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点蓝字关注我

导读


今年,主流媒体对全国两会的报道有哪些创新?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


3月5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人民网互动部主编邓志慧,人民电视资深编导刘青,中国电力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任春,看看他们为报道好两会,进行了哪些有益的尝试?

1

幕后到台前 强坛网友“花式”献策“心”意迭出


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我为政府工作报告献一策”是人民网强国论坛历年两会前都会推出的传统项目,旨在聚焦百姓关心的话题,邀请网友为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


今年该活动一上线,便引来上百万网友关注,大到国家规划,小到柴米油盐,各方建言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共计收到建言5000余条。这样的传统报道项目如何推陈出新?人民网互动部的报道团队一直在积极探索创新突破。


“内容报道首先应考虑与用户的深度融合,强化用户关系。”人民网互动部资深主编邓志慧向《传媒茶话会》表示,要在数以千计的留言中将网友“最关注”“有新意”的留言筛选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人民网互动部编辑团队自项目上线后,便精心挖掘素材,联合人民电视、人民网设计部多部门融合协作,共同策划推出“动漫手绘版两会献一策”系列短视频报道,通过真人实景的视频方式把幕后的热心网友请到屏幕前,这不仅拉近了平台与网友间的距离,还增加了互动性,让建言献策更加真言真实真情,收获一众好评。



 “这样的栏目形式不仅可以激发用户主体参与的热情,而且使用户也成为了内容产品的有效传播者,从而实现内容生产者和交互者的强势联动。”邓志慧分享指出,在主题选择上,人民网的编辑团队集中选择了颇具感染力、后台交互数据较高的“民生诉求”。


“在征集视频方面,考虑到普通网友自拍的习惯,统一采取竖版视频录制,这样更加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该策划导演、人民电视资深编导刘青向《传媒茶话会》补充道。


“养老如何不空档?”“如何收获稳稳的幸福?”“农民工群体如何常回家看看?”……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该系列视频成功地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故事化和生动化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600zf7yuv&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人民视频《养老如何不空档?》


截至3月5日下午,“我为政府工作报告献一策”栏目的三期总点击量超过了1500万,4000点赞量,收集建议5000余条。

说到“两会献一策”的独特之处,邓志慧告诉《传媒茶话会》:“我们关注用户对内容产品的可视化体验,为避免枯燥单一的人物讲述画面引起民众的阅读疲劳,通过可视化、多元组合的手段,把网友现身讲述、动漫手绘和目前最创新的短视频形式组合起来,采取动漫手绘去增添作品的条理性和生动性,充分发掘网友诉求。”


此外,邓志慧建议,在用户中心时代,媒体要用最短的时间,向用户传递含金量最高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把抽象的内容条理化、生动化,既要原汁原味又要富有精神创造的内涵。


2

“媒体大脑”上两会,新华社弄出个全球媒体之最

3月2日,新华社“媒体大脑”从5亿网页中梳理出两会舆情热词,生产发布了史上首条关于两会的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2018两会MGC舆情热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63ubk4ei&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8两会MGC舆情热点》


该视频生产仅用时15秒,包括两会舆情分析、可视化图表生成、配音、配图和视频剪辑,均由媒体大脑自动完成,这在全球媒体中尚属首次。

新华智云CEO傅丕毅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记者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本质上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


《传媒茶话会》了解到,“媒体大脑”将实现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新闻分发、采蜜(专业录音转文本工具)、版权监测、人脸核查、用户画像、智能会话、语音合成等八大功能,极大提高媒体工作效率。

3月6日,新华社再次发布由“媒体大脑”制作的《新华社2018两会MGC》。“媒体大脑”通过对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对比,随后呈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表述、高频词,以及传播广泛的热门图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67uj3gpd&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新华社2018两会MGC》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认为,“媒体大脑”和MGC新闻的出现,不是要取代记者、编辑,而是在更高层面上把人与物的延伸衔接起来,更快、更准、更智能地获得新闻线索和新闻来源,通过赋能记者和编辑,帮助媒体提高生产力。

据悉,国内各媒体机构均可在认证后,通过mp.shuwen.com的官方网址使用“媒体大脑”的各项功能和产品。


3

乐用“拿来主义”,中电传媒尝到融合创新传播甜头

“今年全国两会,中电集团的报道就是移动优先,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中国电力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任春告诉《传媒茶话会》,为搞好此次两会报道,集团深挖移动端传播潜力,全力将采访资源、优势栏目、特色报道和人力资源向移动端输送,实现前端内容的精加工和后端产品的多形态。


任春向《传媒茶话会》介绍,集团在报道分发上动了不少脑筋,所有的报道除了第一时间通过新华社的现场云进行直播外,中电集团的微博矩阵也同步进行直播报道,然后是网站专题报道,再后面是官方微信在早中晚各进行一次推送,最后才是报纸。


3月3日,中国电力传媒集团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陈进行,报道通过现场云同步直播,随后视频也通过微博进行了推送;当日,中国电力新闻网以《两会侧记|奋斗 走向新时代能源光明途径》为题发布了文字版新闻报道;3月4日,该报道文字版《陈进行:新时代能源发展信心满怀》通过中电集团官方微信“中国电力新闻网”进行推送;3月5日,该报道登上《中国电力报》报纸版面。


3月3日,中国电力传媒集团采访陈进行,并通过现场云直播


3月5日,中国电力传媒集团采访陈进行的报道登上报纸版面


在接受直播采访后,陈进行专门给记者打了电话,称赞采访传播速度快、问题有高度。

“要实现成为电力行业两会新闻报道重要出口等战略目标,必须移动优先。”任春告诉《传媒茶话会》,报纸必须隔天才能与用户见面,这种速度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除了移动优先,中国电力传媒集团今年两会报道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视频优先。”任春向《传媒茶话会》表示。


两会期间,中国电力传媒集团所有的采访报道,能用视频报道的就用视频来呈现。到目前为止,针对两会代表委员的采访视频报道数量已超过报纸报道数量。此外,首次实现了中国电力电视台视频报道当天采访,当天制作,当天播出。仅3月5日一天,新华社客户端就选用了中国电力传媒集团的两条视频报道。


“新技术和新形式要多用、敢用、善用,它们既能提高记者编辑的工作效率,又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任春告诉《传媒茶话会》,2017年年底,中电集团申请入驻新华社现场云,集团内20多名记者、编辑在现场云上注册账号,由总编室进行统一管理调度。目前,包括摄影记者在内的所有上会记者都能熟练进行直播采访。从3月3日开始,中电传媒集团利用现场云进行了12次直播,制作了12场视频新闻。


 

近期热门文章


1.纸媒遭遇“纸荒”怎么办?全国两会代表开出五道药方

2.福利!全国两会新华社为媒体免费提供线下高清直播访谈间!

3.人民视频客户端上线,人民网携手腾讯和歌华有线进军短视频!

4.记者请别用错了两会报道用语

5.杭州地铁重现“全民读报现象”!可破译出纸媒何种重生密码?



《传媒茶话会》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公开发表过),稿件写作主题围绕媒体采编、经营、融合、版权等方面进行,一经采用,稿费最低300元,上不封顶。同时欢迎提供选题和线索,一经采用,定当奖励。稿件及选题线索可投邮箱:cmchh1@126.com或后台直接留言。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1TKP1GMQ】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