测试和评估项目旷日持久。
这4架用于试飞和评估的预生产型飞机是T10V-4/-7(44-47号),陆续于1994年12月-2000年12月间首飞。除此之外,苏霍伊还制造了一架用于静力试验的机身——T10V-3。
T10V-4 44号机
T10V-5 45号机
最后一架预生产型T10V-7
T10V-3静力测试机身
2006年,阿赫图宾斯克的俄罗斯空军第929国家飞行试验中心用6架试飞用机完成了第一阶段国家联合试飞和评估。
进行空中加油试飞的T10V-1
苏霍伊机库中的T10V-3和T10V-5
于是“鸭嘴兽”获准开始低速率初始生产,首批5架生产型飞机01-05分别在2006年(1架)、2007(1架)、2008年(1架)和2009年(2架)下线。这些早期生产型飞机参加了第二阶段国家试飞以及其他更全面的试飞项目。这些试飞项目从2006年一直持续到2011年。
还未喷漆的一架早期生产型飞机
其中,01和03号参加了国家试飞,02、04和05号机则去利佩茨克参加了第4战斗应用和飞行人员再培训中心的作战评估,内容包括发展新战术、操作技术和条令,此外,这3架飞机还被用于首批“鸭嘴兽”机组的改装训练。
编号迷雾
苏-34这个编号最早出现在1993年12月T10V-2首飞时,在1995年6月的巴黎航展中,该机被苏霍伊作为苏-32FN宣传。
苏-32FN配备了列尼涅兹公司的“海龙”任务套件,这是一种陆基海上打击和侦察飞机,可用于打击水面舰艇和潜艇。
T10V-1的这张掠过航母的照片让很多人以为该机有舰载改型
1999年,“鸭嘴兽”又有了另一个编号——苏-32MF,这是一种能够打击空中和地面目标的多用途战斗机。次年,T-10V-5被作为苏-32MF出现在了范堡罗国际航空展上试图吸引国际客户,但未果。
到目前为止,“鸭嘴兽”只有俄罗斯空军这个唯一客户,至少在近期,似乎不太可能在出口市场上有所斩获。
设计特点
苏-34保留了苏-27UB的总体气动布局,但机身结构是全新的,这是为了能在前机身和机鼻部分塞进并列双座座舱和体积庞大的电子设备,当然还有更多燃油。
该机的所有主要机身结构都得到了加强,以承受增加的操作重量。不过,苏-34保留了其前身令人印象深刻的机动能力。
新的前机身容纳了并列双座座舱,飞行员在左侧,武器系统操作员(WSO)在右侧,这点和苏-24一致。机鼻左侧的一个可伸缩的空中加油探头是标准配备。
苏-34的前机身组件,右下方是钛澡盆装甲
苏-34具有与苏-33舰载型类似的鸭翼,同样还沿用了苏-33式样的前缘边条,但增加了一条尖锐边缘以产生稳定涡流作用在垂尾上,提高大迎角飞行时的偏航稳定性。
苏-34在边条上增加了一条尖锐边缘以产生稳定涡流
鸭翼有助于恢复气动平衡,提高机动性,并且能在超低空飞行中减弱因乱流引起的颠簸
苏-34的前机身比苏-27UB重许多,鸭翼有助于恢复气动平衡,提高机动性,并且能在超低空飞行中减弱因乱流引起的颠簸,降低作用在机身上的应力(鸭翼自动响应)。
苏-24“击剑手”已经证明了并列双座布局的优点,与苏-27UB和苏-30的串列双座相比,能大幅改善机组人员的工作环境。在并列座舱中,飞行员和武器系统操作员在高负荷工作中无需交谈就能更好地互相理解,因为他们能通过身体语言充分沟通,反应时间也更快。此外,座舱的双重操纵控制也有利于机组的轮换休息。
苏-34生产型的登机梯
座舱后舱壁的登机门
乘员可以从弹射座椅中走到过道上伸展一下身体
“鸭嘴兽”的座舱设计还提高了机组的舒适度,乘员可以从弹射座椅中走到过道上伸展一下身体,在长航时任务中甚至还能打个盹。K-36DM弹射座椅具有零/零弹射能力,抛掉座舱盖后左右座椅按时间差弹射。乘员通过前起落架上的登机梯,穿过后壁板上的舱门进入驾驶舱。
苏-34地面弹射测试
苏-34的全新双轮前起落架向后收起,收起方向与苏-27相反。主起落架安装了串列双轮以支持增加的着陆重量,并能在粗糙铺装跑道上起降。
主起落架安装了串列双轮以支持增加的着陆重量,并能在粗糙铺装跑道上起降
“鸭嘴兽”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尾梁明显增大,增加了直径和长度,内部安装了附加设备和系统。减速伞舱位于发动机舱之间的机背位置,配备双减速伞以缩短降落滑跑距离。
减速伞舱位于发动机舱之间的机背位置
固定式进气口降低了复杂性和重量,配合推力强大的发动机,能使“干净”外形的苏-34能在海平面以1400公里/时的速度狂奔。
