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周六,来全国最高美术馆看一场超震撼的新媒体艺术展

2017-11-15 发现深圳美好生活 乐活深圳


11月18日(本周六)下午3点,新媒体艺术展“摩登时代:理想与现实的进托邦”将登陆全国最高美术馆 V Gallery。展览以“摩登时代”为主题,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汇集来自伦敦、香港、台北、上海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媒体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探索当下互联网时代下的艺术创作生态,共同呈现这场声、光、电多感交互的侵入式体验展。


作为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外围展 —— “
万物成长”万科公共艺术季(以下简称“万科公共艺术季”) 及万科·深南道68号42楼 V Gallery 天际美术馆的首个大型展览,伴随万物有声讲堂【叁】开讲,将在深圳掀起一阵文艺热潮!


整场活动由MINI剧场单元、艺术展开幕式、万物有声讲堂【叁】三大环节组成。万科和想得美共同发起整场艺术活动,并特邀演讲嘉宾、艺术家、合作伙伴、媒体朋友、艺术爱好者等诸多文化人士,探讨当下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多种可能。


罗湖位于深圳中部,是深圳经济特区开发最早的城区,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在这里诞生。如今的罗湖深南大道给人的印象是热闹繁华,矗立在深南大道边两栋金灿灿的金色双子塔显得格外安静,因其金色的玻璃幕墙,一度被誉为“金色罗湖”的象征。如今全国最高的天际美术馆即将落地在这栋金色双子塔里,成为深圳文化新领地。


2017年11月中旬,万花筒艺术平台携万科·深南道68号共同策划“摩登时代:理想与现实的进托邦 —— 新媒体艺术展”。展览以“影像”这一媒介多维度探讨城市本身 —— 从具象的时期到抽象概念 —— 与当下城市及多媒体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划分“生长”、“精神”、“互动”、“现象”四个单元展现城市的多面性,展出共12件/组作品,11位艺术家关注方向与来源的多元性,以及城市区块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提出:“城市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在全国最高的天际美术馆 V Gallery中,创作呈现出的精神实质被一一呈现与记录。


— 策展前言 —



“摩登时代”(Modern Times)一词来自1936年由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影片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的高峰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尽压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苦苦挣扎,成为了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影片中对当时社会问题 —— 现实的工业化对人性的压榨与摧残作为最深刻的着点。无论时代如何更迭,电影中深赋意蕴的城市现象至今都历历在目。如今我们身处的互联网时代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本次针对“摩登时代”这一概念,提出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时代,再到今天互联网+时代呈现出不断迭代性的城市特征。澳大利亚考古学家柴尔德(V. Gordon Childe)曾提出一个“城市革命(Urban Revolution)”的概念 —— 人类学和考古学上所说的人类社会进化过程,即由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无文字的小型农村发展为社会结构复杂,进入文明的大型都市中心的过程。19世纪20年代末期,“摩登”因与英文单词“Modern”读音相近,而有"现代"和"时髦"之意,代表着现代的、新式的、时髦的,象征着不同于过去的新生气象与革新


“进托邦”(Protobia)出自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必然》一书中,进托邦中的“进”(Pro)来自于“进程”(Process)和“进步”(Progress)。它区别于我们对于未来的另外两种想象:“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所谓“乌托邦”,就是理想社会。而进托邦并不是目的,它是一种变化的状态,一种渐进式的改进,一种进程。进托邦是指每天都进步一点点,这种微小的进步几乎不被注意,并且产生新利益的同时带来同样多的新麻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真正的利益就在产生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进行的循环扩张中逐渐积累起来。更准确地说,当下的城市发展已经到达了进托邦,在这个模式里,事物今天比昨天更好。

反观城市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发展历程中,这种微小的进步极易被我们忽略。展览立足于“时代”
探讨城市中理想与现实的进托邦,理城市阶段性的面貌,并以之为契机,反思当下城市化进程


