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生论坛专场| 硕博俊彦畅谈人间佛教

2017-06-01 本公众号编辑部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

2017527日,由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主办的“人间佛教与中华文化” 论坛在西北大学盛大召开,海峡两岸学术界、宗教界、文艺界、企业界100多位代表同时参加了此次论坛。此次会议共收到专家学者学术论文30篇,研究生征稿论文21篇,共有55位领导、学者、法师、硕博俊彦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对人间佛教与传统文化问题的观点。

27日晚上举行的“学生论坛专场”,共有21位相关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发表了论文,分别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荆三隆教授、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王早娟副教授担任主持,由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雪梅教授做学术总结。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李海波教授也出席了本场学生论坛。

荆三隆教授主持论坛




各位博硕士研究生主要观点如下:

 

高永顺:当代中国大陆人间佛教实践面临的困境与应对原则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回顾人间佛教的发展历程,直至将人间佛教写进《中国佛教协会章程》,其指导思想及其地位毋庸置疑,但考察到大陆佛教现状仍面临很大的困境。人间佛教思想渊源深厚,其内涵的厘定丞待解决。当代大陆教内教外面临各种问题,只有找准人间佛教和社会大众联结的突破口,解决好人间化的问题,达成践行人间佛教的共识,才是人间佛教发展的出路,也使佛教真正回归到佛陀的本怀。


景天星:字字珠玑摄圣意 句句般若放慧光——星云大师《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读后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星云大师的语言文字,通俗易懂,颇入人心,同时又字字珠玑,句句般若,内蕴伟大的思想。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到明清时期流弊甚多,影响了当今不少人对佛教的认识,而大师的“三好四给”闪耀着佛教的真谛与思想,正如陈兵教授所言,大师把艰深的佛法从寺院藏经楼中解放出来,化为汩汩法水,滋润人们焦渴的心田。《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这部书是大师人间佛教的总结性著作,指导性著作,应予以深入研究。


曹兴中:人间佛教思想在西安归元寺的影响和实践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星云大师说,倡导人间佛教,这才是佛教未来的前途,这才是人间世界的一片光明。西安是中国佛教重要的传播和发展之地,在人间佛教蓬勃发展的今天,西安也涌现出一批秉承其思想、实践其理念、开展其运动的佛教界团体,归元寺就是其中之一。归元寺的宗旨是“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倡导寺院教育,接引青年,安养老人,同时与社会融合,深入社会。



李心苑:佛光山人间佛教的宗教对话新姿态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宗教对话一直是全球化时代下的宗教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与其他宗教相比,佛教在历史上具有更多的和平、包容的特性。人间佛教是传统佛教经过反思之后的产物,自身反思是宗教对话的基础。关注人间佛教的特点,并从其对话的四种形式出发,展开讨论它的可贵之处,认为这种宗教对话更具包容性、主动性、现代性,接触到宗教对话的深层形式,有可能导向多元宗教的归属,我们有理由认为这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极发展走向。

谢志斌:人间佛教神圣性的内容及其结构分析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人间佛教的神圣性有着充实的内容和饱满的精神,以星云大师《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一书中的阐述为主要依据,人间佛教神圣性的内容主要包括生命的神圣、生活的神圣、义理的神圣、目的的神圣和修行的神圣五个方面。同时从内外两层结构分析人间佛教神圣性的核心、信心、理论基础、表现、实践、作用等诸多方面,发现人间佛教神圣性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具体的实践,与传统佛教的神圣性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王爱军:人间佛教思想与《易传》“生生观”的契合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人间佛教思想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笔者从分析人间佛教思想“空”“无常”等基本义理入手,探讨其与《易传》生生思想的内在关系,论证人间佛教是生的佛教,在净化人心、指导人生、完善人格等方面皆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认为,若要推动人间佛教事业的发展,必须先厘清其思想的真义,继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



蒋雪祥:星云法师人间佛教对现代教学的启示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星云大师所著的《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一书中特别记录了有关佛陀教化弟子的故事和原理,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对现代教学的启示在于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师生平等中的敬与爱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这些是在人世间的佛陀给我们教育者的启迪。人间佛教理论对教学理论发展有巨大作用,这有助于我们丰富思想,厘清思路。

