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一鸣的208 天

李清宇 21Tech 2021-03-16

来源:21Tech(News-21)

作者:李清宇

编辑:刘雪莹




 一天前,北京遭遇这一年首次大范围沙尘天气,城市被漫天弥漫的沙暴挟裹着,陷入一片黄蒙蒙之中,即便是中午时分也昏暗浑浊。根据当天气象台提供的数据,北京市部分地区PM10浓度接近200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这一天是2018年的3月28日。


好在进入午夜以后,一股冷空气南下,空中的浮尘消散掉不少,第二天清晨太阳勉强露出一张模糊笑脸。许多北京人松了一口气,气象台也在清晨解除了沙尘蓝色预警信号。


不过,对于坐落在北京知春路中航大厦时任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来说,一场扑面而来的风暴已箭在弦上。


只是此刻的张一鸣对此还浑然不知,他正在准备新一轮融资谈判,据称春节后有投行就收到了今日头条的询价意向。

 

短视频时代遽然杀到

 

刚过去的2018年的春节,抖音的爆红让张一鸣的身价呈现火箭般蹿升,这不仅意味着一款APP的走红,也不仅意味着张一鸣已顺利卡位短视频风口,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张一鸣从信息分发平台向流量帝国的努力更近了一步。


如果说平台还只是广场的话,这个帝国可能更像“综合体”,人们进去之后被“整容、洗脑”——不仅可以在这里尽情地跳广场舞,还可以无休止地闲逛,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在张一鸣和马化腾深夜互怼的截屏中,夹在中间的便是一条对引发冲突的抖音印象:耳边瞬间响起了各种洗脑神曲。


抖音于2016年9月悄然上线。当月举办的头条第二届创作者大会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召开,张一鸣匆匆上台,3000平米的大厅内酷炫的蓝色调灯光瞬间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虽然他努力做出一个演讲者应有的风范,但眼睛始终无法脱离提示屏幕的神态让他看上去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也让台下倾听者多少有些茫然——在精心预谋和发布者现场表现平淡的交织中,抖音推向市场。



就在这次演讲接近尾声时,张一鸣抛出大杀器,“未来12个月,今日头条将拿出至少10亿人民币,分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


抖音重拳出击虽暗含张一鸣的一贯作风,但也另有原因。当时已经有一款叫快手的短视频APP,月活用户已经过亿,日活用户也接近5000万。推出抖音,是字节跳动公司另一个堪比今日头条同等重大的决策,公司内部也感到犹如面对一堵墙:快手已如此强大,抖音还有可能吗?


抖音上线不久,在和财经记者对话中张一鸣这样说,“我们有一个原则——尽量不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就不做,除非是业务防御关键点。”


2019年字节跳动7周年庆上,张一鸣回顾说,“2014年看到知春路地铁全是腾讯微视广告的时候有过心动,但很多风波,精力顾不上来。到年底快手、美拍起来时感觉已经错过了。直到2015年底,内部又在讨论,之所以决定要做,是因为‘这会是一件给世界带来很多改变的事情’。”张一鸣的信条是,要做那些能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的事。


经过一年的平缓发展后,2017年底,抖音国内日活用户悄然攀升到3000万。2018年1月到春节期间,张一鸣开始发力——不惜重金投放广告,春晚成为抖音的放大器,众多年轻人几乎一夜之间就迷上这款15秒的APP。此外,张一鸣也在线下大把撒钱,比如沿京九铁路线的站台上布满了抖音广告;许多人手机购买电影票时也会跳出抖音的广告。一番神操作,广告效果令人惊叹。短短一个春节假期,DAU(日活用户)从3000万猛冲到7000万。


熟悉张一鸣的人知道,关键时刻敢于“重赌”是张一鸣的一个特点,被称作“大力出奇迹”。

春节过后,用户继续增长。夏天时,抖音官方公布的国内日活用户已经突破1.5亿,月活用户超过3亿。


人们更喜欢或者说更沉溺于抖音短视频,一方面是视听效果对人的吸引力更大,另一方面张一鸣的团队在背后运用了更加复杂的推荐算法。



张一鸣的带领今日头条崛起的“秘密”武器,便是他所说的“算法”——今天我们知道,这个算法就是机器学习算法,通过积累的数据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迭代,其目的则是为用户达到个性化内容推荐。