苏-34的机身结构坚固,结合系统冗余设计后能有效抵御从轻武器到高能导弹战斗部破片。机组人员被钛“浴缸”包围,保护他们不受直接伤害,一些重要系统也有装甲保护。
苏-34的钛“浴缸”
机身油箱被网状聚氨酯泡沫包裹,用于吸收爆炸冲击波并起到阻燃作用。油箱内部内衬双层多孔树脂保护层,以防止油箱被弹丸或破片穿透后大量漏油。
航电系统
经验丰富的俄罗斯空军试飞员已经注意到,苏-34在经历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发展和试飞后,已被证明比苏-24M更具战力,尤其是在投掷制导和非制导弹药的精度、任务半径及挂载各种制导武器方面。
拆掉扁平的椭圆形截面雷达罩后,你就能看到无源相控阵多模雷达的天线。“鸭嘴兽”的Sh-141武器控制系统围绕着这台V004雷达设计,该系统由圣彼得堡的列尼涅兹控股公司制造,是苏-34最重要的传感器组件。V004雷达采用1250×850毫米的固定天线,除了气象和导航功能外,还提供了丰富的空面和空空模式。
V004雷达采用1250×850毫米的固定天线
雷达为远程探测和跟踪地面和海面目标进行了优化,获得的目标坐标能随后装订在精确制导弹药中。据俄罗斯消息人士透露,该雷达针对小雷达横截面(RCS)地面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50-200公里,对战斗机大小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20公里。
在挂载R-77-1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时,雷达在空地模式中可以同时攻击两个空中目标,在空空模式中可以同时攻击4个。
Sh-141系统还提供了自动地形跟踪与回避功能,使“鸭嘴兽”具有自动跨音速超低空突防能力。
过去有传闻说苏-34的“尾刺”里安装了后视雷达,不过现在已经确定无论原型机还是生产型苏-34,都不具备这样的系统。
“鸭嘴兽”的第二套瞄准系统是乌拉尔光学仪器厂制造的“普拉坦”电视/激光光电系统,该系统能使武器系统官能在昼夜发现和跟踪地面/海面目标(包括那些被雷达截获的目标)。“普拉坦”还能为激光制导弹药进行激光照射,为光电制导弹药和无制导弹药提供目标指示。
“普拉坦”内置于前机身中,在前机身与发动机进气口交界处有一个可收放传感器窗,不用时可以收入机身,与表面齐平以减少阻力。
“普拉坦”电视/激光光电系统
传感器组件还包括一个从动于激光测距仪/指示器的高放大倍率电视摄像机(带图像增强和低照度功能),在最佳能见度条件下的最大探测距离是10公里。传感器通过三片光学玻璃进行前视和下视。
“普拉坦”系统与西方惯用的瞄准吊舱有所不同,后者一般同时具有空空和空地模式,而体积庞大的“普拉坦”是专为空地作战设计的,而且传感器组件转动角度不足,导致飞行员在投放激光制导炸弹或导弹后无法做防御机动,因为这样会使“普拉坦”脱锁。
官方并没有公布“普拉坦”的性能参数,但其传感器组件的旋转参数最有可能与苏-24M的“凯拉-24”瞄准系统类似,也就是俯仰旋转+6~-140度,方位旋转+/-12度,能使苏-34在平飞中引导激光制导炸弹和导弹。
“普拉坦”还具有梁赞国家仪表厂制造的自动跟踪装置,能够同时跟踪由武器系统官选中的两个目标,并进行激光照射。
航电提供的瞄准和导航信息,以及射击提示都显示在座舱的五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上,飞行员用其中的两个,武器系统官用剩余三个。飞行员还配备了一个ILS-2单色平显(米格-29和苏-27使用的ILS-31的改进型),供飞行和发射前射武器使用。
生产型苏-34的座舱,有五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
对比一下预生产型的座舱,可以看到生产型改进巨大
“鸭嘴兽”的飞行/导航套件由罗曼斯科耶仪器设计局负责集成,套件整合有惯性和卫星导航系统以及肖兰导航和仪表着陆系统。这是一个开放架构系统,能满足未来升级的需求,配备了双Baget-53高速处理器,通过GOST R52070-2004数字数据总线进行数据交换,该总线相当于美标MIL-STD-1553B。
综合自卫套件包括L150“蜡笔”雷达定位和告警接收机系统(RHAWS)、安装在尾梁中的七套24发APP-50A箔条/红外弹投放器(使用向下发射的50毫米干扰弹弹药)、安装在机身和翼尖吊舱中的L265“希比内-M”主动雷达干扰系统,这套系统在2011年取代了性能较弱的L175M“希比内-10”。
