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其他

新书推荐丨钟维:《期货市场操纵法律规制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作者简介钟维,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民商法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司法修改工作专班成员,中国期货业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法制与自律监察委员会委员。在《法学研究》《法学家》《清华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人工智能投资顾问法律问题研究》,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理解与适用》《期货期权市场法律制度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般项目等多项课题,多次荣获中国法学会“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等学术奖励。内容简介操纵是期货市场面临的最大威胁。本书在内容上跨越《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和衍生品法》两个时代的反操纵法律变迁,是国内第一部从法学角度研究期货市场操纵问题的专著。本书通过对理论基础、法律适用和监管体制等三个层次的剖析,希望能够深化学术界对期货市场反操纵问题的认识,为我国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经验,进而促进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期货市场操纵二元规制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相关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期货市场反操纵立法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名家推荐十年磨一剑!作者在期货法这个高度专业且小众的领域中执着耕耘,针对期货市场操纵这一最基础又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成果填补了国内法学界的研究空白。本书创新性地提出并论证的价格操纵与欺诈操纵并存的二元规制体系,也成为作者对我国期货市场反操纵理论的重要贡献,对于完善相关的期货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均不乏指导意义。特此倾情推荐。——
4月10日 上午 11:57
其他

2024年人大法律行业春季全职/暑期实习专场招聘会顺利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3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法律行业春季全职/暑期实习专场招聘会在世纪馆顺利举办。此次招聘会由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招聘会为校内学生提供涵盖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律所、实体企业集团等73家单位120多个就业及实习岗位,招聘人数逾1400人,参会单位数量创法学院线下招聘会历史新高。
3月30日 下午 3:18
其他

喜报!人大法律援助项目被评选为“首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首都文明委公布了2023年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名单,经校团委报送的“以法为炬,普法启明、惠民暖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项目被评选为“首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01项目介绍“以法为炬,普法启明、惠民暖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项目是法学院指导,人大法律援助中心运营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多年来,该项目始终坚持以普法宣传、法律咨询、诉讼代理为主要抓手,凝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热心学生,通过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社会输出着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公众号拥有3万多名关注者,遍布全国各地。)在普法宣传方面,法律援助项目在市司法局、团市委等单位支持下开展,打造“青春船长·法治启航”等精品项目,走进人大附小、团结湖中学、北京市十七中小学部等中小学,弘扬宪法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在法律咨询方面,法律援助项目坚持线上和线下双线联动,既通过邮箱联结法律援助中心和社会弱势群体,以出具“法律意见答疑书”的方式为当事人答疑解惑,又积极依托与最高人民法院、海淀区人民法院、消费者协会值班等单位的合作值班项目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高效地开展援助工作。在案件代理方面,据统计法律援助项目正式处理代理案件逾100件,帮助当事人填写立案登记表近15900份,聚焦于劳动纠纷、交通肇事纠纷等简易民商事纠纷,高举法治旗帜,维护公平正义。02人大法援人法律援助项目以引领和推动高校法律援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打造出了一支本硕博联动、学思行合一的专业化学生法律服务团队。该项目的运营团队——人大法援人,始终秉持“以我所学,奉献社会”的核心理念,在躬身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锤炼实务本领,始终致力于让社会贫弱者感受到法律的温情与公正,为法律援助事业贡献人大青年力量,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时至今日,法律援助项目已经累计派出志愿者15000人。目前280位志愿者正活跃在本年度志愿活动中,其中还有26名骨干活跃于幕后为志愿者开展活动保驾护航。同时,该项目还作为面向全体人大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一环,鼓励带动全校团员青年投身民主法治建设,培养高素质学生法律服务团队。03志愿者(骨干)代表心声关于法律援助项目,他们说:能够把自己有限的大学生涯投入到无限的法律援助事业中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一路上携肩志同道合之人,在赠人玫瑰之时也收获着点滴温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尽吾辈之力传承人大法援之光。——陈丽金投身法律援助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以法为炬”的魅力,以自己所学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点点贡献,努力使自己最本真的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如火焰般明亮照亮人们的心灵。法律援助是我们愿始终坚持的事情。人大法援,我们一直在路上!——杨欣媛在人大法律援助中心,我学会了厘清当事人的需求,也学会了爱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对他人具有同理心,给他人情绪上的支撑。在这里,我收获了友谊、认可和成就感,这些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惟愿吾辈法援人能不忘初心,始终保持情怀和温度,始终对法律援助保持热情与真诚。——汤佳瑜“让悲观者有力,让无力者前行”是我在法援最深刻的体会。相比于在实习实践中的“空中楼阁”,在法援里,接触到更多是当事人之间理不清的情感,普通人一地鸡毛的生活,一个个无奈又心酸的案件。正是这些真实的、可触碰到的鲜活故事,一次次提醒着我学习法律的初衷。这些为他人提供微末帮助,又获得真挚感谢的经历,希望能让将来的我们无论在哪里,都不忘来路。——潘烁法律援助项目让身在象牙塔的莘莘学子走进了广袤的现实,传递了公平与正义的点点星光,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法治建设的田野上,尽己所能,回报社会。——黄丹青未来,学校团委将联合法学院持续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珍惜荣誉、踵事增华,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始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为他人送温暖的坚定前行者,引导更多人积极投身学雷锋志愿服务,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精神在社会激荡出更大回响,不断为谱写好首都精神文明和道德风尚建设的新时代华篇作出新的人大贡献。指导老师:洪
3月20日 下午 6:23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月报发刊(2024 年第 1 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审核老师:洪
1月20日 下午 2:30
其他

2023“年度影响力人物”揭晓,王轶教授获评“年度法治人物”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12月15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23“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盛典盘点和梳理在各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推出了“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在本次盛典中,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教授因在民法典编纂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荣登2023“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获评为2023“年度法治人物”。“他们的影响力不只体现在年度成就,更在于一颗执着而向上的心灵。”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在主办方致辞中表示,这份榜单来自各个领域,或许挂一漏万,但汇聚起寒冬里的暖流,彰显时代浪潮里的中坚力量。活动现场王轶副校长获选理由:他成长于中国民事法律制度迅猛发展的年代,师从数位民法大家,参与多部单行法起草。实现中国民事立法体系化是无数法律人的梦想,最终他作为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见证中国迎来“民法典时代”。在艰深的民法研究与复杂的现实世界之间,他持续以开阔的视野和通俗的语言,向公众阐释立法的精神。在他看来,中国民法典回应了“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体现了中国民法人的精神。著名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右)为王轶(左)颁发荣誉盛典颁奖中,王轶副校长表示,在《物权法》起草以前,民法学领域的西法和西学通常都被奉为“公理”,是中国民法学学者认真学习和努力效仿的对象。而《民法典》的编纂使得中国民法学界面对中国问题,提出中国方案,其中的关键在于讲出自己的道理,经受住实践的检验,中国民法学迎来了“道理”年代。《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涵盖文化、法治、经济、科技、教育、体育、演艺等多个领域。名列榜单上的2023“年度影响力人物”还包括莫言、费翔、汪品先、郑秉文、李菂、孙永才、易建联、罗新、任素汐、侯孝海、沈子瑜、游林、李鹏、王磊、陈伟利等人。从2009年起,《中国新闻周刊》在每年岁末都会推出“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来盘点在各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一级教授王利明曾荣登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获评为“年度法治人物”。审核老师:洪
2023年12月16日
其他

