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鹿城面貌须臾改—财政青年调研系列

杨皓宇 中国财政 2019-06-29

点击“中国财政”蓝字关注我们

解读财政大事  ★  关注社会民生



导读


我是来自财政部办公厅建议提案办公室的杨皓宇,一枚85后财政新兵。

 

我的家乡是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商南县,衔豫接楚,三省交汇,地联八县,依秦岭东南而居,缘丹江润泽而兴,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土石山区县。因为历史地理原因,这里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有4.53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18.4%,贫困群众特别是农村贫困群众量大面广。然而,近几年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谓是旧日贫弱不相待,鹿城面貌须臾改。


借春节返乡之际,我与在家乡当村官的同学一起来到她所在的兴隆村,探察贫困村的新变化。


1


兴隆村的新变化

兴隆村位于金丝峡镇西,村域20平方公里,耕地1021亩,下辖8个村民小组277户1020人,村域内山大沟深,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以粮食种植、畜牧养殖、农作物加工售卖及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


搭桥铺路,新楼成片亮晴波

截流筑坝,莲花台上起平湖


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兴隆村的面貌日新月异,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土路已经消失在村民的视线中,取而代之的是宽阔敞亮的水泥路。河面上新修了大坝和石桥,一栋栋崭新、漂亮的民居拔地而起。此外,村里的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善,目前有蓄水池3个,村民饮水有保障;户户通电,电视拥有率达98%;电讯通达,手机拥有率达100%;垃圾收集及转送系统运行正常,生活垃圾能够及时清理;拥有村集体卫生室15平方米,满足村民基本医疗需求。


景色宜人风光秀,特色产业带民富

百里长廊千卷画,一水山城万点星


进村路上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山幽谷静,溪水潺潺,碧潭澄心,鱼跃鸟鸣。沿河而下,道路徘徊曲折,翻山过水,忽而海阔天空,忽而遮天蔽日。穿行其间,乐趣无穷,置身其中,心旷神怡。凭借背靠大秦岭的特殊地理优势,兴隆村因地制宜制定了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建立“12222”产业基地,即100亩菊花基地,20万袋反季节香菇基地,200亩林下药材基地,200箱土蜂蜜,年产2万斤的开河粉条加工厂2个。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户200多户,户均年增收2000多元。


党员带头树模范,脱贫攻坚奋争先

勤勉务实勇创新,大任承肩为富民


兴隆村在脱贫攻坚中,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支部有党员47名,村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监事委员会机构齐全,在岗组长8名,生态护林员5名,村医1名,计生专干1名,环卫工2名。村支部协同村“三委”和镇包村领导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脱贫攻坚任务清单;召开村民动员会,完善“两卡一簿”;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深入开展贫困户调查摸底、分析致贫原因、确定脱贫途径。在支部牵头下,兴隆村明确了“长期产业‘药漆茶’,短期产业‘蜜菌花’,传统产业‘见缝插’”的致富思路,逐步实现全体村民的脱贫致富。


2


财政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及主要成效

兴隆村的变化只是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在全县还有很多村庄像兴隆村一样富起来、美起来。近年来,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县财政积极发挥作用,落实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通过产业升级改造、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人民收入和扶持企业发展等措施在精准扶贫上取得了较大成效,改变了整个县城的面貌。忆往昔,县城狭小窄街陋巷旧房舍;看今朝,高楼林立喷泉广场飞霓虹。


为产业升级改造提供积极助力


一是实施积极财税政策,灵活运用项目补助、贷款贴息、资金奖补等手段,每年投放工业发展基金500万元,支持返乡科技产业园、电子商务示范园建设,投放企业发展基金2420万元,支持神州实业、天和钻井助剂、万达汽车刹车盘等一批“商南制造”企业发展。二是用活“助保贷”、“税信贷”业务和应收账款优惠政策,撬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每年新增贷款5亿元以上,支持柏伦实业、丰联集团等企业发展壮大。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延长电子、装备、包装、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链条,支持企业围绕市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让商南制造业稳定起步、健康发展。


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地处秦岭一带的商南县承担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职责。围绕“田园景观化”目标,县财政在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快生态工程建设,大力支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拨付造林资金588万元,森林抚育、管护资金1958万元,植树造林6.91万亩。二是加强河道日常管理,制定城镇排污收费标准,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红线,保障饮水安全,确保丹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三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严厉打击乱挖乱采、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行为;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80万株,绿化造林4万亩,让商南的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人。