尾梁下方的APP-50A箔条/红外弹投放器
L175M“希比内-10”翼尖吊舱
武器弹药
与俄罗斯任何其他战术飞机相比,苏-34能挂载更多种类的空面制导武器。弹药可挂在机身的4个外挂点、翼下的6个外挂点、以及翼尖的两个外挂点上。
挂载制导炸弹时,“鸭嘴兽”可一次挂载6枚500千克KAB-500L或三枚1500千克KAB-1500L激光制导炸弹,或相应的KAB-500Kr和KAB-1500Kr电视制导改型。
俄罗斯制导炸弹家族
挂载短程空面导弹时,“鸭嘴兽”可一次挂载6枚Kh-29L(AS-14“小锚”)/KH-25ML(AS-10卡伦)/S-25LD激光制导导弹,或6枚Kh-29T电视制导导弹。
挂两枚Kh-29L的苏-34
挂载远程空面导弹时,“鸭嘴兽”可一次挂载3枚Kh-59M(AS-13“大螺栓”)/Kh-59M2(AS-18“芦笛”)电视制导导弹,此时需要挂载一个数据链吊舱以人在环中的方式进行末段遥控。
翼下挂Kh-59M(右)和Kh-59M2(左)的苏-34
“鸭嘴兽”具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可一次挂载6枚3马赫的Kh-31A/-31AD(AS-17“氪”)反舰导弹。执行压制敌防空系统(SEAD)的任务时,可一次挂载6枚Kh-31P/-31PM/-31PD高速反辐射导弹,或Kh-58U(AS-11“基尔特”)/-58UShK反辐射导弹。
Kh-31系列导弹一般挂在进气道下方挂架
苏-34已经测试了500千克的KAB-500S制导炸弹,这种炸弹是一种卫星/惯性制导弹药,类似于美国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俄罗斯战术导弹武器公司总裁鲍里斯·奥布诺索夫表示,公司已研制出一种1500千克的卫星/惯性制导炸弹,可用于苏-34。
在叙利亚作战的苏-34挂载KAB-500S格洛纳斯卫星制导炸弹
2014年,俄罗斯透露苏-34已经测试了战术导弹武器公司的几种新一代制导导弹,其中包括Kh-38M系列导弹。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块化空射导弹,具有多种类型的制导系统和战斗部。此外还有经过改进的增程型Kh-35D(AS-20“皮划艇”)反舰导弹,采用了一种末端雷达制导系统。
2012年12月,Kh-38M进入俄罗斯空军服役,据称苏-34已经测试过激光制导(Kh-38ML)、热成像(Kh-38MT)和主动雷达制导(Kh-38MA)型。这种导弹还有一种Kh-38MK惯性和卫星制导型。Kh-38M的射程为3-40公里,战斗部重250千克。
Kh-38M导弹家族
“鸭嘴兽”也可以挂载俄罗斯全系列非制导炸弹和火箭,并保留了苏-27的标准GSH-301 30mm机炮。机炮内置于前机身右侧边条中,最大射速每分钟1500发,备弹150发。
苏-34的12个武器挂架最多可挂载8吨弹药,在超载时可以挂9吨,不过此时要减少内油。
在中空和低空投掷非制导炸弹时,苏-34最多可挂载34枚100千克OFAB-100破片/高爆炸弹,或22枚250千克的OFAB-250-270炸弹,或12-16枚500千克FAB-500炸弹,或者7枚KMGU-2地雷/小炸弹布撒器。
苏-34最多可挂载34枚100千克OFAB-100破片/高爆炸弹(注意六联挂架并没有挂满)
在转场飞行中苏-34可以挂3个PTB-3000副油箱(机翼下两个机身下一个),共增加载油9000升。
在转场飞行中苏-34可以挂3个PTB-3000副油箱
苏-34是俄罗斯空军重要的战术核打击平台,俄罗斯对此极为保密。由于俄罗斯机载核武器项目的高度保密性,没人知道“鸭嘴兽”挂载的核弹类型。
在空空作战中,苏-34可挂2-8枚R-73(AA-11“射手”)视距内(WVR)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或其改进型——RVV-MD。
挂载超视距(BVR)空空导弹时,苏-34可挂载多达6枚的R-27R(AA-10“白杨”)/-27ER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两枚R-27ET红外制导导弹,或多达8枚的主动雷达制导的R-77-1(AA-12“蝰蛇”)或其改进型RVV-SD。