— 展览信息 —



摩登时代 —— 理想与现实的进托邦


展览日期:2017.11.18 - 12.18
展览地点:万科·深南道68号42层 V Gallery


参展艺术家:
(按姓名拼音排序)
樊克明(上海、伦敦)
高少康(香港)、黄盟钦(台北)

雷磊(北京)、五条人&陈侗(广州)
王略(台北)、熊超(上海)
XCEED(香港)、又一山人(香港)
应歆珣(杭州)、朱力行(香港)

《冇照跳》

电影放映+又一山人映后座谈会

第一场:2017.11.18 15:00-17:00

第二场:2017.11.19 15:00-17:00

第三场:2017.12.16 15:00-17:00


开幕讲堂:
2017.11.18 (周六)18:00 - 20:35





— 参展艺术家&作品 —



“生长”单元主要呈现的是高少康的灯箱装置《天下太平之曼陀罗》、黄盟钦的互动影像《镜花园》和来自王略的绘画影像《讯息满溢》。以花幻境看城市,花非花雾非雾,你们眼中的镜像又是什么呢?


高少康(香港)


新媒体艺术家、设计师

高少康,《天下太平之曼陀罗》,灯箱装置,2017


高少康的创作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向, 深入其中制造出充满思考的主观现实。将中国图案与骷髅头两种元素融合并存,传统与时尚相碰撞。这种探讨既直接指向图像背后的观念,又意在挑破文化生产与传播的困境。两种元素揉合一起,产生了一种文化的批判性与戏谑感,作为这个时代的一种象徵,交集出更混和的意象,一种粉饰太平的隐藏。这次展出是一个多面空间,名作“天下太平之曼陀罗”。在佛教曼陀罗代表心中能量的宇宙,能观自在,能照五蕴。在花语亦有“不能预知的死亡与爱”,美好与矛盾共存。作品反映出的花花世界,万象列森,八万四千的现实妙思。



黄盟钦(台北)


装置艺术家

关注感知形塑与身体议题

黄盟钦,《镜花园》,互动影像装置,2017


黄盟钦的作品关注感知形塑与身体议题,擅长结合复合媒材、空间装置与录像作品。他运用程式运算传输虚实相间的视觉感受,流动间拼凑着时间与空间的感性叙事,并且经由声音与空间的布局引导营造出人性感官场域。似动似静的画面中,迴圈着真实与虚构的记忆,藉此让观赏者在觉知运作中接收讯息并且产生移情作用,织造成属于与自我对话的视觉印记。象征城市更新不断幻化地影像交叠感。

王略(台北)


视觉艺术家

研究东、西方元素重复堆叠的可能性

王略,《讯息满溢》,绘画影像装置,2017


王略善于撷取熟悉的东、西方元素,研究著元素重复堆叠的可能性,实与虚的互补性,通识性质的语言性以及单纯线条的传达性。使用这四个工具勾勒出具神话性质的图像画面。思考着人类的起源和创造性,在所身处的现代,神话的影响与作用究竟可以透过当代的表达带来怎样的启发。 


“精神”单元主要呈现的是雷磊的多屏录像装置《书上的书》、应歆珣的影像作品《无体》、樊克明的视频录像作品《用眼睛作画》,为我们展开一场未来城市里的超边界的想象力和构造力。


雷磊(北京)


艺术家、电影导演

实验影像、动画


雷磊,《书上的书》,多屏录像装置,2013


雷磊的创作基于对事物形成独立价值观的存在认知之上。去掉一切工业动画的流程,以独立的见解和思维去自由表达情感,创作同时涉及录像、绘画装置和音乐现场演出等形式。雷磊用手工书籍结合视频动画的形式撕开又整合纸质传播媒介,其创作视觉效果深受现代主义的影响,作品中的几何图像和动态方式让人联想到工业时代后到大机器生产时代。抽象的图像类似巨大的齿轮并联想到建筑的变形和伸缩。多个数码相框的动画装置,100本手工书籍及相关的100个动画视频效果仿佛一个动态城市。