习近平法治思想高端论坛(2023年)在北京举行

转载自“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公众号12月10日,习近平法治思想高端论坛(2023年)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研究”。本次论坛由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校协同研究机制、浙江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教育部重大专项“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项目组联合主办。本次论坛开幕式由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重大专项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召集人张文显主持。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讲话。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其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先海致辞。张文显表示,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总结了中外法治理论成果和法治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原创性、标识性意义的新概念、新范畴,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奠定了科学化、现代化的概念体系框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可以分为三类或是三个来源: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文本中包括的一系列原创性概念;二是法学界、理论界从习近平法治思想文本中提炼、推导出来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三是对古今中外法典和法学文献中体现规律性认识的概念、范畴、判断,经过中国化转化、时代化发展、学术化淬炼形成的蕴含中国法理和现代法治精神的科学概念。徐青森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是重要的时代课题。希望各位学者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一是应深化研究阐释,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二是应聚焦重大问题,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三是应坚持铸魂育人,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王其江表示,在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化研究,深入挖掘基础理论、提炼核心要义、总结思维方法,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体系;应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充分呈现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融贯性;应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对具有主体性、标识性、时代性的概念、观点、理论作出深刻阐释。林尚立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愿与兄弟单位一起,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锋,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一是充分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的重要理论引领力;二是充分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强大实践指导力;三是充分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赋予中国法治文明新内涵的深刻历史穿透力;四是充分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中国法治智慧推动世界法治文明中心转移的重要贡献力。黄先海表示,高校具有学科综合、人才密集的优势,理应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和研究阐释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浙江大学高度重视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融入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加快法治人才培养。学校深入推进依法治校,组织力量编纂浙江大学制度集典,努力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浙江大学将一如既往与兄弟单位共同努力,为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贯彻和研究阐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次论坛主旨演讲由张文显主持。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作主旨演讲。顾海良作为著名经济学者,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篇和经济篇,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有共同点,研究要有根有据、合情合理。有根有据是学术和学理上的要求;合情合理,就是要合国情、合道理。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就是要真正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本意、本源、本质来展开研究。孙正聿的主旨演讲围绕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及其意义展开。孙正聿重点从“共时态”“历时态”“概念定义”“概念规定”“概念内涵”“实践意义”等方面阐释了如何理解“概念”及其“原创性”;并从概念的“主体性”“范式性”“引领性”等方面阐释了如何把握“原创性、标识性概念”;还从“经验”“学理”“文明”“自我”“思维”等方面阐释了如何提炼“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并强调了理论洞察力、理论概括力、理论想象力、理论思辨力、理论思想力的重要性。姜伟的主旨演讲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标识性概念“法治建设方针”展开。姜伟认为,转换话语体系是提炼习近平法治思想标志性概念的基本方式,需要将政治话语、工作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规范阐释范式是提炼习近平法治思想标识性概念的科学方法,应强化政治性引领、学理性阐释、实践性导向和学术性表达;法治建设方针具有特定内涵、有明确指向,并已受社会各界认可,应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标识性、统领性概念。本次论坛主旨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浙江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林发表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概念体系及其基本特征》的主旨报告;江苏省人大理论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公丕祥发表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经济概念》的主旨报告;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利明发表题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平等保护民营企业财产权》的主旨报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发表题为《预防性刑事立法》的主旨报告;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付子堂发表题为《“全球人权治理”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原创性范畴》的主旨报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庆治发表题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十个核心概念》的主旨报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发表题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概念:生态共同体》的主旨报告。左右滑动查看主旨报告专家本次论坛专题报告分别由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周江洪主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封丽霞,华东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主编胡玉鸿,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汪习根,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蔡立东,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马怀德,北京大学法治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翟国强,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学》主编杨建军,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王海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柏峰,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汪世荣,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胡铭,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张辉,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晓林分别作专题报告。各位专家从多个方面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标识性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左右滑动查看专题报告专家本次论坛闭幕式由王锡锌主持,黄文艺作学术总结。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学专家、理论工作者、高校师生参加了本届论坛。审核:洪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法学院荣获“人大组歌”展演金奖与优秀组织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生会宣传部编辑
2023年12月11日
其他

赛事公告|首届全国大学生普法短视频大赛公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健全法学教学体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育,结合社会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拟举办全国大学生普法短视频大赛。本次赛事旨在鼓励法科学子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专业能力,投身普法实践。
2023年12月2日
其他

宪法宣传周丨人大法学院系列活动预告: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八二宪法”自颁布以来,经过5次修正,形成了52条宪法修正案。这些重要修改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时代的宪法力量。截至今年,“八二宪法”已颁布四十一周年,在学校指导下,法学院将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题,面向全校师生举办十余场系列活动,以更好普及宪法基本知识,增强全校师生宪法意识,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安排宪法相伴,领航学术1.宪法日主题沙龙四人谈:“宪法与国际秩序”主讲人: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胡锦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忠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主持人:钱坤(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活动时间:12月3日18:30活动地点:明德法学楼6012.“法治之路,宪章之行”宪法学习会活动时间:12月3日16:00-17:30活动地点:立德楼7113.法学院教师代表参加国家宪法日座谈会活动时间:12月4日下午活动地点:全国人大4.宪法日主题讲座:“宪法作为政治法”主讲人:王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活动时间:12月7日18:30活动地点:明德法学楼601宪法相随,护航公益1.首届全国大学生普法短视频大赛征集活动活动时间:2023年12月4日-2024年5月4日活动地点:线上参赛,线下颁奖2.“宪法入社区”普法活动活动时间:11月30日9:30-11:00活动地点:明光北里社区3.“与宪法同行”主题普法游园会活动时间:12月2日9:00-13:00活动地点:世纪馆北广场4.“宪法入校园”普法活动活动时间:12月4日13:50-14:30活动地点:北大附小石景山校区宪法相携,导航未来1.宪法日宪法与行政法师生党支部、硕士生团支部主题联学“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宪法精神与文明”活动时间:12月4日18:00活动地点:明德法学楼6012.宪法伴成长,禁毒不停歇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小学部高碑店校区普法宣讲活动活动时间:12月1日活动地点: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小学部高碑店校区礼堂3.“对答宪法知识,畅游宪法海洋”宪法日“大富翁”主题游戏活动时间:12月3日9:30-13:00活动地点:世纪馆北广场具体活动内容详见单独预告。指导老师:洪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法学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11月29日下午,法学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出席会议并讲话,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主持会议。法学院中层领导干部、党委委员,教师党支部书记代表,教研室主任代表,学科教师代表,涉外法治相关专业或方向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会议。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介绍学习主题。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涉外法制建设,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也为学院涉外法治学科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立足法学院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杜焕芳强调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扎实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涉外法治学科建设中,发出人大法学院在涉外法治建设中的最强音。国际法学科韩立余教授围绕学习主题作重点发言。他表示,自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涉外法治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为涉外法治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韩立余从涉外法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涉外法律制度体系、涉外法治的作用、涉外法治建设的工作要求、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关系、涉外法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涉外法治人才建设和坚定法治自信等八个方面做出了具体阐释。他强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在全国范围内引领促进涉外法治建设责无旁贷。涉外法治研究是全学科的共同任务,包括国际法在内的各学科都要“向前一步、主动作为”,为涉外法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与会教师代表围绕学习主题,结合涉外法治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学习研讨。国际法教研室主任余民才关注到了“涉外法制”“国际良法”“中华法系”等概念,指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对“涉外法制”和“涉外法治”等概念作了厘清,强调涉外法律制度是涉外法治的基础。诉讼法教师党支部书记李奋飞指出,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有重大意义,作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引入合规的初步尝试,检察机关主导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民商法教研室主任熊丙万指出,民商法学科也应在提升中国法律制度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提高中国涉外争议解决机制的公信力和涉外法律服务的品质、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等方面,积极参与到涉外法治建设中。法学院片区正处级组织员刘春鸿指出,法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要抓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涉外法治的实习实践教学,调动全社会相关部门积极性。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指出,要切实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尤其是关于涉外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本职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副院长将协助学院在涉外法治学科体系建设、涉外法治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搭建,涉外法治标志性科研成果产出,涉外法治实践与传播机制设计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法学院副院长张龑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概念和层次方面进行了厘清,对法学院未来教学工作给予巨大的指引,接下来学院也将在涉外法治实验班课程设置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改革等方面作进一步调整,打造出系统完备的涉外法治学科课程体系。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洪荞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最新的理论发展,界定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为当下和未来涉外法治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都指明了方向,结合分管工作,未来将进一步提高对涉外法治体系建构的整体认识,着力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实习实践能力培养。法学院院长黄文艺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战略地位、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关系、战略重心、战略保障、战略支撑等七个维度,对涉外法治建设作了全局性、系统性论述和部署,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涉外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站在涉外法治理论和实践最前沿,加强涉外法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传播工作,为国家涉外法治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王轶副校长作总结讲话。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涉外法治领域的最新发展,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中的“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作了进一步阐释,对涉外法治、涉外法制等概念做出了清晰的界定。结合当前涉外法治建设,他强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法学院师生更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国家在涉外交往中更好地提出中国法治主张与中国法治方案做出应有贡献。在谈到法学院如何推进涉外法治下一步学科建设工作时,他指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离不开原创性理论,而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建立在对既有理论思维前提批判的基础上。我们唯有立足国情现实,回到理论原点进行思考,才有可能突破既有的理论体系。结合学校和学院的工作,王轶副校长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学科建设,人大法学院要顺势而为,统筹推进涉外法治研究院的成立和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的建设,尽快将发展涉外法治学科的工作布局转变为实际的工作举措。指导老师:洪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我院陈璇、刘计划、万勇三位教授赴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11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批11位挂职专家学者来院报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陈璇、刘计划、万勇三位教授作为第七批挂职专家学者赴职报到,将分别挂任第三检察厅副厅长、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副主任。最高检专门召开见面座谈会,听取挂职专家学者以及派出院校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共商进一步加强检校合作,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运用。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坚持和完善专家学者到检察机关挂职制度,更好凝聚法学教育、法学理论研究与检察实务工作合力,携手担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共同政治责任。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作为派出院校代表发言。他表达了我校对检校合作的高度重视,历次选派到最高检挂职的教师都是本领域的青年学术带头人。他希望,挂职教师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殷殷期待,在实务中提炼更多对中国法治实践具有解释力、回应力的理论成果。我院三位教授在座谈会上围绕发挥挂职作用,为深化检察改革、促进检察理论和实践发展、加快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智力支持作了发言。陈璇教授指出,文章合为时而著,将立足法学教学和检察实务,转视角、补短板、强能力,让研究成果更好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刘计划教授表示,将以专业视角、客观立场、长远考量,助力破解制约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万勇教授表态,将倾其所学,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出力发光,为向世界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检察故事贡献智慧与力量。深化落实专家学者到司法机关挂职制度,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直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保持密切交流,不断深化合作。自2006年始,我院何家弘、汤维建、刘品新、肖建国、李奋飞、程雷等教授曾作为专家学者赴最高检挂职。今后,法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法学理论建设与检察实践的双向交流,更好地发挥法学院校、专家学者理论优势和检察机关实践优势,努力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和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审核老师:洪
2023年11月27日
其他

