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司法部涉外律师人才高级研修班(人大班)在我院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

2023年4月3日,由司法部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同承办的司法部涉外律师人才高级研修班开班式举行。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志强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叶康涛,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常保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王敬波,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局长赵振华,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副局长柳春霞等出席开班式。法学院副院长程雷、研修班全体300名参训学员参加开班式。此次研修班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具体承担100名学员在中国人民大学为期两个多月的培训工作。


司法部副部长刘志强在讲话中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多次强调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律师队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促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迫切需要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涉外律师人才队伍。当前,我国涉外法律服务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高素质涉外律师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刘志强强调,广大律师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律师执业活动全过程,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到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方方面面。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国家涉外法治工作,参与企业公民“走出去”法律事务,努力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要切实增强涉外法律服务本领,不断完善法律知识体系,在实战中提高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更好服务保障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叶康涛、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常保国先后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叶康涛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涉外律师人才高级研修班是司法部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谋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二十大报告关于涉外法治重要论述的切实举措。一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法学等学科优势,整合外语学院、中法学院等相关院系、研究基地、多语种学科集群优势,打造高端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地,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近年来,法学院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依托校内教研平台、实务平台、国际型人才培养平台,打造涉外法治课程体系,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门设立“国际商事争端预防和解决”“商业与人权”“亚太法律精英人才”“国际型比较法律人才”等4个涉外法治硕士项目,精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观念的卓越法律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有着丰富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经验,已经承办了多期涉外法律人才培训班,中国人民大学将一如既往,以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规范化的项目管理,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力求让学员们有最佳的学习体验。中国人民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为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铸魂育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局长赵振华主持开班式。


开班式结束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黄进教授为研修班全体300名参训学员作《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涉外法治的原创性贡献》专题讲座。


4月3日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参加培训的100名学员齐聚明德法学楼601国际报告厅,开启了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培训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以《涉外民商事裁判的方法与实务》为题讲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培训的第一课。

授课前,杜焕芳书记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法学院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的要求,介绍了法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的举措和亮点,指出应从“大涉外观”出发推进构建具有中国自主话语体系的涉外法治建设,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并表示法学院会邀请最优秀的师资、吸纳各种优势资源,在司法部指导下吸收学员建议,高质量完成本次培训任务。

目前,该研修班已经按照既定计划授课,参训学员在人大校园接受培训直到六月中旬。

近五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不仅在本科、硕士培养环节加大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力度,针对在职人员的涉外法治人才培训方面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两方面齐头并进,为国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指导老师:洪   荞

编辑:金嘉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