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木自然读书会第198期,由胡子不瘦书友分享给大家的如何做读书手账,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资料。
我叫胡其伟,来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受小丸子老师的邀请,让我做一次如何做读书手帐的分享。其实我是一个不善言谈的内向人,搞得我紧张了好几天。再说在这个“壹木自然学院读书会”微信群里面,有好多专业老师,有各行各业的精英,让我做这次分享,确实有一点班门弄斧啊。有说得不好的,请大家多多包涵,多多谅解。 那我们就算是聊聊天吧,我就首先从我的名字说起啊:因为我姓胡,经常朋友们叫我胡子,或者大胡子,然后我就自己取了网名,叫胡子不瘦,就是胡胖子的意思。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做读书手帐。首先就讲一下,我喜欢读书是受家人的影响。可以说,在小时候就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画面,就是每当我的爷爷忙完一天的农活以后,举着那个灯,就是自制的那种煤油灯,在灯下面来看书。 这种煤油灯估计好多人都没有用过,就是用一个空墨水瓶制作的,然后再用那个牙膏(皮),以前的牙膏(皮)是铝制的,把它弄干净后剪整齐,再裹成一个圆管状,里面放灯芯,在墨水瓶盖上钻一个刚好放下圆管的孔,然后在墨水瓶的盖子上再加一块牙膏皮剪圆片,防止灯芯灯烧掉塑胶的墨水瓶,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煤油灯,我们小时候就是经常用这种煤油灯,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通电。 这种煤油灯的灯光比较暗,看书时,要一只手举着一个煤油灯,一只手拿着书,那灯光离书很近,才能看得清楚一点。每当爷爷看完书以后,那两个鼻孔,就因为煤油灯的烟熏得黑黑的,所以说我们从小对这个记忆非常的深刻。后来稍微好一些了,才用上了一种美孚灯,有灯罩的那种煤油灯,就清洁多了,也明亮多了。小时候我的爷爷不仅喜欢看书,还会给我们讲书中的故事,那时候也没有电视,听爷爷讲故事成为我们童年最大的乐趣。 也许是受爷爷的影响,估计我的爸爸从小也是喜欢看书。在我的小时候记忆中,又是另外一个画面,就比较正式一点,爸爸在看书之前,首先把手洗干净,把书摆得整整齐齐,然后旁边放一个大字典、笔记本、笔等,然后再规规矩矩地坐在桌子前认认真真的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词,就会查这个准备好的大字典,并将这些字词句抄一遍,加深记忆。他自己会做一些自制的书签,因为他是最不能容忍看见自己的书页被折叠。 小时候也听奶奶讲,她没有读过几天书,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和本子,写字写在一些纸的空白处,如果看见有空白的纸,就会如获至宝。在我小时候记得,每当我奶奶看见地上有纸就会捡起来,特别有带字的纸,也不会随意的去把它丢掉或者用脚去踩踏,就会首先问我们是否还有用?也不会乱丢,如果是没有用的,就会放到那个灶里面把它烧掉,可能这是一种本能的对文字的崇敬和对知识的尊重。也就是这样,我从小受到这些熏陶和影响。从小我也比较喜欢看书,我爸爸也给我订了许多小朋友的杂志,也从阅读中找到很多乐趣,平时只要有空余时间就会去阅读。 我记得是在2013年微信才在我们这个偏远小县城开始普及,我买了智能手机,也接触到微信公众号,知道“飞芒书房”的公众号,从中认识了全国各地的许多的微信书友,也参加了很多的他们读书活动,至今记忆比较深刻就是飞芒举行的图书漂流活动。 一般六个人,不超过十个人吧,分为一组,进行共读一本书,第一位书友读完之后,快递给下一位书友,每个人收到书之后阅读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每一个人写一些简短的读后感,以后再将读后感和书一起寄到下一位书友手里面,就这样进行一个全国各地的图书漂流活动,当时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参加了很多次。 记得有一次我们参加那个读书漂流活动,书的名字好像是叫《小词大雅》,在第一位书友收到书以后,第一时间就用那种牛皮纸把这个书包得好好的,都是爱书之人,所以说把书包了个书皮。当我收到这本书以后,看到那个书上面空着,就想那么画点什么来点缀一下。既然是漂流活动,我就想到先画一个地图,将各位参加漂流活动书友的城市标出来,然后按照漂流顺序进行连线,很直观地看到漂流活动的路线。
然后这本书《小词大雅》还讲到了一个《花间集》,也是历史上第一本词集,我就在书皮的封底上又画了一朵花,写了“花间集”几个字。 当时飞芒举行的这个图书漂流活动非常的火爆,备受一些媒体关注,天津卫视,北京日报,以及人民网,扬子晚报等媒体都报道了这个事情,刚好我这一张图片也被他们选用,这个图上标注着“湖北恩施书友”,当时我心里想怎么没有写上我的名字呢?不然我也跟着火一把。