盈科法学发展基金捐赠暨盈科涉外法治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我院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调研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学教育重要指示,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工作要求,深入贯彻《中国人民大学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行动方案》,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推动法学教育与法治实践深度衔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盈科律师事务所建立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2023年11月21日下午,盈科法学发展基金捐赠暨盈科涉外法治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明德法学楼601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党委书记杜焕芳、副院长程雷、党委副书记洪荞以及盈科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梅向荣,中国区执行主任李正出席活动。法学院师生代表以及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代表等参加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在盈科法学发展基金捐赠仪式上致辞。王轶指出,盈科法学发展基金的设立,是法学教学科研和法律实务的一次重要对接,对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科发展和促进中国法律服务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盈科律师事务所在拓展全球法律服务业务、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就,在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和高端法律服务行业中的影响力持续提升。王轶就双方深化合作提出具体建议。一是深化智库研究与合作,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二是创新涉外法治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批通晓国际法律规则、能够参与国家法律事务和保障国家利益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三是搭建青年律师培养平台,实时跟踪理论更新和实务动态,主动服务涉外法治、数字经济等国家重点领域发展大局。希望双方以本次活动为起点,开创“高校+律所”的合作新模式,共同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盈科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梅向荣在盈科法学发展基金捐赠仪式上致辞。梅向荣回顾了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盈科律师事务所应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以“国际化、专业化、数智化、碳中和”高质量发展为愿景,形成国内国际融通发展的新格局,引领和建设世界一流律师服务市场,以专业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家全球化法律服务机构,盈科律师事务所将坚持“党建引领,建设世界一流律师事务所”的宗旨,努力实现“三个一百”的战略目标,即“百家国内分所”“百家海外直营律师事务所”和“百家海外国际合作律所”,为海内外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梅向荣指出,盈科律师事务所将与中国人民大学通力合作,全力支持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发展,为全球发展战略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捐赠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为盈科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梅向荣颁发捐赠证书。盈科法学发展基金捐赠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主持。黄文艺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将与盈科律师事务所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建设、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构建高校和律所协同育人、协同研究格局,共同推动法学教育和律师行业的创新发展。坚持以携手建设世界一流法学院和世界一流律师事务所为目标,加快构建全方位战略性的院所合作伙伴关系,做涉外法治建设、对外法治传播的先行者和探路者,为推进中国法治文明进步、提升中国法治话语权贡献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在盈科涉外法治奖学金颁奖仪式上致辞。杜焕芳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盈科律师事务所将以大力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作为共同追求。人大法学院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加强涉外法治领域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涉外法治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构建涉外法治知识体系。盈科律师事务所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战训练场,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全球化平台,要通过律所实战演练,拉近法律理论与实务的距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双方要积极构建高校和实务部门的人才联合培养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世界胸怀的涉外法治人才,为涉外法治建设贡献人才储备和青春力量。盈科涉外法治奖学金颁奖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洪荞主持。盈科涉外法治奖学金的设立,用于奖励支持国家专项法律专业学位涉外法治项目学生。洪荞介绍了盈科涉外法治奖学金的评选情况,对获奖学生表示祝贺,并对盈科律师事务所的捐赠表示衷心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党委书记杜焕芳以及盈科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梅向荣,中国区执行主任李正共同为12名盈科涉外法治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奖。2022级国际商事争端预防和解决方向法律硕士研究生吴琦好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她向法学院和盈科律师事务所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未来将通过法律援助、学科竞赛、行业实习等方式多维度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争做能够独立承担涉外法律事务的复合型法治人才。2021级涉外律师方向法律硕士研究生孙诗媛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她表示,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实务领域的毕业生,盈科涉外法治奖学金将激励自己不断攀登法学高峰,提升逻辑思维和外语表达能力,争做兼具涉外视野和实务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盈科法学发展基金的设立,主要用于支持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重要学术交流论坛举办、高端实务人员素养提升项目等法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对于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科发展、推进法学教育和法治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审核:洪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法学院召开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专题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为凝心聚力推动2024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法学院从本学期开始,分专题召开就业工作促进会议。2023年11月17日,法学院在明德法学楼725会议室举办促进就业毕业年级班主任专题座谈会。法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毕业年级班主任、全体专职辅导员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洪荞主持。首先,洪荞副书记向大家介绍了法学院毕业生近五年就业的基本情况,然后基于就业数据对学生就业去向、就业理念展开了具体分析。之后重点介绍了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本学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并就2024届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进行了说明,希望毕业班班主任和辅导员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毕业生同学的关心和引导。黄文艺院长指出,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院应当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久久为功。班主任老师及辅导员老师作为推动法学院就业工作开展的主力军,既要加强对低年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指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念,也要在毕业季积极地为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支持。就业工作需要全院师生共同发力,攻坚克难,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感谢各位老师一直以来的付出,也期待老师与同学们再接再厉。杜焕芳书记指出,就业工作十分重要,工作思路上应当“跳出就业看就业”。学院还应当加大工作力度,积极邀请顺利入职的校友返校宣讲,帮助在校生零距离了解相关单位真实的工作状态,突破信息不对称的瓶颈。杜焕芳书记表示,就业工作应当本、硕、博分类施策,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应当将厚植家国情怀融贯于就业工作之中,引导毕业生主动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需要,将目光投向地方、聚焦基层。在开放交流阶段,本科毕业班班主任钟维老师、刘洋老师、研究生毕业班班主任邵明老师、余民才老师、尤陈俊老师、姚海放老师、张勇凡老师从培养导向、就业机会、就业引导、学生心态等角度提出了若干切实建议。本次就业促进会中,全体参会老师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就如何完善健全学院学生就业及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法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重要契机,以就业促进为关键切入点,充分发挥学院导师、各教研室、各班班主任及辅导员等多方协同作用,深挖新时代就业育人工作创新路径,推动学院就业促进工作不断提质增效的同时,持续为社会输送兼具家国情怀和专业素养的高层次法治人才。指导老师:洪
2023年11月2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法律行业全职/实习专场招聘会顺利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10月1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法律行业全职/实习专场招聘会在学校世纪馆主馆如期顺利举行。本次招聘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联合法学院共同举办,共有57家知名法律行业单位参展,提供岗位数133个,招聘人数4270人。本次招聘会系法学院首次在秋季学期增设的大规模法律行业专场招聘会,旨在为法学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建立便捷、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交流平台,切实服务学生、促进就业,为法律行业输送优秀人才。当天下午,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洪荞老师、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朱婷老师等来到会场,与用人单位进行深入交流,并鼓励广大学子积极交流,展现人大法学院学子的优秀风采。此次招聘会在吸引众多知名律所、证券企业及其他优质企业参会的同时,也尝试邀请法院、检察院参与,海淀区人民法院、密云区人民检察院等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同学们就业、实习等需求答疑解惑。各用人单位对人大法学院的毕业生给予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在未来继续保持长期合作的期待。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表示,充分感受到同学们对司法机关公职岗位的热情,相信此次活动的举办有助于进一步壮大法治人才队伍,衷心期待和欢迎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投身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的彭女士表示,已经连续三年来参加人大法学院的招聘会,工作人员提供了细致的引导和服务,现场秩序井然,应聘的同学们整体素质非常高,体验感很好。在招聘会上,参会单位与同学们进行了密切友好的交流互动。当谈到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期待时,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的石律师表示,希望同学们兼具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广泛的知识覆盖面,对交叉学科应当有所涉猎,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往往是在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特质。企业类参会单位方面,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的章女士表示,实习经历和岗位的匹配度很重要,同学们应当针对性地丰富自身履历,尽早明确就业方向。章女士指出,传统法务专家和具备理工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都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度。双选会现场井然有序,每位同学都手持自己精心准备的简历,认真、积极、主动地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和表达自身职业需求。2022级法理学硕士線同学和卢同学表示,本次双选会提供了与用人单位进行深入的面对面交流的宝贵平台和机会,由此收获了许多求职方面的解答和建议。许多非毕业年级的同学也来到现场,希望有机会作为实习生获得锻炼机会,深入了解未来意向就职的用人单位。2021级本科生张同学表示,在双选会上充分了解目标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实习需求,并借此明晰自身职业规划,是为步入职场厚积薄发的一次宝贵经历。左右滑动查看法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着力推动用人单位发展需求和毕业生就业需求对接。近年来,学院通过开展“职在必得”“职业规划工作坊”“一对一简历修改”等专项活动,帮助在校生了解法律行业就业情况、减少求职中的信息差,引导学生提早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法学院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就业有关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服务学生的宗旨,持续以多种方式为学生与用人单位搭建有效沟通平台,为毕业生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全方位保驾护航,为中国法治建设持续输送优质人才。指导老师:洪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会议预告 | 首届深圳论坛·主题论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法治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深刻把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政治方向、历史纵向、时代定向和价值取向,深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学校与深圳市决定合作共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力图打造立足深圳、服务大湾区、面向全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学校拟定于2023年10月14日(周六)上午9:00,即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三周年之际,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国际报告厅举行首届深圳论坛——“新时代开放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成立大会,下午将举办多场主题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将出席会议。当日下午2:00,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将举办“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法治保障”主题论坛,同时成立涉外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与创新研究中心。指导老师:洪
2023年10月13日
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行2023届毕业生欢送表彰会

