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一个来自中国文化的美丽隐喻丨《四海孔子书院记》系列选登之卷首语
卷首语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夫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心系大同,周游列国。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孔子之前,两千五百年的文化道统得以传承,孔子以后,两千五百年的文化得以开启。其所倡导的忠恕仁爱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
书院不仅是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读书人的“栖身之所”,也是一个特属于中国文化的美丽隐喻。每个时代,书院总是默默担负着传承道统的使命。传统书院,一有经典,二有山水园林,三有一群具有大志、诚恳笃实、喜欢学习的人。书院对于生活体验的强调,使得读者每一日对于经典的接触,都能如大自然般的活生生,其中的一字一语,皆有呼吸,皆有神圣的气息。书院,便是扮演这样的角色:以真诚的生活参与,活化经典。不但谨守“尊古”、“尊圣”、“尊经”、尊道的儒家家法,而更重要地,便是以书院形式,保守着儒学日新又新、向时代开放、生生不息、自我更新的机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儒学,而儒学的光大与传承,不能离开书院,离开这种以生活体验为特色的“意义空间”的。
书院,一个来自中国文化的美丽隐喻
儒学儒家在生活层面的实践,创办四海,重在实践儒家文化的神圣性,让教育进入到一种内在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成果则必须透由日常生活与行动来展现。
书院是一个美丽隐喻,中国历史上的书院非常之多,师生沉浸于书院这种充满自然的庭院式氛围当中,我称之为用庭院式的生活美学来诠释中国儒学之道。这种生活美学实际上就是夫子之道的生活化。生活即是实践,在充满自然环境的庭院中构建这种学习氛围,让师生在这里一起生活学习,时时刻刻用身体和言行去体现经典依归。在这里,我想应该是在为儒学的复兴培养一批文化的生力军。
书院尤其独特之处,在这里,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师生一起成长,情谊很深,老师以高尚的人格来传递,用经典作为仪轨,构成一幅诗书礼乐的教化之生动画面。
就儒学传统而言,无论视为下学上达的学统, 或者作为教化万民的道统,其最重要之处,便是揭示天理本原。所谓不为荛存,不为桀亡,大行不加,琼琚不损,一切道理都从这里出去。
儒学的教化,无外在于为世人立其心,树其本。此心此本,便是人心中原已本具的天理本原。或者可称为易,可称为道,可称为心,可称为良知。
问题是,我们如何方能为世人立其心树其本呢?书院教育,是传统以降最好的方法。利用师生共学,在日常生活中互勉互励,并在生活中,试试广大其心,体贴其本,让师生自自然然地每一时刻皆能进德修业,书院,堪称养成圣贤人格的最佳处所。书院教育的每一细节无不指向这个最终目标。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书院而言,不只是经典中的文字,也不只是心中的道理,而是生活当中的实践。阳明先生主张,所有的知识都应在事上求,生活上的锻鍊,诚为了解本心不二的法门。而这正是书院教育最大的特色。
在读经,修身,礼乐之教中,贯穿夫子之道
读经,歌诗,礼乐,修身,是书院教育之日常必备课程。书院非常重视圣贤之典籍,每日研读能诵,用身心去体悟经义,用真诚去体贴古人的境界。因此,书院的教育从不局限于文本,更强调心性之学的修炼。每日的修身课程,让天地正气十足于身,通过身体的训练来练心。书院的院训是“诚敬谦和”四字,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处世之道。
书院强调惟精惟一,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做到精准,让经义在生活中切实发扬。因此书院的中和之道不在文字上,也不是在概念体系的架构上,而是在他真切的行动当中,日常的生活实践当中,自自然然,充满生机。我把这个状态称之为儒家的中和之道。例如日常的礼乐之教化,可以让一个人既有阳刚之气,天地精神,又可以呈现温柔敦厚、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
儒家的学以成人,是行动出来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自然的生长出来的,我把这个称之为夫子中和之道与礼乐教化的一种回归。
四海孔子书院 院长 冯哲
《四海孔子书院记》从本期开始系列选登,分为卷首语、十个章节和结语。
(四海孔子书院和园明德堂)
延伸阅读:
为青少年打下鲜明中国底色! 教育部国家语委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风雨无阻,用中华经典传道育人!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推广历史回顾
四海孔子书院祭孔典礼:
四海孔子书院招聘信息:
访学、招生、招聘咨询电话
马老师:17710966551(微信同步)
曲老师:18910060352
冯老师:13910709427
上班时间:
周一至周四
上午 9:00-11:30
下午14:00-17:30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
白家疃村四海孔子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