应歆珣(杭州)


实验艺术家 

研究媒介与身体、生命、
社会生态之间的关系

应歆珣,《无体》,影像,14分10秒,2017


应歆珣的艺术创作呈现多元面貌,作品涵盖纤维装置、身体装置、剧场化展演、灯光装置、影像、绘画等形式。她对新物种物像、科技生态等探索研究媒介与身体、生命、社会生态自动生成出一种智能式的关系。以表演的方式抽象地呈现这个“人类纪”时代带给我们一种“濒死体验”的超感知。人类被科技带来的变化所浸透的,并进入一种永恒无止境的变化状态中,最后达成一种永恒存在的超验感。在“进托邦”进程中,展现了对城市未来生存的超边界的想象。


樊克明 (上海、伦敦)


多媒体艺术家

探索潜意识和创意的想法和绘画

樊克明,《用眼睛作画》,视频录像,1分55秒,2015


樊克明有着“创意巫师”的称号,其创作探索潜意识和创造力的想法,试图理解艺术实践背后的原则和新的创造性表达。作品多以视频、装置和绘画形式为媒介,创造性思维天马行空,在艺术上的创作表达从不完全满足现状,鬼马式的顽皮同时带来深刻的社会启示。



“互动”单元主要呈现是XCEED的数位艺术裝置《DynamiCity 2017》、朱力行的Ipad互动装置《Squiggle》和熊超的数位艺术装置《意念的艺术》。为我们展现技术如何传递情感,科技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探索和永无止境的获得商业利益,也可以和艺术相结合辐射到关怀人类及整个世界的广度。


XCEED(香港)


新媒体艺术团队

专注数位艺术装置、空间设计
以及互动表演艺术


XCEED,《DynamiCity 2017》,数位艺术装置,2017


香港新媒体艺术团队XCEED,专注数位艺术装置,空间设计以及互动表演艺术。同样针对城市革命时代的关键问题,XCEED则选择了抽象数据作为其研究方式,以城市中的不同数据:代码、数据、统计、图库作为切入点,将之重新演绎,展现四种截然不同的独特姿态,穿越时空,重塑城市超现实的面貌,以抽象形式表达城市的活力。《DynamiCity 2017》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委约创作,并由XCEED成员张瀚谦、林志辉、王震杰及关继延共同创作。

 

朱力行(香港)


设计师、软件工程师 、新媒体艺术家

钟情于音乐和设计

朱力行,《Squiggle》,iPad应用程序,2010


朱力行擅长以交互设计来引导情感,创作常把复杂的功能诉诸简单的表现形式,将数据可视化,视觉动态化的数字媒体艺术。 此次展出的应用程序Squiggle是一个为“乐器盲”开发的音乐弹奏App,只要在界面上随意划出一条线,这条线就能成为弦,用户可以创造自己的乐器而不必再拘泥于一般弦乐器的音阶。作品Squiggle曾在纽约MoMA展出,这款音乐App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录。朱力行的创作更多呈现出当下互联网时代下城市的新趋势,科技与情感的交融性。



熊超(上海)


设计师、新媒体艺术家

关注精神力量和自我表达的实验性

熊超,《意念的艺术》,数位艺术装置,2分26秒,2014


熊超是中国获奖最多的创意人之一,曾在2015年荣登《福布斯》华语区顶尖设计师榜单。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广告艺术总监和平面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位热情的创作者,他把当代艺术与广告和设计作品结合在一起,致力于通过影像、装置、科技、绘画作品来探索潜意识和创造力。坚信有意义的创意、设计、艺术可以让世界更美。



“现象”单元主要呈现是又一山人的两件作品:仅三次独家放映的电影作品《冇照跳》和录像装置《共融 / 一九三》 ,五条人 & 陈侗共同创作的录像短片《梦幻丽莎发廊》。为我们带来一场有关城市生活的印象记忆。