此去经年不曾悔,后会无期终有期。愿法学院所有毕业生以法为镜,正其身、明是非;迎光而上,守初心、担使命。保持热爱,奔赴山海,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指导老师:洪
其他

周泰刑事法论坛第二讲成功举办,张明楷教授主讲 “刑法解释的基础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2023年5月21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周泰刑事法论坛第二讲”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刑法解释的基础理念”,由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明楷先生担任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付立庆教授担任主持人。01论坛讲座内容张明楷教授主要从“刑法解释与社科法学”、“刑法解释与刑法适用”、“刑法解释与罪刑法定”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了刑法解释所涉及到的基础理念。一是“刑法解释与社科法学”。张明楷教授先是首先强调了刑法教义学就是刑法解释学,然后,张明楷教授通过回应社科法学对于刑法教义学所提出的批评,详细阐释了刑法解释与社科法学之间的关系。第一,针对社科法学提出的“法教义学的封闭性”这一批评,张明楷教授提出,刑法解释并不是单纯对法律条文作注释,法律条文永远是向社会生活开放的,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对法律条文含义的解释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法教义学不可能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第二,针对社科法学提出的“法教义学的不确定性”这一缺点,张明楷教授认为,不确定性不是教义学的特点,而是法律的特点。而且,确定性不一定等于正确性;相反,不确定性也不一定等于不正确性。在某些情况下,不确定性反而能够适应变化莫测的生活事实。第三,针对社科法学提出的“法教义学可能出现结论的不当”这一问题,张明楷教授表示,法教义学在处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不可能不顾及结论的妥当性,法教义学提到的“后果考察”实际上就是在对解释结论进行评判,通过后果的考察来引导刑法的解释。当然,刑法受罪刑法定原则的约束,如果追求好的社会后果得出的解释结论不符合刑法规定,只有通过类推解释才能实现,那就不能这样解释。第四,针对社科法学提出的“法教义学忽略法律实践中的经验事实”,研究的只是“书本之法”而非“实践之法”这一指责,张明楷教授认为,法教义学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对具体问题的处理,刑法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通过观察、归纳社会生活事实形成的,如客观归责、共谋共同正犯等理论,都是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的。第五,针对社科法学提出的“法教义学不能展开立法批判”这一责难,张明楷教授认为,解释与批判并不是对立的。首先,如果靠解释技巧就能合理解决问题,就不需要对立法者进行批判。其次,在某些情况下,解释本身就是一种批判,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需要去修改法条。可见,法教义学不是完全不批判,只是它的批判很巧妙。最后,只有无论如何都解释不通时,才能进行批判。关于刑法解释与社科法学的关系,张明楷教授最后进行了总结:第一,不应贬低教义学,恰恰相反,教义学为学生和司法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第二,永远都需要法教义学,因而绝不可能用社科法学取代法教义学;第三,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不可能完全融合;第四,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既不矛盾,也不对立,没有必要用一者否认另一者。二是“刑法解释与刑法适用”。针对如何理解刑法解释与刑法适用,张明楷教授提出了四个观点。第一,可以在等同意义上使用“刑法解释”与“刑法适用”这两个概念。刑法解释必然包含对于法条的解释、对事实的解释以及法条与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解释。第二,坚持形式理性不等于对刑法条文进行形式解释。法律的形式主义可以简化为“概念形式主义”和“规则形式主义”两个核心概念,但在当今社会,法律的形式主义根本行不通。按照韦伯的观点,目的是所有理性的基础。只有遵循法条目的所进行的解释,才能实现韦伯提出的形式理性。因此,不能把形式解释与形式理性相等同。第三,实质解释与形式理性不是对立关系。其一,实质解释的核心就是按照法条的目的去解释法条,这符合韦伯对理性要素的归纳;其二,实质解释不是按处罚必要性来决定法条用语的含义;其三,实质解释不是一劳永逸的解释,因为法条的目的要面向社会生活事实,而后者本身在不断变化。第四,即使认为刑法解释和刑法适用不是等同的概念,刑法适用也包含了刑法解释。刑法适用是三段论的倒置,分为四个步骤:1.预判的形成,通过预判才能找到法律适用的大前提;2.法条的解释;3.事实的归纳;4.符合性的判断。所以,狭义的刑法解释就包含在刑法适用之中。三是“刑法解释与罪刑法定”。张明楷教授从严格解释、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区分、对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解释、对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四个方面,释明了罪刑法定原则之下刑法解释的基础理念。第一,严格解释。张明楷教授提出,严格解释并不是指“尽量把犯罪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严格解释实际上就是指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第二,如何区分类推解释或扩大解释。就这一问题,张明楷教授认为,单一标准(如提升概念的位阶)的作用范围比较窄。作用范围较广的区分标准则不易把握。张明楷教授提出,在区分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时,有实质与形式两种标准,实质标准是没有超出国民预测可能性,形式标准则是没有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第三,对“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解释。张明楷教授认为,只有论证了不能将“冒充”解释为“假冒与充任”,才有可能说“将真正的军警人员抢劫认定为‘冒充’军警人员抢劫”属于类推解释。第四,对“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指不为违法性提供根据,在诉讼法上无须证明,只对犯罪分类起作用的要素。例如,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中的“已满14周岁”就是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02自由讨论环节在提问交流环节,听众们积极举手提问,来自石家庄以及广东的律师就实务上遇到的刑法解释难题进行提问,来自京内外高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也就“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目的解释与分则罪名保护法益之间的关系”“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是否可能发生融合”“国民预测可能性的判断”等问题向张明楷教授提问。就“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这一问题,张明楷教授强调,其他解释与目的解释发生冲突时,目的解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解释,并以遗弃罪的沿革解释与目的解释冲突应优先遵循后者为例进行了说明;就第二个问题,张明楷教授认为,对分则罪名进行解释时,目的解释与以保护法益为指导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解释总则条文时则不仅应注重法益保护这一目的要件,也应结合保障人权的效力要件。就第三个问题,张明楷教授认为首先应结合具体问题看待,其次,二者不一定需要融合,可以各自得出结论。就第四个问题,张明楷教授认为应多了解一般人的观念与思维。最后,中国人民大学的冯军教授还就“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的解释问题向张明楷教授提出了商榷意见,张明楷教授也现场进行了回应。03结语本次讲座的到场者众多,受邀参加的有刘明祥、冯军、李立众、彭雅丽等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科的教师,有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姚建龙为代表的京内外刑法学同行们,以及北京市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律师们。此外,众多高校学子慕名而来,第一报告厅一时间座无虚席。三个小时的刑法学思维风暴,干货满满,令人回味无穷。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周泰刑事法论坛第二场讲座圆满落幕。