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岁男孩险遭同学刺瞎眼睛:如何教会孩子应对被欺负?

碎碎 关注☞ 尹建莉父母学堂 2021-10-27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Susie朗读音频

音乐:坂本龍一-DNA Intro 歌曲:岑宁儿-错觉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


一年级的小吕(化名)被同学小林(化名)霸凌,身上被铅笔尖扎伤20多处,后背、肩膀、眼角、胳膊都有伤口。


孩子眼睛的伤,差一点就刺到眼球。




小吕的校服上还有渗出少量血迹和被刺穿的破洞。



处理伤口时,孩子疼得放声大哭。


医生表示,有一部分铅笔屑太深,取不出来,全部烂碎在肉里,要割开肉才能清理。


隔着屏幕都感觉到疼。




小吕的妈妈说,孩子身上除了被铅笔戳伤,还有多处有淤青,不知道孩子都经历了些什么。这要是小林手里拿的是刀的话,那真的是不堪设想。


事情爆发后,家长群里炸开了锅,小林霸凌同学不止一次,往同学书包里面灌水,打同学脸......




令人心痛的是,这期间本有很多避免悲剧发生的机会,但悲剧没有被有效避免。


孩子被欺负不知道反抗,父母也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被欺负,被欺负了多少次。


👆现在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专业家庭教育辅导师

提供的【限时免费育儿咨询】服务


孩子的“两副面孔”



宁愿自己被欺负,也不告诉家长的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网上有句话说:“比校园欺凌更可怕的是,被欺凌者觉得求助无益,只能忍受。


觉得求助无益的孩子,陈泗翰算一个。


4月8日,22岁男孩陈泗翰正式刑满释放。


7年前,他因刺死一位霸凌他的同学而入狱,从15岁到22岁,刑期2495天。


时间回到2014年,性格安静的初三学生陈泗翰,成了同学李小东的欺负对象。被五六个人,甚至是七八个人围在一起殴打是陈泗翰的常态。


有一次,李小东提出要跟陈泗翰单挑,反抗中,陈泗翰背部被刺伤了,住进了医院里,一度濒临危险,而李小东不幸去世。


因为故意伤害罪,陈泗翰面临着8年的刑期。



陈泗翰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为了能够让他获得更好的教育,初一时,父母就送他去了50多公里外的县城读书,让他寄宿在亲戚家。陈泗翰成绩优良,常考进班级前十,父母对他寄予厚望。


事发当天陈泗瀚被群殴两次后仍旧面临威胁,他并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我不敢给他们讲,怕我伯伯说我在学校打架。”


考虑到马上就要中考了,陈泗瀚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对他来说,顺利考完试才是最重要的。


相比被同学殴打的皮肉之苦,孩子更害怕被家人训斥;与保护自己相比,更担心能否顺利考试。


如果在孩子心里进行排序,生命安全甚至不如考试成绩重要?!家人训斥甚至比外人欺辱更可怕?!


是经历了怎样的信任缺失,孩子才会认为求助无益?!



尹建莉老师曾说:“孩子宁愿承受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就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现了问题。”


而霸凌者李小东又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李小东家人对他的印象是:从小很乖,干活勤快,成绩也不错。镇上没有中学,初中去了县城读书。因为离家远,父母在县里为他租了个房子,有空会去看他。


李小东去县城上学后经历了什么,父母并没有太多了解。其父亲表示,从前他都是严加管教,有一次打儿子把棍子都打断了。“我也不知道他那天为什么欺负别人,出了家门我就管不着了,一定是学校没有教育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儿童大多曾经有遭受暴力的经历。这在李小东身上得到的印证。


成为小霸王的李小东,内心情感长期被父母忽视,又在棍棒下长大;在与同伴相处中,压制、暴力是他寻求安全的胜利法则。


两败俱伤的恶性事件让我们反思,为何在大人眼里乖巧懂事孩子,却在这场霸凌中,一个成了受气包,一个成了小霸王?