 

刘怡:论人间佛教的“人”

(西北大学思想所博士研究生)

   人间佛教是以人为本的佛教。从历史看,佛陀是生活在人间、修道在人间、成道在人间。人人禀赋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基础,都可成佛的可能性,都是未来佛。在成佛的历程上,人们应当发菩提心,修行菩萨道,努力提升自我、净化自我,才能了悟人生,证得佛果。所谓人成即佛成,是成佛的境界也是人的圆满。

 

王早娟副教授主持论坛


因时制宜,星云大师对佛教现代传播的启示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星云大師一生的弘法活动与大众传媒实践紧密结合,他在大众传媒中的实践与佛教现代传播的理念,影响深远。他早期创办、发行报刊,推动佛教在电视、广播中的传播,后期紧随时代步伐创办“佛光山大众传媒群落”,并成功地将佛教文化转化为媒体化的产品。他为佛教在大众媒体的传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是佛教传播现代化转型的示范与榜样,也对宗教传媒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早期佛教的人间佛教思想——以“三法印”为中心

(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与早期佛教是在同一三法印思想基础上的相互融合。人间佛教立足于日常生活中对无常的观察和体悟,不断地泯除对自我的执著,从而建立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的对等关系,这种境界即是于当下获得解脱。星云大师主张人们要在现实生活中觉悟,于此生现证法喜安乐正是畅佛本怀。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青年关怀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重视青年教育、关怀青年成长是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特色之一,也是佛光山人间佛教事业的重心。“以青年解决佛教的困境,以佛法解决青年的问题”是大师一生坚持的理念。大师对青年的关怀表现在对他们人生观、婚恋观、事业观、佛教观等多个方面的指导,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佛学教育为核心、以人格完善为根本、以弘扬佛教为践行、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等四个方面。解读大师的青年关怀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大师的智慧与慈悲,同时对于解决当下青年与佛教各自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田鹏:早期中土人间佛教的贵族化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由于东汉诸帝、贵族们的信仰,中土佛教得到了封建统治者对它的认同,得到了民间广泛传播的基础,也获得了官方对译经事业的大力支持,佛教也因此拥有了弘法的根基,以及在中土传播的土壤。诚如星云大师所说的那样:“从东汉到现在,佛教在中国经历两千多年的流传,从传入、融和到本土化过程中,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学、语言、艺术、音乐、建筑等的影响深远,并且进一步弘扬至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成为东亚文明的基石。”

 


唐明丽:苦非苦——简述星云大师的苦难观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星云大师指出“人间佛教”的“人间”指佛陀是在人间说的法,为增进人间的幸福与安乐,解决人间苦难说的法。这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大众对佛教仅是出世的误解。星云大师对“生、老、病、死”的解读,表达了积极向上的苦难观,强调了“苦”对人生的积极作用。在星云大师的著作《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一书中更是提出了克服“苦”,脱离“苦”的法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郭储:人间佛教“八正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八正道的提出、践行都是合乎佛陀本怀的;是行于世间,服务于世间的人间佛教推动人圆满的根本发心。星云法师所说的“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便是希望能“把佛教还给它原来真实的面目:一个积极的佛教、超越的佛教、自我圆满的佛教。”在当今社会中,作为个人我们需要倡导并实践八正道,践行星云大师所提倡的回归佛陀本怀。

 


朱冰洁:人间佛教与中国饮食文化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硕士) 

    如星云大师所说,人间佛教既要符合“佛说的”,还要顺应“人要的”,这就将佛教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而世俗社会中,人们最大的关注点就是饮食。人间佛教关于进食方面的戒规、仪轨拓展丰富了我国饮食行为方面的功能作用。吸收人间佛教饮食文化的合理因素,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和暴饮暴食现象,不过分讲究饮食的数量和排场,注重饮食的色香和营养,强身健体的同时修养身心。

 


孔凡曦:人间佛教与回归佛陀本怀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硕士)  

    笔者从佛教与人间佛教的起源讲起,认为星云大师对人间佛教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了独特的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在当下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从佛教制度到佛教理论和实践上,都丰富和完善了人间佛教的内容和形式,为人间佛教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杨化强:人间佛教视域下的放生活动与价值应用