指导老师:洪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主题教育|法学院各团支部开展“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主题团日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推动法学院青年学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与期待,切实做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法学院组织开展了“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主题团日活动,各团支部积极开展专项理论学习、阅读经典共同研讨、观看校史青年说以及其他精彩多样的团日活动,营造了热烈的学习氛围。一学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法学院各团支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通过邀请班主任讲授、延河讲师团宣讲等多元方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积极开展多支部联学,深入学习先进理论,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奋斗精神,引领学院团员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姿态勇担青年使命,投身复兴伟业。2022级硕士经济法学支部班主任姚海放老师领学先进理论2021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二班、三班与法律(涉外律师项目)硕士班支部邀请延河讲师团讲授先进理论2022级本科法学二班支部线下开展理论学习2022级本科法学-工商管理实验班、法学-新闻学实验班、涉外法治实验班支部联合开展理论学习2021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一班支部线上开展理论学习二上团课共学习强基铸魂法学院专职团干部徐岩波老师、张楠老师、尹彦杰老师为法学院团支部讲授主题团课,他们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共青团团史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校史,从时代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带领同学们深刻领悟先进理论精神,加强青年理论武装,学习效果显著。徐岩波老师讲授“重温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争当开路先锋事业闯将”主题团课张楠老师讲授“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主题团课尹彦杰老师讲授“辉煌百年团史,凝聚奋进力量”主题团课三观校史溯过往赓续血脉法学院各团支部积极组织集体观看中国人民大学团委“校史青年说”专题栏目,组织学院青年开展观后研讨活动,形成了支部集中观看、先进朋辈分享、观后交流研讨的学思践悟体系,引领青年深入思考领会重要讲话精神。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期间师生座谈会的2021级法律(法学)硕士蒋成同学就自身成长发展历程进行分享参加人大支教团的2021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二班支部吴梦玥同学就自己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玉章高级中学的支教经历进行分享2022级硕士比较法学支部线下集中学校史2022级本科法学-工商管理实验班支部线下集中学校史2021级本科三班支部线上集中学校史2019级法学本科三班支部线上集中学校史四读书籍耕理论启发实践法学院各团支部坚持积极开展读书研讨活动,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不仅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必读书目进行了深入阅读、充分研讨,同时结合法学专业知识,对《实施好民法典》《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等法学相关书目开展了研讨与交流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2021级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班支部开展党的二十大报告阅读研讨2022级本科法学二班支部开展《实施好民法典》阅读研讨2019级法学博士班支部开展《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阅读研讨五创新篇谱新意凝心聚力法学院各支部坚持寓教于乐、锐意创新,在深入开展必做团日活动的基础上,以实地参观研讨、心得分享会、知识问答、主题辩论、趣味游戏等同学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的团日活动。·
其他

司法部涉外律师人才高级研修班(人大班)在我院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2023年4月3日,由司法部主办,
其他

刘春田教授追思会启事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杰出法学家、法学教育家,中国知识产权法学学科的奠基人,中国知识产权法学教育的开拓者,知识产权法学中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国际著名知识产权学者,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刘春田教授赴美参加学术活动期间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北京时间2023年3月25日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75岁。刘春田教授逝世后,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刘春田教授生前友好等通过唁电等各种形式表达沉痛哀悼,向刘春田教授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在此致以诚挚感谢!为深切缅怀刘春田教授为我国法治建设、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定于2023年4月20日上午9:30举行“刘春田教授追思会”。一、时间和地点时间:2023年4月20日
2023年4月15日
其他

​讣告

15201064653邮箱:liuchuntiandaonian@126.com有关团体和个人如有唁电、唁函,请发至治丧委员会办公室邮箱:
其他

与时代共振 | 法学院青年学子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转载自RUC法学院学生会公众号与时代共振3月5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雪泥鸿爪硕果丰,春回大地蓝图铸。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为汇聚共识、凝聚信心注入强大能量,彰显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与决心。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
其他

讣告

治丧委员会办公室联系方式:电话:010-82509215、62514365(传真)手机:路
其他

会议预告丨第八届(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案例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第八届(2022)中国社会科学案例论坛跨学科案例与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时代法学教育与卓越法律家培养会议通知“中国社会科学案例论坛”创办于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全国多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科研处和中国社会科学案例中心,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主要学院等轮流承办。中国社会科学案例论坛旨在开创和弘扬跨学科的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综合化和复杂化,单纯依靠某一学科知识已经难以解决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综合型理论研究问题和社会实践中的重大复杂问题。打破独立单一学科的教育和研究模式,发展跨学科的路径和方法,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一种共识。在大学教学和科研体系中开展跨学科案例开发和研究,尤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案例论坛每年一届,每届围绕某一重点学科探讨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创新。第八届(2022)中国社会科学案例论坛将于2022年12月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跨学科案例与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时代法学教育与卓越法律家培养”。本届论坛将邀请学术界和实务届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对新时代法学教育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进行全面、综合地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应用,并对各个学科在法学教育和卓越法学家的培养中如何综合应用进行探索。因疫情原因,本次论坛全程线上举行。论坛主要信息如下,更详细信息请见论坛议程。时
其他