五条人 & 陈侗(广州)


乐队 & 当代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作家

最佳乐队及最佳民谣艺人
文化行动主义者

五条人 & 陈侗,《梦幻丽莎发廊》,录像装置,5分36秒,2017


五条人是一支来自广东海丰乐队,主要成员有仁科、茂涛。其音乐创作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新闻事件、民间传说;曲风多元,从地方戏曲、港台流行歌、民族音乐、西方摇滚、街头卖艺中吸取养分;不断尝试打破一些常规,去拓宽歌曲的可能性。陈侗是文化行动主义者,藉由推动文学和艺术来“拓展”当下艺术及知识生产的可能性。《梦幻丽莎发廊》是由陈侗为五条人第四张专辑执镜创作的录像短片。画面勾勒出一个虚实相间的生活场景,驳杂的“俗趣”是画面的审美核心。抒情、恶搞、戏仿、反讽是酣畅淋漓的,同时也刀剑铮然,性命与共。画面中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就这样在一片高奏的凯歌中,被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所湮没,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妙趣横生的社会风情画。影片传递的不仅是个人生活的烙印,也是时代变迁的象征。



又一山人(香港)


设计师 、 视觉艺术家 、导演

热衷于摄影及视觉创作
尤其专注社会状况之题材


又一山人,《冇照跳》,电影 ,81分,2017


又一山人,《共融 / 一九三》,录像装置,2分45秒,2017


又一山人的作品强调视觉与社会性的融合。《冇照跳》是一个经长期蕴酿的舞蹈电影计划,由艺术家连结三位舞蹈界的达人好友:邢亮、梅卓燕及伍宇烈,一起进行没有舞台、没有观众、不设形式界限的舞蹈实验。三人将会在电影中分别创作“非常”自身的舞蹈,三人重新探索香港的人、地、物,重新发现舞蹈的本质,以及自处今天香港这个城市的种种。纪实性地叙述一个城市的未来的渐进性。《共融 / 一九三》中的红白蓝分别代表着自由、平等、博爱。黄星是国家,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 各国国旗上的颜色,图象都象徵着乌托邦式的理想和目标。但落到国与国之间的概念、经济及政治角度,一百九十三支国旗所代表的“国”就变得没完没了的身份,权力、角力以至纷争。人的智慧由来,千万年分流后之文化、历史百花齐放,这和而不同的精神,可否重新在今日地球村派上用场? 暂且收起各自文化、历史、民族底蕴,将大家国旗来一次解构共融,以同一语境对话,面对何谓“你”和“我”的课题上面。

MINI剧场放映单元展现的是香港著名的视觉沟通人又一山人的新作《冇照跳》。作为全国首映会,将仅在内地播放3次。艺术家届时会亲临现场,带领大家一起欣赏舞蹈,感受城市印象,探知影片背后的意义。(报名链接请点击“阅读全文”)


— 三场放映会 —


时间

第一场:2017年11月18日下午15:00-17:00

第二场:2017年11月19日下午15:00-17:00

第三场:2017年12月16日下午15:00-17:00


地点

万科·深南道68号42层V Gallery


人数

每场30-50人

报名
扫描文末二维码,预约席位

又一山人,《冇照跳》,電影 ,81分钟,2017

Anothermountainman,Dance Goes On HK,movie,81’,2017


《冇照跳》由香港著名视觉创作人又一山人(黄炳培)连结三位同是香港资深舞蹈家的好友:伍宇烈、梅卓燕及邢亮,透过互动来创作对话,带出三个把半生投进舞蹈的香港人对舞蹈艺术、生活的地方、身边的人和物所产生的感悟。

 

