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专论】创新事关国家未来发展全局

2016-03-16 战略前沿技术



在以“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中国”为主题的“国研智库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就创新发展问题发表演讲,他认为,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转向通过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通过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通过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来促进增长。他说:

深刻认识创新发展重要性和迫切性

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作为首位。建议同时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什么“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创新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如何深刻认识创新发展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人认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先看宏观层面,推动创新发展是培育新增长动力,保持我们国家经济持续较高发展必由之路。除此别无它途。大家知道从世界范围来讲,我们国家过去前30年的高速发展,总体上来讲属于一个后发国家的追赶型增长。为什么实现这么快的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基础的东西是我们的后发优势,所谓后发优势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因相对落后所具备的发展潜力。由于你不够发达,相对落后,所以各类要素的成本都比较低。不发达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空间很大,这是中国过去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在发展水平上已经达到上中等收入水平,在经济规模上位居世界第二,由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等各类要素的成本都大幅度攀升。当前,在制造业领域,中国综合生产成本不仅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比较接近。由于发展水平提高,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传统的需求空间大大缩小。比如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等传统的消费品市场空间大大缩小。这一点对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尤其明显,一个小国家,再怎么发展,它在全球的份额还是比较低的。而我们国家因为是大国经济,所以发展之后国际市场对我们的约束越来越明显。

另外,由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许多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发达国家不再进行技术转让,即便转让会索要很高的价格,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转向通过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通过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通过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来促进增长。从过去依靠简单扩大规模和增加要素投入的增长,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增长。转型成功就会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增长就能够持续下去。转型不成功,增长的动力就会衰竭,增长进程就会受阻。我们目前就处在这样的非常关键的节点上。

需要特别强调,这种情况并非中国特有,所有后发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都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如果这个转型能够成功,就能够使得增长持续下去,就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社会。如果转型不成功,增长动力会衰竭,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转型的过程具有迫切性,必须尽快完成,否则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转型缓慢,新的增长动力迟迟不能形成,从而出现经济增速较大幅度的下滑。如果经济下滑持续时间过长,程度过深,经济困难和矛盾就会加剧,甚至会危及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使得转型过程变的更加困难。   

推动创新发展,对我们国家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强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强不强,不仅取决于你经济规模的总量大不大,甚至也不取决于人均经济收入水平高还是不高。还要看你的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1840年之前,1820年前后,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很大的,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水平也不低,在全球来讲也是不低的,甚至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的时期,人均收入水平也不算低,但是我们不是强国,尽管经济总量大,收入水平也不错,但是经济结构是一般的轻工、丝绸和瓷器。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地变为强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在科技上是强的,经济结构是好的。我在国防大学学习的时候,老师介绍“肥羊理论”,讲的是在丛林法则中,如果是猪和羊的话最好瘦一点,否则你就会变为人们宰割的对象。如果是狮子和老虎的话就胖一点,不仅仅要肥,还要强,要有能力保护自己。这点来看,我们走创新之路,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优化我们的经济结构,对我们建设现代化的强国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微观和企业层面来看道理也是如此,创新发展是新阶段、新形势下企业获得新竞争优势、形成新发展动力从而保持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除此也是别无他路,大家知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竞争优势,特别是核心竞争优势。过去我们的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获得竞争优势,大家都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下生产同样的产品,看谁成本更低,价格更优惠。但现在这条路子越来越窄,甚至很难再走下去。且不说随着中国发展阶段的变化,包括劳动力和土地和其他矿产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在内的各种要素成本都在不断上升,在世界范围内我们的成本优势越来越小,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努力把成本和价格适当地降低。如果说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水平档次没有显著的提高,消费者和市场也不见得会买账。

现在大量的国民到国外购物,除了价格方面的差距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对国内产品的质量安全没有信心。产品质量档次不够,也有我们在一些宣传和认识上的差异问题。企业之间低成本、低价格的底线竞争使得大家越来越没有力量搞创新、创品牌,越来越注重短期的利益,陷入恶性循环。从近年来的经验来看,企业的分化特征,特别是东部地区企业的分化特征非常明显。凡是有自己技术,有自己品牌,有自己独特竞争优势的企业,其经营状况和效益状况相对来讲都比较稳定。而那些没有技术、没有品牌、生产靠拼成本、拼资源、拼环境、卖苦力的企业,路子越来越窄。因此,对企业而言,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获得竞争新优势的根本途径。对此,企业家朋友必有须清醒的认识,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要充分认识创新发展重要性和迫切性。

