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点击“中国财政”蓝字关注我们
解读财政大事 ★ 关注社会民生
编者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踏上了谋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70年来,我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70年来,我国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70年来,我国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实现重大飞跃,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70年来,我国从城乡分割到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旧貌换新颜;70年来,我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发展成就举世瞩目;70年来,我国从发展落后到创新驱动,科学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70年来,我国从相对滞后到全面进步,社会事业繁荣昌盛,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70年来,我国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为充分展现共和国70年光辉历程,生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本刊特别策划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栏,我们的编辑记者深入到城市乡村、田间地头,用我们的脚步丈量镌刻着新中国70年发展印记的片片热土,用我们的心感受这片片热土上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发展奇迹,用我们的笔记录财政人在共和国70年发展历程中书写的奋斗诗篇。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我们回望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记录当下中国的发展故事,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今天的中国已经迈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曾经的西柏坡,只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普通山村。因地势易守难攻、群众基础好,被中共中央选定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并于1949年3月迈出了“进京赶考”的步伐,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今日的西柏坡,已是承载着红色基因和红色历史的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答卷在这里荣耀书写。滹沱河畔生机勃勃,公路网络四通八达,群众生活安定幸福,特色园区蓬勃发展,西柏坡俨然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时,我们再次走进西柏坡,踏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追寻革命圣地的精神图谱,探究是怎样的力量绘就了这片热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毛泽东用过的转椅,周恩来用过的办公桌,董必武用过的作战图……从西柏坡纪念馆、毛泽东旧居到中央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络绎不绝的游客在大批珍贵的图片与文物前驻足,伴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声,70多年前的历史卷轴缓缓展开。
1947年3月,中共中央从延安撤出后不久,在陕北枣林沟召开会议,决定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由陕北向华北转移。平山县西柏坡村因天然优越的战略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政治环境,成为中央工委驻地的最佳选择。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与中央工委会合,开始在西柏坡办公。
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处在重大转折时刻,人民解放战争正处于战略决战的前夕。为争取战略决战的胜利,党中央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为迎接战略大决战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9月12日至翌年1月31日,党中央指挥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东与平原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和平、津两市;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和华北。
随着战争形势的迅速转变,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清醒准确地判断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形势,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规划了新中国的美好蓝图。如今,在西柏坡的会议旧址,仍可以看到当时的会场场景。讲解员介绍说,“当时因为条件艰苦,中央把伙房临时布置成了会场。正面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画像和党旗,中间是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开会的时候,其他委员也是来得早的往前坐,来得晚就自动坐在后面,没有固定的席位。可以说,这是舍弃了一切形式的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体现出毛泽东对即将胜利了的中国共产党前途命运的深刻忧思。创业难,守业更难。夺取政权不易,巩固政权更不易。坚持“两个务必”成为中国共产党致胜的重要法宝,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为了统一领导解放区的财经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决定,1947年7月,华北财经办事处在西柏坡村附近的夹峪村正式成立。1948年6月,中央决定撤销华北财经办事处,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统一领导华北、华东、西北解放区财经工作,审查指导其他解放区的财经金融政策。中央财政经济部开展了大量工作:审查指导各解放区的财政经济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解放区生产,繁荣市场贸易;统一全军的武器供给标准,组织发展军工生产,全力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统一解放区的金融货币政策,筹建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中央财政经济部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繁荣和发展解放区经济、保障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新中国财经工作和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离参观者络绎不绝的中共中央旧址不远,就是西柏坡村。1948年5月,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时,征用了部分农户的房院,也发生了不少感人故事。
闫青海老人今年70多岁,个头不高,肤色黝黑,但讲起话来声音洪亮、铿锵有力。他介绍说,当年董必武及家人来到西柏坡时就租住在他家,经常一起劳动,互相帮忙。“1948年秋天,我得了重病。那时家里太穷,我母亲就把我包裹着放到村口的碾盘上,不打算治了。恰巧董必武夫妇路过,认出了我,他们马上联系车辆把我送到中共中央机关医院,说这是农民的孩子,一定要用好药,必须得治好,就这样救了我的命啊。”这件事情很快传遍了整个西柏坡村。闫青海在196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他买了当时西柏坡村的第一条游船,搞起观光旅游,带动群众致富。现在他还会和游船的客人讲起这些故事,内心依然充满感动。
真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就会赢得人民的拥戴和追随。村口的墙面上,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的一句话吸引着往来游客驻足默读:“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验上哪个,哪个去,都验上都去!要是不嫌我老伴儿,让他给咱八路军喂马去!”西柏坡纪念馆里,讲解员饱含深情地为游客唱起“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个亲骨肉上战场……”平山县志记载,革命战争年代,平山县25万人有5万人参军参战,近万人为国捐躯。