预告 | 亚洲人权论坛议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亚洲人权论坛环境、气候变化与人权2022年11月26日-27日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协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01背景现代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与三次重要的全球性环境会议有着紧密的关联。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的启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融入到环境保护议题之中,为新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奠定了基础。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则将视野聚焦到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体制框架问题之上,进一步深化环境与发展议题。今年是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10周年之际,在这一“中间时刻”召开此次论坛,回顾与展望亚洲文明下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成就和未来、深入探讨亚洲各国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次论坛以“环境、气候与人权”为主题,尝试为来自于亚洲各国各个领域的政治家、学者、公益人士提供一个高效与充满活力的对话平台,交流各国在这一主题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探讨目前亚洲范围内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并寻找可能的应对方案,为增进全亚洲人民的共同福祉贡献思想和智慧。02总览11月26日开幕式
其他

班团建设丨2021、2022级宪法行政法法学硕士班职业规划指导与交流会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面对人生和学业的新征程,不论是毕业年级还是刚入学的“新法师们”都需要及早做好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这不仅需要自己积极探索,也需要师长指点迷津。为此,2021级与2022级宪行专业学硕班于9月24日下午在明法205举行了人生和职业规划指导与交流会。班主任喻文光老师特别邀请了宪行专业在行政机关、司法部门、律所和高校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以及在读博士为同学们传经送宝,答疑解惑,帮助同学们知己知彼地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和职业道路,锚定事业闯将的正确起点。喻文光老师首先结合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勉励同学们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事业闯将”,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方向。这既需要了解自己、探索自我,正确认知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也需要全面了解不同职业的真实样貌和生态以及对从业者的能力资质要求,即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做出理性选择,不负热爱,坚定前行。接下来喻老师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每一位嘉宾并对其拨冗出席表示诚挚的谢意,并鼓励在校同学见贤思齐,向身边的强国先锋学习,提升能力,为将来争当事业闯将做好准备。在经验分享环节,首先由人大法学院党委办公室戈文老师传授了宝贵的求职经验和实用方法。戈文老师先用数据和图表介绍了法学院、尤其是宪行专业的就业概况,并分享了自己求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指出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动作,强调没有最完美的工作,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建议大家适当释放压力,并寄予同学们肺腑之言:“焦虑和痛哭都是正常的,雨过之后会有天晴,相信自己,最后一定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灿烂与美好”,勉励大家从容坚强地选择前进的方向。第二位嘉宾是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孟也甜。孟师姐逻辑严密又娓娓道来地分享了其择业和从业的经验。她首先介绍了其择业的三个重要考量因素:兴趣导向、性格导向和职业成长度,然后指出,律师职业具有成长度高、自由度高、与时俱进的优点,但也要求从业者必须能够吃苦耐劳、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出色的专业能力以及过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需要付出大量个人时间,生活和工作较难平衡。孟师姐建议同学们在读期间可以通过实习来试错排除不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在择业时不要以薪酬作为唯一的决定因素,而应更多考量职业的成长度和发展前景,风物长宜放眼量。结合多年的招聘经验,孟师姐阐明了律所选人的标准:1.
其他

开学季丨你好,法学院“心上人”!

岳馨感谢迎新志愿者们给予的帮助,期待在人大收获更多开心的际遇。2022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徐盟迪北京对我来说是本是陌生的城市,感谢法学院的热情温暖帮助我迅速适应。2022级法学博士
其他

奋勇担当,共克时艰 | 法学院师生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工作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近日来,法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响应学校党委的统一号召,快速组织集结师生党员志愿服务队。法学院师生迅速到岗到位、主动担当作为,秉承着“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的使命担当,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充实力量,保驾护航,彰显了法学院师生无惧困难、知难而进、心有大我、肩有大任的精神风貌。北京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学院党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迅速集结成立师生党员志愿服务队,一大批老师和同学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夜以继日无私奉献。自5月15日法学院党委发布志愿者集结令以来,学院党委仅通过一天时间就成功组建了一只324人的师生志愿者队伍,其中党员182名,共青团员及入党积极分子140人。学院党委按照宿舍楼群对志愿者们进行了分片区管理,采取“接单式”志愿服务任务发布模式开展志愿工作。截至5月25日,法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共计近一百五十人次参与了八大项专项志愿服务任务。每项志愿工作任务发布后,志愿者们第一时间积极响应、踊跃接单,在一周内完成了协助搬家、通行保障、助力就业、电话统计等多项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展现热情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左右滑动查看法学院志愿者群聊党员志愿服务队小组长、2020级知识产权法学硕士徐彤表示:“北京市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师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极短时间内集结完毕,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保驾护航。作为一名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小组长,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每当有新的志愿任务发布,志愿者们都会不计辛劳,踊跃报名,志愿任务名额常常被‘秒空’。法学院的志愿者用奋斗和奉献在战疫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用担当和尽责展现了人大法律人的青春风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让我们一起为了一个更好的夏天,一起为了一个更好的人大,继续做勇当先锋、倾情奉献、不怕困难、脚踏实地的先锋分子!”助力就业工作志愿者、2021级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卢涵泳表示:“现在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加入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初心是想尽自己的所能,为保障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便利、情绪和心理健康出一份力,争取把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行政老师和骨干同学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志愿者师生们的踊跃加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面配合学校的防控疫情工作大局,保障北园同学们的通行安全,5月15日至25日,法学院陈君毅、温鸿炜、刘会、江跃龙、刘翔宇、郭子璠、乔敏、李欣宇等八位志愿者主动请缨参与北园通行秩序保障服务工作,与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的志愿者共同组成了北园出入保障志愿先锋队,守护北园同学的通行安全。左右滑动查看法学院志愿者服务现场法学院志愿者2018级本科生陈君毅同学表示:“作为北园出入保障志愿先锋队志愿者的一员,我对可以为保障北园同学出入主校区的通行安全,减少社会面接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非常骄傲。我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此次工作经历也让我感受到了疫情背景之下人大的每一位师生都在为‘动态清零’方针而努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自己应该时刻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正如人大学子所坚持的那样:青春向党,不负人民!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法学院志愿者2019级本科生江跃龙同学表示:“在北园门值守了几个早晨,我的任务主要是协助维护进出校秩序,虽然只是一次不起眼的志愿服务,但值班过程的所见所闻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身处防疫一线的老师、认真履行职责的保安,还是积极配合、互相帮助的同学们,校园里的大家相互理解、共克时艰,既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的人情,也坚定了我对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硬仗的信心。作为一名党员,我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履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在抗疫事业中挑起担子、贡献力量。”为响应学校防疫工作安排,保障同学们转移住宿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降低同学们转移宿舍过程中的困难,法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分两次分别组建三十人和十二人的专项工作志愿者小队,在党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协助居住在静园的同学于5月19日和5月22日有序搬离宿舍。左右滑动查看法学院志愿者服务现场参与此次转移宿舍专项工作的志愿者、2020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彭亚齐同学表示:“在疫情防控最紧要的关头,正需要党员主动担当,冲锋在前。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很荣幸加入到法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中。在协助静园同学搬入校内的过程中,虽然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但当一包包行李被安置妥当,当同学们轻松快捷地办完入住手续,在一声声‘谢谢你’中,我切实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使命感与成就感。哪有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勇敢向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倾情奉献。学院疫情防控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同学们的困难能够顺利解决,需要每一位志愿者在一点一滴的小事、纷繁复杂的琐事中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法学院志愿者2021级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李明杰同学表示:“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十分荣幸能够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法学院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与党员同志们共同携手投入到疫情防控战役中,为校园疫情防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帮助在静园居住的法学院同学搬家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同样积极响应学院号召的志愿者,大家在互相配合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各自负责的任务,这正是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学生党员,以实际行动展现‘青春有我,不负人民’的精神风貌。”从三尺讲台到抗疫一线,从教学模范到抗疫先锋,法学院教师志愿者们勇担责任,身先士卒,参与到学校和社区的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5月22日至5月26日,法学院多名教职工志愿者化身“大白”和“小蓝”,参与到学校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活动和社区抗疫志愿服务中。法学院陈璇教授、徐阳光教授、付立庆教授、朱颖老师、潘涛老师、张婷婷老师化身“小蓝”,坚守在学校世纪馆核酸检测岗位上,帮助参与检测的师生录入信息,协助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法学院教师志愿者的身影还活跃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张婷婷老师参与校内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生活物资的登记、分发工作,为疫情之下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保障。左右滑动查看法学院教师志愿者服务现场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坚定信念,主动担当。“疫”声号令,吹响集结号,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往无前,奔赴先锋岗,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面对疫情的大考,法学院师生志愿者队伍以实际行动彰显抗疫决心,以无私奉献展现时代担当,展现出了人大法律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指导老师:洪荞文案:戈文
其他