全面准确地把握创新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说到创新,大家比较容易想到科技创新,这是对的,但是不全面。新时期中央讲的创新内涵更加深入,外延更加广泛,需要我们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新时期的创新可以说是全方位全覆盖的,正如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所说的,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从创新的内涵来讲,既包括了科技创新,也包括了理论和体制管理以及文化方面的创新。创新的外延和领域来讲,也是五位一体的,包括了经济创新、政治创新、社会创新、文化创新和生态创新。为什么新时期创新发展需要更加强调创新的系统性、全面性?因为社会各方面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单兵突进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只有统筹和协同的推进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结果。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文化创新是民族永葆生命力,富有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各类创新活动不竭精神动力,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必须通过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打破各种制约创新的思想意识障碍,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合力。

宏观层面来讲,我们可以从现阶段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重点任务,认识和把握“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着力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等七个方面明确今后推进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为未来五年创新发展提供路线图。促进创新发展不仅要注重科技创新,也必须着力深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不仅要通过改革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的配置,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改善供给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也要进一步释放内需的潜力,进一步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和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不仅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拓展发展的区域空间,也要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产业新体系等。这无论是对宏观管理还是对企业决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和准确地把握。

从微观和企业的层面来讲,我们也应当从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角度理解和认识创新,而不是简单地只看到科技的创新。在企业层面上,我个人感觉经济学意义上讲的创新可能更具参考价值。大家知道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学派是创新学派,它的创始人就是奥地利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其理论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是采用一种新的产品,第二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第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第四是获得控制一种原材料,第五是建立一种新的组织。这个理论是在20世纪的中期提出来的,所以有一些名词概念可能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但讲的内涵和我们现在要强调的创新还是非常贴近的。五种创新对应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创新,体制和管理创新。不难看出,熊彼特的创新概念,都是从企业和产业的角度提出的。主要是探讨企业或产业如何通过变革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因此,企业家要思考自己的企业创新,全面把握创新内涵。

努力构建创新发展生态环境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民间、社会力量而不是政府。政府要作为创新的支持者、推动者,而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代替企业市场做判断、决策。那种为企业规定技术发展路线、硬性要求企业做大规模创新等等的做法,实践证明无异于拔苗助长,最终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是极为有害的。政府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上,放在培育和吸引各类创新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上。当前情况下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应该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努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投入,组织攻关,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同时,进一步研究改进政府资金支持科研的途径和方式,切实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方面是政府要做的,基础和共性的研究让市场来做是非常困难的。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必须进一步严格执法,加大对各类侵权、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罚力度,切实提高侵权的成本。现在这个问题非常突出,发生侵权,而罚款不如侵权收入多。

三是在政府采购、补贴、奖励、金融支持等方面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规范透明环境。在政府采购、政府补贴政策方面,为各类企业创新,包括标准的制定方面,提供公平的环境。

四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标准,打破地方保护,严格执法监督,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杜绝劣币驱逐良币,形成创新发展的倒逼机制。

五是形成崇尚创新、容忍创新、扶持创新的社会氛围,采取措施解除创新者的后顾之忧。对广大的企业而言,首先,认清发展大势,深刻认识转向创新发展是必由之路,是迟早要做的事情,绕不过去。因此,必须彻底摒弃过去那种通过低成本、低价格的底线竞争发展模式,转向通过创新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其次,找准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创新方式和路径,企业转型升级不仅通过生产工艺产品技术的创新实现,还可以通过管理方式、商业模式服务和经营理念的创新来实现。不仅体现在自主创新、市场开拓能力的提高上,还体现在资源整合、资本运作能力的提高上。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和途径都要考虑长期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当前的实际,具有先进性又具有财务上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秉持开放合作的创新发展理念,不必事事自己亲自做,完全可以通过业务外包方式,在与其他企业合作中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补齐自己的短板,而且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拉长长板,深耕自己专注领域,把短板交给合作伙伴做,用外包的方式做,积极借助外力发展壮大自己,这是更重要的创新方式。

(来源:国际融资、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


前沿君微信:tech9999

投稿邮箱:13355524@qq.com


【重磅推荐】“战略前沿技术”2015年全部历史文章已整理完毕,请回复“2015”或点击自定义菜单中的历史文章“2015文章全收录”查阅!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习/xi】【预见2016】【物联网/Iot】【马斯克/Musk】【采办/acquisition】【抵消/offset】【水下/undersea】【轰炸机/bomber】【能源/energy】【电池/cell】【凯文/kevin】【战争/war】【云/cloud】【排名/rank】【博士/doctor】【王喜文/xiwen】【黄志澄/zhicheng】【贺飞/hefei】【李萍/liping】【纳米/nano】【基金/fund】【机器人/robot】【俄/Russia】【加/plus】【量子/Quantum】【数据/data】【无人/UAV】【革命/revolution】【转化/transfer】【谷歌/google】【工业4.0/industry】【神盾/DARPA】【颠覆/disruptive】【3D/4D】【硅谷/silicon】【石墨烯/graphene】【智能制造/inte manu】【智能/AI】】【军民/integration】【激光/laser】【智库/tank】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