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奋勇担当,共克时艰 | 法学院师生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工作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


近日来,法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响应学校党委的统一号召,快速组织集结师生党员志愿服务队。法学院师生迅速到岗到位、主动担当作为,秉承着“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的使命担当,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充实力量,保驾护航,彰显了法学院师生无惧困难、知难而进、心有大我、肩有大任的精神风貌。

北京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学院党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迅速集结成立师生党员志愿服务队,一大批老师和同学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夜以继日无私奉献。自5月15日法学院党委发布志愿者集结令以来,学院党委仅通过一天时间就成功组建了一只324人的师生志愿者队伍,其中党员182名,共青团员及入党积极分子140人

学院党委按照宿舍楼群对志愿者们进行了分片区管理,采取“接单式”志愿服务任务发布模式开展志愿工作。截至5月25日,法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共计近一百五十人次参与了八大项专项志愿服务任务。每项志愿工作任务发布后,志愿者们第一时间积极响应、踊跃接单,在一周内完成了协助搬家、通行保障、助力就业、电话统计等多项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展现热情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左右滑动查看法学院志愿者群聊

党员志愿服务队小组长、2020级知识产权法学硕士徐彤表示:“北京市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师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极短时间内集结完毕,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保驾护航。作为一名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小组长,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每当有新的志愿任务发布,志愿者们都会不计辛劳,踊跃报名,志愿任务名额常常被‘秒空’。法学院的志愿者用奋斗和奉献在战疫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用担当和尽责展现了人大法律人的青春风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让我们一起为了一个更好的夏天,一起为了一个更好的人大,继续做勇当先锋、倾情奉献、不怕困难、脚踏实地的先锋分子!”

助力就业工作志愿者、2021级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卢涵泳表示:“现在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加入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初心是想尽自己的所能,为保障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便利、情绪和心理健康出一份力,争取把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行政老师和骨干同学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志愿者师生们的踊跃加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全面配合学校的防控疫情工作大局,保障北园同学们的通行安全,5月15日至25日,法学院陈君毅、温鸿炜、刘会、江跃龙、刘翔宇、郭子璠、乔敏、李欣宇等八位志愿者主动请缨参与北园通行秩序保障服务工作,与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的志愿者共同组成了北园出入保障志愿先锋队,守护北园同学的通行安全。

左右滑动查看法学院志愿者服务现场

法学院志愿者2018级本科生陈君毅同学表示:“作为北园出入保障志愿先锋队志愿者的一员,我对可以为保障北园同学出入主校区的通行安全,减少社会面接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非常骄傲。我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此次工作经历也让我感受到了疫情背景之下人大的每一位师生都在为‘动态清零’方针而努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自己应该时刻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正如人大学子所坚持的那样:青春向党,不负人民!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法学院志愿者2019级本科生江跃龙同学表示:“在北园门值守了几个早晨,我的任务主要是协助维护进出校秩序,虽然只是一次不起眼的志愿服务,但值班过程的所见所闻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身处防疫一线的老师、认真履行职责的保安,还是积极配合、互相帮助的同学们,校园里的大家相互理解、共克时艰,既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的人情,也坚定了我对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硬仗的信心。作为一名党员,我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履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在抗疫事业中挑起担子、贡献力量。”

为响应学校防疫工作安排,保障同学们转移住宿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降低同学们转移宿舍过程中的困难,法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分两次分别组建三十人和十二人的专项工作志愿者小队,在党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协助居住在静园的同学于5月19日和5月22日有序搬离宿舍。


左右滑动查看法学院志愿者服务现场

参与此次转移宿舍专项工作的志愿者、2020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彭亚齐同学表示:“在疫情防控最紧要的关头,正需要党员主动担当,冲锋在前。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很荣幸加入到法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中。在协助静园同学搬入校内的过程中,虽然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但当一包包行李被安置妥当,当同学们轻松快捷地办完入住手续,在一声声‘谢谢你’中,我切实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使命感与成就感。哪有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勇敢向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倾情奉献。学院疫情防控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同学们的困难能够顺利解决,需要每一位志愿者在一点一滴的小事、纷繁复杂的琐事中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法学院志愿者2021级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李明杰同学表示:“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十分荣幸能够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法学院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与党员同志们共同携手投入到疫情防控战役中,为校园疫情防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帮助在静园居住的法学院同学搬家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同样积极响应学院号召的志愿者,大家在互相配合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各自负责的任务,这正是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学生党员,以实际行动展现‘青春有我,不负人民’的精神风貌。”

从三尺讲台到抗疫一线,从教学模范到抗疫先锋,法学院教师志愿者们勇担责任,身先士卒,参与到学校和社区的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5月22日至5月26日,法学院多名教职工志愿者化身“大白”和“小蓝”,参与到学校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活动和社区抗疫志愿服务中。

法学院陈璇教授、徐阳光教授、付立庆教授、朱颖老师、潘涛老师、张婷婷老师化身“小蓝”,坚守在学校世纪馆核酸检测岗位上,帮助参与检测的师生录入信息,协助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法学院教师志愿者的身影还活跃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张婷婷老师参与校内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生活物资的登记、分发工作,为疫情之下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保障。


左右滑动查看法学院教师志愿者服务现场

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坚定信念,主动担当。“疫”声号令,吹响集结号,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往无前,奔赴先锋岗,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面对疫情的大考,法学院师生志愿者队伍以实际行动彰显抗疫决心,以无私奉献展现时代担当,展现出了人大法律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指导老师:洪荞

文案:戈文 徐子洋

图片:法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宣传记录组

编辑:霍美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