尹建莉老师说:“世上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霸凌的哪个角色,每个孩子都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一张纸最终进了垃圾筐还是被裱到了镜框里,不是纸自己决定的,是画它的人决定的。”


当孩子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无法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被尊重的、被看见的,就会用无所适从、小心翼翼来掩盖自己真实的一面。


渴望被看见


4月9日晚,警察发现3个孩子在路边闲逛。


上前询问才知道,他们都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因上课贪玩,害怕回家后被骂,一致决定组团离家出走。


了解情况后,警察将他们带回了派出所。


已经一天没吃饭的孩子们,把民警值班的半箱方便面和两袋火腿肠全部吃光......



孩子们的离家出走,尽管虚惊一场,仍让人心疼。




他们之所以离家出走,无疑是觉得父母训斥的模样比在外挨饿受冻还要可怕。


无论是校园欺凌,还是离家出走,孩子的举动都是声嘶力竭地求救。


心理学者武志红老师说,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作为成年人,我们渴望被伴侣、被上司、被朋友看见;同样,年幼的孩子也渴望被家长看见。


👆现在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专业家庭教育辅导师

提供的【限时免费育儿咨询】服务


先有亲子关系,才会有教育


即使没有校园霸凌,没有离家出走,我们面临的种种日常教育难题,多半也卡在了亲子关系的质量,卡在我们是否充分看见了孩子。



朋友小易就和我诉苦:

“平常教育孩子,感觉轻了不是,重了也不是。说重了,生怕孩子闹个离家出走,有个万一。放任不管吧,又担心孩子会走上歪路。”


这不,周末到小易家做客,就目睹了她和儿子的争吵过程。


妈妈一脸严肃地质问儿子:“给你规定好了今天要写的作业量,你是不是该做了?”


儿子一副傲娇的模样:“我今天不想做,所以没做,怎么了?”


妈妈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你没做你还有理了?今天晚上必须写,写不完,不要睡觉!”


儿子直接撂下狠话:“你再逼我,我就不上学了!正好不用写作业。”


一句话,把妈妈堵得哑口无言,败下阵来。


妈妈觉得自己一心为了孩子,孩子这样顶嘴,当然生气伤心。


可孩子顶嘴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他慢慢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想要得到父母对其独立性、自主性的尊重。




常常一件小事就能起争执,往往是孩子在探究爱的深度和厚度。当外界的声音突然闯入了自己的主观世界时,内心自然是想捍卫自己的领域,进而为了要证明自己的判断而做出一系列防御性的行为。


亲子关系先于教育。对孩子而言,当他感受到父母对TA真诚的关爱和尊重时,才不需要用叛逆的行为来“争取独立”。


教育中的尊重考验的其实不是行为本身,而是行为背后的心理基础:你是否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否相信孩子内部早已具备了“成为他自己”的所有要素?


给亲子账户储值


作家冯尘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其实亲子关系如同一个情感账户,从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起,父母的悉心照顾,就开始往账户里存储爱(钱),当余额充足时,孩子自然会信任父母。



如果要求孩子违背他自己的意愿去听从父母,就是从亲子账户里取钱。每让孩子妥协一次,就取出一点。


一次次的对抗,只会把账户清空,让曾经最亲密的关系渐渐产生裂痕。


在养育过程出现各类问题,我们都可以首先回到亲子关系的维度去思考,给亲子账户储值,把表达爱的方式进一步优化。


最后,用一位博主分享的8岁小男孩的诗歌作为本文结尾:




《我的妈妈》


她今年8岁了

我之所以说她8岁了是因为

生下我之后,她才是我的妈妈

我今年8岁了

所以,我的妈妈也8岁了

我8岁的妈妈,有时也不够好

做事有点追求完美,偶尔还爱发脾气,难过时会哭鼻子

生姐姐和我的气时,竟然惩罚自己不吃饭,一直拖地做卫生

但是,我很爱她

因为,8岁的妈妈和8岁的我一样都不够好

但都很努力


来源:新浪微博@张允晨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

爱读书的家长,孩子都不差

4月春光好

世界读书日,阅读正当时~


快来免费参加活动↓

【哪一本书,让你读完感觉人生赚大了?】

每天推荐一本书

天天抽大奖,100%中奖

还可参与优秀读书人评选

选上即可领取超值大礼包


好书就要向全世界大胆推荐!

扫描二维码,快来参加吧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碎碎,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记录我与这个世界的天马行空。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主播介绍



Susie,出生在冬至,赣北一座小城的资(油)深(条)女主播。相信:爱自己、慧生活,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