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亮的星”!
6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教授作为致敬“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入选代表,受邀出席了致敬“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系列活动。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四川省开展了致敬“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活动,广泛传播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和爱党爱国精神,在全社会掀起尊崇科学、追星科学家的热潮。活动共遴选出120名致敬代表,其中,院士代表人选99人,除院士外的代表人选21人。他们或专注于科技兴川的征途上努力奋进,长期致力于四川强省经济建设;或在促进物质生活丰富发展、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有卓越成果;或专注于为国家硬实力建设提供不竭动力;或专注于治理与基础学科发展和学科研究,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起到奠基作用……西南交通大学曹建猷、任朗、沈志云、钱清泉、翟婉明等5位教授入选,他们是学校科学家的杰出代表,是四川百年科技“最亮的星”!
7日上午,致敬“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代表座谈会在四川省科技馆举行,省委副书记邓小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壮、省政府副省长李刚、省政协副主席林书成等出席会议,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立军主持会议。
会上,翟婉明就“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科学研究”作主题发言,他强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新态势,持续挑战世界科技前沿,努力跑出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中国科技“加速度”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他以中国高铁发展为例,讲述了中国铁路科技工作者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赶超,成功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自主创新之路。翟婉明说,我国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信心和决心,攻坚克难、守正创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7日晚,致敬“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礼赞盛典在四川电视台举行,盛典分为兴川之光、人民之福、强国之力、未来之梦四大板块,在讲述人声情并茂的讲述声中,刘宝珺院士、郭旭升院士、刘大响院士、石碧院士、张锡祥院士、刘盛纲院士、翟婉明院士、于俊崇院士、王玉忠院士、冯小明院士、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陆英育、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费梁等科学家走上主舞台,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分享感人事迹。翟婉明院士在访谈环节掷地有声地说,“高铁速度,是中国崛起速度的最好诠释”!
曹建猷院士简介
曹建猷(1917-1997),湖南长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国铁路电气化的奠基人。1945年考取庚款赴美(麻省理工)留学,1950年9月,博士论文《M1T同步回旋加速器的电子感应加速器特性》通过答辩,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51年,他毅然回国并于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任教。1952年5月,曹建猷被任命为唐院电机系主任,并按苏联模式,改革教学。1953年开始参与宝成北段(宝成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在成都于1952年动工,1975年完成)的电气化改造。1955曹建猷根据我国的情况写成“我国铁路电气化的途径和发展远景”一文,于1956年在北京举行的国务院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会上报告,并应邀以《我国铁路电气化的途径》为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1957年初,由他主持开展“干线铁路电力牵引电流电压制标准”重大项目的研究,最终确定25kV单相工频交流电压制为最优越。从1953至1975年,曹建猷一直致力于为中国铁路电气化改造的实践中。改造后的电气化铁路运营后由于功率大、拉得多、速度快、污染小,在中国铁路运输中显出巨大的威力。1978年,他恢复工作后任西南交大副校长,亲自带队调研,搜集和整理书籍,开编计算机教材。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此后,他更是不断奉献自己,为铁路电气化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任朗教授简介
任朗(1913-2005),电磁理论家、天线专家和教育家。1913年6月1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原籍山东蓬莱市)。1937年毕业于上海交大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1945年,从美国哈佛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1946年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论文理论工作后回国。1950年8月进入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担任电机系教授、系主任。任朗教授悉心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多有建树。他潜心研究天线理论,在学术上和科技应用上都有独特的贡献,是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也是第一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者。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编委;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铁道科学院学术委员;国务院劳动人事部留学生派遗工作顾问;西南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IRE学会会员等。
沈志云院士简介
沈志云,1929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机械系,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1957至1961年留学原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2017年补授俄罗斯荣誉博士学位。1982年至198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当访问学者。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志云长期研究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1983年发表非线性轮轨蠕滑力模型,在国际上称为“沈-赫-叶氏理论”,至今仍被广泛引用。1989-1996的八年间,沈志云主持创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最高速度当时可达450km/h,现已提速至600km/h。该试验台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2011年担任铁道部高速列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专家组组长,并在以后积极投入我国新一代高速列车的研究开发,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做出贡献。
钱清泉院士简介
钱清泉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在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钱院士参与并推动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建设、科技创新工作,见证了我国电气化铁路从无到有,直到做大做强;参与并主持过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筹备和建设。该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我国高铁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作用;主持中国工程院为国家重要咨询项目“我国磁浮交通技术与应用发展战略研究”,推动了我国新型轨道交通制式的推广应用基础。他的工作成果获十多项以上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解决了工程科技中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教师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翟婉明院士简介
翟婉明,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63年8月生,江苏靖江人。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部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协会(IAVSD)执委、国际轨道交通学报(英国)主编、铁道工程科学主编。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与振动研究,开拓了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研究新领域,创建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原理及方法;主持研究建立了高速列车通过桥梁时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及安全评估技术。成果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其理论模型和数值算法被称为“翟模型”和“翟方法”,广泛应用于我国铁路重点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两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个人曾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铁路火车头奖章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优秀原创
“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强国号今日上线!
你还记得在交大第一次做的事吗?
交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