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场展览,如何让800年历史的迳口古村“复兴”?

2017-12-26 发现深圳美好生活 乐活深圳


深圳光明新区的迳口社区,是一个有800年历史的广府村落。由于社区内98%以上面积位于生态线以内,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着一种闲适却逐渐走向衰败的状态。

迳口社区©张超工作室


以“城市游牧”式策略性介入并激活城市空间的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迳口村”。光明分展场以“迳口复兴!”(JINGKOU REVIVE!)作为展览主题,通过实地研究、空间激活、案例对比、经验分享、活动引入和在地文创等多种方式重新探讨社区再生的方法与模式。


黄氏大宗祠是迳口社区的中心


12月23日上午,来自北京、上海、哈尔滨及本地近二十位建筑专业媒体朋友在策展人尹毓俊的带领下,以居民日常生活的中心——黄氏大宗祠为起点,了解遍布在迳口社区的民居、广场、水井及主展厅等地点的展项   

策展人媒体导览


随后进行的开幕论坛,策展人及参展人围绕“城村复兴”为主题进行了探讨与分享。此次展览中策展人挑选了三个扎根当地的台湾案例展出,来自台湾的特邀学者黄茜芳作为水牛建筑师事务所的艺术总监介绍了他们的工作:陈永兴建筑师用现代水牛的精神耕耘,用“慢,却稳定”(Slow but steady)的理念来开展自下而上的社区营造工作。


水牛建筑师事务所【向南方学习:水牛建筑师事务所的乡村实践】现场©张超工作室


台湾案例馆:(左起)丘如华【迪化街计划】、里埕设计工坊【小岛建筑奇遇记】、水牛建筑师事务所【向南方学习:水牛建筑师事务所的乡村实践】现场©张超工作室


里埕设计工坊创建人陈书毅分享了在台湾金门岛上的社区营造案例,他用“小岛奇遇记”来概括他们的工作内容。从民居到乡土到公共环境到艺文环境的准备是未来趋势,建筑师不能只关着门做建筑,势必要跟社会做很多的沟通。

里埕设计工坊【小岛建筑奇遇记】现场©张超工作室


孙君工作室专注于做乡村建设,从2002年开始进入乡村,“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是他们做所有项目的核心思想。孙君工作室总设计师祝采朋总结:“乡建就是三句话:让鸟回来(生态修复)、让民俗回来(文化回归)、让年轻人回来(重塑希望)。”

孙君工作室【郝堂茶人家】现场©张超工作室


HHDFUN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王振飞分享了如何利用高技和低技手段去做乡村营造,设计师和策划公司、政府之间一开始就制定了三项原则:一是让村民通过示范项目,结合设计师给出的规则来改造自家的院子;二是把建造留在当地,让村民自己来建;三是低价原则,尽量找低价的材料。

HHDFUN 建筑设计事务所【西井峪村】现场©张超工作室


上午的论坛中,通过台湾案例组的在地经验与孙君工作室在河南信阳、HHDFUN事务所在天津西井峪村的乡村建设案例中进行对照,得出的相似与差异之处,以及他们的心得、智慧和经验分享,正是策展人希望给各位观众传达的信息。


“城村复兴”论坛现场


2017年是光明新区成立第十周年,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总监刘磊从参展项目“未建(土)成——光明十年”的命名来由开始,分享了该中心对“光明新城发展十年”的研究,从“农场”到“城市”身份转变的反思。近年来光明新区参与研究的荷兰学者中有一位提出 “种出光明”,也就是说光明未来是可以被种出来的,刘磊以此祝愿来作为发言的结尾,希望通过这些总结、研究能够对未来的光明新区发展作出贡献。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未建(土)成——光明十年】现场

©张超工作室


孙海霆和王硕这次以组合和搭档参展。北京垣冶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孙海霆通过拍摄北京在四环和五环之间的城中村建筑立面,对根据居住需求而进行的自建建筑进行档案纪录。META-工作室创始人王硕则分享了在当代社会环境下进行介入,做出更丰富多元的设计与实践。在展览中呈现的“集体居住”,是城中村野生状态下生长出来的日常生活和设计出来的带有一定灵活性的空间之间的对峙、对话,设计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的。


