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班团建设丨2021、2022级宪法行政法法学硕士班职业规划指导与交流会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

面对人生和学业的新征程,不论是毕业年级还是刚入学的“新法师们”都需要及早做好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这不仅需要自己积极探索,也需要师长指点迷津。为此,2021级与2022级宪行专业学硕班于9月24日下午在明法205举行了人生和职业规划指导与交流会。班主任喻文光老师特别邀请了宪行专业在行政机关、司法部门、律所和高校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以及在读博士为同学们传经送宝,答疑解惑,帮助同学们知己知彼地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和职业道路,锚定事业闯将的正确起点。

喻文光老师首先结合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勉励同学们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事业闯将”,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方向。这既需要了解自己、探索自我,正确认知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也需要全面了解不同职业的真实样貌和生态以及对从业者的能力资质要求,即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做出理性选择,不负热爱,坚定前行。接下来喻老师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每一位嘉宾并对其拨冗出席表示诚挚的谢意,并鼓励在校同学见贤思齐,向身边的强国先锋学习,提升能力,为将来争当事业闯将做好准备。

在经验分享环节,首先由人大法学院党委办公室戈文老师传授了宝贵的求职经验和实用方法。戈文老师先用数据和图表介绍了法学院、尤其是宪行专业的就业概况,并分享了自己求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指出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动作,强调没有最完美的工作,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建议大家适当释放压力,并寄予同学们肺腑之言:“焦虑和痛哭都是正常的,雨过之后会有天晴,相信自己,最后一定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灿烂与美好”,勉励大家从容坚强地选择前进的方向。

第二位嘉宾是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孟也甜。孟师姐逻辑严密又娓娓道来地分享了其择业和从业的经验。她首先介绍了其择业的三个重要考量因素:兴趣导向、性格导向和职业成长度,然后指出,律师职业具有成长度高、自由度高、与时俱进的优点,但也要求从业者必须能够吃苦耐劳、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出色的专业能力以及过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需要付出大量个人时间,生活和工作较难平衡。孟师姐建议同学们在读期间可以通过实习来试错排除不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在择业时不要以薪酬作为唯一的决定因素,而应更多考量职业的成长度和发展前景,风物长宜放眼量。结合多年的招聘经验,孟师姐阐明了律所选人的标准:1. 扎实的基本功;2. 认真细致和责任心;3. 好奇心和学习能力,要做到“(理论高度)上天(实践能力)入地”。

第三位嘉宾是就职于中国证监会的张辉师兄。他首先向大家分享了从农业银行总行管培生转行到证监会当公务员的心路历程,认为所有的工作岗位对基础素质的要求没有差异,这包括踏实、细致、耐心、逻辑严密、创造性和执行力。在进入职场后,非常重要的是要敬业和管理好自己的心理预期,在日常的琐碎工作中获得意义感与成长感。他建议同学们珍惜两年的短暂时光,认真撰写毕业论文,注重基础素质和能力的锤炼和提升,为就业做好准备。

就职于最高检的孙森森师兄作为第四位嘉宾结合其从中级法院再到最高检的工作经历,分享了从事司法工作的深刻思考,例如,如何从学生思维转换到法官思维,如何融贯理论思维和实务思维,如何将法律的知识、经验和技艺融合,如何在日常的琐碎中建构意义。孙师兄建议同学们在校期间一方面要做好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要适度实习,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既要志存高远,争作一流人才,也要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

第五位嘉宾,就职于全国人大机关的郑子璇师姐毫无保留地传授了非常实用的求职宝典。郑师姐认为选择职业就是选择生活,因此在择业时需要全面考量各种因素。若选择报考国家公务员,则要提前认真准备,除了报班刷题,在面试准备中,可以组队备考,进行模拟实战,尤其针对热点时事问题,可以通过小组的力量集思广益,优化答题思路,磨练面试技巧。郑师姐特别强调不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同学们都应当提升自己的悟性,即要有领悟力,执行力、有主观能动性和自驱力,能明白任务的目标要求,然后自己琢磨方法,力争高效完成并能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者脱颖而出。

作为自愿支援边疆建设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就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张裕师兄分享了其志向崇高的人生选择。在贫困地区出生的张学兄自大学起就立志毕业后要支援艰苦地方建设,投身脱贫攻坚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大业,因此在读期间热心乡村调研和志愿者活动,学士和硕士毕业论文都聚焦于乡村建设,就业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边远地区。张师兄结合自己的工作心得,给将来有志于扎根基层工作的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1.全盘思考工作,做到“身在兵位心为帅谋”;2.要“接地气”,要经常去田间地头走走,在解决日常问题中碰撞思想的火花;3.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因为在岗位上“错误可谅,信任减半”。最后,张裕师兄鼓励大家将职业选择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发展融入祖国的发展大潮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最后由宪法学在读博士钱坤师兄作为学术发展方向代表分享了以学术为志业的心得和感悟。钱师兄建议同学们要出于对学术的热爱,而非迟延就业或对博士帽的迷恋而选择读博,而且应当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慎重做出决定,并做好专业和外语方面的准备。钱师兄认为从事学术研究需要具备六个“C”:curiosity (保持浓厚的好奇心)、concentration(研究方向的专注)、commitment(价值观上的深刻认同)、career(将学术作为志业)、convey(多表达自己的思想)、company(找到志同道合的学术同路人)。最后,钱坤师兄希望大家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做自己热爱的、喜欢的事业,并平衡好生活与工作。

七位嘉宾精彩的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反响热烈,踊跃提问。谢晨同学、王子尧同学、毛鸣涵同学分别就如何在没有明确热爱的情形下选择职业、如何选择定向选调的岗位、如何作申博准备向嘉宾们请教,学长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之后班主任喻文光老师做了高屋建瓴的总结点评,辩证剖析了择业中如何做到“爱一行干一行”或“干一行爱一行”,并衷心感谢嘉宾们干货满满,坦诚无私的锦囊相授,然后通过“荷花定律”来鼓励同学们确定适合自己的前行方向,只要每天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会迎来荷花满堂的美好结果,正所谓“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最后,喻老师代表宪法与行政法教师党支部给与会同学赠送了《不负热爱》和《批判性思维与写作》两本书,并用“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勉励同学们,希望大家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日积跬步,Just do it!。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长达四个半小时的指导和交流分享会在严肃活泼、生动热烈的氛围中走向尾声,同学们少了些许迷茫彷徨,更加坚定自信地站在了事业闯将的起跑线上。

指导老师:洪   荞

编辑:吴诗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