为增加群众收入提供稳定支持


一是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扶持,兑付森林效益补偿金、退耕还林、耕地地力保护等各种惠农资金8911万元,以政策性补助带动农民收入增长。二是支持贫困村产业发展,根据产业规模补助10万至50万元,征信良好的农户按自愿原则入股5000—20000元基金。入股农户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后,金融机构根据农户的信用等级评定资料和入股金额,降低5%—10%的贷款利率,并按入股金额的2—5倍发放贷款。三是支持全域旅游建设。充分利用金丝峡5A级景区的带动作用,形成“精品带动、多点支撑、文旅融合、行业跟进”的全域旅游格局,通过全域旅游撬动经济蛋糕,带动群众收入明显增长。


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全面服务


据统计,全县现有创业从业人员7.5万人,实体经济2.3万个,小微企业1.7万家,个体工商户2500户。为支持创业企业发展,一是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平台。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平台,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吸引200名在外创业人士返乡创业,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并成功撬动民间资本投入实体经济。二是鼓励金融融资。每年安排100万元预算,根据县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情况,对金融机构进行奖励,鼓励县内金融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三是鼓励自主创新。每年安排120万元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根据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的不同特点,通过创新资金项目配套资助、贷款贴息、无偿资助等方式,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为贫困村脱贫提供重点支撑


贫困村在某些资源上存在独特优势,只是尚未充分利用。县财政一是列支产业发展基金。结合21个深度贫困村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每年列支产业发展基金6000万元,全力推动“茶油菌”“种养加”等特色产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集中打造一批有潜力、有基础、有优势的农业产业基地。二是重点培育乡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带动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盘活资源、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发展合作经济等方式,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有效壮大集体经济收益规模,为贫困村退出注入活力。三是完善基础设施。落实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任务,支持环境整治、通组入户路、危房改造、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加强技能培训。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教育培训资源,结合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种植、养殖、电商、农产品加工、农家乐等致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致富技能,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


3


财政资金支持脱贫工作的几点经验

财政发挥扶贫作用并非将资金拨付后就万事大吉,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增强财政资金支持作用。根据商南县财政在支持脱贫工作中的做法和取得成效,通过调研和座谈,了解到商南财政在支持脱贫工作中的几点经验:


创新机制


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按照“严格规范、注重绩效”的原则,推行项目法人制、项目公示制等相关制度,严格实行项目问效制、政府采购制和项目审计制等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同时创新了资金管理机制。制定了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项目资金拨付流程图,建立了扶贫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定期召开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会议,确定年度资金整合方案,实行年度绩效评价。


整合资源


财政部门制定出台了《商南县2017年度涉农资金整合方案》。按照“应整尽整”原则,全县2017年整合中央涉农资金6大项11117万元,省级涉农资金9大项10770万元,市级涉农资金1大项60万元,县级扶贫资金1大项1000万元,经省市调整确认后,最终整合涉农资金总规模38516.82万元,其中产业类26246.78万元,基础设施建设类11993.8万元,其他类276.16万元,产业类占总资金规模68.14%。


规范管理


规范资金管理。每季度汇总工作进度,保证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实行月报告制,每月进行一次汇总、一次评比通报,每周进行一次暗访督查,及时发现问题,限时解决问题,倒排时间任务,力促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4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由于商南贫困量大面广,且省市仅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助,对非贫困村并没有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投资,造成项目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很大,影响了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


产业发展扶持不够


商南的茶叶、食用菌、猕猴桃等脱贫产业基础较好、优势明显,但其他产业规模不大,龙头带动力不强,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对贫困户带动作用有限。同时,受地方财力影响,产业发展资金、政策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宣传引导不够广泛全面,部分贫困户仍存在“等、靠、要”思想,自主脱贫、勤劳致富意识不强,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引导。

5


几点思考与建议


建立完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在落实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按照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结合”的要求,研究建立财政综合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脱贫攻坚项目”建设。


在源头上建立资金整合模式


建议在项目及资金安排初期就要形成整合共识,每年切块下达一定额度的财政扶贫资金,结合当地实际,确定重点支持的扶贫项目。扩大整合资金范围,力争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全面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在项目申报方面,要建立项目立项审批制度。在项目实施方面,要按照系统部门主要职责,尽可能考虑由出资部门实施,对捆绑资金实施的项目,由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确定项目的实施主体。项目验收评价方面,要由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建立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作者:财政部办公厅  杨皓宇

责任编辑:张蕊

值班编辑:张小莉  刘慧娴

版式设计:郑景儒



理念:权威  客观  前瞻

推送内容:宣传财政政策,报道财政改革,传播财经知识,弘扬财政文化

▶ 欢迎转发并给我们留言。

大家都在看这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