美国学者佩德罗·多明戈斯介绍,“每年都会出现上百种新的算法,但他们都是基于几个相似的基本思路。”他认为机器学习目前主要五大学派,包括符号学派、联接学派、进化学派、贝叶斯学派和类推学派。“每个学派都有其核心理念以及关注的特定问题,在综合几个学派理念的基础上,每个学派都已经找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有体现本学派的主算法。”


具体到今日头条,则通过关键词、地理位置信息、使用频率等相关参数的权重设计,预测使用者的阅读喜好与内容需求,从而达到精准推送的目的。


抖音的算法则包括流量池、权重、掐尖等多种方式。比如,即便是初次使用者,算法也会根据所掌握的不同背景分配不同的流量,网络大V可能会比普通使用者获得数倍的推荐机会,通过层层权重设计,那些制作精良或形象靓丽的短视频曝光机会迅速增加,众多网红也在不断迭代中脱颖而出,从而对众多使用者形成越来越大的吸引力而不能自拔。


另一方面,抖音的算法中也设置和预留了不同层级的广告形式,不同的价格可以买到不同的推荐机会,这也为那些希望增加曝光率的厂商提供了机会。当然,也有一些聪明的使用者不花一分钱也能增加自己被推荐的可能。比如,同样的内容注册十几个甚至上百个账号,如果每个账号可以获得100次初始推荐机会的话,10个账号就获得1000次推荐。

 

 不断打怪升级的超级赛亚人

 

张一鸣,这个看上去总是笑眯眯、普通瘦小甚至有些羞涩的80后,自从和马化腾吵了一架后,便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最近的一次消息是今年3月12日,张一鸣卸任字节跳动中国区董事长,专心关注全球战略。



曹毅,一位格外看重张一鸣的投资人,在今日头条5周年大会说张一鸣就是中国的扎克伯格,头条应该是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这个说法虽然近两年尤其是Tiktok在欧美世界一飞冲天之后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但并非没有非议——在更多人眼里,今日头条已不容忽视,但确实不会让每个人都喜欢。


但张一鸣本人是一个让人几乎找不到弱点,或者说缺点的人。


其中的原因在于他这个人非常理性、自律。熟悉的同事、同学介绍,张一鸣都是一个目标明确,目的性非常强的人,多年的习惯让他进入了一个自我循环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他的表现始终如一。


接受媒体采访的张一鸣,坦诚、看上去没有城府,同时少年老成——他这样一个性格的形成应该和他的家庭有关。这让人想起韩寒,韩寒爆红的时候,许多人始终不相信韩寒的文章是他自己写的,一开始也仿佛是一个很不真实的存在。实际上一个年轻人,他的思维和视野,包括综合素质的起点,是建立在他家庭的基础之上的。韩寒的父亲虽然不一定是一个特别知名的作家,但毕竟一直从事这一行业,积累了几十年的写作经验,韩寒耳濡目染,心有所得,加上自身的先天条件,一出手自然异于常人。


根据资料介绍,张一鸣父亲离开体制单位,来到东莞开工厂,虽然没有更进一步的信息,但从张一鸣身上反射过去,可以想到应该是一个执着于创业的企业家,也就是说张一鸣的所作所为至少有一部分是在他家庭多年积累的创业经验基础上出发的。


张一鸣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在他的微博介绍中有所透露。微博简介开头写着“逃逸平庸的重力”。他曾经解释说,这意味着“变成超级赛亚人,继续不断练级”。 超级赛亚人是日本动漫图书《七龙珠》里创造的主角。始终在打怪升级,最终变身为最强战士。


实际上,张一鸣从今日头条到字节跳动,从国内抖音到海外的tiktok,就像是现实版的超级赛亚人,一路拼杀渴望成为移动互联世界中的最强者。


 

工程师思维碰壁

 

张一鸣6岁那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一档经济深度报道栏目,经济半小时。每天在人们忙碌一天、准备入睡的9点半首播。没有人想到的是,29年后的一天,这个栏目的镜头对准了张一鸣的今日头条。


2018年3月29号,《经济半小时》报道了今日头条以“二跳”的形式在并不偏远的南宁、成都等二三线城市大量刊登虚假医药广告。所谓“二跳”就是今日头条主页面出现的都是审查合规的医药医疗广告,但点击后弹出的却是没有资质违反广告法的“野广告”。