活动预告| “武装学术人”系列讲座:买卖人口犯罪的立法修正

请有意参加的同学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活动微信群聊。两个群聊发布内容一致,只需添加一个即可。微信群聊二维码(向右滑动)文字
其他

集结令丨法学院师生党员志愿服务队招募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致法学院各师生党支部及全体党员的倡议书各师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当前,北京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关键时期,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做好防控依然关键。面对北京本轮疫情,法学院师生展现出了人大法律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值此之际,再次感谢法学院全体师生全力响应学校号召,共同为维护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抗击疫情而付出的努力!学校和学院始终将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尽快恢复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特成立法学院师生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做好应急志愿服务准备,充实疫情防控工作力量。法学院党委倡议各师生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同志行动起来,共同携手投入到疫情防控战疫中,积极有序参与到法学院师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工作中!法学院党委现面向全体党支部招募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也鼓励更多团员志愿者、群众志愿者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鼓励更多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志愿服务队,主动向党看齐,为党旗增辉!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坚定信念,主动担当。“疫”声号令,吹响集结号,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往无前,奔赴先锋岗,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法学院愿与每一位人大法律人一起携手抗疫!
其他

重磅发布丨人大法学,何以稳居“双一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通知,公布第二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科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法学家的摇篮、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这些描述代表着社会各界对人大法学学科的认可,亦不断激励着人大法律人继往开来。人大法学院如何始终奋进、人大法律人又何以在新时代不断开创新成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01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始终与国家法制完善、法治实践、法学发展同行。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习近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始终坚持“四个回应”,即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回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的回应、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重大需求的回应、对中国应对全球治理体系调整变革的回应。▼02前沿布局
其他

人大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选拔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01工商管理—法学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我院和商学院于2009年开始合作组建法学—工商管理实验班,2021年获批升级为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全面、系统的工商管理和法律专业基础,具有良好管理技能和法律素养,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企业法律问题,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毕业之后,学生既可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事务,也可从事立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工作,还可以从事相关领域的教育与研究工作。该项目学生单独编班,按独立培养方案授课,学生毕业时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即可同时获得管理学和法学两个主修学位。(一)遴选范围:2021级法学本科新生。(二)遴选名额:15名。(三)遴选条件:对法学、管理学有兴趣、数学基础较好、外语能力突出、善于沟通、身体健康。(四)遴选方法:包括笔试与面试:笔试内容:数学基本能力测评,满分100分;面试内容:综合素质和外语口语面试,满分100分;笔试达到合格分数线,按面试成绩依次录取。(五)遴选程序1、报名:申请者填写报名表后提交至班长(或班级联系人),各班收齐后于9月9上午11:00前统一提交至明德法学楼617室唐老师处,同时请务必确认所有报名同学扫描报名表二维码,提交电子版报名信息;2、资格审查:学院审核报名信息、确定考核名单、通知考核事宜;3、考核办法:拟于9月10日下午1:00-2:00于明德法学楼602进行数学测试,9月10日下午3:00-5:00明德法学楼616进行综合素质和英语口语面试;4、公示:入选名单将于9月12日上午前在法学院官网(http://law.ruc.edu.cn/)公布。(六)其他事项学生进入该项目后,原则上不允许退出。如遇特殊情况,由学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经学院审批通过后,可进入学院法学专业大类培养中,推免时核心学分绩点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核减计算。如有关于项目培养相关疑问,请咨询唐老师(82509229,明德法学楼617)。02法学—新闻学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我院和新闻学院于2011年开始合作组建法学—新闻学实验班,2021年获批升级为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与法学专业知识、执业技能和发展潜质的高端复合型本科人才。项目学生单独编班,按独立培养方案授课,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与文学学士双学士学位。法学—新闻学双学位培养项目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媒体从事法治新闻报道,在相关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传播与沟通管理工作,亦可从事立法、司法与法律服务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教育与科研工作。(一)遴选范围:2021级法学本科新生。(二)遴选名额:15名。(三)遴选条件:对法学、新闻学有兴趣、写作能力较好、外语能力突出、善于沟通、身体健康。(四)遴选方法:由法学院组织专家组对申请者进行综合素质和外语口语面试。(五)遴选程序:1、报名:申请者填写报名表后提交至班长(或班级联系人),各班收齐后于9月9上午11:00前统一提交至明德法学楼617室唐老师处,同时请务必确认所有报名同学扫描报名表二维码,提交电子版报名信息;2、资格审查:学院审核报名信息、确定面试名单、通知面试事宜;3、面试:拟于9月10日下午2:00-5:00在明法616室进行综合素质和英语口语面试;4、公示:入选名单将于9月12日上午前在法学院官网(http://law.ruc.edu.cn/)公布。(六)其他事项学生进入该项目后,原则上不允许退出。如遇特殊情况,由学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经学院审批通过后,可进入学院法学专业大类培养中,推免时核心学分绩点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核减计算。如有关于项目培养相关疑问,请咨询唐老师(82509229,明德法学楼617)。【附件】01-纸质版报名表链接丨https://pan.baidu.com/s/1GuXOpsDuz-6AVO2OH3KCBQ提取码丨koux
其他

时光绘卷70载丨2010-2020年的人大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70周年院庆系列推送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新型正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2020年秋,人大法学院迎来了她的70岁生日,回顾七十年光辉历程,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在人大法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人大法学院全媒体中心现推出“时光绘卷70载”系列推送。本系列图文将逐日推出人大法学院成立以来各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与图片,以此集中展现人大法学院的光辉奋斗历程以及人大法律人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为人大法学院70周年院庆贺礼!敬请朋友们关注。(四)2010-2020年的人大法学院(以下图片均可点击放大查看)2010年,人大法学院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1.
其他

时光绘卷70载丨世纪之初的人大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70周年院庆系列推送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新型正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2020年秋,人大法学院迎来了她的70岁生日,回顾七十年光辉历程,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在人大法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人大法学院全媒体中心现推出“时光绘卷70载”系列推送。本系列图文将逐日推出人大法学院成立以来各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与图片,以此集中展现人大法学院的光辉奋斗历程以及人大法律人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为人大法学院70周年院庆贺礼!敬请朋友们关注。(三)世纪之初(以下图片均可点击放大查看)1.
其他

难忘师恩丨校友发起向“人大尊老基金”捐款倡议书

因此,在母校七十周年院庆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正式向全体法学院校友发出倡议,设立“人大法学尊老基金”,该基金所募集的所有捐款将全部用于关怀和帮助为学院发展和学生成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老教师们。
其他

时光绘卷70载丨七十至九十年代的人大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70周年院庆系列推送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新型正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2020年秋,人大法学院迎来了她的70岁生日,回顾七十年光辉历程,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在人大法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人大法学院全媒体中心现推出“时光绘卷70载”系列推送。本系列图文将逐日推出人大法学院成立以来各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与图片,以此集中展现人大法学院的光辉奋斗历程以及人大法律人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为人大法学院70周年院庆贺礼!敬请朋友们关注。(二)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以下图片均可点击放大查看)1.
其他

致人大法学院全体校友丨且看母校今朝,共赴云端之约!

