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骄傲 !13名交大人被授予“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称号

近日,为庆祝中国地铁运营50周年

“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颁奖典礼

在广州隆重举行

在这五十年间

几代中国地铁人

以使命在肩的浩气、英姿勃发的朝气

勇于创新的锐气和追求卓越的志气

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用智慧书写了

城市公共交通高品质发展的壮丽史诗

以力量创造了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奇迹

助力城轨交通发展成为

中国改革开放最富实践成果

最具发展创新的重要领域之ー

这其中,涌现出一批在

城轨交通专业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

对城轨交通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力

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相关事迹和突出贡献

均获得行业普遍认同的代表性杰出人物获得表彰

其中包括西南交通大学13位校友

让交大人感到无比自豪! 

施仲衡

1953届桥梁隧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施仲衡,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总工程师、地下铁道专家,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中国地铁咨询公司总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大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西南交通大学名誉教授、博导等。施仲衡院士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界享有很高的威望,被誉为“地铁院士”,他参与了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规划论证、测试实验和建设管理,他是新中国第一个留苏学地铁专业的人;他的职业生涯至今,创造了中国地铁的多个“第一”。主编并修编了中国第一本地铁国家设计标准《地铁设计规范》,主编中国第一本《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专著,对中国地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张弥

1956届铁道桥梁隧道专业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弥,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铁道部科研工作,其中“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公、铁路立交桥设计理论与软件”获建设部优秀软件三等奖;“地铁盖挖法施工”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城市施工扰动与控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和著作、培养了业内很多轨道交通人才。



王梦恕

1961届隧道工程专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梦恕(已故),中国隧道工程专家,从事铁路工程科技工作40余年。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指导设计、施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促进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二等奖5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等。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多种荣誉称号。1999年获“第四届詹天佑大奖”和国家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功。


  阎景迪 

1964届电力机车专业

阎景迪,北京地下铁道总公司总工程师,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规划设计组织者,为了使北京环城地铁真正环起来,为了让北京地铁建设回到规划上来,出于一种责任心、时代感,力排众议,顶住重压,大胆提出“浅埋暗挖”,且实现了利用国内现有设备建设地铁,将地铁修建方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开工修建到建成通车,整整经历了13年,阎景迪坚守了13年,这场胜利给北京地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硬仗”的“复八精神”。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委二等奖。


丁建隆

1983届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

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

广州市“十佳青年”

丁建隆,广州地铁集团董事长,负责广州地铁公司的科技和管理创新工作,先后主持开展了广州地铁国产化研究、 广州地铁二号线建设与创新、保持广州市轨道交通先进性系列专题研究、直线电机运载技术系统研究等工作,引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革新,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丁树奎

1983届铁道电气化专业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丁树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先后主持了大秦铁路接触网专业设计、京沪高速铁路电气化总体设计及香港西铁、将军澳地铁供电咨询设计、地铁刚性接触网研究等大型项目。同时,在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方面也有显著的业绩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历任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院长,中铁电气化工程局副局长等职。


张海波

1983届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得者

张海波,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在山区铁路隧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和特长,屡创第一。主持编制并颁布了数部国家级及省部级标准,正主持编写的国家行业标准《现代有轨电车设计规范》和《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填补了国家和地方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标准方面的空白,其牵头成立的“张海波地铁创新工作室”被评为中国中铁首批五星级(最高级)劳模(专家型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及四川省第三批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中铁二院培育了一大批总体性人才。


丁荣军

1984届电力机车专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

丁荣军,中国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和网络控制技术权威专家和领军人物,为中国铁路从普载到重载、从常速到高速的突破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化,创造了超过百亿的产业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创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体系,并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模式,构建了我国自主品牌电力电子器件技术体系与产业平台。丁荣军主持开发的传动控制系统、牵引变流器和列车控制网络,已大量用于城轨车辆、机车、高速动车组和电动汽车。


佘才高

1985届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

1988届(硕)桥梁隧道及结构工程专业

全国劳动模范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佘才高,南京市地下铁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佘才高同志长期从事南京地铁的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科研等技术工作和建设管理、企业管理工作。工作期间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专著六部,组织编制了南京地铁诸多专题研究报告。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5项,上海市科技技术奖1项,中国测绘学会科技奖1项,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科技奖1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南京市科技进步奖9项,铁道工程建设工法1项,詹天佑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3项。佘才高同时担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河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多家学术刊物编委等职,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第一期“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培养对象,获有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市第四批、第五批中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专家等荣誉。


谢正光

1985届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

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

谢正光,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本世纪初,面对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网络化运营的新形势,他提出“新地铁”发展战略,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提供了坚强的支持和保证。“十二五”时期,他开创了“六型地铁”之路,形成了“六型地铁”文化体系,取得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六型地铁”建设突出业绩。进入“十三五”,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他带领北京地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功能和作用,绘制了建设更高水准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六型地铁”的宏伟蓝图。使北京地铁各项指标在国际地铁协会(CoMET)排名中连续多年处于一流水平,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专业运营商做出突出贡献。2009年、2011 年北京地铁公司连续两届荣获“北京影响力一影响百姓经济生活的十大企业” 。2012年,谢正光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杨秀仁

1986届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

第十三届全国职业道德标兵

杨秀仁,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和科研工作,工作范围覆盖全国,涉及国内20余座城市近40条线路工程。曾担任北京地铁5号线等国内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项目总体、技术总负责和专业负责等工作。主编、参编国家、地方、行业的规范标准和规范性文件18项;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5项;主编或参与完成专著、译著和培训教材8部;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9项,省部级及以上优秀设计奖34项。


朱敢平

1989届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专业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朱敢平,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总工程师。先后参加过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地铁设计工作。主要负责天津地铁1、2、3、4、5、6、10号线等重点项目的总体技术工作。他在设计和施工中重视技术方案优化,超前规避工程风险,在确保交通功能合理、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节省工程造价数亿元,创新TOD模式带动地铁沿线土地开发,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天津市“131”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带领团队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结合工程建设主持开展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四新技术,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行业规范标准的制订和修编。


祁国俊

祁国俊 2003届(硕)车辆工程专业

祁国俊,曾任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副主任(董事)。他长期从事轨道交通车辆、行车、设备、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荣获多项技术荣誉,主要成果有:负责完成的“陇海线800MHZ列尾系统”、车辆运行监控“五T系统”等4项研究成果在郑州、西安得到推广应用;“地铁车载信号信标读取测试装置”等3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电客车修程修制优化”成果获得第二届全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这些交大人

勇立行业潮头

锐意改革创新

敢于实践探索

他们不畏艰

不怕艰苦

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开拓出一片天

他们是新时代的楷模

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


致敬!优秀的交大城轨人!


内容来源:对外合作与联络处

作者:刘堃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毛家兴 刘芳

张馨月 张艳 李新豪

头图尾签设计 :蒋硕匀


往期聚“交”:

青春告白祖国,西南交大万人大合唱来了!

西南交通大学邓自刚荣获首届“科学探索奖”

官微招新 !“新”心相印,“媒”你不行

@2019新生,必备指南来啦

赞!交大学子荣获国际桥梁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点赞!西南交大学子又拿了个全国一等奖

交大学子点赞伟大祖国!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