俄罗斯新一代空空导弹——RVV-MD和RVV-SD
侦察和电子战型
除了替换俄罗斯空军的苏-24M/M2外,“鸭嘴兽”也需要接手目前5个苏-24MR“击剑手-E1”侦察机中队所执行的侦察任务。
苏-34将通过挂载“猫头鹰”侦察吊舱来执行此任务。这种吊舱正在研发和测试中,具有三种型号,分别采用不同的传感器组、记录设备和数据链,共享一个共同的壳体。
“猫头鹰”吊舱由奥伦堡的“箭”生产联合体研制,挂在苏-34的机腹中线挂架上。吊舱的第一种型号是光电侦察型,第二种型号是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型,第三种是电子情报(ELINT)型。
首批用于研发测试的吊舱有8个,其中两个是电子情报型,三个光电型,三个雷达型。第一个“猫头鹰”吊舱显然是雷达型,在2014年年底或2015年初开始试飞,在2015年5月被首次曝光。在照片上,第929国家飞行试验中心的一架预生产型苏-34(T10V-7 47号)挂着该吊舱出现在了莫斯科附近的库宾卡机场上。根据项目当前进展,三种“猫头鹰”吊舱的研发测试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吊舱的服役时间不大会早于2017年底。
第929国家飞行试验中心的一架预生产型苏-34(T10V-7 47号)挂着该吊舱出现在了莫斯科附近的库宾卡机场上
苏-34的卡卢加无线电工程研究院(KNIRTI)研制的“希比内”电子对抗(ECM)系统能提供雷达告警和实施干扰,功能强大到可进行编队自卫。该系统于1995年1月开始在苏-34上进行测试。
L175M“希比内-10V”系统除了机身内置组件外,还外加两个翼尖吊舱,每个长4.85米,直径0.3米,重300千克,前后半球干扰覆盖范围都是45度锥角。
L175M翼尖吊舱
该系统采用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技术,提供多通道干扰。后期生产型苏-34改用新型L265“希比内-M”系统,该系统为编队自卫设计的,也就是说能使苏-34作为护航干扰机使用。苏-34作战时可挂两个吊舱进行单机自卫,也可挂4个吊舱对飞机编队实施保护。根据俄罗斯的消息,4个吊舱可覆盖4-18GHz的频率。
服役与作战
2006年12月,利佩茨克基地第4战斗应用和飞行人员再培训中心第968混合航空兵科研教导团接收了两架早期生产型苏-34,进行作战评估。另一架“鸭嘴兽”被移交给第929国家飞行试验中心用于测试。
苏-34地面发射重型火箭弹试验
俄罗斯空军在2005年下达了第一批18架飞机的订单,但在4年后该订单被取消,只交付了5架飞机。
2008年10月,军方签署了一份购买32架苏-34的新合同,规定在2013年前交付。2012年3月又追加订购了92架苏-34,要求在2020年前交付完毕。
俄罗斯空军打算给换装不少于11支苏-24中队,每个中队将装备12架苏-34,每个“鸭嘴兽”团将拥有三个中队。
2010年,新西伯利亚航空生产联合体生产了4架苏-34,2011年的产量增加到6架,2012年10架,2013年14架,2014年达18架。2015年的生产任务是16架苏-34,截止8月中旬已交付7架。
2012年2月,苏-34进入俄罗斯空军中队服役,2014年3月形成完全作战能力。
在解决了大量设计缺陷,并根据利佩茨克训练中心早期试飞和换装训练报告,以及后来第47混编航空团使用经验而克服大量初期问题后,苏-34终于修成正果。
在服役之初,苏-34的雷达和瞄准套件成为了问题重灾区,硬件和软件频出故障。为此苏霍伊设计出一个功能升级包,并于2010年在第929国家飞行试验中心的一架早期生产型苏-34上进行了成功的测试,来年就被纳入生产线中了。
这个升级包包括新版软件、推力提高的AL-31F-M1发动机、大幅改进的L150雷达定位和告警接收机系统,以及尾椎内的TA-14-130-35辅助动力单元,此外还有增加了新的空空模式的Sh-141M雷达。
尾椎内的TA-14-130-35辅助动力单元
改进后的苏-34在外观上的区别是每侧翼尖附近增加了一个翼刀,以改善气流流场。
改进后的苏-34在外观上的区别是每侧翼尖附近增加了一个翼刀,以改善气流流场
莫斯科以南400公里沃罗涅日-马尔舍夫第7000空军基地第1飞行大队的一个线中队率先装备苏-34。第1飞行大队接受第1空防司令部的指挥,后者是西方军区在第6空防集团军基础上重新组建的。