这张《北京晚报》上的这个图,就是我参加漂流活动画的一个地图,我还专门请人在北京买了这期《北京日报》,进行一个收藏,觉得比较有意义。这样的读书漂流活动参加了很多次,每次都是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就会花很多心思去画很多图,把一个读后感装饰得比较好看一点。
因为当时这些读后感都是随着书寄到下一个书友,自己都没留,就拍了照片。都是写在一张白纸或者随着书一起的笔记本上面。 再后来,有一次在网上偶然看见一张非常漂亮的图片,全部是由手绘的图案,文字也是手写的,感觉非常的漂亮,也非常新颖。我在网上按图索骥找到图片的出处,原来是一个叫做“自然笔记”的博客上面,博主就叫芮东莉,博客上面有非常多的这样的自然笔记记录图片,又在百度上找了一些资料,知道芮东莉是中国的自然笔记实践第一人。我当时非常的兴奋,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这些东西真的很漂亮,然后知道她当时也出了一本书,叫做《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也是中国国内第一本原创的自然笔记,当时受到很多关注,我觉得非常好,也开始关注这个事情。 这就称为一种自然笔记,之前没有接触,就想更多地去了解。其实自然笔记,就是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给大自然写日记,记录我们与大自然的故事。发现大自然美,然后用手绘的形式,用笔记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这个东西非常吸引我,然后也就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本书,收到这本书以后,非常认真仔细地读。通过阅读,发现原来作者是受美国的著名自然观察家、艺术家和教育家克莱尔和查尔斯的启发和影响,才开始自然笔记之旅的,他们写了一本书叫《笔记大自然》。当然这本书我也毫不犹豫地买下来,进行阅读和学习。
这张图片就是在芮东莉博客上看见的,也是她的《自然笔记》书中内页的一张图片。 当时这个芮东莉,不仅自己实践自然笔记,也带动自己的婆婆秀英奶奶(秦秀英),从不会画画不会写字开始学起,也进行了自然笔记记录,最后也出了一本书叫《胡麻的天空》。当时这些书我都买了许多,都是关于自然笔记的,对这个自然笔记也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我自己也比较喜欢画画,也是觉得在我们生活中,发现这些花草树木,仔细进行一些观察,确实发现非常美,我也想用这种形式将所发现的身边美一一记录下来,也就开通了一个公众号“胡子自然杂记”,进行一个持续地更新,进行自然笔记的记录。 后来机缘巧合进入到我们这个“壹木自然学院读书会”的微信群,群里面有很多自然笔记和博物方面的专家,我在咱们这个群也学习很多的博物知识,平时有什么不懂或者不认识的植物,发在群里请教,老师们都会及时解答。
这就是我自己画的一部分的自然笔记,也是我公众号的插图。 自从喜欢上这种自然笔记以后,也对带有插图的这些书独有情钟,特别喜欢带有手绘插图的书,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直接买买买。在自己平时看书的时候,看见书中有空白的地方,也会手很痒痒的,经常会忍不住画一些与书内容相关的图画。 比方说我买了一本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非常喜欢她的诗句,朴实而具有诗意的句子,书上的空白处也很多,正好也在上面顺手画了很多画,看着竟然还很和谐。
这是余秀华的《平原上》这首诗,里面有一句叫“晨雾弥漫。火车在一个小站停靠的时候……”,这个句子刚好有一个很大的空白处,就画了一个黄色车头的火车。
然后这一首诗上面写着,“哦,我爱的是她旁边的一些枯萎的叶片儿,不是它的叶片儿,它们经历过雨水和火焰了,它们的经脉透明……“,就画了一个枯黄的树叶。
这首诗名字叫《一朵野百合只信任它的倒影打开的部分》,我就直接画了朵野百合。这些也能算做另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吧。 真正开始做现在这种手帐式读书笔记应该是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起“燃灯计划”,口号是“让我们点亮知识的灯火”,通过他们的推文进入到“广西师大社读者说”微信群,在群里他们经常进行新书线上分享活动,一般周四进行,每次我都会准时参加,也很喜欢这种分享方式,在边听这些分享的时候就会边做笔记,做的笔记参差不齐,有许多的空白处,就无意识地画上一些小画进行点缀。
