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大发现 !西南交大发布《中国大众创业指数(MEI-2018)》

10月20日下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分会、西南交通大学等承办的首届高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精品成果展暨主题论坛上,《中国大众创业指数(MEI-2018)》(大陆省域篇)正式发布,这是该指数自2015年首次研制发布以来,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中心联合四川省创造学会第四次发布,现已成为国内观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本走势和创业绩效的指数监测体系。


研究结果显示,江苏、广东、浙江进入2018年大众创业指数“前三甲”,北京、山东、上海、河南、湖北、四川、天津进入前十,引领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创新创业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


据该课题组负责人、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陈光教授介绍,该指数按照全国31个大陆省域的创业需求、创业服务、创业人才、创业产出四个板块共38个核心指标,通过客观赋权等方法,得出大众创业指数省域年度排名、东中西部创业发展态势、创业供给与需求变化、创业政策驱动效果等相关结论,为创业组织发展、创业行为谋划和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咨讯。


《中国大众创业指数(MEI-2018)》省域大众创业指数发布视频

《中国大众创业指数(MEI-2018)》省域大众创业指数各分项排序及总体排名结果及七大研究发现如下:

【研究七大发现】

(1)创业指数省域排名总体稳定,全国创业指数呈上升趋势。


2018年与2017年的指数排名总体变化不大,前11名省份不变,顺序略有变化,江苏、广东、浙江名列三甲,江苏、广东已经连续四年位列榜首;浙江重回三甲,北京跌出三甲,位列第4名西部省份四川省重回十强(2017年排11名)全国创新创业实际表现依旧明显分为“三个区域”,从市场、制度和人力资本的配置时序看,也体现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总体来看,近年来东中西部创业指数得分普遍成增长趋势。可见,在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取得了阶段性的全面成果。

▲2018东中西部省域大众创业指数得分

▲东中西部省域大众创业指数得分增长率

(2)创业发展区域性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差距正在缩小。


无论是2018年与2017年相比,还是2017与2016相比,东中西部创业指数都呈上升趋势,但东中西部大众创业指数仍然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比如2018年的东部得分高达85.23, 而中西部同年得分分别是75.51、67.75,创业指数表明各地区创业发展不平衡。但从增长率来看,东中西部的差距正在缩小,2018年中西部的得分增长分别为8.65%、7.13%,但东部得分增长率仅为3.95%,而且2018年东部地区的增长率低于2017年,中西部的增长率则明显高于2017年,由此可以看出中西部发展潜力巨大,与东部地区差距正在缩小。

(3)经济发展与创业需要内在关联,“需求双高”现象明显。


东部地区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具有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创新创业基本条件,呈现良好的创业市场空间,这类省域大众创业需求指数得分较高。而中西部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地区发展会催生大量的创业机会,仍然表现出较突出的创新创业需求,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潜在创业机会多,这类省域其大众创业需求指数得分也较高。从需求指数上看,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创业需求排名前五,是吸纳全国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地,但是相对落后的海南(创业需求排名第10)、西藏(创业需求排名第14)同样具有巨大创新创业需求。


创业需求指数的“双高”现象再次验证了创业研究领域的经典现象,地区创业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呈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国民收入低,人们普遍以谋生为目的进行生存型创业,创业需求很高,创业行动活跃,随着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增加(工资上涨,人们更愿意通过就业安定下来,创业活动会逐渐下降。而后经济发展进入较高层次,一方面收入增加带来了更多的消费需求和市场开拓,另一方面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实现的需求增强,此时进入发展型创业阶段,创业水平逐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与学者Wennekers等人利用2002年36个国家的GEM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创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U型关系的结论一致。

(4)服务质量与创业指数强相关,创业环境区域差异较大。


大众创业服务指数在大众创业指数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权重,根据变异系数计算,其权重达到了30%(人才指数权重24%,产出指数权重24%,需求指数权重22%),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而且,创业服务与创业人才、创业产出指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87,0.86,也验证了创业服务是吸引创业者,决定产出的一大因素,创业服务的优劣直接影响创业者决定是否选择某个地区开展创业活动。因此,创业服务作为重要的输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创业指数的排名。