由又一山人构思「冇照跳」这题目框架,在电影中三位主角以即兴舞动及互动对话,分别展开对人、物、空间的解构:生于香港,曾在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出任舞者,及后回来香港发展编舞事业的伍宇烈,分别找来三位特殊的朋友和亲人跟他合作,在过程中用舞蹈重新连结三段关系;生于广州,在香港成长的梅卓燕走进导演安排急速变迁的城市角落中起舞,对当下我城有感而发;在北京出生,在香港发展的邢亮探索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看与被看」的关系,在没有俗世约束下起舞,从而思考人在现实环境下如何影响思维空间,再反思自身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世界。

 

三人的背景和创作方向与又一山人不大相同,但四人对生命和对香港的热情和爱护,以及面对人生下半场的感受,透过真诚的即时纪录表露无遗,期盼这城能如昔以豁达包容,正面态度往前走,往前舞动。


— 又一山人 —




又一山人(原名黄炳培)之艺术、设计、摄影及广告作品屡获香港及国际奖项达六百多项,包括美国One Show 两金,英国 D&AD yellow pencil 及东京TDC大奖。其艺术及设计作品超过二百次于香港、海外展出,如2015年东京ggg 举行大型个展。作品并获多间国际艺术馆永久收藏,包括香港西九M+ 及伦敦V&A museum。曾获2011香港艺术发展奖之年度最佳艺术家奖 (视觉艺术)大奖及香港艺术馆颁发之香港当代艺术奖2012。


又一山人对摄影及个人视觉创作十分热衷及积极,尤其专注社会状况之题材。他以“红白蓝”一系列作品积极推动“正面香港”精神; 并得到国际关注。 2005 年代表香港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


十多年前开始学佛后,又一山人的创作都渗著佛家思想,并以“弘法”爲己任。希望透过创作宣扬平等和谐,世界大同。


万物有声讲堂在万花筒文化艺术平台运营下,聚焦当代艺术和文化热点,旨在打造大众与艺术先锋的对话平台。

万物有声讲堂【第三讲】以“摩登城市”为主题,瞩目艺术家本身与罗湖的真实联接,特邀新媒体艺术家-黄盟钦(台北),新媒体艺术团队 - XCEED(香港),软件工程师及新媒体艺术家 - 朱力行(香港),著名视觉沟通人 - 又一山人(香港),视觉艺术家 - 王略(台北),透过创作理念和个人生活分享,展示不同领域的知识结构、审美理念、学术指向,体现出他们对艺术的思考和研究。


— 分享嘉宾 —


近期展览:《身体的不明确》,德国慕尼黑艺术公寓(2017) ;《身体图景_欧亚当代艺术鍊节串列》好思当代(2016) ;《织造身体_介-面》国立台湾美术馆时光天井(2016) ;《身体造景》台北数位艺术中心(2015);《RITUELS DE LUMIERE》法国阿尔勒Galerie Joseph Antonin当代艺术空间(2015) ;《移动之身_台湾X土耳其伊斯坦堡当代艺术交流展》halka art project艺术中心(2015) 。 


--------- 黄盟钦 ---------


新媒体艺术家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艺术博士

  相关设计与艺术学系兼任讲师  



演讲主题
《身体拓谱:谈录像创作的观念与形式》

谈身体拓谱的观念与研究

媒介技术发展的身体转向

数位城市下的科技身体感


代表作品:《Collar AG》、《Resonance Aura》系列、《RadianceScape》系列、《Anádelta》、《DynamiCity GenType》等曾巡迴意大利、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德国、美国、希腊、波兰,亦散见亚洲等地。近年获希腊Athens Digital Arts Festival及 波兰WRO Biennale邀请展出作品,亦与本地不同艺术团体跨界合作。


--------- XCEED ---------

香港新媒体艺术团队

专注数位艺术装置

空间设计以及互动表演艺术

过往曾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美国纽约Core77 Design Award
英国Lumen Prize