刚开始的时候也是非常地随意,随便拿张纸,比如用过的A4纸反面,或者就拿个草稿本进行记录了。有一次我把这些比较随意的笔记发到微信群里,被一位分享老师看见了比较认可,还发了朋友圈。当时呀,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这些做得太随意了,没有认真把它画好一点。自从这次以后觉得要非常认真对待这个事情,要认真做笔记,认真画图,还专门买了一个手帐本,全是空白的那种。加上之前经常有做自然笔记,自己画插图,然后就想到用这种手账方式来呈现这种读书笔记。这些插图的话,全部是自己手画的,其实也算不上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手账。真正的手账还会用彩色胶带、贴纸、印章等来装点,版式设计更漂亮。 做这些笔记其实也非常简单,刚开始工具就是一支铅笔,一个橡皮擦,一支签字笔,一盒彩铅笔。后来才慢慢买了一些各种型号的勾线笔,不同颜色的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等文具,还有蜡笔。在涂一些比较粗犷的画时,用蜡笔效果更好一点。我还买了水彩笔等,还是觉得彩铅笔最好用,方便使用,也方便携带。 在每次做读书笔记,之前都会认真阅读分享活动推文,然后网上查找分享嘉宾老师的资料以及分享图书的一些资料,再找与这个主题相关的画手帐的一些素材,一般会找很多的图片,然后慢慢筛选,构思笔记的版面,再根据版面取舍一些图片。先用铅笔将需要的图画下来,再勾线。熟悉的图画也会直接用勾线笔画出来。 在平时看到一些好看的图片,我会进行收藏。当需要画手账时,就可以将这些图片临摹下来进行一个装饰。每次阅读分享活动推文发出以后,我一般都会提前两三天做准备,将插图部分提前画好,如果当时画肯定是时间来不及的,因为画这些图是相当耗时间的,一般的话也至少需要一两个小时,记得最长的一次是画了将近六个小时。
这是听《倾听时刻》新书分享活动的手账笔记,觉得书的封面非常好看,就直接画封面,然后进行部分重新整合。周边还画了树叶,涂上安静的绿色,整个树叶装饰图案是一个大写的“C”转换了一个方向,暗合“我思工作室”的标志“C”的图形。
这幅就是江子老师的《去林芝看桃花》,看这书名,当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桃花,就想在这个手账本上画一枝占据很大画面的桃花,差不多五分之二,然后再画一个江南女子撑着油纸伞的背影。当时画这个桃花看似非常简单,其实非常耗时,光画这个桃花就将近花了三个多小时,全部画完耗费近六个小时。
这个就是《城市的兴衰》这本书分享时,所做的读书笔记手帐。这个主题是“城市的精神”,我就用这个主题名字。它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繁华的都市和宁静的乡村这样一个对比,所以我用比较虚构飘渺的繁华城市的剪影形式,画了一排这些城市的图案,然后在右上角比较突出的位置,画了实景的一个宁静的乡村进行对比,呈现这次读书分享会的主题。
这张是一个书名叫《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我就画了一只很大的屎壳郎,它的名字叫蒂菲粪金龟,这本书也讲了很多关于屎壳郎的故事,所以占用了一半的画面。然后还画了这个绿色的蚂蚱,书名涂上粉红色更加的突出。
这幅画的是《黄河简史》这本书,我做的听读手账笔记。一想到黄河,大家想到母亲河,我当时想到黄河就想到这个,这四个方面一个是大禹治水,黄河流域的彩陶,黄河的河堤高于城市,然后在开封的铁塔,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个组合。 参加了很多的这些线上活动,也画了很多这样的读书手帐笔记。虽然说画得不是非常好,但是因为喜欢画画,也就会认真用心地去画,我也非常享受这样一个过程。小杜子:我也参加过几次读书漂流,还有绘画漂流,最有意思了,每个人画一幅画,然后寄给下一个人继续画,我画了武汉的黄鹤楼和周黑鸭。关心沈阳:我们学校也搞读书飘流活动,但只是互相传阅书籍,像这种把读书心得一同传下去的读书飘流法,很值得去借鉴。我要在我的学生之间推广这种方法。胡其伟恩施:读书漂流活动,真的很好玩,还认识好多的真书友,可惜还是几年前参加的。不过现在我们自己也可以组织漂流活动。小丸子-诸暨:哈哈哈,好啊,我们已经有人物大转盘了,现在又可以有图书飘流吗?叶佩丽宁波:@胡其伟-恩施 谢谢胡老师用心的分享,干货满满。记得我学生时代,喜欢看书,也做读书笔记,在空余的地方总喜欢画上几笔,或者贴一些小图片。@林捷诸暨 我发一个漂流活动的推文链接,大家可以看看。有兴趣的话,我们自己也来组织一次[呲牙]一个人读完一本书,附上读书笔记随即把书快递给下一个读者,如此传递下去,形成“图书漂流”。每个月阅读时间大约一周。值日生-杨诗敏:用手账记录图书,在快节奏工作中让生活慢下来[强]谢谢老师分享
常州付娟:@胡其伟-恩施 好极了!@张晓青-北京 第一次知道还有磕头草。张晓青北京:小时候的游戏,拉车前草的叶脉,叶片会弯曲,所以叫磕头草。胡其伟恩施:漂流读书活动文章:《让读书成为一种仪式》@2020.6月值日生夏艳绍兴 漂流还是2015的事儿了,也就在一两年进行了,后来飞芒调整发展方向了,就没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