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发布丨人大法学,何以稳居“双一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通知,公布第二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科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法学家的摇篮、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

这些描述代表着社会各界对人大法学学科的认可,亦不断激励着人大法律人继往开来。人大法学院如何始终奋进、人大法律人又何以在新时代不断开创新成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01

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始终与国家法制完善、法治实践、法学发展同行


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习近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始终坚持“四个回应”,即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回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的回应、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重大需求的回应、对中国应对全球治理体系调整变革的回应。


02

前沿布局 科学合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具有科学合理、立于前沿的布局。持续深化厚重的法学基础学科建设,大力推动引领的法学应用学科建设,优先推进创新的法学交叉学科建设。


03

目标明确 主题清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五个一”目标。即培养一批德才兼备、专业素养深厚、国际视野开阔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培育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享有国际声誉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产出一批立足中国大地、具有学术引领价值和实践回应能力的标志性成果。建成一批着眼前沿、功能综合、国际国内领先的交叉学科创新平台基地。构建一个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人大法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全面依法治国实践。

具体而言,人大法学院学科建设引领性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示范效应,科研成果引领学术前沿,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明显,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些都为人大法学学科稳居“双一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1

学科建设引领性突出


人大法学学科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A+,2018年在教育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A+,是全国唯一同时获得两个A+的法学院校。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2020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17年,成立未来法治研究院,实施面向科技革命的前沿学科发展战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跨学科的学科发展机制;2017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合作成立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2018年6月获批最高人民检察院智慧检务创新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形成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司法前沿科技结合的智库平台;2019年率先成立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研究院,2020年作为发起单位参与组建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形成推动国家间合作的法律服务平台;2020年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研究院,形成跨学科研究平台和跨校地合作协同发展平台;2020年在重点综合性大学中率先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建设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平台。

人民网报道:人大法学院

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研究院


未来法治研究院、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研究院、营商环境跨学科交叉平台先后获批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跨学科重大创新规划平台;建设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法院国家责任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法院纠纷解决研究基地、国家市场监管法治研究基地等。

未来法治研究院举办国际学术论坛

《欧盟与中国的互联网规制范式》


02

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示范效应


“一体多维 二元融合 新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着眼高端法律服务市场 培养高水平法治人才——法硕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人大法学院《一体多维二元融合新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光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深入推进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35位教授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硏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总数居全国法学院校首位;主持或参与编写的15种马工程重点教材累计发行近300万册,800余所高校推荐使用。

 王轶副校长主讲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第一讲


启动制度化、常态化的法学知识更新与改革工程,开发科技法治前沿课程、双师同堂课程、本硕打通课程共127门,《民法学》《中国宪法学》等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出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出版100余本,涵盖法学教育60多门核心课和选修课,累计发行1468万册,使用学校遍及全国600多所高校,是全国法学院校编写出版的教材中品种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套法学教材;16门核心课程教材全部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21年9月,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是获此荣誉的唯一一所法学院校

人大法学院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由中宣部、中国法学会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并于2021年出版。



人大法学院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

“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


03

科研成果引领学术前沿


首轮一流学科建设期间,共出版专著221部,发表CSSCI论文1132篇,SSCI论文35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哈佛国际法杂志》等发文,获国家级省部级等重要科研奖项84项,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中文顶刊发表论文数量全国领先

《法学家》与《中国法学前沿》


《中国法学前沿》获评2019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并获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法学家》进入世界学术影响力Q1区期刊行列;《人大法律评论》在CSSCI集刊中社会名誉度、转载率、引用率位居前列;受中宣部委托主办的《人权》进入C刊行列;《判解研究》发行量每辑多达上万余册,已连续多年被CSSCI来源辑刊等收录。

《人权》、《判解研究》与《人大法律评论》


04

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明显


高铭暄教授作为法学界唯一代表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称号、许崇德教授作为高校法学界唯一代表获“改革先锋”荣誉称号。16人次先后走上“共和国讲坛”,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的主讲人,37位教师和校友担任最高院特邀咨询员和最高检咨询委员,66位教师担任中央和国家各部委法律顾问。

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成果突出,先后从中央政法委、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海内外名校调入、引进优秀人才共12位,引育结合,建成一支拥有学界盛誉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019年9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我院高铭暄教授颁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05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推进国家法治进程和法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深度参与民法典、刑诉法修正案、农村土地承包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著作权法修订、专利法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项重要立法工作,41件立法制度报告获中央主要领导批示。

人大法学院、人大青少年宪法教育研究中心、王利明教授荣获全国“七五”普法表彰


全程深度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首倡人格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独立成编,为民法典体例编排重大创新和具体制度完善提供学术支撑。与司法部联合推出系列公益讲座《民法典开讲》,首播超过1000万人次观看,在“学习强国”上线;《民法典开讲》获评人民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全国高校民商法师资民法典公益培训班,370多所高校6000多名教师参加。

2020年5月,《民法典》通过。我院专家学者全面深入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此外,《民法典》颁布后我院在网络平台举办的《民法典开讲》系列公益讲座,观看量超千万人次,起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响应国家疫情防控重大部署,及时形成多份政策建议并获得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2020年4月,17位法学名家开设“法学第壹课”,为600余所法学院校学生和公众提供优质法学课程。

人大法学院名师“法学第壹课”公益直播


2021年3月,牵头主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系列讲座”网络直播,来自全国近400所高等院校和党校系列的4200多名政法专业教师参加培训,12次课程总计近15万人次收看。

人大法学院面向全国高校法学院系

相关授课教师免费开放的

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系列讲座


助推西部法治发展和法学教育,宋彪副教授赴云南兰坪县挂职副县长,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云南省“扶贫先进工作者”和第二届“最美教师志愿者”。

宋彪副教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并担任北京2022冬奥会火炬手


06

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际学术声誉不断提升,与境外107所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获全国法学院校首批留基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项目

法治日报刊发

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教授文章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人大-日内瓦“中欧欧洲法项目”第四批学员顺利完成了他们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的学业及在国际组织的实习。


2017-2021年,召开第三届 “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举办 “日内瓦-哈佛-人大-悉尼”年度学术论坛,共举办各类论坛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近100场。

2020年10月,人大法学院迎来70周年生日。第三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世界法学家共聚云端,探讨“文明转型与法学教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同志在论坛上发表视频致辞。


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人权法院等密切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华设立两个法学教席均在人大法学院(版权与邻接权教席、文化遗产法教席),14位教师在国际宪法学协会、国际刑法学会、世界侵权法学会等国际重要学术组织任主要负责人

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版权与邻接权教席主持人李琛教授

右:联合国建科文组织

文化遗产法教席主持人王云霞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将继续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培养一大批德法兼修、具有高度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法治人才,打造法学研究和法治人才培养的高峰,为早日建设成“世界一流”法学院而努力奋斗。


设计/编辑:杨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