您可长按并识别、扫描如下二维码,填写有关问卷信息。您填写的信息将成为我们充实、完善校友数据库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时亦为之后我院开展各类校友活动、校友联系服务等工作奠定基础,还请各位校友拨冗填写。
其他

时光绘卷70载丨建院之初至六十年代的人大法学院

前排右起:王镕、唐世儒、陈启新(教研室主任)、关怀(教研室副主任)、龚建礼;二排右起:郑立、郭寿康、林国民、陈雍、三排右起:赵中孚、刘树琦、佟柔、杨大文、李仰溪。
其他

新标识,新视觉丨人大法学院70周年院庆活动LOGO上线啦!

School 定期发布有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各类信息。
其他

院庆时间 !

School 定期发布有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各类信息。
其他

致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史际春教授

史际春,男,汉族,1952年3月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苏溧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法学家》杂志主编、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经济法总论、民商法总论、企业和公司法、竞争法等。史际春教授1968年到安徽省东至县插队劳动;1978年至1982年在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在安徽大学法律系师从周枬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获法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师从佟柔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获法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在安徽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998年担任“中共中央法制讲座”《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课题组组长,获得嘉奖。2005年担任“中央政治局学习讲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主讲人。2005年史际春教授参加“中央政治局学习讲座”并担任主讲人史际春教授在国内首次构建经济法总论,研究领域包括经济法总论、民商法总论、企业和公司法、竞争法等。主要代表作有:《经济法的地位问题与传统法律部门划分理论批判》《经济法总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法治思考》《“问责制”研究——兼论问责制在中国经济法中的地位》《政策作为法的渊源及其法治价值》《“规制”辨析》《论规划的法治化》《论财政法是经济法的“龙头法”》《论“税收法定”与政府主导》《法治之现代蜕变——从法典主义到规制时代》《论商法》《再论商法》《论营利性》《论法人》《国有企业法论》《国企公益性之辨》《集体所有权研究》《论“竞争中立”》《反垄断法理解与适用》《反垄断的辩证法》等。史际春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经济法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其所开课程均采启发式讲座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主编了《经济法》《企业和公司法》等专业教材。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和国外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2002年他牵头组建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依托人大经济法专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举办“中国经济法治论坛”年度学术会议,出版CSSCI来源集刊《经济法学评论》,举行各种研讨会、学术讲座等,中心2013年还与高丽大学创新、竞争和规制法中心成立了“中韩市场暨规制法研究中心”,开展系列活动,并出版中韩知识产权法和竞争法年度报告。2012年至今,史际春教授受聘担任《法学家》主编兼社长,从“一流法学院须有一流法学刊物”出发,他上任后改革刊物组织、编辑方针和工作方式,严格规章制度,建立全电子编辑流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升了刊物的质量及其学术地位、美誉度和影响力。史际春教授富有学术情怀,乐于将自己的学识和成果回馈社会,接受党政部门和国内外高校、机构的邀请,结合最新研究心得和形势发表演讲,评论实践,弘扬经济法及法治观念,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比如曾在纽约大学法学院、西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商学院、纽约市律师协会、德国洪堡大学法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院、名古屋大学法学院、关东学院大学法学院、福冈大学法学院等做讲座,就中国如何从人治走向法治,自上而下的改革、经济“联邦主义”和政府主导,企业从习惯于政府指挥逐渐适应自主经营、自由的交易和市场竞争,“找市长”与打官司等,发出来自中国的声音。2006年10月25日,史际春教授在纽约大学法学院国际学者研讨会(Global
其他

乘风破浪·与你同行丨人大法学院的光荣与梦想

2020年秋,人大法学院也将迎来她的70岁生日,回顾七十年光辉历程,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凝聚着无限光荣与厚重梦想的人大法学院在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其他

致敬 |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老系主任谷春德教授

谷春德,男,汉族,黑龙江省汤原县人,1931年11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共党员,法学教育家,人权理论专家,曾任人大法律系系主任。
其他

开创立法先河·护航民族复兴丨人大法学院官网上线我院教师《民法典》相关文章合辑

截至2020年7月10日,人大法学院教师《民法典》相关文章合辑专栏已更新近五十篇文章,包含专著、期刊、观点、报道等,全方位地展现了人大法学院教师对民法典相关内容的深刻思考。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开展“迎接民法典时代”系列公益直播、培训与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作为全面深度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法学院,有责任开展《民法典》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为《民法典》实施进行宣传、教育的相关指示精神。
其他

迎接《民法典》时代——全国高校民商法学师资民法典公益培训班招生!

全国高校民商法学师资民法典公益培训班招生简章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通过的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民法典》的通过也给全国各高校民商法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民商法学专业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帮助全国法学专业教师深刻理解民法典,适应民法典时代的教学要求,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拟举办全国高校民商法学师资民法典公益培训班。现将培训班相关事项公告如下:一、课程安排2020年8月1日--12日,授课12次。授课内容涉及民法典总体介绍及各分编介绍,具体课程表待定。二、授课师资介绍(拟邀请以下教授参与授课,排名不分先后)01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公安部特邀监督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律顾问,北京市委市政府专家顾问、北京市公安局专家咨询员,福建省政府顾问,北京市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荣获中国法学会第一届“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称号,“2007年度中国法治人物”称号、百场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最佳宣讲奖”等荣誉。曾为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做法制讲座。02王轶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A岗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兼秘书长,最高人民法院执行特邀咨询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律顾问,农业农村部法律顾问,工业和信息化部法律顾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律顾问,北京市委法律专家库成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治建设顾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2017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等。03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东亚侵权法学会理事长、世界侵权法学会执委会亚洲区委员。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国家行政学院、澳门大学法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通化师范学院、吉首大学客座教授,台湾大学、辅仁大学、一桥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04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法中心主任。《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团中央第三届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第八届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重要贡献”荣誉证书;中国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接受支持者。05龙翼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房地产法分会副会长、中国土地法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理事。另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组织的“四•五普法”、“五•五普法”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专家;担任国家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顾问;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顾问等。06姚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日民商法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法院执行特邀咨询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合同监管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物权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及深圳、海南、宁波、合肥等多家仲裁机构仲裁员。曾兼任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07高圣平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A岗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银行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物权法研究会、不动产法研究会、创业投资法学研究会、影视娱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执行特邀咨询专家,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法立法专家组成员,全国人大财经委《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租赁法》立法小组成员,参与《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等法律的起草与论证工作。08朱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欧私法比较研究所所长,曾任洪堡总理奖中国学者研究会主席,《中国法学前沿》副主编。09石佳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语国家法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法国巴黎第二大学、奥弗涅大学、图卢兹大学、佩皮尼昂大学等客座教授及博士生合作导师。10孙若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妇女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地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11朱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最高人民法院国家责任研究基地副秘书长;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咨询监督专家;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青年专家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物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不动产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律顾问。12熊丙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10-2011)。三、教学办法和学习期限2020年8月1日--12日网络授课,实际授课12次,共48课时,无回放。主办方保留在时间上进行灵活调整的权力。四、报名条件全国高等院校专职从事民商法教学的法学教师均可报名参加,由各法学院(系)汇总报名。本培训为公益培训,严格限定听课对象为高校专职从事民商法学教学的教师,不收取任何费用。五、报名流程1.报名由全国各法学院系汇总本院系报名名单并加盖公章,扫描件汇总发送到:rucfaxuepeixun@163.com;报名从即日起至2020年7月20日截止。2.录取确认在报名表发出3天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核对信息无误后,通过电子邮件发录取确认函;并于开课前通知听课方式。六、联系方式万老师
其他

人大法学大咖民法典系列公益讲座开讲啦!

School 定期发布有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各类信息。
其他

有一种青春奋进,叫做人大法律人!

School 定期发布有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各类信息。
其他

众星“云”集!人大法学名师“法学第壹课”公益直播开播啦!

School 定期发布有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各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