历史上,西柏坡一带曾是平山最富庶的地方。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上世纪50年代末修建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时,淹掉了13万亩良田,10万百姓在党员的带领下,收割了最后一茬庄稼,交上了最后一次公粮,搬到了山坡上的旱地。红色基因历经沧桑一直在老区人民的血脉里流淌、传承。
平山是革命老区,也面临着交通不便、浅山丘陵无法高质量耕种以及产业发展受限的难题。2013年底,平山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万户共111619人,脱贫形势严峻。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考察,他说,“我们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带头坚持‘两个务必’,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为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河北省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财政资金对平山的投入力度和保障力度,平山县本级资金投入也逐年增长,并结合年度扶贫工作任务及项目需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用于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使用在大类间打通,形成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平山县财政部门致力于完善扶贫产业网络,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农业园区、生态产业、特色种植、光伏产业和农村电商”六大产业精准扶贫行动,筑牢了后续发展支撑体系,有力保障了高质量脱贫、可持续增收。平山县财政局局长焦彦虎说:“单就农业园区+扶贫模式,目前已发展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43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0家,带动6579户16680名贫困人口脱贫。”
城子沟村位于平山县中部浅山区,耕地面积少,过去农民靠种植玉米、红薯解决温饱。2010年,政府引入河北众诚企业集团,建设玫瑰生态文化农业产业园,重点发展园区经济、乡村旅游,为城子沟村脱贫致富注入了强劲活力。整合2880亩耕地和山场,统一流转给众诚集团,村民每年每人可获得2450元的土地流转收益;整合65万元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注入园区,贫困户成为“优先股东”,每年按入股资金的10%获得分红收益。集团优先聘用本村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入园务工,每人每月平均工资1000元左右。“园区还将周边6000余户农户组织起来种植玫瑰,免费提供种苗、化肥等物资和技术指导,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形成了‘大园区带动、小农户跟进、一体化受益’的合作形态。”岗南镇副镇长梁伟杰说。
任双旗以前是城子沟村的贫困户,种地收成不好,平时靠打零工养家。园区建成后,他和老伴都在园区打工,加上股金分红,一年收入4万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顺心。村书记康明旗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我们还按照美丽乡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求,高标准编制了城子沟村庄规划。通过房屋置换方式,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建成了文化活动广场、戏楼、污水处理系统等配套措施。”短短几年时间,城子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瘠土地变成了产业园,传统村落变成了特色景区、美丽社区,贫困农民变成了股东。村集体收入、人均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1万元、2278元增长到2018年的13万元、6500元。
2012年,西柏坡高速公路实现全线通车,西柏坡从此进入石家庄“一小时经济圈”内。每年的四月到十月,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拓展学习、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2018 年,平山县综合测算贫困发生率为0.84%,符合退出标准,顺利脱贫“摘帽”。脱贫出列后,平山县着力统筹解决好“后三年”和“三年后”的问题,坚持以基础提升为抓手,全力保证后续提升再发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全面提升交通、环境等基础条件,为后续发展、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2018年,投资1.64亿元,实施了西柏坡至驼梁公路、平涉线改造以及9个交通扶贫项目、50个农村公路提升项目,总里程181.7公里。对全县卫生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设施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配备专人管理检修。
不忘初心: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赶考”永远在路上。脱贫出列后,平山的党员干部们时刻秉持“赶考”的精神状态,在柏坡岭上苦干实干,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18年平山县全部财政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名列2018年度财政绩效考核拟激励市县名单,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
从西柏坡镇出发,驱车40多公里,就到了极具现代感的西柏坡经济开发区。201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后,开发区按照“一区三园”规划布局,已入驻企业187家,从业人口3.3万人,是“河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打造的千亿级经济开发区。据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61.2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税收36.8亿元,同比增长8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同比增长37.6%;实际利用外资1796万美元,同比增长793.5%。以西柏坡经济开发区为平台,平山致力于打造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集群,中国CL建筑总部基地、博欧机械人等项目落地建设,中联光光纤光缆、林宏建材等项目进入规模生产阶段,全县挂牌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7家。
除了大力推进西柏坡经济开发区建设,平山县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上也下了苦功夫。据记者了解,目前平山已经与10余家企业就落户老区达成合作意向,项目范围涉及装备制造、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等多个领域,引进资金13.3亿元。今年共谋划实施1000万元以上项目157项,总投资1246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80亿元,一季度完成14.3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续建、谋划项目54个,总投资105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9项,总投资188亿元,一季度16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82.4%。平山县还着眼“放水养鱼”,进一步实化细化减税降费政策措施,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把政策红利最大限度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有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70载栉风沐雨,70年沧桑巨变。见证过一个时代的风云激荡,革命老区西柏坡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新时代,新征程,财政人将继续发扬和传承西柏坡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砥砺奋斗,在这块奔涌着希望的红色热土上,书写最动人的篇章。
原载于《中国财政》2019年第13期
责任编辑:张敏
值班编辑:张敏 曹泽
版式设计:郑景儒
长按识别二维码
EMAIL:
csf187@263.net
TEL:
010-88227058
声明:“中国财政”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文章、图片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88227109,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大家都在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