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优秀奖 

及香港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大奖



演讲主题

《XCEED作品分享:以数据为创作媒介》


以深港两地不同数据为创作媒介

开始探索数据的可能性

透过不同作品分享透过电脑程式

将城巿数据重塑成数字以外的面貌


代表作品:POW WOW TAIWAN 台北正义国宅壁画;Carhartt WIP 台北品牌形象合作项目;台湾统一超商合作壁画项目



--------- 王略 ---------

视觉艺术家

研究东西方元素重复堆叠的可能性


演讲主题

讯息的满溢与梦的细胞


依据童年绘画线索建立自身系统 
把创作用梦境+科学想象包覆
符号是视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是个如同谜语一般的存在


代表作品:白蓝(设计/艺术)、 烂尾(摄影)、无常(装置)、冇照跳(电影)、本来无一事(摄影)



--------- 又一山人 ---------


视觉沟通人

八万四千沟通事务所创办人

方所始创人之一

AGI国际设计联盟成员

教育工作者


演讲主题
《与时代同步的创作人》


把创意工业视为生活一部分
用红白蓝描绘时代的色彩
以跨时代与跨形式的探索视角
展示正面积极的创意能量

代表作品:《Squiggle》、《 Shadow Harp》、《Sound of Market》



--------- 朱力行 ---------


设计师

软件工程师

新媒体艺术家


演讲主题
《音乐和互动的可能性》

不懂乐器便不能演奏音乐吗? 

新媒体能否取代乐器?

成为人与音乐之间的桥梁?


— 活动场地 —

全国最高美术馆:V Gallery 天际美术馆

万科·深南道68号42楼


本次万物有声讲堂选择被誉为“金色罗湖”象征的深南地标 —— 深南道第68号“金色双子塔”。 万科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将其42楼空间改造成为全国最高的天际美术馆  V Gallery,使由建筑项目转变成公共艺术项目,创造成一个新的城市景观,成为深圳新的文化地标。




开幕式 x MINI剧场 x 万物讲堂


—  活动流程 —

MINI剧场

14:30-15:00 媒体预览

15:00-17:00 剧场放映


开幕讲座

17:30-18:00 讲座签到

18:00-18:30 开幕剪彩

18:30-20:35 开幕讲堂

20:35-21:30 自由观展


— 温馨提示 —

座位有限,请提前签到
电子报名凭证入场


时间:11月18日(周六)下午6点-9点
地点:深圳罗湖区深南道68号42楼-V Gallery


— 《冇照跳》—

电影放映+又一山人映后座谈会

每场仅限30人
扫描【活动行】二维码
或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

— 讲座报名 —
仅限150人
扫描【活动行】二维码



— 展区导览 —


— 参与机构 —


主办:万花筒文化艺术平台

协办: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承办:SenseTeam 感观·山河水

展:想得美 XIANGDEMEI

鸣谢:万科·深南道68号


— 工作人员 —


策展人:黑一烊

展览顾问:张海涛

展览总统筹:周韵、钟萩

策展助理:周艺璇

展览统筹:李桓宇、刘珂呈、刘信廷

展览执行:谢龙、陈艺宇

平面设计:王强、黄婕、贺晨

空间设计:马骏、李桓宇

媒体推广:黄志娟、黄茜、周慧婷、刘由钦
活动执行:思班都市 SPAMAPS


— 交通推荐 —

  

地铁2号线 - 湖贝站A出口
步行800米可到达







你可能还会喜欢:

逛艺术 | 11月深港穗展览指南

倒计时!深圳文化新地标“设计互联”将于12月2日盛大开幕

美到逆天!teamLab“舞动艺术展&未来游乐园”现场图文攻略

Lifestyle | 最AI的办公室,给你一份来自未来的礼物

Lifestyle | 这家深圳最早的五星级酒店全新开业,美得超有艺术范儿

旅行 | 在阳朔发现时光静好的山居岁月


合作/投稿/商务等,

欢迎联系编辑微信号:edmondw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