这家中国最具权威的媒体站在某个制高点上发出的声音,显然是一个信号。


实际上,《经济半小时》的曝光并非没有预兆。三个月前的这一天,今日头条有6个频道被责令“停更”24小时。理由是“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违规提供互联网新闻”。耐人寻味的是,3月29日的《经济半小时》开头和结尾,主持人至少两次强调了这些内容。



这家以算法快速迭代推送信息著称的公司,在接收主管部门或某种特殊声音传递的信号时,也体现出了优化和迭代升级的改进,面对《经济半小时》的强大攻势,仅仅数小时后,30号凌晨今日头条迅速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将下线违规广告并处罚报道中的代理商。而在半年前受到指责时,今日头条足足沉默了3天才发表回应。


坦率说,今日头条尤其在发展初期有过相当一段野蛮生长的阶段,各种违规操作并不鲜见。当时曾有媒体爆料,今日头条的广告部门招聘门槛极低,人员流动大,大量应聘人员潮水般涌入,应聘后随即被派出去“扫楼”,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又因为工作量大业绩压力等原因大量流失——这样一种模式不可避免会留下诸多后遗症。


但被某种权威性媒体喊话却又有另外的深刻含义。比如更早之前,2017年9月18日开始,人民网连续三天推出“算法推荐”系列评论,矛头直指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算法推荐新闻客户端。



在中国评介一款文化或亚文化领域的产品,既有现实的规则,也暗含着传统甚至习俗上的考虑。比如多年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人们表达上的固定姿势:喜欢的不一定说出来,说出来的不一定是最喜欢的。这并非一定是虚伪,实际和文化的关联更大。


今日头条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两难的处境。比如作为一个使用者,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看美女的图片,看美女表演的抖音,但回答调查问卷时,我填的却是川端康成的山音和降央卓玛的草原歌,我并非要掩饰什么,虽然前者令我愉悦后者确实在我内心激起了一连串的涟漪,而今日头条后台的服务器却清晰地记录下我手指滑动的轨迹。


我理解也相信80后出生的张一鸣具有那个年代无比坦率的性格。《财经》记者曾经记录下一场精彩的问答,精彩之处在于从对话中甚至能看到张一鸣说话时的神情和他的思考。


张一鸣清楚地表达说,算法就是算法,我就是我,我可以有观点,算法不可能有观点,所以我们不会设总编辑。


让人恼火之处在于,按他的说法,所谓今日头条推送低俗内容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虽然有偏差,但算法会趋于完善。如果翻译成白话,他的意思很明白:算法不懂羞耻,如果有低俗,那也是因为有普遍的需求。


这当然会激起普遍的“民愤”。许多人会感到被剥去华丽的盛装。

 

争议“剽窃”

 

今日头条2012年面市。背景是张一鸣放弃了当时一手创办的势头正健的房地产垂直搜索网站99房,转而开发“一个更大的平台”。


此时,超过5亿的网民正经历着从PC端向手机移动端大规模迁移的时段。此时,国内四大门户网站正登临他们辉煌的顶峰,而且这种辉煌貌似还将延续一段时间——但危机已在潜伏。2012年新浪营收5.3亿美元,2013年增长超过1/4,2014年虽说收入放缓但依然达到7.7亿美元。实际上2011年公布财报时,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就已经意识到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微博用户已“显著增长”。 


同样,作为门户时代的开创者,搜狐2012年收入突破10亿美元后,到2015年总营收已达到19亿美元,但也正是这一年,张朝阳已经敏感地意识到:门户时代已成过往。果然,第二年财报一出来,媒体发出调侃的声音,“搜狐业绩一片惨淡,赚钱养家的居然是一只‘狗’”。指的是在逐渐石化的搜狐丛林中勃然生长起来的搜狗系列。


大学时酷爱读人物传记的张一鸣捕捉到这一历史性的机会点。他后来回顾当时的发现时说:移动端以万分之几的速度在增长,过一个月再看,虽然很慢,但这个过程一直在持续。人物传记给他的启示在于,人们通常敏感于眼前和近期细微的变化,而对于重大的变化却熟视无睹,那些改变历史的人物往往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才成就一番事业。



