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朝阳公园书市,找工作的姑娘
在朝阳公园逛书市,你能遇到的最尴尬的事是什么?
是你偷偷拿出手机比价格,被书摊老板看见,并大声向你宣布:别比了,比网上都便宜。
是你正自我感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感慨书中的无限价值,旁边的顾客问你:这本也三折吗?
是你忽然看到一本书,发现书名的字,都有俩不认识的时候吗?
我感到尴尬的第四次,是我在商务印书馆的摊前,正捧着一本金边的《番禺神楼》,感慨排版印刷之精美,旁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姑娘,问看摊的大姐:
“姐,你们商务印书馆还招人吗,我之前一直在书店干”。
那一刻朝阳公园人来人往,每个驻足书市的人脸上似乎都挂着一丝自己超越了生活一丢丢的清高,而我站在离她们最近的位置,被迫收听了这场现实的急迫的对话。我替那个姑娘感觉尴尬,也替必须假装没听见的自己尴尬。
“不招啊,我们从去年开始,人员都是只出不进”。大姐的声音不高不低,她似乎不觉得尴尬,也不怕谁听见。
“那什么时候招人,要是有内推的机会,您能想着点儿我吗”。
“没问题,咱们加个微信。今年应该都能好一些,《人间值得》里不是说了嘛,‘人生的结果,不会马上显现。但是在每个瞬间,都有必须珍惜的事情’,咱们这卖书的人,这时候得记着那些书里说过的话”。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刚才跟我大喊“别比了,比网上都便宜”的大姐,是个读书人。
问:你人生在哪个时刻,会觉得书没白读?
我的是在学生时代,看到卷纸上每一道“这题我会”。
那时候,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读书是为了学习和考试,读闲杂书籍只是浪费时间。
多做两套卷子的正反馈,在下周的模拟考试里就会出现;读闲书的呢?除了当下的及时满足,能有什么用?
我会偷偷读闲书,可是我也觉得自己做错了事。
直到考上大学,我才得以捡回读闲书的权利。
那些在高考之后的人生里,从前教材里背过千百次的公式定理,再也没有对我的人生产生重大的价值,反倒是那些被斥为闲书的阅读经历,在那些人生的暗处,扶过我一把,在我的脚下垫了一块砖。
我曾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也有产生自我怀疑的时刻,但会在读到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时得到宽解:
“把自己交给他人的眼光去评判,正是产生不安和怀疑的根源”。
我曾在年少气盛时受挫,也有过看不清前路的气馁和迷茫,但会在读到三毛的《稻草人手记》时滋生继续前进的勇气:
“我们还年轻,长长的人生可以受一点风浪”。
我曾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在苦闷消沉与尝试振作之间反复拉扯,在读到中岛敦的《山月记》时找到共鸣的心境: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我曾追求完美主义,在苛求中焦虑紧张,在失意时反复自责,但会在读到季羡林的《心安即是归处》时与自己和解: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从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那些看似无用的书,给了我最有用的前进的力气。
读学业的书,或许让你获得了世俗的通路;但读闲杂的书,是在那些通路忽然拐进了死角时,让你获得与自己和解、在人生庸常中作乐的能力。
或者,帮别人获得这种能力,就像书市里那位大姐。
读书最大的用处,不是功成名就,不是登峰造极,而是人生每一次跌入低谷时,还能重燃出发的勇气。
庄子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在功利的环境里,非功利性的读书是奢侈的,但也是必要的。
我见过一个来自偏远农村的姑娘,她从专科学校毕业,打工期间自考了本科,又读了研究生,勤恳工作多年,如今已凭自己的力量在大城市立足。
在她的成长环境里,女孩是不被赋予重望的,通常不需读太多书,在刚刚成年时结婚,在二十出头的年纪生子,在大多数的年岁里被带孩子和打零工填满生活。
她在大城市扎根的每一步都很辛苦,不仅没有家庭的支持,甚至还要遭受家人异样的眼光。
因为在她老家的圈子里,谁家有30岁还没结婚生子的姑娘,是会被人耻笑的。
她说,功利性的读书让她逃离了原生家庭的桎梏,但非功利性的读书才给了她真正与过去坦然相处的力量。
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里,她读懂了父辈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
在埃利奥特·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里,她理解了每一个阶段的自我意识与旧有观念之间产生摩擦与痛苦的根源。
在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里,她找到了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的方法。