(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人间佛教是当代佛教发展的重点方向,佛光山作为人间佛教实践的一个典型代表,非常善于将古代思想文化与当代科学技术、地域文化等结合,创作出非常具有感官冲击力的教育作品,以艺术化的感染力开展真善美教育。从育人角度出发的放生,是一种珍视生命的教育,它既是佛陀本怀的体现,也是星云大师“放生不如放人”观念的实践。

 


薛倩瑞:人间佛教背景下对西安寺庙的思考——以大兴善寺佛教为例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人间佛教”作为现代社会佛教发展的方向,主要是为了佛教与现代社会更好的接触而提出。台湾佛光山对佛教进行了创新,为满足多元化信众的需求而进行多种改变,这些改变使佛教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这也给其他地区的佛教寺庙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王璇:自利利他与义利之辨——论大乘佛教和儒家对“利”的态度

(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星云大师说,人间佛教重在落实“行佛”;“行佛”就是“菩萨道”的实践。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讲,在当下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利利他对协调己他关系有极大的启示作用。从出世间法的角度,自利利他是菩萨行,实践的是空的真义,也回归了佛陀本怀。利他思想体现了人间佛教的慈悲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高楚东:人间佛教的人文关怀与当代实践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国学专业) 

    星云法师认为,人间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和。所谓传统,是直指佛陀本怀的传统。所谓现代化,则是将佛教教义以人人能懂、能接受的方式,推动‘三好四给’‘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的人间净土。其中含摄了人间佛教源自佛陀本怀、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特性。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以佛教原貌开悟大众,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佛教自身的传承和社会的进步释出绵延不断的力量。

 


梁雨昕:人间佛教理念的传播与佛教现代化的转型——以西安市佛寺的实践为例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国学班)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平易务实,超脱各种高深繁琐玄理化的是非争辩,注重活活泼泼的生命、实实在在的人间。让大众了解人间就有净土,不必远求西方,修行修在生活里,行住坐卧乃至人间万事都有佛法可依,体证佛化生活是真正幸福究竟的人生,是星云人间佛教思想的核心主旨,标示了佛教在现代社会深入开展的大趋势。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理念与实践,将现代人生佛教推向一个新阶段,并为汉传佛教走向世界树立了先行的典范。

王雪梅教授做学术总结

 

    西华师范大学王雪梅教授为这场 “学生论坛”做了学术总结。王教授指出,本次论坛的“学生专场”中,共提交文章21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比较规范的学术论文;二是个人感想;三是介于论文和感想之间的文体。这些文章视角不同,各有千秋,但同时也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根据王教授多年评审“人间佛教写作奖学金”的经验,王教授对各位同学的写作提出了几点中肯的建议:第一,题目要尽量打磨,使之切题、新颖;第二,摘要一定要规范,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客观对论文主旨进行准确、到位的精炼概括;第三,前言一定要有“学术对话”,也就是要综述前人的相关主要研究成果,在前人基础上推进研究;第四,论文结构要讲求逻辑性;第五,要有总结,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王雪梅教授最后指出,尽管这21篇论文中有某些尚待改进之处,但作为学生习作,真的是可喜可贺!而且,西安地区、西北大学有这么多的学生从事佛教和人间佛教的研究,令人钦佩!

    本场论坛中途因会场问题,遇到突然停电。全体与会师生继续坚持,点起蜡烛,举着手电,互相照明,共同点亮别有一番韵味的会场。大家秉烛夜谈,同学们娓娓道来,老师们饶有趣味。


据悉,本场“学生论坛专场”为“人间佛教与中华文化”论坛中的环节之一,另外还有“主旨发言”、“高峰对话”、“大会学术交流”等环节。相关报道已在本公众号和“西部佛学网”推出,敬请关注!

“人间佛教与中华文化”论坛在西安盛大开幕

主旨观点|中华文化复兴 佛教不能缺席

思想碰撞|政教学商四界共话人间佛教

嘉宾云集 | 高论迭出盛赞人间佛教


声明


我们尊重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会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烦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将立即删除,也欢迎读者投稿或荐稿。联系邮箱:



                   


长按二维码,打开“西部佛学网”,您身边的佛学宝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