虽然巨大的变革不一定意味着剧烈冲突的来临,但今日头条运行的逻辑注定要遭遇从文化到意识形态到法律法规到利益再次分配等一系列无法回避的正面相撞。


2014年侵权大战拉开了今日头条与外界冲突的序幕。


2014年北京电视台的一段视频颇为耐人寻味。张一鸣坐在主持人旁边面向镜头,代表传统媒体前来参加对话的浙江某报业集团副总编坐在观众前面与张一鸣相向而坐。节目录制全程,张一鸣始终笑眯眯的不动声色,倒是中年副总编激情澎湃,更像一个年轻人。


副总编指责今日头条“剽窃”媒体的原创内容,致使传统媒体生存日艰。张一鸣的解释虽然有自我辩解的成分却自有其逻辑。


他说,今日头条某种意义上就是手机上的导航和搜索引擎,而且打开的链接都是回到原网页,做的甚至比有些搜索引擎还要好。今日头条只不过更进一步做了一个个性化的推荐而已。之所以受到指责的原因在于,有些传统媒体没有网络化,也就不可能通过网络产生收益,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实际上是一种阅读介质的变化,纸质媒体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换句话说,纸媒应该改变从文字到文字这样一个世界观。


对今日头条来说,其对于原创内容的使用,有一个先生存、再和解的过程。也就是说,自互联网以来,“剽窃”既非从今日头条开始,也不会终结于今日头条,今日头条之所以遭遇到一系列官司,就是它长得已经足够大。从现实意义上说,今日头条成长起来,也就有能力来协议解决版权问题。张一鸣使用了一个数字,他说,“我们已同3600多家媒体达成协议。”



争论也在双方同意达成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后偃旗息鼓。亲历现场或者看过视频的观众或许会有同样的感受:所谓同意,不过是一个无奈的接受。也就是说,接受或者不接受,它已经在那里了。


同样一个无奈的现实是,录制现场曾举出一个例子,成立近10年的21世纪经济报道那一年估值XX亿美元(无法证实或证伪,故略去数字),但成立只有两年的今日头条估值已达到30亿美元。


应该说,侵权大战并非今日头条的“专利”,互联网诞生后类似的故事已反复上演,今日头条有足够时间有样学样来平息传统媒体的怒火。但更大的危险在于,在更深的层面,完全依赖机器算法的信息推送和这个时代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却存在某种内在的不可调和的冲突,这对今日头条来说才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恶仗”。

 

幸运的张一鸣?

 

果不其然。几年后的2018年3月,今日头条陷入“黑色的十天”。


相比之下,整治刊登虚假医药广告只是对今日头条重拳整改的突破口——经历了约谈、罚款、停更、下架、整顿,先于今日头条面世的“内涵段子”被永久关停。


当年4月11日凌晨,张一鸣发表《致歉与反思》。不知这封信是否张一鸣亲笔写出,但问题认识之到位足以成为后来者的模版。


其中一段话说的很明白,“一直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却没有意识到,技术必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传播正能量,符合时代要求,尊重公序良俗。”这等于为两年前对着《财经》记者发出的那段声明画上了休止符。当张一鸣说, “强化总编辑制,将运营审核团队扩大到10000人”时,一个机器算法凌驾于意识形态之上的幻想被踩到脚下。


《致歉信》中有句看似平淡无奇却深藏玄机的话,“我是工程师出身,创业的初心是希望做一款产品……”


今日头条推崇工程师文化。


在外界看来,这个工程师文化实际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拷贝谷歌等硅谷大公司在公司内推行更具人文和平等色彩的做法。


比如今日头条内部不准称呼领导,连师哥师姐都不能叫,像张一鸣只能直呼一鸣或者叫一鸣学长,连老师也不行。


在规章制度的构建和实施上则采用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张一鸣讲过,公司不打卡,为了鼓励员工不迟到,就找好厨师做丰富多彩的免费早餐吸引大家早来。


另一层含义便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贯穿以工程师的思维。而所谓工程师思维虽有诸多描述,但简单讲就是把解题的思维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上。比如遇到问题首先考虑在现有约束下最优解是什么,然后在现实的经验中找到匹配的模式,一旦对路后就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迅速解决掉。



像张一鸣找算法工程师就是一个例子。


先过一遍最顶尖的工程师在哪里,搜索结果显示那些最优秀的工程师大部分都在百度,于是张一鸣确定好目标就打电话,说,我路过,就在你附近,下来喝杯咖啡吧。张一鸣说,即便不想“动”的人,见个面聊一聊还是愿意见的,而见了面聊的过程,就总能发现他有哪些“弱点”,如果有理想的就聊愿景,如果不得志就许愿,反正总能找到突破口。当然,来了的人要想走,对不起,这时就会递上一纸禁止同业竞争协议,其中明确列示了有哪些公司是短期不得前往就职的。