从服务指数得分来看,东中西部差异较大,最高分值达到98.12分(江苏),最低分值仅为49.77分(西藏),而东中西部平均分得分分别是80.9870.4963.6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越是经济发展程度高,创业扶持政策力度越大,加上省域基础设施建设优、金融资本可获得性较高等特点,其大众创业服务指数得分较高。服务得分越高,说明其创新创业服务水平越高,创新创业服务水平越高,创新创业要素越聚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如果在未来想进一步追赶东部地区,必须更加重视提升创业服务,必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为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保障。 

(5)人才投入内化为创业发展核心变量,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创业人才指数差异持续较大,最高分值为97.23分(江苏),最低分值为57.66分(西藏)。这说明在人力资本作为高级生产要素、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引擎的新阶段,在持续驱动创新创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作为重要输入,仍显示出明显的动力作用。


创业人才是创业活动的主体,在创业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人才指数与产出指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889。目前发达省域的创业人才指数得分普遍较高,这类省域其对教育科研支出大,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引进力度强,所以其创业与创新人才数量基数大,质量水准高,导致创业人才指数得分较高。

(6)创业发展初期政策效应明显,创业发展成熟期市场作用凸现。


2015年到2018年,随着指标体系的不断优化,MEI指数表现更加稳健。指数充分反映了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等的影响,显示了MEI指数的合理性。比如:从2018年创业人才排名来看,创业人才指数已经迅速反映出各区域做出的吸引或是限制人口的政策,比如北京的人口控制政策造成北京创业人才指数排名下降4位(排第6位)。反而,可能是雄安新区的建设,这一区域的未来可期已经呈现聚集人才的效应,河北省的人才排名提升10位。


一线城市房价高企生活压力等因素已经对人才形成了挤出效应,人才出现了从东部地区往中西部发展潜力大的地区流动的趋势。上海排名下降2位(排第3)和山东排名上升2位(排第4) 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创业人才排名的下降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总体排名的变化,北京首次跌出三甲,排名第4,上海总体排名下降一位(排第6),而山东上升一位(排第5)。


产业政策层面,我国已经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调整周期,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下,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成效明显,去杠杆、补短板扎实推进。在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的前提下,东北三省等老工业基地面临严峻的转型局势,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创业指数排名均出现相对比较明显的下滑(黑龙江下降1位,吉林下降2位,辽宁下降4位)。

(7)创业指数省域排名总体稳定,全国创业指数呈上升趋势。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先投入后产出,创业的产出同样需要创业投入,但是省域大众创业的投入并不能和普通的产品生产相比,省域层次的创业投入,一般先是人才的投入,服务的投入,当年的这些投入对产出当然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从2017年人才和服务指数和2018年的产出指数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来看,2017年人才指数、服务指数与2018年产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虽然其R-squared系数比当年R-squared略小,但仍然达到了0.822(2018年当年达到0.905),曲线拟合优度也好,也就是说,区域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创业服务作为区域创业系统的重要输入,不仅影响本年度的创新创业产出,也与后续的产出有直接影响,显现出一定时间响应滞后效应。这也符合人才开展创业活动的规律。


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寻求新动力。短期的动力可以来自刺激政策,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供给侧动力框架中人力资本既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也部分替代物质资本,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投入要素,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是健康、教育和培训等。企业家是整合劳动、技术、资本进入组织并且实现创新的源泉。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企业家的培养又是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从这点上说,“双创”事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长期动力,促进双创事业发展的政策配套、环境打造需要立足长远,不能只是昙花一现,追赶热潮。

作者:刘凤 刘芯宏

制图:刘红灵

本期编辑:刘芯宏 刘中慧

往期聚“交”:

百位专家汇聚一堂,共话轨道交通发展

鸿哲微谈丨西南交大邓自刚——用青春力量托举大国重器的“高铁侠”

官宣:交大又上央视!《大山里的共和国建设者》

图解丨首届高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精品成果展暨主题论坛

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第六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