孙海霆【城中村建筑立面】、META-工作室【新青年公社】现场©张超工作室


现在造的乡村房子能不能回到以前聚落的感觉?gad杰地设计合伙人、设计总监孟凡浩接着谈了原形研究对未来的乡村实践的意义,“重要的是为这个乡村注入了活力,也让一些年轻人回归。建造方式上以当代手法进行探索,将传统材料或传统精神作为转化。


gad杰地设计【当代乡村聚落——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现场©张超工作室


“东梓关的村民在这样的回迁房居住,他们会找到在乡村生活的自豪感和对生活的尊重。”策展人尹毓俊总结,城乡问题是中国的特有问题,更是差异于全球城市化的现象。土地所有制的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最为关键,大到深圳城中村作为一个集体类型,小到像王硕和孙海霆的“集体居住”类型,及至光明新区这种处于生态控制线内不能建设,但又想推动乡村旅游的状况等等。城市发展和乡村建设关系的讨论会,将于光明分展场的四十天展期里分别在迳口社区和市区内持续举办。


“城村复兴”论坛发言嘉宾,第一排左起:黄茜芳、陈书毅、祝采朋、王振飞;第二排左起刘磊、孙海霆、王硕、孟凡浩。

开幕式在黄氏大宗祠广场举办


光明办事处围绕双年展开展趣城·迳口建设,着力提升迳口社区整体环境,在主展馆周边规划建设“5+1”趣城·迳口项目,包括休闲广场、亲水广场、四季广场、村道系统、戏台、光翠北路整体绿化提升项目,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策展人尹毓俊在开幕式上感谢主办、承办及各支持方及工作团队的鼎力支持,寄望“迳口复兴!”展览带着探寻社区复兴的问题作为展览思考的起点及研究的课题,寻找一种非经济导向的发展模式和激活社区的机会。

迳口社区的宗祠广场、亲水广场、四季广场俯瞰

©张超工作


“5+1”趣城·迳口项目:四季广场、戏台等

©张超工作室


开幕式现场位于迳口社区的中心黄氏大宗祠广场,首先热身的是凌云焰戏剧,该剧团由肢体艺术家李凝于1997年成立。他带着十几人的团队提前来到迳口的公共空间进行在地勘探和驻场创作。他们从宗祠到迳口小巷,在民居里、水井边再到展厅,根据空间和环境与居民互动,与居民打水井、唱山歌结合起来,上演一场浸入式的戏剧


凌云焰戏剧演出现场©金敏华

由艺术家武权创作的装置《我的天》矗立于宗祠广场,这是一件由影像、声音、建筑、表演共筑的虚拟现实,是一个沉浸式的双屏六声道视听装置场。它以影像叙述+空间及实体叙述形成带有城中村象征的虚拟现实时空,也像一个“片场”。


武权《我的天》


视听装置《我的天》之中,知名的现代舞艺术家施璇、周念念及其团队为观众及迳口居民呈现了优美的环境舞蹈现代舞《璇念》。他们结合迳口村黄氏宗祠及武权装置空间进行了舞蹈创作,通过形体、动作与舞蹈编排展现展现人与建筑的关联。


《璇念》表演现场


七十二变先锋音乐人小河带上了迳口社区的男女“歌王”、迳口儿童一起汇报白天进行的“回响行动”的成果。他和大家一起在水库边、榕树下、草地上,共同排练歌曲、录制光盘,并且自己动手设计一张独一无二的唱片。


小河与迳口“歌王”合作演出


👇 点击观看“回响行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24ckb5i9&width=500&height=375&auto=0


此外,由迳口青年们上阵的迳口麒麟队在开幕仪式前来到宗祠广场前的亲水广场月亮池、戏台起舞助兴,鼓声阵阵中惟妙惟肖的表演为现场带出热烈 、喜庆的节日气氛。


迳口麒麟队在月亮池前表演©黄东盛(迳口社区)