我们不知道张一鸣是足够幸运,还是有关部门也在总结经验还是什么其他原因,今日头条终于闯过自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几乎陷于灭顶之灾的重创。相比之下快播王欣的遭遇更令人惋惜。远在7年前,王欣以一款快播一举拿下超过3亿的用户,被称为“王者般的存在”。但快播的某些漏洞让王欣锒铛入狱。判决生效后,社会舆论一片惋惜之余也几乎一边倒的将同情投射到“工程师”王欣身上。


但2018年春节后启动的融资计划也被迫延期。

 

抖音“叫板”马化腾

 

表面看,那一年,张一鸣的麻烦似乎并未结束。


一个多月以后一场“深夜互怼”让张一鸣和马化腾之间的矛盾,准确地说是今日头条和腾讯的矛盾,暴露在公众面前。这意味着流量帝国的争霸战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



此前,每当提到腾讯或马化腾,张一鸣都恭敬有加,直言马化腾是他最敬佩的企业家。


说白了,张一鸣对马化腾态度上的转化还是源自商业利益的冲突。由此我们看到,张一鸣也不是没有弱点,说明他也有忍耐不住的时候,或者小小膨胀一下的时候。


如果我们从张一鸣推崇的工程师文化延伸开来思考,就会发现,某种程度上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在他也是一个缺陷。


2018年5月8日凌晨,张一鸣发了一条朋友圈,庆祝抖音当年第一季度苹果商店下载榜中排名全球第一并感慨:“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


此后两人的“口角”迅速占据了无数人的朋友圈。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不到一个月,腾讯起诉了今日头条。


此前,两个人已经有过一次“过招”。张一鸣之前在朋友圈表示:“如果(腾讯)不随便打压封杀应用和信息流动,就是更值得尊敬的公司了。”马化腾则回复说,“过敏了”,表示“平台一视同仁”。


之后,两个人的“单挑”演变成公司间“械斗”。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双方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基本态势是腾讯围追堵截,今日头条则瞅机会反扑。


矛盾发展到6月1号达到高潮,两家终于在北京海淀法院对簿公堂:腾讯说对方诋毁、攻击自己;头条说被对方拦截、屏蔽。


现在回头来看,深夜互怼至少还有三层没有说出来的意思。


其一是腾讯投资再无可能。2016年,腾讯曾提出80亿美元收购今日头条,被张一鸣拒绝。


其二今日头条国际化布局初具规模,张一鸣自觉已有足够的资源和实力与腾讯正面相争。拼多多黄峥在2014年央视二套《谈话》节目上曾一语中的:“通过加速国际化争取资源,回过头来在国内获得更多优势。”黄峥此说可算与张一鸣心有灵犀一点通。


其三,或暗示一度停滞的融资谈判再次启动。熟悉张一鸣的人都知道,张曾说过,对于BAT大佬,尽可能不站队。实际上并非如此,张一鸣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队。如对于百度,张一鸣从来都会毫不留情下痛下杀手——对于一个相对单纯的工程师而言,张一鸣似乎还没有“进化”出掩饰自己好恶的能力——2015年6月,今日头条某个汽车数据发布会上,主持人张泉灵“很严肃”指出现场屏幕上竟然是7年前自己照片时,张一鸣马上回答:“我以为这是我们同事在百度上搜索的。”说完,马上笑了。似乎很为自己的机智得意。




果然,时隔一个多月以后,7月,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今日头条正在进行IPO磋商,年底或赴香港上市。公司微头条账号则否认了上市信息:公司目前并无上市计划安排。

但外部迹象显示今日头条在加速布局:6月,进击游戏分发,上线了今日游戏模块;7月上线搞笑类内容产品皮皮虾;同时进入互联网金融,“放心借”在今日头条上高频呈现;此后8月,旗下西瓜视频宣布投入40亿元,进军自制综艺领域。


8 月初,今日头条北京总部中航广场上红白色调的“今日头条”logo 被换成蓝色的“字节跳动”标志。工商资料信息显示,2016年5月,字节跳动公司注册,法人代表为张利东,张一鸣和叶薇薇分别投资9881.4万元和118.6万元,各持股98.81%和1.19%,为今日头条等12家公司的控股股东。此前,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创立,股东为张一鸣和王琼。


8月16日,今日头条公开正进行750亿美元估值私募融资。消息称“多家知名长线基金参与本轮融资”。

 

估值是否已透支未来?