通过这些非功利性的阅读,她可以从容地面对过去,不再为分歧多费口舌,也可以笃定地走向未来,不再为纠结摇摆内耗。
借助读书,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前进节奏。正如赫尔曼·黑塞所言: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一个人如果不读书,那么他的价值观就会由他身边的人决定,因为他没有别的输入途径。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 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
一切非功利性的读书,都有物质条件的门槛,但非功利性的阅读体验与知识,是每个人都需要也渴望得到的滋养。
在云南药山镇,一个五六小时的车程看不到一家书店的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地区经济落后,学校图书室的设施和书籍更新是比较大的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学生视野的开拓。
而如今,药山镇中心学校新的阅读室里,崭新的几排书柜上,放置着5000多本新书,供学生阅读的新书桌也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拼多多已践行两年的“为你读书”公益行动。
从2021年4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孩子们收到捐赠的第一本书开始,拼多多“为你读书”公益行动的足迹,遍布西藏、新疆、甘肃、青海、贵州、陕西、安徽、云南、湖北、江西、湖南等地的山区中小学、特殊学校。
截至2023年3月,“为你读书”公益行动已累计捐赠图书超30万册。
那些捐赠书籍,是为偏远地区营造更浓厚阅读氛围的砖瓦,也是为乡村儿童汲取更广阔知识的阶梯。
《2022多多阅读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73.9%,来自乡村中小学师生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 61.7%。
通过拼多多搭建的“知识下乡”通道,更多乡村、偏远地区的消费者与浩瀚的图书市场相连,拥抱阅读与知识。过去一年里,来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图书订单量同比增长61.83%、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81.95%。
“知识普惠”,正是多多读书月的初心,也是它的去路。
那些在偏远山区逐渐积累的捐赠书籍,意味着逐渐丰厚的课本以外知识的滋养,可以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农村孩子,从代代锄土的父辈里直起腰杆,从日日发呆的天空里看见远方,从理想的字里行间积攒起去往更大世界的力量。
不读书的孩子,目之所及,就是全世界。
而读书的孩子,才能发现在自己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更光鲜明亮的远方。
每一个在阅读中获得过滋养的读书人,都明白“世界读书日”有多重要,也懂得“多多读书月”有多香。
4月20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第五季“多多读书月”也如约开启。亿元级读书基金,百亿补贴的平台资源,超1200万册正版经典热销图书,直接让你实现“一次性囤一年的书”。
你不必再奔波于书市,偷偷记下折扣比价了。
因为中国城乡近9亿消费人群,正在通过拼多多,买到来自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的知名出版社的平价正版图书。超2700家出版社、图书公司、渠道商,超千万册平价正版经典好书,超百亿平台补贴,帮你实现“拼书自由”,也更快实现“读书自由”。
你不必再千回百转,觅而不得志同道合的读书伙伴了。
因为在2022年“多多读书月”活动期间,图书订单量同比增长了120%,图书消费者同比增加了76.39%。“全民拼书”已成图书界一景,日益扩大的书友们,不会让你在重拾读书乐趣的路上感到孤单。
你也不必再纠结读什么书,能跟上年轻人的思想节奏了。
《2022多多阅读报告》数据显示,平台26~35岁读者占比约41%,已成为图书消费市场“中坚力量”,婚恋情感、励志类书籍增速放缓,金融、理财类书籍成为“新欢”,年轻人们用阅读习惯阐释“不做恋爱脑,搞钱需趁早”,和年轻人一起拼书,四舍五入你也是个年轻人了。
从多年如一日的公益捐赠,到始终如一的平价好书,每一季多多读书月,既是在推动“消费公平,知识普惠”,也是在实现“平价好书 全民悦读”。
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你可以用最小成本拼书,最大程度地实现非功利性的阅读,看见远方多样明媚的风景,积累起人生里最绵长的滋养。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
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往期热文· 推荐
后台回复「好色」获取有颜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