开幕日的四季广场如同一个欢乐的海洋


近百名观众参与了开幕式翌日的特别活动——“一砖一瓦建迳口”,六个队伍针对迳口社区地图的“小猪农场”“迳口新村”“迳口老村”等地点提出对建设概念,由大小队员们共同创造完成。组织者Playable Design 的负责人认为:“让公众去表达他们所理解的城市共生概念是很重要的”。未来怎么共生?通过孩子们的表达,让成年人去了解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为期四十天的展期内,主办方还将举行多场设计工作坊以及社区文体活动,展览中三个与社区紧密相连的板块:“城乡激活”、“田园-生活”和“在地文化生产”,将这个有着800年历史的迳口古村以及光明新区不被大众所熟知的丰厚历史、在地文化焕然一新地呈现于深双舞台。



观展指南


从迳口社区的村落肌理、街道、建筑、材料等捕捉灵感,“迳口复兴!”——光明分展场视觉团队SURE DESIGN,切分出一套专属于迳口的视觉肌理图案,呈现迳口历史沉淀和精神所指,也带领我们从新村村口进入本届展览区域。




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光明分展场

开幕活动直播回放请看“深圳观筑”一直播


展览信息


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光明分展场


展览主题:迳口复兴!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23日-2018年2月4日,

10: 00 - 17: 30 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光明新区迳口社区

策展人:尹毓俊

联合策展人:亚妮

影像单元策展人:王宏伟 冯宇

助理策展人:周丽华 周天琦

策展团队:陈楠

宣传及展览出版物:董超媚 何玉芬

视觉支持:SURE DESIGN

 

主办单位: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 光明新区城市发展促进中心

协办单位:光明办事处、光明新区综合办、光明新区文体教育局、光明交通运输局、光明公安分局、光明新区群团工作部、华侨城光明(深圳)投资有限公司 


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实践分展场


以“城市共生”为主题的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城中村”为出发,探讨和发思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并尝试描绘未来城市的愿景和更多可能性。

 

拥有12年历史的深双,首次在南头古城主展场外,设立多个分展场:罗湖、盐田、光明、龙华等五个城中村作为深双实践分展场,与主展场形成多区联动与互补。五大实践分展场都

有其鲜明的建筑及文化现象,根据不同的策展主题诠释“城市共生”的理念。

 

漫步罗湖的清水河铁轨,寻找曾经的物流荣光;到大梅沙尝鲜,搜罗“村市(是)厨房”的别样滋味;在光明迳口社区踏野,感受城市田园的生态景观;去龙华上围客家老村突围观展,挖掘废旧老宅的新价值,挖掘废旧老宅的新价值;重定义“在地文化”,在龙华浪口的虔贞女校,见证迁徙下的“故乡与他乡”。每一个实践分展场,都是你在城市“出走”的新方向!


关于2017深双



2017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主题为“城市共生(Cities, Grow in Difference)”,由策展人、评论家侯瀚如,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建筑师刘晓都、孟岩(按姓氏拼音排序)共同策展,计划于2017年12月15日在主展场深圳南头古城开幕,同时还将有罗湖、盐田、龙华、光明等城中村实践分展场与主展场形成多区联动与互补。


在“城市共生”的主题之下,展览从内容结构上分作三个有机联系的板块:“世界|南方”、“都市|村庄”和“艺术造城”。“世界|南方”板块由刘晓都总策展; “都市|村庄”板块由孟岩总策展;城市和建筑的两个板块由策展人、城市研究者朱晔执行策展;“艺术造城”板块由侯瀚如总策展,策展人、艺术家杨勇联合策展。

官 网: www.szhkbiennale.org 

微博: 深港双城双年展 





你可能还会喜欢:

逛艺术 | 12月深港穗展览指南

Lifestyle | 若不爱艺术,又怎会热爱生活?

2017UABB盐田分展场——村市(是)厨房

为城市而生 | 中国最高的天际美术馆

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本周五开幕!

2017 OCT-LOFT 创意节 | 许你一个创意未来

指南 | 一起去打卡世界级设计艺术新地标!

什么?听说这场展览好看又“好吃”

Lifestyle | 在深圳来福士广场,让生活被美好的仪式感点亮

Lifestyle | 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美得超有艺术范

旅行 | 在阳朔悦榕庄,发现时光静好的山居岁月


合作/投稿/商务等,

欢迎联系编辑微信号:edmondw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