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点赞西南交大科技成果转化!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2日第14版刊登了文章《激发创新力 摘得金果子》,点赞了西南交通大学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的成果。



什么样的底盘,可以在飞驰百万公里后依旧如新?


“我们自己的!”这个答案的背后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故事:曾经,一列动车上安装的进口轴端接地装置出现了问题——该装置如同汽车底盘,当时列车仅运行了不到10万公里,厚厚的铜盘便已严重磨损。这极大影响了动车性能。


“那时候,这类装置几乎全靠进口。为改进性能,我们从无到有做研发。仅3年时间,‘复兴号’动车组就用上了国产‘底盘’。”在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戴光泽的办公室里,他至今保存着这套国产“底盘”样品——经过百万公里高铁里程测试,其铜盘依旧锃亮如新:“我们的产品设计运行里程可达240万公里。”



这仅仅是西南交通大学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的成果之一:2015年,该校开始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70%分割给职务发明人,一系列被束之高阁的科技成果开始加速向市场转化。


“分割职务发明专利权给发明人,使发明人‘晋升’为与高校平等的共同专利权人,能激励发明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主任刘安玲介绍,这项改革的核心是将职务科技成果由国有改变为国家、职务发明人混合所有,将“先转化、后确权”改变为“先确权、后转化”,使发明人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使职务发明人与学校从“分粮”变为“分地”,这是对我国原有的大学科研激励制度的突破。一开始西南交大也捏着一把汗。但在2017年7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建设方案让学校深受鼓舞,感觉我们这步棋走对了。”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康凯宁兴奋地说。


改革后,科技成果成了“金果果”。“超临界水蒸煤”技术转化所得1.5亿元收益,其中70%用于对科研团队股权奖励;一项喷膜防水材料技术经第三方评估,作价500万元入股一家材料公司,科研团队持有其中300万元股份,不到两年就完成了产品化;最高时速175公里的车载探地雷达技术投入市场后,桥梁隧道的检测效率提高了35倍……在西南交大,曾经“尘封”的科技成果,进入市场后迅速显现出巨大红利。



改革前,2010年至2015年,西南交大只有14项专利得到转让许可。改革的4年时间里,西南交大已完成20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的确权分割,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目前,通过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评估作价入股等方式,西南交大成立的高科技创业公司已达30家左右,知识产权评估作价入股总值超1.7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8亿元。


“先确权、后转化”的模式创立使科研人员从此有了巨大的创新动力。而科技成果的转化红利则进一步刺激了研发和转化的深入。为帮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时跨过资金障碍,西南交大提出“天使前投资”的方案,解决了成果转化初期缺钱、缺人、缺场地的困境。此外,西南交大还计划为科研项目配备具有创业经验的“导师”,以帮助科研人员完成社会融资等环节。“把科技成果转化‘扶上马’,并在其市场化过程中‘送一程’,这样才能提高转化率,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向实际应用。”刘安玲说。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2日第14版
信息员:燕紫蕾
作者:张文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毛家兴

往期聚“交”:

CCTV聚焦丨西南交通大学:动车轴端的导电法宝
交大智造!让高铁用上国产零部件
奖奖奖奖奖!360份礼物等360个你!祖国不会忘记!屡次“改命”,初心不变院士云集!翟婉明院士主持的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
西南(唐山)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办学9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