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学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

11月29日下午,法学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出席会议并讲话,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主持会议。法学院中层领导干部、党委委员,教师党支部书记代表,教研室主任代表,学科教师代表,涉外法治相关专业或方向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会议。

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介绍学习主题。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涉外法制建设,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也为学院涉外法治学科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立足法学院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杜焕芳强调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扎实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涉外法治学科建设中,发出人大法学院在涉外法治建设中的最强音。

国际法学科韩立余教授围绕学习主题作重点发言。他表示,自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涉外法治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为涉外法治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韩立余从涉外法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涉外法律制度体系、涉外法治的作用、涉外法治建设的工作要求、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关系、涉外法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涉外法治人才建设和坚定法治自信等八个方面做出了具体阐释。他强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在全国范围内引领促进涉外法治建设责无旁贷。涉外法治研究是全学科的共同任务,包括国际法在内的各学科都要“向前一步、主动作为”,为涉外法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与会教师代表围绕学习主题,结合涉外法治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学习研讨。国际法教研室主任余民才关注到了“涉外法制”“国际良法”“中华法系”等概念,指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对“涉外法制”和“涉外法治”等概念作了厘清,强调涉外法律制度是涉外法治的基础。诉讼法教师党支部书记李奋飞指出,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有重大意义,作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引入合规的初步尝试,检察机关主导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民商法教研室主任熊丙万指出,民商法学科也应在提升中国法律制度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提高中国涉外争议解决机制的公信力和涉外法律服务的品质、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等方面,积极参与到涉外法治建设中。

法学院片区正处级组织员刘春鸿指出,法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要抓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涉外法治的实习实践教学,调动全社会相关部门积极性。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指出,要切实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尤其是关于涉外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本职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副院长将协助学院在涉外法治学科体系建设、涉外法治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搭建,涉外法治标志性科研成果产出,涉外法治实践与传播机制设计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法学院副院长张龑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概念和层次方面进行了厘清,对法学院未来教学工作给予巨大的指引,接下来学院也将在涉外法治实验班课程设置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改革等方面作进一步调整,打造出系统完备的涉外法治学科课程体系。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洪荞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最新的理论发展,界定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为当下和未来涉外法治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都指明了方向,结合分管工作,未来将进一步提高对涉外法治体系建构的整体认识,着力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实习实践能力培养。

法学院院长黄文艺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战略地位、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关系、战略重心、战略保障、战略支撑等七个维度,对涉外法治建设作了全局性、系统性论述和部署,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涉外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站在涉外法治理论和实践最前沿,加强涉外法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传播工作,为国家涉外法治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王轶副校长作总结讲话。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涉外法治领域的最新发展,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中的“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作了进一步阐释,对涉外法治、涉外法制等概念做出了清晰的界定。结合当前涉外法治建设,他强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法学院师生更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国家在涉外交往中更好地提出中国法治主张与中国法治方案做出应有贡献。在谈到法学院如何推进涉外法治下一步学科建设工作时,他指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离不开原创性理论,而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建立在对既有理论思维前提批判的基础上。我们唯有立足国情现实,回到理论原点进行思考,才有可能突破既有的理论体系。结合学校和学院的工作,王轶副校长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学科建设,人大法学院要顺势而为,统筹推进涉外法治研究院的成立和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的建设,尽快将发展涉外法治学科的工作布局转变为实际的工作举措。

指导老师:洪   荞

供稿:戈文、陈永豪

图片:鲍欣雨

编辑:宋晓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