到2013年中期,第7000空军基地第1飞行大队已完成了新轰炸机的换装,全面取代了两个中队之前装备的苏-24M。2014年1月,该大队被重组为第47独立混编航空团。
第7000空军基地第1飞行大队的苏-34
当年6月,该团向俄罗斯远北地区的蒙切戈尔斯克部署了苏-34,在那里进行了用R-73和R-27导弹对抗空中目标的实弹训练。两个月后,第47团执行了首次远程任务,经过多次空中加油飞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
在俄罗斯国防部官方《红星报》的一篇文章中,第47团的飞行员这样评价苏-34:比起苏-24M,“鸭嘴兽”非常灵活,易于控制,还安装了新电脑,这一切都赋予它强大的作战能力。
还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那就是2011年之后生产的苏-34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可靠性,被认为满足了俄罗斯空军在最初对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MTBF)的技术要求。
接下来装备“鸭嘴兽”的一线部队是驻莫罗佐夫斯克的第559独立轰炸机团,该团接受南方军区第4空防司令部指挥。2013年11月,第559团接收了头三架飞机,12月接收了4架。
去年第559团又获得了17架苏-34,2015年8月中旬接收了另外7架。到今年年底,第559团将获得全部的36架飞机,三个中队齐装满员。
2014年10月起交付的苏-34从“茄子”涂装改回到传统的蓝绿色迷彩,天线罩和垂尾顶端被涂成白色。
苏-34“茄子”涂装
苏-34蓝绿色迷彩
“茄子”涂装的使用时期是从2011年年底到2014年10月,飞机上表面深灰,下表面浅蓝,天线罩和垂尾顶端被涂成白色。
在2016-2020年间,苏-34将陆续替换如下一些部队的苏-24M:俄罗斯远东地区胡尔巴的第277轰炸机团的两个中队、车里雅宾斯克州沙戈尔的第2轰炸机团的两个中队,摩尔曼斯克州蒙切戈尔斯克的第98轰炸机团的一个中队。
2008年8月,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发生的战争中,苏-34首次经历战火的洗礼。第929国家飞行试验中心的两架早期型苏-34参战,执行了压制敌防空火力的任务。其中一架使用Kh-31P反辐射导弹攻击了格鲁吉亚军队的雷达,另一架则用机载L175“希比内”主动雷达干扰系统为深入格鲁吉亚领土攻击目标的苏-24M编队护航。干扰机效果很好,有效阻止了格防空雷达锁定苏-24,同时也压制了格军用9K37“山毛榉”(SA-11“牛虻”)地空导弹系统发射雷达制导地空导弹。
苏-34在叙利亚上空投掷KAB-500S卫星制导炸弹
2012年秋,一个秘密部队驾驶苏-34(反恐任务一向被俄罗斯视为最高机密)轰炸了北高加索地区达吉斯坦和印古什共和国境内的恐怖分子营地。
苏-34在多种气象条件下,使用制导武器和“普拉坦”系统实施攻击,摧毁了恐怖分子营地。轰炸复杂山地地形中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根据俄罗斯空军的说法,所有目标均被击中。
从上述苏-34的早期作战部署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到2012年,“鸭嘴兽”的战备水平已经可以接受,具有了可靠的瞄准系统和训练有素的机组。
今年9月26日,第7000空军基地派出6架苏-34,跟在一架俄罗斯空军的图-154后面,经由里海、伊朗和伊拉克进入叙利亚,部署在拉塔基亚机场。抵达叙利亚后不久,苏-34就用KAB-500S精确制导炸弹攻击了目标。目前苏-34正在叙利亚激战正酣,作战表现有待日后观察。
部署在叙利亚的苏-34
(来源:空军之翼,作者:Armstrong)
【重磅推荐】“战略前沿技术”2015年全部历史文章已整理完毕,请回复“2015”或点击自定义菜单中的历史文章“2015文章全收录”查阅!
本艺术二维码由南京小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友情赞助,设计专属艺术二维码请与小歪联系(扫描小歪二维码,注明前沿君有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