 

2018年10月23日,字节跳动以 750 亿美元估值融资30 亿美元。软银、KKR、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春华资本、云锋基金等确认参与。据称一开始张一鸣就坚持750亿美元的估值。

 

2017年8月时今日头条估值只有220亿美元。仅仅过去半年,估值竟翻了接近二倍半,即便在不乏奇迹的互联网行业也是罕见的现象,而且此时今日头条尚未实现盈利。


抖音的蹿红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经过一个春节,抖音日活用户陡然上升到1.5亿,成为新的爆款。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抖音并不完全是和今日头条平行的另一个赛道,更多的还包含打开一个更属于未来的新空间。


而另一个因素却是多年以后才被外界看到,这便是2016年上线的抖音海外版Tiktok,于2017年底收购了Musical.ly,这款主打海外的短视频APP此时已积累了6000万日活用户。



投资人最终接受也是在赌Tikyok能否是下一个爆款产品,赌未来的想象空间。但即使估值高企,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字节跳动本轮融资的份额依然十分抢手”。


实际上,即便在传统行业,企业估值也是一个不确定的领域——归根到底源于企业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的不确定。


在互联网行业,知名的或比较知名的估值方法不下十几个。其中一个梅特卡夫定律看上去比较契合拥有多个爆款产品的字节跳动。这个定律的核心内容是:


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价值等同于这个时间段内用户数的平方乘系数K(0〈K〈1)。简单讲就,是公司的价值随用户的增长呈指数性增长,而非简单的算数级相加。不仅如此,相互叠加的产品线估值会更高。


比如,今日头条和抖音如果分属不同公司且日活用户分别是100的话,它们各自的平方是10000,两者的估值也各自为10000,两者相加也只是20000,估值对应的就是平方后的数值。但如果他们在一个公司,就是100+100=200,平方后则是40000,估值则瞬间翻了一番。


在有些人看来这可能更像一种数字游戏。但不管怎么说,这却是理解今日头条半年后估值大幅增加的一种路径。


张一鸣并非没有代价,与投资人的对赌协议包括,“2019年上市,IPO时估值达900亿美元;三年内实现 70% 到 80% 的增长,实现规模化盈利,市值达到 2000 亿美元;若6年内未IPO,将按8%复利回购”等条款。


这一天,距今日头条被央视曝光208天。

 

后记


字节跳动对外最大的悬念便是上市。现在已经是2020年5月,距媒体盛传字节跳动于今年一季度赴港上市也已过去近2个月,而最新估值据称已达1000亿美元的字节跳动,依然没有上市的音讯。


从业绩上看,2018年字节跳动广告收入超过500亿元,2019年据称超过1200亿元。而tiktok今年4月的数据是总下载量接近20亿,日活用量5亿。所谓抖音之外再孵化出一个爆款产品似已倚马可待。


但靓丽的数据背后并非没有隐忧。虽然疫情让更多人居家而令短视频及手机其他app使用量增多,但经济下滑或许会引发广告投放减少,导致公司业绩增长放缓。而最大的阴影则来自美国政府对Tiktok的态度。去年10月,美国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启动调查字节跳动收购Musical.ly的交易,至今尚无结论。自那时至今,Tiktok负面信息不断传来,成为上市需要面对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参考资料、鸣谢:

央视二套:《对话》

财经:对话张一鸣:世界不是只有你和你的对手

财新:争雄BAT "头条帝国"何以崛起

投资人说:张一鸣对话钱颖一:做CEO学会的最重要的事是面对不确定性

乱翻书:今日头条融资故事:错过者的不幸,张一鸣的万幸

张一鸣:致歉和反思

 

 



往期推荐


求生存是华为现在的主题词!刚刚的分析师大会,信息量很大

213亿!谷歌领头巨资砸向这个行业,细节耐人寻味

美国欲让华为彻底“断粮”,官方回应:英雄自古多磨难

罗永浩董明珠李彦宏直播“撞车”,谁才是互联网顶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